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2 T 3710-2020 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81129       资源大小:1.61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2 T 3710-2020 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

    1、 ICS 93.080.20 P 66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3710-2020 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with Basalt Fiber 2020-01-06发布 2020-01-30实施 江苏省市 场监督管理 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材料 . 2 5 配合比设计 . 6 6 施工 . 10 7 质量控制 . 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

    2、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 标准 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并 归口。 本 标准 起草单位: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扬州大学、扬州市交通工程安 全质量监督站、 江苏省扬州市公路管理处、 东南大学、 江苏高速公路 工程 养护 有限公司 、 中 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天龙玄武岩连续纤维 股份 有限公司、扬州润扬路面工程有限 公司。 本 标准 主要起草人:肖鹏、 闵 剑 勇 、 刘志勤、 丁泽民、 吴智深、 吴赞平、康爱红、吴正 光、李波、 郭咏梅、 寇长江 、 吴 帮 伟 、 陈文华、 吉增晖、 俞春荣、 余晖 、 凌定祥、 刘建勋、 杨军、 徐亚林、张兴明、赵明方、 胡光伟 、

    3、 章世祥、 薛晓薇、王君、陈国庆、李雪峰 、仲星 全 。 1 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 规范 规定了玄武岩纤维沥青 路面施工 技术规范的 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 、质量控制。 本 规范 适用于 各 等 级公路 及城市道路 的新建、改扩建及养护工程 。 2 规范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49 纤维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GB/T 7690.5 增强材料 纱线试验方法 第 5 部分 : 玻璃纤维纤维直径的测定 GB/T 2

    4、0310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浸胶纱试样的制作和拉伸强度的测定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 工程 JTJ 073.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T 776.1 公路工程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 第 1 部分 : 玄武岩短切纤维 DB32/T 1246 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DB32/T 2798 高性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5、 玄武岩 短切 纤维 basalt fiber chopped strand 以天然玄武岩为原料,通过高温熔融、高速拉丝、表面处理,并按规定长度剪切而成的 纤维。 3.2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 asphalt mixture with basalt fiber 由矿料、沥青结合料与玄武岩纤维等拌和而成的沥青混合料。 3.3 玄武岩纤维掺量 content of basalt fiber 玄武岩纤维在沥青 混合料 中所占的 质量百分率 。 2 3.4 酸度系数 acidity coefficient 酸性氧化物( SiO2+Al2O3) 与 碱性氧化物( CaO+MgO)的质量百分比的比值。 4

    6、 材料 4.1 一般规定 4.1.1 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 所用材料 除应符合本 规范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 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 4.1.2 沥 青 路 面 集 料 的 选 择 应 经 过料 源 调 查 , 确 定 料 源 应 本着 就 地 取 材 的 原 则 , 从 源头 控 制 集 料 质 量, 经 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 4.1.3 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4.2 玄武岩短切纤维 4.2.1 沥青路面用玄武岩短切纤维应呈 金褐色或深褐色 、 平直 、 无 杂质 。 4.2.2 单根玄武岩纤维几何规格及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玄武岩

    7、短切 纤维的几何 规格 项目 规格 偏差 试验方法 单根纤维直径 , m 16 5 % GB/T 7690.5 纤维公称长度 , mm 6、 9、 12 10% JT/T 776.1 4.2.3 玄武岩纤维的物理、化学 及 力学性能指标应 符合 表 2 的 技术 要求。 表 2 玄武岩 纤维的物理、化学 及 力学性能技术 要求 技术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断裂强度 , MPa 不小于 2000 GB/T 20310 弹性模量 , GPa 不小于 80 GB/T 20310 断裂伸长率 , % 不小于 2.1 GB/T 20310 耐热性,断裂强度保留率, % 不小于 85 GB/T 7690

