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100 C75 备案号: 5079-2019 DB32 江苏省 地方标准 DB32/T 3611 2019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业 职业病危害 预 防 控制 指南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waste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precessing industry 2019 - 07-11 发布 2019 - 08-01 实施 江苏省 市场监督管理 局 发布 DB32/T 3611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安全生产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昆山 市 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 、 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宝立、 龚伟、赵亮亮、 刘炘、 罗晓明 、 沈欢喜 、 陆春花、陈晓敏 。 DB32/T 3611 2019 1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 评估、防护措施、个人防护、职业健康检查及应急救援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废弃电器
3、电子产品处理业 拆解、塑料 破 碎 和造粒、 贵金属 湿式回收的 职业病危害预防 控制 。 2 规范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T 23466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 GB/T 29510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 GB/T 29769 废弃电子电气产品回收利用术语 GB/T 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
4、规范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Z 1 工 业 企业 设计 卫生 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89.8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8 部分:噪声 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 1 部分:总粉尘浓度 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225 用 人 单位 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
5、 300.15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 15 部分:铅及其化合物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769 界定 的 以 及 下 列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规范 。 DB32/T 3611 2019 2 3.1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waste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product 拥有者不 再 使用且已经 丢弃 或放弃的电子 电 气 产品 包括构成其产品的所 有 零(部)件、元(器) 件等 ,以及在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和报废产品 。 3.2 拆解 disassembly 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将废弃 电 器 电 子 产品 进行 拆卸、解体,以便 于 处理的
6、活动。 3.3 处理企业 recycler 从事废弃 电器电子 产品处理活动的法人,需具备处理资质并拥有相关的处理设施和场地。 4 基本要求 4.1 基本 原则 4.1.1 依法防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4.1.2 依靠科技进步,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 新 工艺、技术和材料。 4.2 处理 企业 职责 4.2.1 处理企业 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 主 体 责任。 4.2.2 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并 符合 GBZ 1、 GBZ/T 225 的 要求。 4.2.3 应为每个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 因素接触识别 ,根据识别结果,落实工作场所 职业病危害因素 控
