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3 T 2141-2018 雷公藤种苗繁育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81201       资源大小:839.8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3 T 2141-2018 雷公藤种苗繁育技术规范.pdf

    1、ICS 65.020 B 39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2141 2018 雷公藤种苗繁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edling propagation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2018 - 09 - 18发布 2018 - 10 - 18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2141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 起草单位: 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

    2、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晓霞、沈宇峰、王志安、潘秋祥、江建铭、孙健、孙乙铭、俞春英。 DB33/T 2141 2018 1 雷公藤种苗繁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公藤种苗 的 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繁育技术、病虫害防治、种苗分级、种苗检测 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等方面 的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雷公藤种苗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 1556

    3、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雷公藤种苗 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一年生扦插苗。 3.2 主茎长 种苗主茎地面至顶端的长度。 3.3 地 径 距离地面 10 cm处的 种苗直径。 4 产地环境 4.1 空气质量 DB33/T 2141 2018 2 符合 GB 3095的要求。 4.2 水质量 符合 GB 5084的要求。 4.3 土壤质量 要求土质疏松肥沃、湿润、土层深厚,以砂质壤土或红壤土为好,

    4、 pH值为 5.0 6.5,其他条件符合 GB 15618的要求。 4.4 地理环境 应选择远离城区、工矿区、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且交通便利距离公路等交通道路 500 m以 外的地域。 丘陵地或山坡地,坡度应在 25以下;平地和坡 度 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 15 以上 25以下时,筑等高水平带,梯面宽在 1.5 m以上。 5 繁育技术 5.1 苗圃选择和苗床准备 5.1.1 苗 圃 选择 育苗地宜选东西向的山脚处或半阴的丘陵,要求排灌方便,土层深厚。 在苗圃与山林或农田交界的 地段,应修建隔离沟,沟深 50 cm。栽培前,翻垦深度 50 cm。 5.1.2 苗床准备 育苗前将

    5、苗床细耙整平,做成宽 100 cm 120 cm的畦,沟深 30 cm,沟宽 30 cm。 5.2 种苗培育 5.2.1 插条准备 采集 1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截成 10 cm 15 cm长的插条,每段带 3 节 4 节,将插条绑成捆, 下端放入浓度为 500 ppm的 -萘乙酸( NAA)溶液,蘸后即插。 5.2.2 扦插时间 1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或 9 月下旬至 10 月中 旬。 5.2.3 扦插方法 按株行距 10 cm 10 cm将插条下端斜插入苗床,插条入土 1/2 2/3,扦插后立即浇透水。苗床上搭 建高 45 cm 65 cm的拱棚,上盖薄膜,四周用土压实,如阳光强烈,

    6、还需覆盖遮阳网。 5.2.4 苗圃管理 5.2.4.1 灌溉排水 春夏多雨季节,应及时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高温季节过于干旱时,应及时灌溉。 5.2.4.2 基肥 DB33/T 2141 2018 3 扦插后, 每 亩( 667 m2)基施速效肥料( N: P: K为 3: 1: 1) 20 Kg。 5.2.4.3 春肥 5 月上中旬,新梢抽出后,结合除草,于植株周围亩( 667 m2)施复合肥(氯化钾型) 15 kg 20 kg。 5.2.4.4 根外追肥 7 月 8 月,喷施 0.3%磷酸二氢钾。 5.2.4.5 冬肥 10 月 11 月,结合冬垦在植株周围 20 cm 30 cm处环状开沟,

    7、 每 亩( 667 m2)施有机肥 400 Kg 500 Kg。 5.2.5 种苗出圃 苗龄 1年,苗主茎高大于 60 cm,地径大于 0.6 cm时,即可出圃移栽。 6 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 主要虫害有 双斑锦天牛、卷叶蛾类幼虫。 6.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 ,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高 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内。 6.3 农业防 治 选用优良抗病虫种源和无病虫枝条,按本标准生产。加强生产场地管理,清洁田园。合理密植,科 学施肥与排灌。发病季节及时清除病株,集中销毁;冬季

    8、加强清园。 6.4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或黑光灯、粘虫板、糖醋液等诱杀害虫。 6.5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虫害的发生和为害。应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 6.6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按 NY/T 393的规定执行。根据防治对象,适期用药,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施用 ; 合理选 用已登记的农药或经农业、林业等研究或技术推广部门试验后推荐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轮换用药;优先使用植物 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及生物源农药。准确掌握药剂量和施药次数,选择适宜药 械和施药方法,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除草剂及高毒、高残留农药;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参见附录 A。 DB33/T

    9、2141 2018 4 7 种苗分级 种苗分级见表 1。 表 1 雷公藤种苗分级 等级 地径 ( cm) 主茎长 ( cm) 外观要求 一 0.8 80 植株健壮、根系发育良好,无病虫 二 0.6 60 植株健壮、根系发育良好,无病虫 8 种苗检测方法 8.1 抽样 根据不同产地、不同收获时间、不同等级,种苗应分为不同的批次分开抽样,抽样数量见表 2,抽 样后做好标记。 表 2 雷公藤种苗检测抽样数量 种苗数量(株) 抽样数量(株) 500 1 000 50 1 001 10 000 100 10 001 50 000 250 50 001 100 000 350 100 001 500 00