    8、.31 吸油率, % 不小于 50 JT/T 776.1 含水率, % 不大于 0.2 JT/T 776.1 可燃性 不可燃 JT/T 776.1 ( Fe203+FeO)含量, % 不小于 8.0 GB/T 1549 酸度系数 不小于 5.0 GB/T 1549 注: 1)将玄武岩纤维置于 210烘箱内加热 4h 后检测。 4.3 沥青 3 4.3.1 玄武岩纤维沥青 混合料 宜 采用 SBS 改性沥青, 其 指标宜 符合 表 3 的 技术 要求 。 表 3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用 SBS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 方法 针入度( 25 , 100g, 5s) , 0.1m

    9、m 50 80 T0604 针入度指数 PI -0.2 +1.0 T0604 延度( 5 , 5cm/min) , cm 不小于 30 T0605 软化点 TR B, 不小于 60 T0606 动力粘度( 60 ), Pas 不小于 800 T0625 运动粘度( 135 ) , Pas 不大于 3 T0619 闪点, 不小于 230 T0611 溶解度, % 不小于 99 T0607 离析,软化点差, 不大于 2.5 T0661 弹性恢复( 25 ), % 不小于 70 T0662 RTFOT 试验后 质量损失, % 不大于 0.6 T0610 针入度比 ( 25 ) , % 不小于 65

    10、T0604 延度( 5 , 5cm/min) , cm 不小于 20 T0605 4.3.2 玄武岩纤维 沥青混合料 可 采用 70 号 道路石油 沥青,其 指标宜 符合 表 4 的 技术 要求。 表 4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用 道路石油 沥青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 方法 针入度( 25 , 100g, 5s), 0.1mm 60 80 T0604 针入度指数 PI -1.3 +1.0 T0604 软化点(环球法), 不小于 46 T0606 60 动力粘度, Pas 不小于 180 T0620 延度( 10 , 5cm/min), cm 不小于 20 T0605 延度( 15 ,

    11、 5cm/min), cm 不小于 100 薄膜加热试验 163 , 5h 质量损失, % 不大于 0.6 T0610 针入度比, % 不小于 65 T0604 延度( 15 ) , cm 不小于 100 T0605 延度( 10 ) , cm 不小于 6 T0605 含蜡量(蒸馏法), % 不大于 2 T0615 闪点, 不小于 260 T0611 溶解度(三氯乙烯), % 不小于 99.5 T0607 密度( 15 ), g/cm3 不小于 1.01 T0603 4.3.3 玄武岩纤维 排水 沥青混合料 宜 采用 高黏 高弹 沥青 , 其 指 标 宜 符合 表 5 的 技术 要求 。 4

    12、表 5 玄武岩纤维排水沥青混合料用高黏 高弹 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度( 25 , 100g, 5s) , 0.1mm 不小于 40 T0604 动力粘度 1( 60 ), Pas 不小于 50000 T0620 延度( 5 , 5cm/min) , cm 不小于 30 T0605 软化点 TR B, 不小于 80 T0606 闪点, 不小于 230 T0611 溶解度, % 不小于 99 T0607 弹性恢复( 25 ), % 不小于 95 T0662 黏韧性( 25 ), Nm 不小于 25 T0624 韧性( 25 ), Nm 不小于 20 T0624 离析,软化点

    13、差, 不大于 2.5 T0661 RTFOT 试验后 2 质量 变化 , % 不 超过 1.0 T0609 针入度比 ( 25 ) , % 不小于 65 T0604 延度( 5 ) , cm 不小于 20 T0605 注: 1) 重载交通应适当提高高黏度改性沥青动力粘度 ; 2)老化试验以 RTFOT 为标准,也可以由 TFOT 代替。 4.4 粗集料 4.4.1 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 符合 表 6 的 规定。 表 6 粗集料供料品种控制筛孔尺寸( mm) 集料品种 下面层 中面层 上面层 1#料 31.513.2 26.513.2 16.09.5 2#料 13.29.5 13.29.5 9.5

