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020.40 Z 60 DB32 江苏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3763 20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防控 居家隔离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ome quarantine for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20 - 03 - 10 发布 2020 - 03 - 11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37632020 I 前 言 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疫情 期间 科学有效开展 居家 隔离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
2、法 疫源地消毒总则 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 。 本标准实施后,国家或本省发布的相关标准严于本标准时,应执行其相关标准。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 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南京医科大学和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许勤 、 丁亚萍 、 朱姝芹 、 李现文 、 王洁 、 谈智 、 杨丹丹 、 刘巧、徐佳 南 。 DB32/T 37632020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防控 居家隔离 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 总则
3、、 适用对象、 隔离场所 、 消毒要求、 自我 监测、居家防护措施 及健康生活方式 。 本标准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疫情期间 的居家隔离,包括居家隔离者本人及家庭成员的防护 , 其 他传染病 流行 适用 时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 文件 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 件 。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医务 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YY/T 0969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DB32/T 3759新型冠状病毒肺
4、炎疫情防控 病例居室消毒技术规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居家隔离 home quarantine 居家隔离是指在家庭环境下,对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者、新冠肺炎出院者、医师评估可以居家隔 离的轻症 症状 疑似患者以及因客观原因无法前往集中地点隔离的疑似患者 ,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管理的 过程 。 3.2 密切接触者 close contacts 从 新冠肺炎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 2d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d开始,未采取有 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 1m)的人员。 3.3 可疑暴露者 suspicio
5、us exposed person 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 检测阳性 的患者 、 野生动物 , 或 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 污染 过 的 物品和环境, 且 暴露时未采取有效防护的加工、售卖、搬运、配送或管理等人员。 DB32/T 37632020 2 3.4 预防性消毒 preventive disinfection 在 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 4 总则 4.1 消毒工作应按照 GB 19193、 WS/T 367、新型 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的相关要求 。 4.2 消毒药械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 4.3 尽量固定一位家庭成员照顾隔离者
6、; 隔离者应 做好 自我监测 和管理; 隔离者和 家庭成员 应加强 防护 并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5 适用对象 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者以及出院者均应按照要求进行为期 14d的居家隔离(健康观察期),轻微 症状疑似感染患者经医生诊疗判断后也可考虑居家隔离: a) 密切接触者,具 体接触情形包括: 1) 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 1m)工作或共用同一教 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 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 中探视 患者 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 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
7、交通工具上照料 的 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 人、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 乘客和 工作 人员; 4) 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 员 ; b) 可疑暴露者,符合定义 3.3 的人员; c)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 ,患者 出院后,建议应继续进行 14d 自我健康状况监测; d) 轻微症状疑似患者,包括医院医师评估后要求居家隔离者,以及存在以下症状者: 1) 体温 37.3 38 ; 2) 可自行退热; 3) 无呼吸困难, 无气喘 ; 4) 伴或不伴咳嗽; 5) 无慢性疾病; e) 疑似病例,符合以下临床表现任意 2 条
8、,并具有任何一项流行病学史的患者 ,以及无明确的流 行病学史的,但符合临床表现中的 3 条, 通常要求集中指定地点进行隔离,除非因客观原因无 法满足集中地点隔离而采取居家隔离: 1) 临床表现:发热 和 /或呼吸道症状 ;具有 新冠 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 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 正常或 减少; 2)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 14d 内有疫区或其他有病例 报告社 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 14d 内 与核酸检测阳性者有 接触 史;发病前 14d 内曾接触过来自疫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 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聚集性发病 ( 14d 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 所,出