7、制计划,制定和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 4.2.4 应 建立和落实听力保护计划和呼吸保护程序, 按 GB/T 29510、 GB/T 18664、 GB/T 23466 的要 求为劳动者提供个人防护用品。 4.2.5 应 开展职业卫生培训 和 职业健康教育 。 4.2.6 应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 。 4.2.7 应 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4.2.8 应 按照 GBZ 188 的要求 组织 劳动者 开展 职业 健康 检查 及 建立 完善的职业 健康监护 档案 。 4.2.9 应定期 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
8、综合评估。 4.3 从业 人员 职责 4.3.1 应 遵守安全生产 卫生 操作规程,发现职业卫生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 。 4.3.2 当工作场所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 立即 停止作业 , 启动应急程序, 并 报告监管人员 。 4.3.3 应 积极参与和配合 处理企业 提供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4.3.4 应 按要求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存个人防护用品。 DB32/T 3611 2019 3 4.3.5 不应 在车间内吸烟、喝水、进食。 不应 穿被污染的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休息室、饮水间 等生活场所或出厂;下班应淋浴、漱口、换干净衣服后方可离开。 5 职业 病危害 识别与评估 5.1 职业病危害
9、因素识别方法 5.1.1 查阅 :查 阅 职业卫生监测 报告、职业 病 危害评价 报告 和 职业健康监护报告, 了解可能 存在 的职 业 病 危害因素及暴露水平。 5.1.2 访谈 : 开展 劳动者 和生产管理 人 员访谈, 了解 生产工艺流程、岗位 操作规程、从业人员职业 卫 生 知识的掌握水平 等 。 5.1.3 调查 : 按照采购、运输、贮存、处理、加工和处置等流程,对整个生产工艺过程 、 工作场所布 局 、岗位操作方式 、个人防护 等 进行卫生学调查 ,确 定 职业病危害 因素 、暴露途径 和 关键控制区域。 5.1.4 记录 : 按岗位记录职业病危害因素 、 暴露途径 和暴露 风险。
10、 5.2 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布 5.2.1 废弃 电器电子 产 品 处理 区域 主要包括 拆解 区 (一 般拆解、 CRT 拆解 ) 、 深加工区( 塑料 分 拣 、 粉 碎、 贵 金属 湿 式回收) 、 库房( 卸货区、原料仓库、产品仓库 )及 辅助生产车间(空 压机、变电所 、 维修车间 等) 。 5.2.2 生产工艺 处理过程 存在多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 , 主要 包括 : a) 粉 尘 : 废弃 电器电子 灰尘、塑料粉尘、荧光粉尘、石墨粉尘、碳粉 等; b) 化学 有 害 物质 : 制冷剂 (如氟里昂、 异丁烷 ) 、润滑油、阻燃剂 (如 溴代阻燃剂、 磷酸三丁 酯 ) 、重金属(铅、汞
11、、铬、镉、镍、锡、铜 等 )、氰化物、盐酸、硝酸 、 一氧化碳 等 ; c) 物理因素 : 噪声 、 高温和热辐射等 。 5.2.3 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职业病危害 因素 包括 : a) 极端 温度: 夏季高温,冬季低温 ; b) 交叉污染 : 相邻作业岗位的粉尘、化学 有 害物质和物理因素 的交叉污染 ; c) 二次扬尘 : 工作场所 粉 尘因 人 员走 动 , 清扫 、运输等 产 生 二 次扬尘 ; d) 不良工效学作业 : 负重作业、不良体位 、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和 长时间站姿作业 等。 5.2.4 废弃电器电子处理过程中,同一岗位可能接触多种 职业病 危 害因素 , 详见附录 A。 同
12、一种 职业 病 危 害因素 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作业场所, 详见 附录 B。 5.3 职业病危害 风险评估 5.3.1 识别职业病危害 因 素 ,确定 各 岗位 的风险水平等级,同时制定必要措施消除危害或降低风险 。 5.3.2 风险评估报告可 作为 处理 企业 制定年度职业病危害控制计划的依据。风险评估包括: a) 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工作场所的来源 、暴露途径和 各岗位的暴露情况 ; b) 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理化特性、危 害程度、在工作场所的分布、浓度或强度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变 化趋势与特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采样与测定应按 GBZ 159、 GBZ/T 189.8、 GBZ/T 192.1 、