    14、4.75 3#料 9.54.75 9.54.75 4.752.36 4#料 4.752.36 4.752.36 - 4.4.2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洁净、干燥、具有棱角、表面粗糙、 形状接近立方体的碎石, 其指标应符 合表 7 的技 术要求。 表 7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 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上面层 中、下面层 测试方法 石料压碎值, % 不大于 26 28 T0316 黏附性 不小于 5级 4级 T06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 不大于 28 30 T0317 5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2.60 2.50 T0304 吸水率, % 不大于 2.0 3.0 T0

    15、304 坚固性, % 不大于 12 12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 (混合料) , % 不大于 其中 粒径大于 9.5mm, % 不大于 其中 粒径 小 于 9.5mm, % 不大于 15 12 18 18 15 20 T0312 水洗法 0.075mm 颗粒含量, % 不大于 1 1 T0310 软石含量, % 不大于 3 5 T0320 上面层石料磨光值, BPN 不小于 42 - T0321 4.5 细集料 4.5.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应采用 坚硬、 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 并具有适 当级配的 机制砂, 禁用采料场的下脚料 。 4.5.2 细集料的粒径规格应符 合 表

    16、8 的 规定。 表 8 面层用细集料规格 规格 公称粒径 ( mm) 通过下列筛孔( mm)的质量百分率( %)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4.5.3 细集料 指标 应 符合 表 9 的技术 要求 。 表 9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用 细集料 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上面层 中、下面层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2.6 2.5 T0328 砂当量, % 不小于 65 T0334 亚甲蓝值, g/kg 不大于 2.5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 s 不小于 30 T034

    17、5 4.6 填料 4.6.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用填料 宜 采用 石灰岩 等 碱性 石料磨细得到 的矿粉。矿粉应干 燥、洁净,其 技术要求 应满足表 10 的 规定 。 表 10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用矿粉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测试方法 外观 无团粒结块 目测 表观 相对 密度 不小于 2.50 T0352 6 含水量, % 不大于 1.0 T0103 亲水系数 不大于 1.0 T0353 塑性指数, % 不大于 4.0 T0354 粒度范围 , % 0.6mm 100 T0351 0.15mm 90100 0.075mm 85100 4.6.2 不得 使用回收粉尘和粉煤灰作为玄武岩

    18、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填料。 5 配合比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应用 类型。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 宜 采用热拌热铺工艺 , 并 根据路面层位、集料公称 最大粒径确定应用类型 、纤维长度 。 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宜选用玄武岩短切纤维长度为 6mm、 9mm,中粒式沥青混合料宜选用玄武岩短切纤维长度为 6mm、 9mm、 12mm,粗粒式沥青混合料 宜选用玄武岩短切纤维长度为 9mm、 12mm。 5.1.2 纤维掺量 。 玄武岩纤维掺量以纤维占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其掺量宜 为 0.3%0.4%。 5.1.3 设计 方法。 玄武岩纤维 AC、 SMA 和 PA 沥青混合料 宜 采用马

    19、歇尔 试验 设计方法 ; 玄武 岩纤维 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 宜 采用旋转压实 试件体积 设计方法 。 5.1.4 设计 内容。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包括 原材料的试验选用、矿料级配 组成 计算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以及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 性能 验证等内容。 5.1.5 设计 阶段。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 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 5.1.6 玄武岩纤维 AC、 SMA 和 PA 沥青混合料矿料 级配 应 符合表 11 规定 的 设计级配范围 ,玄 武岩纤维 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范围应符合表 12 级配

    20、控制点 和 表 13PCS 控制点 通过率 的要求 。 表 11 玄武岩纤维 AC、 SMA和 PA沥青混合料 矿料 级配范围 混合料类型 AC-13 AC-20 AC-25 SMA-13 PA-13 通 过 以 下 筛 孔 ( mm) 质 量 百 分 率 ( %) 31.5 100 26.5 100 90100 19 90100 7492 16 100 7894 6684 100 100 13.2 90100 6585 5676 90100 90100 9.5 6885 5474 4464 5075 4071 4.75 3868 3555 2848 2232 1030 2.36 2450 2