    10、0 500 500 001 以上 750 8.2 方法 8.2.1 主茎长 用直尺量取主茎长度,计量单位以 cm表示,数据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8.2.2 地径 用游标卡尺测量,计量单位以 cm表示,数据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8.2.3 外观 目测。 8.2.4 检疫对象 按 GB 15569的规定执行。 9 检验规则 9.1 组批 同一批雷公藤种苗为一个检 验批次。 DB33/T 2141 2018 5 9.2 判定规则 同一批次的雷公藤种苗中,随机抽取的样品达到标示等级的种苗数量比例超过 95%(含),即判定 该批种苗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0 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 10.1 包装、标识

    11、雷公藤种苗用透气的麻袋、编织袋包装,包装外附有标签,标明种苗品种名称、等级、数量、起苗 期、生产者或地址、联系方式等。 10.2 运输 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不得与有害、有毒或其他可造成污染物品混运。 10.3 贮存 雷公藤种苗应在干燥、阴凉、通风环境下贮存,不得堆压, 25 以下可贮存 3 天。 11 技术 模式图 雷公藤种苗标准化生产 技术 模式图 参 见 附 录 B。 DB33/T 2141 2018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 害 及其 防治方法 见表 A.1。 表 A.1 主要病虫 害 及其 防治 方法 防治种类 农药名称 剂

    12、型规格 用量与浓度 (倍液) 注意事项 安全间隔期(天) 每年最多使用次数 根腐病 吡唑醚菌酯 250 克 /升 乳油 1 500 1 800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使用 5 3 嘧菌酯 250 克 /升 悬浮剂 1 000 1 200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使用 7 3 炭疽病 苯醚甲环唑 10% 可湿性粉剂 1 000 1 500 发生初期,喷雾使用 7 2 氟 菌 .肟菌酯 42.8% 悬浮剂 3 000 3 500 发生初期,喷雾使用 7 2 卷叶蛾类幼 虫 苦参碱 1.5% 可溶液剂 800 1 000 发生初期,喷雾使用 10 1 乙基多杀菌素 60 克 /升 悬浮剂 2 000

    13、发生初期,喷雾使用 5 3 双斑锦天牛 氯氰菊酯 8% 微囊剂 1 000 2 000 发生初期,喷雾使用 5 2 DB33/T 2141 2018 7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雷公藤种苗标准化生产 技术 模式图 雷公藤种苗标准化生产 技术 模式图 见图 B.1。 种苗分级 时间 扦插育苗前 1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 或 9 月 下旬至 10月中旬 扦插后至移栽前 扦插后 1 年 一级: 地径 0.8 cm、主杆长 80 cm 二级:地径 0.6 cm、主杆长 60 cm 一级、二级病虫害检疫对象均无, 外观要求植株健壮、根系发育良好。 未达到二级标准的不得作种苗使 用。 生育 期

    14、和 操作 内容 苗圃选择和苗床准备 种苗扦插 苗圃管理 种苗出圃 生产 操作 要点 苗圃选择要求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翻垦深度 50 cm; 育苗前将苗床细耙整平,做成宽 100 cm 120 cm 的 畦,沟深 30 cm,沟宽 30 cm。 截成 10 cm 15 cm 长的插条,在 NAA 溶液 蘸 后,按 株行距 10 cm 10 cm 即 插入土 1/2 2/3。 5 月上中旬,新梢抽出后,结合除草施春肥; 7 月 8 月 根外追肥。 春夏多雨季节,应及时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高温季节过于干旱时,应及时灌溉。 10 月 11 月,结合冬垦在植株周围 20 cm 30 cm 处环状开沟,

    15、亩 ( 667 m2) 施有机肥 400 Kg 500 Kg;当苗主茎高大于 60 cm, 地径大于 0.6 cm 时,即可出圃移栽。 主要 病虫 害防 治 防治原则 防 治 措 施 根腐病 炭疽病 卷叶蛾类幼虫 双 斑锦天牛 遵循“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 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 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高效低 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将有害生物危 害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内。 1.采用吡唑醚菌酯 250 克 /升乳油 1 500 倍液 1 800 倍液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使用。 2.嘧菌酯 250 克 /升悬浮剂 1 000 倍液 1 200 倍液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使用。 1.苯

    16、醚甲环唑 10%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 1 500 倍液于发病初期,喷雾使用。 2.氟菌 肟菌酯 42.8%悬浮剂 3 000 倍液 3 500 倍液于发 病初期,喷雾使用。 1.苦参碱 1.5%可溶液剂 800 倍液 1 000 倍液于发病初 期,喷雾使用。 2.乙基多杀菌素 60 克 /升悬浮剂 2000 倍液于发病初期, 喷雾使用。 1.氯氰菊酯 8%微囊剂 1 000 倍液 2 000 倍液于发病初期,喷雾 使用。 肥料 施用 建议 基肥 扦插后,亩( 667 m2)基施速效肥料( N: P: K 为 3: 1: 1) 20 Kg。 禁止 使用 农药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

    17、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 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 鼠硅、甲胺磷、氟虫腈、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 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 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脒、三氯杀螨醇、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 福美甲胂、毒死蜱、三唑磷等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除草剂和有机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春肥 5 月上中旬,新梢抽出后,结合除草,于植株周围亩( 667 m2)施复合肥(氯化钾型) 15 kg 20 kg。 根外追肥 7 月 8 月,喷施 0.3%磷酸二氢钾。 冬肥 10 月 11 月,结合冬垦在植株周围 20 cm 30 cm 处环状开沟,亩( 667 m2)施有机肥 400 Kg 500 Kg。 图 B.1 雷公藤种苗标准化生产模式 图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3 T 2141-2018 雷公藤种苗繁育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