13、 GBZ/T 300.15 等标准执行 ; DB32/T 3611 2019 4 c) 影响职业接触的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布局 、 劳动组织 、 作业方式 、 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 采光照明 、 工作场所的清洁与整理 、 个人防护用品与职业病防护设施等 ; d) 企业 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 劳动 者 对 废弃 电器电子 处理 行业职业 病 防护知识的掌握和职 业卫生培训情况 ; e) 所使用的各类生产设备及防护设施是否增加或减少职业接触风险 ; f) 劳 动者的健康水平和既往职业病发病情况 ; g) 根据以上资料对岗位进行分类管理 , 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新的预防控制措施 。 6 职业
14、卫生防护措施 6.1 防护 原则 6.1.1 按 GBZ 1 的 要 求 , 应 优先 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及新设备,消除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 ,并 符合 GBZ 1 的要求 。 6.1.2 如 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首先应 积极改进工艺和工程防护 , 同 时 参考 GB/T 29510 的要求采取有效个人防护 。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可参见附录 A。 6.2 总体 布局 6.2.1 废弃电 器电子处理生产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厂区布置、生产设备、防护设施、采光照明、人 体工效学 和 辅助用室设计 应 符合 GBZ 1、 GB/T 50087、 GBZ/T 194、 GB 5083、 G
15、B 50187、 GB 50034 的 规定 。 6.2.2 废弃 电器电子 处理 企业厂区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 和 辅助生产区。行政办 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 可 布置在生产区内 ,但应避开有害物质、 病原体、高温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影响 。 6.2.3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 散发化学有害物质的车间,宜 布置 在 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 年最小频率 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 6.2.4 厂区主要道路应 遵循 人流与货流分流的原则
16、 , 设置环 形 消防 车 道。 6.2.5 在厂房(或建筑)内进行工作场所布置设计时,宜将存在危险或有害因素(如尘、毒、腐蚀性 物质、噪声、振动、高温、火灾、爆炸等)的工序或工作间(区)按照危害性质相同的原则相对集中, 与其他工序或工作间(区)隔离或隔开布置。 6.2.6 以整机破碎、分选方法处理含有环戊烷发泡剂的电冰箱的设 备 宜布置在单层厂房内靠外墙侧或 多层厂房内最上一层的靠外墙侧 , 且其防爆泄压面应避开人员集中的场所、厂房(建筑)的出入口或其 他工作间的出入口 、 主要通 道或人流集中的主要道路。 6.2.7 对于多层厂房, 放散热量和有害气体的生产场所宜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 。如布
17、置在下层时,应 采取措施防止对上层造成不良影响。 6.2.8 产生较大噪声与振动的生产设备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 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6.3 工艺 要 求 DB32/T 3611 2019 5 6.3.1 劳动强度较大的装卸运输作业 , 宜采 用 机械化、半机械化等 设 备 。所选用的设备应符合人 体 工 效学原则。 6.3.2 设备的运行 、 维修等状态应用中文做出醒目标识。 6.3.3 职业 病危害警示标识 设置应 符合 GBZ 158 的 要 求 。 6.3.4 设备应正确维护。 6.4 操作规程 6.4.1 应 严格遵
18、守操作规程 。 6.4.2 作业前 , 应 按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6.4.3 作业前 , 应检查 职业 病防护设施 是否齐全有效 、 设备的运转情况 和 运行信号指示是否正常。 6.4.4 作业 前,应先打开通风除尘设施。 6.4.5 发生故障时,应通知维修人员处理,操作人员不应擅自维修。 6.4.6 厂区及车间内车辆运输应设置声光报警。 6.4.7 车间内应 建立 湿式清扫 制度 或者 设置 真空吸尘 系统 , 不 应 使用压缩空气吹扫或者干式清扫 。 每 班 至少清洁 1 次。 6.5 拆解区 防护 6.5.1 粉尘防护 a) 各拆解工位 应安装 有效 的通风除尘设施 ,其 排风罩技
19、术条件应符合 GB/T 16758 的要求 。 尽量 密闭操作面 。 除尘设备应 定期维护 。 b) 冰箱破碎、塑料破碎等区域 应 单独设 置 防尘隔音室 。 破碎产物 应 密闭负压输送 。 包装区 应 设置 双层套管除尘 。 c) 应 采用负压吸附收集荧光粉 。 粉尘收集装置应定期维护。 6.5.2 毒物防护 a) CRT 切割 及锥屏分离区 应 单独设置,有条件的企业可设置负压操作室 。 b) CRT 切割台 应 设置有效的除尘装置, 宜采用 下吸式排 风 罩,并与铅尘处理设施相连接 。 在不影 响作业的条件下, 应 尽量密闭切割台 。 c) 电子枪回收宜在通风橱内作业 。 d) 应 使用