9、现 2 例及以上发热和 /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 DB32/T 37632020 3 6 隔离场所 6.1 居家隔离 者 最好选择家庭中通风较好的房间隔离,单独居住,多开窗通风;保持房门随时关闭, 在打开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室友相通的房门时先开窗 通风 ,尽量减少共处时间。 6.2 居家隔离若没有条件单间居住,应保持 1m 以上床间距。 6.3 避免使用中央空调。 6.4 共享区域如卫生间等须开窗通风。 6.5 房间内配置体温计、医用口罩、消毒湿巾、棉签、 70%80%的 乙醇 、含氯消毒剂、一次性手套、带 封口的塑料袋、带盖的垃圾桶等。 6.6 不共用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居家用品 ,如毛巾、
10、餐 饮 具等 。 6.7 居家隔离者生活用品 (如 洗漱用 具、衣被等 ) 单人单用, 须 与家庭成员分开放置 ;其清洁、消毒 用具(如抹布、拖把等)单独使用。 6.8 隔离者单独用餐, 餐具分开固定使用,每次使用后消毒。 6.9 用过的一次性废弃物如纸巾、口罩 、手套等应放置到可密封的塑料袋中,消毒并密封后放入专门 的带盖垃圾桶内。 7 消毒要求 7.1 基本要求 7.1.1 隔离者 接触的环境 、物品 表面 、常用物品应进行日常清洁与预防性 消毒 , 家庭成员接触的环境 、 物品 表面 、常用物品进行日常 清洁 。 7.1.2 含消毒剂的 抹布或拖把使用后 应 清洗干净,再浸泡消毒 30m
11、in,再冲净,干燥备用;推荐使用脱 卸式拖头 。 7.2 预防性消毒 7.2.1 空气 a) 有自然通风条件的,每天保证早晚至少 2 次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至少 30min。隔离者居室 和其他居室的通风应错时进行。通风时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 b) 不能自然通风的,可 采用排风扇等机械通风的方式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使用空气净化器或独立 空调的 居 室,注意定期清洁、消毒过滤网 ; 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管理要求的空气消毒机 应 按照说明书消毒 ; 使用紫外线灯消毒 时,应 在无人状态,或做好室内人员眼睛、皮肤防护,每 天 12 次,每次 30min,消毒后 应 通风。 7.2.2 环境
12、表面 a) 地面和墙面 : 隔离者独立 使用 或和家庭成员共用居室 、卫生间 时,采用含有效氯 500mg/L1000mg/L 消毒液的抹布或拖把 消毒,每天 12 次;隔离者和家庭成员应 错时 使用 卫生间; b) 一般物品表面:如手机、 门把手、床头柜、桌椅、灯具开关等采用 75%乙醇 或含有效氯 500mg/L 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每天 12 次 ; 水龙头、坐便器、冲水按钮等使用后采用含有效氯 500mg/L1000mg/L 消毒液的抹布擦拭 。 7.2.3 常用物品 DB32/T 37632020 4 a) 餐饮具:隔离者和家庭成员的餐饮具 应 分开 使用、 清洗、 控干 放置 ; 隔
13、离者耐热的餐饮具清洗 后采用煮沸或流通蒸汽 15min30min 的方法消毒 , 不耐热餐饮具清洗后 宜 使用 含 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浸泡 30min, 再 用清水洗净;有条件的家庭可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具消毒 柜进行清洗消毒; b) 瓜果蔬菜 : 清水洗净,或可用瓜果蔬菜专用洗涤剂浸泡、清洗、冲净; c) 织物: 1) 衣物、床单、被罩、浴巾、毛巾等: 应勤洗、勤晒,保持清洁,一人一换 一洗 一消毒 。 隔 离 者的衣物 应 单独清洗 , 一般情况下使用 80 及以上热水浸泡 30min 后,再用普通洗衣 皂(液)清洗干净即可 ; 如有可疑污染物存在,棉质衣物等可煮沸 15mi
14、n,对于不耐热的 衣物可用消毒剂浸泡 30min,再清洗干净 ; 隔离者和家庭成员可 共用洗衣机,但 应 分开清 洗织物; 2) 毛绒玩具、枕 芯、被褥等:日光曝晒 4h6h。也可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每天 12次,每次 30min, 使用时 做好 防护,使用后注意 通风 ; d) 卫生洁具:尿粪排泄物 在冲洗时应先放下坐便器 盖子 ;隔离者独立使用或与家庭成员共用的坐 便器每天 用 含 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 液喷洒或 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 30min; e) 污物 : 隔离者的污物按要求单独处置,家庭成员的污物处理根据所在城市的垃圾分类要求进行: 1) 隔离者的生活污染物:主要指生
15、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包括剩余饭菜、果皮果核、饮料瓶、 各种包装纸、口罩、手套、手纸等;设置专用有 盖垃圾桶,垃圾应放置在专用垃圾桶中; 2) 隔离者的 其他污染物如 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少量 污染物 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抹 布 、 纸巾等)蘸取 含 有效 氯 500mg/L 1000mg/L 的 消毒 剂 小心移除;大量 污染物 应使用 一次性吸 水材料(如抹布、纸巾)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消毒剂浇在吸水材料上 ,作用至少 30min,小心清除干净。该类垃圾应和生活 污染 物一样,放置在专用垃圾桶中;再用含消 毒剂的抹布擦拭或用含消毒剂的拖把处置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围 2m;处理时应戴手套与口
16、罩,处理完毕应沐浴、更换衣服; 3) 垃圾清理前使用消毒剂喷洒 或浇洒垃圾至湿润,然后扎紧垃圾袋口,标记为污染物后 视为 感染性医疗废物 , 及时交社区统一处理。 7.3 终末消毒 隔离者如转诊至定点医院或转至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则须对其居室环境、物品表面、常用物品,由 指定专业人员 按 DB32/T 3759 进行 终末消毒。 8 自我监测 8.1 监测内容 8.1.1 体温 : 早晚主动测量体温,以口腔温度为参考, 37.3 38 为低热, 38.1 39 为中等热, 超过 39 为高热。 8.1.2 症状:观察自身有无 干咳、咽痛、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乏力、精神差、 结膜充血、 恶心呕
17、吐、腹泻、头痛、心慌、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 症 状。 8.2 监测异常时的处理 8.2.1 体温在 38 以下, 继续居家隔离, 保证营养适量、多饮糖盐水 。 8.2.2 体温在 38.1 39 , 按规定上报 。 DB32/T 37632020 5 8.2.3 体温超过 39 , 应 按规定上报 ,并 立即 就医 。 8.2.4 若自觉咳嗽、胸闷等症状加重,应 按规定上报 ,并 立即就医。 9 居家防护措施 9.1 呼吸卫生和手卫生 9.1.1 呼吸卫生: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肘遮掩口鼻,并用纸巾包住分泌物,用过 的 纸巾及口罩丢入专门的带盖垃圾桶内,然后立即洗手。 9.1.