    21、339 2038 1627 920 1.18 1538 1428 1328 1424 717 0.6 1028 920 920 1220 614 0.3 720 615 614 1016 512 0.15 515 411 410 913 49 0.075 48 37 37 812 36 7 表 12 玄武岩纤维 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 矿料 级配 控制点 级配 控制项 筛孔 尺寸 ( mm) 最小( %) 最大( %) 混合料 类型 Superpave-13 Superpave-20 Superpave-25 Superpave-13 Superpave-20 Superpave-25

    22、 控 制 点 37.5 100 26.5 19.0 100 90.0 100.0 90.0 13.2 90.0 100.0 90.0 2.36 28.0 23.0 19.0 58.0 49.0 45.0 0.075 2.0 2.0 1.0 10.0 8.0 7.0 表 13 玄武岩 纤维 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粗细级配 分界点 项目 主要 控制筛孔 尺寸及通过百分率要求 集料 公称最大 粒径 , mm 26.5 19 13.2 主要 控制筛孔 尺寸 , mm 4.75 4.75 2.36 PCS 控制点 ( 通过百分 率 , %) 40 47 39 5.1.7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试件

    23、应按 JTG E20 的要求 制作 , 其拌和要求 应 调整为: 玄武岩 纤维与 热 集料干拌 60s90s, 加入沥青拌和 90s, 加入矿粉拌和 90s。 5.2 技术要求 5.2.1 玄武岩纤维 AC 沥青混合料 配合比设计 的 技术 要求 应 符合 表 14 的 规定 , 玄武岩纤维 SMA 沥青混合料 配合比设计 的技术要求 应 符合 表 15 的 规定, 玄武岩纤维 PA 沥青混合料 配合 比设计 的 技术 要求 应 符合 表 16 的 规定 。 玄武岩纤维 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 设计 体积指标应 符合 表 17 的 规定 ,设计的沥青混合料 应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 其

    24、结果应 符合 表 18 的 规定 。 表 14 玄武岩纤维 AC 沥青混合料 配合比 设计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击实次数 , 次 双面各 75 次 T0702 空隙率 , % 3.55.0( 4.05.5) T0705 稳定度 , kN 不小于 8.0 T0709 流值 , mm 24( 25) T0709 矿料间隙率 VMA, % 不小于 设计空 隙率 % AC-13 AC-20 AC-25 T0705 3 13 12 11 4 14 13 12 5 15 14 13 6 16 15 14 沥青饱和度 , % 6575 T0705 注: 括号内为 改性沥青 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25、。 表 15 玄武岩纤 维 SMA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击实次数 , 次 双面各 75 次 T0702 空隙率 , % 34 T0705 稳定度, kN 不小于 6.0 T0709 8 流值 , mm 25 T0709 粗骨料骨架间隙率 VCAmix, 不大于 VCADRC T0705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 % 不大于 0.2 T0732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 % 不大于 15 T0733 矿料间隙率 VMA, % 不小于 16 T0705 沥青饱和度 , % 7585 T0705 表 16 玄武岩纤维 PA 沥青混合料 配合比 设计

    26、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马歇尔击实次数 , 次 双面击实 50 次 T0702 空隙率 VV, % 1825 T0708 体积法 稳定度 Ms, kN 不小于 5.0 T0709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 , % 不大于 0.3 T0732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 混合料 损失 , % 不大于 15 T0733 注 : 根据 工程 项目实际 情况, 玄武岩纤维 PA 沥青混合料的 析漏损失可 放宽至 0.5%。 表 17 玄武岩纤维 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设计技术要求 混合料类型 压实度 (%) VMA, % 不小于 VFA, % 粉胶比 , % N 初始 不大于 N

    27、设计 N 最大 不大于 Superpave-13 89 96 98 14 6575 0.61.2 Superpave-20 13 Superpave-25 12 注:初始压实次数 N 初始取 8,设计压实次数 N 设计取 100,最大压实次数 N 最大取 160。 表 18 玄武岩纤维 Superpave 沥青混合 料马歇尔检验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空隙率 , % 46 T0705 矿料间隙率 , % 不小于 Superpave-13 Superpave-20 Superpave-25 T0705 14 13 12 稳定度 , kN 不小于 8.0 T0709 流值 , mm