20、机械设备破碎锥玻璃 ,并 隔离 CRT 锥玻璃破碎区域。破碎区 应 设置有效的除尘装置。 破碎后的锥玻璃 应 密闭运输 。 e) CRT 切割的各类生产工具、物品(如叉车、推车、手动工具等) 不应 进入其他区域使用 。 f) 应防止粗暴拆解造成 CRT 和管颈管爆裂 。 g) 应 建立供应商信息档案管理,确保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来源合法,建立冰箱(冰柜)物料 贮存检查表 。 h) 冰箱和空调器的制冷 剂 和润滑油的抽取装置应密闭,确保 无 泄漏 。 DB32/T 3611 2019 6 i) 拆解使用环戊烷发泡剂、异丁烷制冷剂的电冰箱,应配备 报警仪 和氮气保护装置。如不具备上 述条件,应在
21、冰箱贮存前剪断压缩机和蒸发器的连接管,在具有良好通风条件处贮存,确保压 缩机中的异丁烷放空 。 j) 应在负压环境下拆解 使用含汞荧光灯管的平板电视机及显示器 、液晶电视机及显示器 的 背光 源。 拆除的背光灯管应单独密闭储存 。 k) 应使用具有汞蒸气收集措施的专用负压工作台 拆卸荧光灯管 。 l) 尽可能密闭废印制电路板加热拆除用锡炉 , 且排 风 装置 与 废气处理净 化装置相连。 锡炉旁 应设 置存放浮渣的 加 盖 容器 。 m) 拆解产物 应 分类存放。含液体物质的零部件(如尚未滤油的压缩机等)、部分种类的电池、电 容器以及腐蚀性液体(如废酸等)应存放在防泄漏的专用容器中 。 n)
22、应 制定现场检 、 维修作业方案 。 对 含 有 盐酸、硝酸、氰化物等可能向空气扩散的毒物的容器、 管道等设备进行维修时,应执行有限空间作业程序,先清除设备中的毒物 , 并充分通风换气, 待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符合 GBZ 2.1 的要求后作业,同时穿戴 合适 的防毒面具、防化 学工作服、防 化学喷溅 眼镜 、 防护手套 和 安全 绳 等,在安全距离内配备现场 监 护人员。 6.5.3 噪声防护 a) 应 尽量选用低噪声的破碎机、分选机、风机、空压机、 玻璃清洗机 等 设备 。 b) 大型的冰箱破碎机、塑料破碎机 、 玻璃 清洗区宜 独立地基布置,安装隔振垫 、吸音材料、 双层 玻璃门窗
23、、闭门器等隔声 设 施 。 c) 空气调节机组与风管之间 应 采取软连接 。 机组出风口 应 设置消声器 。 技术夹层高度允许的情况 下, 应 增大风管管径,降低管道风速。空调机房应设置于主厂房 边缘,同时采取有效的隔声、 吸声、减振等噪声控制措施。 d) 线路板破碎 应 在具有降噪措施的封闭设 备 内进行 。 6.5.4 高温防护 a) 在 劳动者 正 上方 应 设置冷风 送 风口 ,避免炎热季节各工位使用电风扇造成邻近工位的二次污 染。 b) 锡炉的作业区应设置围栏或醒目的警示标志,同时考虑紧急避让空间和便捷疏散通道。 c) 夏季高温季节 应 发放清凉饮品和防暑药品 。 6.5.5 其他
24、职业病危害因素 防护 a) 应 优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工艺流程,减少体力劳动。 b) 合理设计 拆解 劳动者 传送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的 负重作业 。 拆解时 , 长时间的站立作业 应 考虑 人 体 工 效学设计,加强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 应 为个子矮小的 劳动者 配备脚垫。 宜采用可旋转 的 拆解 工作台。 c) 搬运 超过 10 公斤 重 的物品 应 使用升降台提升 ; 物品超过 20 公斤 重 时,应 2 人一起搬运。 d) 应 用长柄的切割工具代替普通的剪钳,以减少手部用力。 e) 各岗位 应 制定适宜的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时间。 f) 当劳动者主诉有下背痛时,应给予定期检查和 跟踪
25、 观察。 6.6 塑料破碎和造粒 防护 6.6.1 粉尘防护 DB32/T 3611 2019 7 a) 破碎机应 密闭 , 并 设置 防尘隔音室 , 在出料口 设置 除尘系统。 b) 在塑料造 粒 加 料 口和出料口 应设置 除尘系统。 6.6.2 噪声防护 a) 破碎机和造粒机 应 独立设置 ,选用低噪声设备, 设备 底部安装减振 设 施。 b) 内墙 应 安装 吸音材料, 采 用 双层玻璃门窗、闭门器等隔声 设 施 。 6.7 贵金属湿式回收 防护 6.7.1 毒物 防护 a) 具有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区(如强酸、强碱储存及使用区域), 应 设置洗眼器、冲淋器,并 配 置救护箱。 b) 废
26、液 回收设施 应 单独设置,与其他生产区域实现物理分隔。 c) 剥离槽宜设置槽边 吸风设施,并加盖密闭操作。 d) 电解槽、提纯槽应放入通风橱中,尽量密闭作业,保证通风效果。 e) 生产现场使用到的各类化学品临时储存设施应统一定位管理,加盖密闭,标注明确 。 f) 使用燃气为燃料 的 贵 金属回收 精炼区各管线 应 标识明确,安装一氧化碳报警仪。 6.7.2 高温 防护 a) 精炼 炉作业区应设置围栏或醒目的警示标 志,同时考虑紧急避让空间和便捷疏散通道。 b) 高温季节应发放清凉饮品和防暑药品。 6.8 库房及公辅 工程 防护 6.8.1 毒物防护 a) 装载和卸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及其拆解产