18、2 手卫生: 洗手应用皂液和清水按七步洗手法清洗 40s 60s(具体步骤参照 WS/T 313), 洗手完 毕 ,用干净的纸巾或毛巾垫着关水龙头,或者捧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后再关闭水龙头。 如手部未见明 显污染,可 用含 75%乙醇 的消毒棉球或消毒片涂擦 ( 醇类 过敏者改用季铵盐类消毒剂) ,或 用 速干手 消毒剂揉搓双手 不少于 15s。 9.1.3 洗手时机: a) 进行清洁操作前:如吃饭服药前、准备食品前、戴口罩前、伤口换药前等; b) 接触污染物品、环境后:如二便后、咳嗽或打喷嚏用手处理后、脱口罩后、伤口换药后、环 境卫生清洁消毒后、接触隔离者及其环境后等; c) 手脏时 。 9
19、.2 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 9.2.1 口罩的使用:居家隔离者及与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属于中等风险人群,非单独居住一套房的隔 离者和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均应佩戴使用符合 YY/T 0969 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 罩: a) 戴 脱 口罩前后和处理用 后的口罩后,应 及时洗手; b) 戴口罩时需完全遮住口鼻, 戴口罩时 手 不得接触口罩内侧面,脱口罩时 手 不得接触口罩外侧面; 摘除但尚未废弃的口罩宜悬挂通风处; c) 一个口罩使用时间不超过 4h,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潮湿后及时更换; d) 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得交叉使用; e) 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f) 单独在隔离
20、房间活动可以 不戴口罩,接触其他家庭成员及离开隔离房间时 应 戴口罩 。 9.2.2 手套的使用: a) 在有可能直接接触隔离者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或其他体液时 宜 戴手套进行防护; b) 手套可以是乳胶、乙烯基塑料、橡胶或其他的防水材料制作而成; c) 清洗严重受污染的被服和其他 物品, 清洗过程中 宜 使用家用橡胶手套 。 9. 2.3 个人防护 用具 使用后应立即摘脱 ; 摘脱个人防护 用具 后或者与分泌物、血液或其他体液发生任 何接触之后, 应 立即洗手。 10 健康生活方式 10.1 合理膳食 合理饮食,保证食物摄入多样化,尤其是新鲜蔬菜、水果等,保持营养均衡;养 成良好的饮食饮水
21、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不接触活禽,不吃野味。 10.2 适量运动 开展适量室内运动,根据身体状况积极锻炼,增强体质,如 做 广播体操,打太极拳、五禽戏、八段 锦等;注意避免过量运动。 DB32/T 37632020 6 10.3 充足睡眠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规律作息,睡前 2h内不进行剧烈运动,并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入 睡困难时,可采用腹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方法,在感到困倦时再入睡。 10.4 中医药保健 可佩戴中医香囊、 使用 艾灸等,香囊可随身佩戴或挂于居室内;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或孕妇不 建议使用香囊。 10.5 心理调适 积极应对居家隔离问题,消除恐慌心理,学会接纳自己负面情绪,对隔离状态的生活进行新的意义 解释和理解;多与家人正向互动,利用读书、欣赏音乐、居家运动等方式充实自己;必要时主动利用心 理援助热线、线上咨询平台等获取心理支持,疏解精神压力,减轻疫情对居家隔离者及家庭成员的心理 干扰和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