    28、 25 25 24 T0709 沥青饱和度 , % 6070 T0705 5.2.2 对于 公称最大粒径 不大于 19mm 的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应在最佳沥青用量条件 下按下列步骤对其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等路用性能进 行检验。 5.2.2.1 车辙试验 9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技术指标应 满足 表 19 的 规定 。 表 19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技术要求 混合料类型 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次 /mm),不小于 测试方法 AC 普通 沥青 混合料 1000 T0719 改性沥青 混合料 4000 SMA 改性沥青 混合料 5000 PA 改性沥青 混合料 50

    29、00 Superpave 普通 沥青 混合料 1000 改性沥青 混合料 4000 5.2.2.2 水稳定性试验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技术指标应 满足 表 2021 的 规定 。 表 20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 混合料类型 残留稳定度技术要求 ( ) 不小于 测试方法 AC 普通 沥青 混合料 75 T0709 改性沥青 混合料 80 SMA 改性沥青 混合料 80 PA 改性沥青 混合料 80 Superpave 普通 沥青 混合料 75 改性沥青 混合料 80 表 2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技术要求 混合料类型 冻融劈裂 强度比技术要求 ( )

    30、不小于 测试方法 AC 普通 沥青 混合料 75 T0729 改性 沥青 混合料 80 SMA 改性沥青 混合料 80 PA 改性沥青 混合料 80 Superpave 普通 沥青 混合料 75 改性沥青 混合料 80 5.2.2.3 低温弯曲试验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技术指标宜 满足表 22 的 规定 。 表 22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低温 弯曲试验 技术要求 10 混合料类型 破坏应变 ( )技术要求,不小于 试验方法 普通沥青混合料 2300 T0715 改性沥青混合料 2800 5.3 目标配合比设计 5.3.1 玄武 岩 纤 维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目 标 配 合 比

    31、设 计 , 应 通 过 马歇尔 试验 设计方法 或旋转压实 试 件体积 设计方法 , 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使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符合配合比设 计技术要求,以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生产配合比设计使用。 5.3.2 玄武岩纤维 AC、 SMA 和 PA 沥青混合料 的 最佳沥青用量应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确定 , 且玄武岩纤维 SMA 和 PA 沥青混合料需补充析漏、飞散试验验证最佳沥青用量; 玄武岩纤维 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 的 最佳沥青用量应根据 旋转压实 试件体积 设计方法确定。 5.3.3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 的 目标配合比 需 进行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低温 抗裂性 的

    32、验 证 ,检验 结果应满足 本 规范 表 1922的 技术 要求。 5.4 生产配合比设计 5.4.1 应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集料取样进行筛分,通过计算,使合成矿质混合料的 级配与目标配合比相吻合,并符合 5.1.6条的规定,以确定各热料仓集料和矿粉的用料比例, 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 5.4.2 根据 目 标 配 合 比 确 定 的 矿 料级 配 和 最 佳 沥青用量 , 取 最佳 沥青用量 、 最 佳 沥青用量 0.3%三 个 沥青用量 , 用试验室的小型拌 和 机拌制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 按目标配合比 的设 计 方法确定生产配合比 的最佳

    33、沥青用量 。 生产配合比确定的最佳 沥青用量 与目标配合比的结 果差值 应不超过 0.2 %,如超出此规定,应分析原因,重新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并进行混 合料性能检验。 5.4.3 采用 生产 配合比 拌制 的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 应 按照以下项目进行混合料性能检验: a)各层混合料进行浸水马歇尔检验; b)中上面层混合料 宜 进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和低温 弯曲 试验验证。 5.5 生产配合比验证 5.5.1 采用生产配合比用生产拌和 设备 进行试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检验合格后铺筑试 铺段。取试铺用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或旋转压 实 试验 ,并进行沥青含量、筛分试验, 由此确定正