27、物的区域应当固定。 b) 贮存酸、碱及高危液体物质贮罐区周围应设置泄险沟(堰)。 c) 储存液态有毒物质的场所应设置围堰或导流槽(沟),围堰的容积应不小于最大单罐地上部分 储量。从围堰或导流槽(沟)引出的排水(排污)管(沟)应汇集到专用的污水池。相互抵触 的液态物质储存容器应分别设置围堰或导流槽(沟)、排水(排污)管(沟)、污水池,并有 可靠措施避免同时发生泄漏时散发出的气态物质发生 反应。 d) 制冷剂及发泡剂为氟利昂类的冰箱(含冰柜) 应 放入室内贮存场地贮存;制冷剂及发泡剂为非 氟利昂类的冰箱(含冰柜) 可 放 入 专用的具有防雨棚的室外贮存场地贮存。 e) 背光灯管及破碎后产物应单独密
28、闭存放 。 6.8.2 噪声防护 a) 空压机 、冷却机组等 应 选用低噪声设备, 并 独立设置,有效隔声。 b) 装卸和运输小于 3 吨的货物时,宜采用电动叉车。 7 个人防护 7.1 劳动者 应相应 穿 戴 围裙、 工作服、安全鞋 ;佩戴 防尘口罩 /半面罩、防割手套、护目镜、耳塞或耳 罩等 个 人 防护用品。 DB32/T 3611 2019 8 7.2 从事 CRT 除胶、拆除防爆带、锥屏玻璃分离 、 线 路板热处理 和 贵金属 精炼 操作 人员 应 配备 隔热 手 套 等防护用品。 7.3 从事贵金属回收人员 应 配备 防酸口 罩、 防酸碱工作服、防酸碱手套和防化学喷溅眼镜。 7.4
29、 拆解异丁烷制冷剂的电冰箱时, 劳动者 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 7.5 劳动者进入非生产区域(餐厅、休息室等)应换鞋,或穿一次性鞋套。 7.6 劳动者 应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有污垢、损坏或无效时 应 及时清洗或更换。 8 职业健康 检查 8.1 应 组织 劳动者 开展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 时 职业健康 检查 , 并 按 GBZ 188 要求确定 检查 项目和 周期 。 其中噪声作业人员应开展 纯音听阈 测试 , 电视机 /电脑拆解及 CRT 作业人员应开展血铅 /尿铅 检查 , 接触汞作业 人员应开展尿汞检查。 8.2 应 告知职业健康 检查 结果,并督促 检查 异常人员及时
30、复查。 8.3 不应 安排 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 从 事其禁忌的作业。 8.4 诊断为铅中毒者 应 暂时脱离工作岗位进行驱铅治疗,轻度者治疗后可以回原岗位工作,但重度铅 中毒 应 调离工作岗位,并 给 予治疗、休息,期间诊断、 治疗和疗养费用 应 由 处理企业 承担。 8.5 劳动者未进行离岗 时 职业健康检查 的 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9 应急救援 9.1 处理 企业应建立、 健全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 制度 ,明确应急救援机构和组织。 9.2 应急救援机构和组织应对本单位存在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 进行排查,对可能发生 急性职业 病危害事 故 的工作场所和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因素制
31、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9.3 使用酸、碱类化学品 的 工作场所附近应当设置冲淋 装置 和洗眼器 , 设置原则是 提供不间断的供水 设备 , 保证事故发生时,作业人员能够在 无 障碍 10 秒 内得到冲洗。设置冲淋 和洗眼的地方应当有明显 的标识 、 周围无遮挡。冲洗设施应当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 9.4 处理区 配备 救护箱 , 急救药 品配置参考 GBZ 1。 9.5 企业应与 邻 近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 9.6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立即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9.7 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模拟演练, 每年不少于一次 。 DB32/T 3611 2019 9 附
32、录 A (资料性附录)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 各岗位存在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 和防护措施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 各 岗位可能存在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 和防护措施可参考表 A.1。 表 A.1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 各岗位存在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 、采取的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工作场所 岗位 工种 职业病 危害因素 工程 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用品 拆解区 拆解 上料 、 除密封条 、 拆冷凝器 、 拆压缩 机 、 洗衣机内胆挤 出 、 线路板破碎 粉尘、噪声 通风除尘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尘 口罩 /面罩、护听器、护目镜 抽制冷剂(氟利昂 类) 、 抽润 滑油 氟利昂类制冷 剂 、 润滑油 真