    34、常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6 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进场材料 应 符合本 规范 技术要求 。 6.1.2 进场纤维应采取防晒、防水、防潮、防污染措施。 6.1.3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对各施工环节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测。 6.2 铺筑试验段 6.2.1 施工前应铺筑试验路段,其位置 宜选在主线直线段, 铺筑 长度宜为 100m300m, 并 编 制施工方案 。 6.2.2 通过 试拌 、 试铺 确定施工工艺及相关参数 : 11 6.2.2.1 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 ; 6.2.2.2 拌和时间、拌和温度、进料顺序、偏差控制、纤维掺加方式等; 6.2.2.3 摊铺 及 压

    35、实工艺 、 松铺系数 、 渗水系数等 。 6.2.3 试验段铺筑 后 应提 交 试验报告, 明确试验结论 。 6.2.4 当同一施工单位在材料、机械设备及施工方法与其他工程完全相同时,也可利用其他 工程的结果,不再铺筑新的试验路段。 6.3 施工准备 6.3.1 沥青、集料等材料在进场时应按照 现行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的规定 进行检测。玄武岩纤维进场时应按表 23 的规定检测,对断裂强度等力学指标应由使 用方委托专业机构进 行检测,并符合本 规范 表 2 的规定。 表 23 玄武岩纤维 进场时 质量 检 查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方法 1 颜色 金褐色

    36、或深褐色 目测 2 长度合格率 , % 不 小于 90 JT/T 776.1 3 直径合格率 , % 不小于 90 GB/T 7690.5 4 含水率 , % 不 大 于 0.2 JT/T 776.1 5 吸油率 , % 不小于 50 JT/T 776.1 6 (Fe203+FeO)含量 , % 不小于 8.0 GB/T1549 7 酸度系数 不 小于 5.0 GB/T1549 6.3.2 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设备、纤维投料机、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 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检查、标定。 6.3.3 铺筑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前, 应 对 基层或下卧

    37、沥青层的质量 进行 检查,不符 合 要求的 不得铺筑。 对 旧沥青路面或下卧层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经铣刨处理后方可铺筑。 6.3.4 粘层油的规格和质量、品种和用量、喷洒和 质量控制 应符合 现行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 技术规范( JTG F40)的规定。 6.3.5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施 工温度应根据沥青种类、气候条件、铺装厚度,参照 江苏 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DB32/T 1246) 的规定确定 。 6.4 混合料拌制 6.4.1 玄武岩纤维 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应对沥青、纤维及各种矿料的用量、拌和温度进行 逐盘采集,并对拌和设备的计量和测温进行校核。 6.4.2 玄武岩纤

    38、维应采用自动投料机与热集料同时投放。 6.4.3 玄武岩纤维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 应根据生产配合比确定,宜 延长 5s 10s。 拌 和后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 6.4.4 玄武岩纤维沥青 混合料出厂时应逐车称重、测 温,签发运料单。 6.5 混合料运输、摊铺、压实及 成型 、 接缝处理、开放交通 玄武岩纤维沥青 混合料 的运输、摊铺、压实及成型、接缝处理、开放交通应按照现行公 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的规定执行 。 7 质量 控制 12 7.1 一般规定 7.1.1 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施工应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 检查评定。 7.1.

    39、2 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施工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应如实记录 和保存。对已经采取措施进行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可在原记录和数据上注明,但不得销毁。 7.2 质量 检查 7.2.1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玄武岩纤维的检查项目与频度应符合表 24 规定, 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本 规范 表 1 和表 2 的规定。沥青、集料、矿粉等其它原材料的检查项目与 频度应符合 JTG F40 和 DB32/T 1246 标准 要求 。 表 24 玄武岩纤维 生产过程 质量检查 项目与频度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平行试验次数或 一次试验的频数 1 外观 随时 3 2 长度 每批 1 次 1

    40、 2 3 直径 每批 1 次 2 4 含水率 必要时 2 2 5 吸油率 必要时 2 6 (Fe203+FeO)含量 必要时 2 7 酸度系数 必要时 2 注: 1) 一批是指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 ; 2) 必要时是指施工各方任何一个部门对其质量发生怀疑,提出需要检查时,或是根据需要商定的检查 频度。 7.2.2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质量检查应符合表 25 规定。 表 25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 生产过程 检查项目和频度 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混合料 外观 随时 均匀,无花白料 及结团现象 目测 拌和 温度 ()

    41、集料、沥青、混 合料的生产 温度 逐盘 在线 检测 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计算机采集 数据计算 矿料 级配 ( 与 生产 设计 标准 级配 的 差) 0.075mm 逐盘在线检测 2 % 计算机采集 数据计算 2.36mm 4 % 4.75mm 5 % 0.075mm 逐 机 检查,每天汇总 1 次 取平均值评定 1 % 总量检验 2.36mm 2 % 4.75mm 2 % 0.075mm 每台拌和机每天 1 次 2 次, 2 % T0725 13 2.36mm 以 2 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3 % 4. 75mm 4 % 玄武岩纤维含量 逐盘在线检测 10.0% 计算机采集数 据计算 每天汇总 1

    42、 次取平均值评定 5.0% 总量检验 沥青用量 (油石比) 逐盘在线检测 0.3 % 计算机采集数 据计算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 1 次取平均 值评定 0.1 % 总量检验 每台拌和机每天 1 次 2 次,以 2 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0.2 % 抽提 T0722、 T0721 马歇尔试验: 空隙率、稳定度、流值 每台拌和机每天 1 次 2 次,以 4 个 6 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符合设计要求 T0702、 T0709 浸水马歇尔试验 必要时(试件数同马歇尔试验) 符合本 标准 规定 T0702、 T0709 车辙试验 必要时 (以 3 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 符合本 标准 规定 T0719 7.2

    43、.3 玄武岩纤维沥青 路面 施工 过程 质量 检查 应符合表 26 规定。 表 26 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施工过程检查项目和频度 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摊铺外观 随时 密实平整,无油斑、 离析、轮迹 目测 接缝 随时 紧密平整、顺直、 无跳车 目测 、 三米直尺 逐条缝检测评定 3mm T0931 施工温度 混合料 摊铺温度 逐 车检测 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T0981 人工检测 混合料 碾压 温度 逐车检测 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插入式温度计 实测 压实度 1 ( %) 芯样平均压 实度代表值 每层: 1 次 /200m/车道 不小于试验室 标准 密 度之 9

    44、7%( 98%) T0924 每层厚度 芯样平均 厚度代表值 每层: 1 次 /200m/车道 (设计值 4% ) T0912 按一天摊铺 总量计算的 厚度平均值 每天 汇总 l 次 不小于设计值 公路沥青路面施 工技术规范( JTG F40)附录 G 总量检验 总厚度 芯样平均 厚度代表值 1 次 /200m/车道 (设计值 4% ) T0912 摩擦系数 1 点 /200 m 符合设计要求 T0964 构造深度 1 点 /200 m 符合设计要求 T0961 平整度( mm), 不大于 每车道连续检测 下面层为 1.8,中面层为 1.5, 上 面层为 1.2 T0932 14 渗水系数 2( ml/min) , 不大于 每 1km 不少于 5 点, 每点 3 处取平均值评定 上面层为 50, 其它层为 60 T0971 渗水系数 3( ml/min) , 不 小 于 每 1km 不少于 5 点, 每点 3 处取平均值评定 5000, 合格率 不小于 90% T0971 注: 1) 括号中的数值是对玄武岩 纤维 SMA 和 PA 沥青路面的要求。试验室标准密度是指采用与配合比 设计相同方法成型的试件密度 ; 2) 适用于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 19mm 的玄武岩 纤维 AC、 SMA 和 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 ; 3) 适用于玄武岩纤维 PA 沥青混合料。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2 T 3710-2020 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eventdump27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