33、 空 抽 取 系 统 、 通风除尘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尘 口罩 /面罩、护听器、护目镜 抽制冷剂(非氟利 昂类) 制冷剂 真 空 抽 取 系 统 、排毒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 口罩 /面罩、护听器、护目镜、防 静电工作服 冰箱破碎、塑料 分 拣 、 辅助 粉尘、噪声、阻 燃剂、重金属 通风除尘、隔 音减震吸声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 防尘 口罩 /面罩 、护听器、护目镜 屏玻璃破 碎 屏玻璃破碎 噪声 独立设置,隔 音降噪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 、 护听 器、护目镜 背光灯 拆 解 背光灯拆解 汞 独立设置, 通 风除尘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护目 镜 CRT
34、切割 上料 粉尘、铅尘、噪 声 /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尘 口罩 /面罩、护听器、护目镜 CRT 除胶、拆除防 爆带、锥屏分离 粉尘、铅尘、荧 光粉、高温、噪 声 独立设置、 通 风除尘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尘 口罩 /面罩、护听器、护目镜、隔 热手套 电子枪锥玻璃分离 粉尘、铅尘、噪 声 通风除尘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尘 口罩 /面罩、护听器、护目镜 烫锡 铅 烟 、锡 烟 、高 温 通风 排毒 工作服、防尘口罩 /面罩、护目镜 、 隔热手套 DB32/T 3611 2019 10 表 A.1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各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
35、品 (续 ) 工作场 所 岗位 工种 职业病 危害因素 工程 防护措 施 个人防护用品 塑料破 碎 塑料分 拣 塑料分拣 粉尘、噪声 / 工作服、防尘口罩 /面罩、护听器、护目 镜 塑料破 碎 塑料破碎 噪声、粉尘 通风 除尘, 隔音 工作服、防尘口罩 /面罩、护听器、护目 镜 塑料造 粒 造粒 造粒 粉尘、噪声,高 温、有机溶剂 通风 除尘, 隔音 工作服、防尘口罩 /面罩、护听器、护目 镜 硒鼓破 碎 硒鼓破 碎 硒鼓破碎 碳粉、噪声 通风 除尘, 隔 音 工作服、防割手套、防尘口罩 /面罩、护 听器、护目镜 贵金属 湿式 回 收 操作 操作 氰化物 通风 排毒 防尘口罩 /面罩、护听器、
36、护目镜 电解 电解 氰化物、盐酸、 硝酸、铅、铜 通风 排毒 耐酸碱手套、耐酸碱工作服、防化学喷溅 眼镜 提纯 提纯 铜、硝酸、铅、 盐酸 通风 排毒 耐酸碱手套、耐酸碱工作服、防化学喷溅 眼镜 精炼 精炼 高温 、一氧化碳 / 隔热手套 辅助生 产车间 储存 酸、碱储存 盐酸、氢氟酸、 氮氧化物、硝 酸、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氢氧 化钙 通风 排毒 耐酸碱手套、耐酸碱工作服、防化学喷溅 眼镜 卸货 卸货 劳动强度大 /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 /面罩 仓 库 管 理 管理员 粉尘、汞 / 工作服、防尘口罩 /面罩 叉车 叉车 粉尘、噪声 / 工作服、安全鞋、 护听器 DB32/T 3611
37、 2019 11 A 附 录 B (资料 性附录) 废弃电器电子处理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B.1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接触工种(位) 在废弃电器电子处理过程中,同一 职业病危害因素 可在不同的岗位产生,如表 B.1 所示。 表 B.1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岗位对应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 废弃电器电子 处理生 产 岗位 粉尘(含塑料粉尘、泡沫粉尘) 拆解岗位、破碎岗位、叉车岗位 荧光粉 CRT 切割岗位 碳粉 硒鼓回收岗位 阻燃剂 冰箱 线分拣 岗位 、塑料破碎岗位 氟化物 冰箱拆解岗位 氰化物 贵金属回收配料岗位、电解岗位 硝酸 贵金属回收电解岗位、提纯岗位 盐酸 贵金属回收电解岗位、提纯岗位 铅 拆解岗位、 CRT 切割岗位 锡 线路板处理岗位 铜 贵金属 操作 岗位、冰箱破碎岗位、分拣岗位、拆解岗位 汞 背光灯管拆解岗位、仓库管理岗位 一 氧 化碳 贵 金 属 精 炼 岗位 噪声 拆解、破碎、 CRT 切割岗位、屏玻璃破碎岗位、 叉车岗位 高温 线路板加热处理岗位、 CRT 切割岗位 、贵 金 属 精 炼 岗位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