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2 T 3604-2019 公路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81031       资源大小:1.54M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2 T 3604-2019 公路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pdf

    1、ICS 93.080.30 P66 备案号: DB32 江苏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3604 2019 公路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ld In-Place Recycling with Cement 2019 - 07 - 11 发布 2019 -08 - 01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3604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材料要求 . 2 6 原路面调查及分析 . 3 7 水泥就地冷再

    2、生混合料设计 . 3 8 施工工艺 . 7 9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 . 10 10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 12 附录 A(规范性附 录) 二灰碎石基层铣刨料振动磨耗级配确定试验方法 . 1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振动成型试验方法 . 16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横向均匀度指标评价办法 . 19 DB32/T 3604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扬州市公路管理处、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事业发展 中心、

    3、扬州帅工公路工程养护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 正通道路再生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殷 成胜、 马在宏 、 卢勇 、 王辉 、帅同瑾、 俞春荣、 刘爱华、 杨坤 、蒋 雪峰、 管 正川 。 DB32/T 36042019 1 公路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 公路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 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总则、 材料 要求、原路面调查及分 析 、 水泥 就地冷再生 混合料设计 、 施工工艺 、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以及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 本 标准 适用于公路工程中采用水泥作为再生结合料的路面 基层 就地冷再生施工 ,可用于一级及以下 公路路面的底基层,

    4、二级及以下公路路面的基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51 公路 工程 无机 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JTG H20 公路技术状

    5、况评定标准 DB32/T1246-2008 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水泥就地冷再生 cold in-place recycling with cement 采用专用的 就地冷再生设备 , 对 路面原结构层 进行现 场 铣刨、破碎,根据需要添加一定 比例的 集料 、 再生结合料( 水泥 ) 和 水 ,在常温下进行拌和、 摊铺和碾压 ,形成结构层 的 再生 技术 。 3.2 路面基层回收料 recycled materials from road-base, 简称 RMB 采用 专 用 设备( 如 就地冷再生机) 从路面基层上

    6、获得的 半刚性基层回收料 。 3.3 DB32/T 36042019 2 水泥 冷再生混合料 cold recycling mixture with cement 使用 水泥 作为主要 结合料 ,与 路面基层 回收料在常温下进行均匀拌和后形成的一种混合料。 3.4 冷再生 混合料级配 gradation of cold recycling mixture 冷再生 混合料中 RMB 与 新掺集料的合成级配。 3.5 再生深度 recycling depth 专用再生设备设定的铣刨深度,一般指原路基顶面 标高 与再生层底面标高之差。 3.6 再生厚度 recycling thickness 再生层

    7、设计顶面标高与底面标高之差,指再生层碾压成型后的顶面标高与底面标高之差。 4 总则 4.1 水泥 就地冷再生 基 层的再生厚度不 应 大于 25cm,不宜 大于 20cm, 且不应小于 15cm。 4.2 水泥 就地冷再生 基层 施工期的最低气温应在 5 以上, 如遇 下雨,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必要 的遮盖 措施。 4.3 应按照环保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尘和合理处治废弃物 。 5 材料 要求 5.1 一般 规定 用于水泥 就地冷再生 基层 施工中使用的 所有 材料 应 按频率取样,进行质量检验,不得以供应商提供 的检测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5.2 路面 基层 回收料( RMB) 5.2.1 RM

    8、B 应 保持级配稳定。 5.2.2 选取 的 RMB 应 具有代表性, 并应 按照表 1 的检测项目 进行检测。 表 1 RMB 检测 项目 材料 检测 项目 技术 要求 试验 方法 RMB 级配 实测 本标准附录 A(规范性 附录 ) 含水率 ( %) 实测 JTG/T F20 吸水率( %) 实测 含泥量( %) 实测 RMB 粗集料 针片状颗粒含量( %) 20 压碎值 实测 DB32/T 36042019 3 5.3 新掺 集料 5.3.1 集料 的掺配比例应根据级配设计确定。 5.3.2 新掺集料质量应 符合现行 JTG/T F20 的 规定。 5.3.3 材料 堆放场地应进行硬化处

    9、理,同时做好排水设施。各种 材料 应分开 堆放 ,避免受潮、互相交 叉混料和污染。 5.3.4 有条件 的情况下,集料进行搭棚堆放 。 5.4 水泥 5.4.1 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 其初凝时间应 不小于 4h, 终凝 时间应大于 6h 而 小于 10h, 禁止使 用快硬水泥。 宜 采用 强度等级 为 32.5 或 42.5 的 水泥。 5.4.2 水泥质量应 符合现行 JTG F30 与 GB/T 1346 的规定 。 5.5 水 冷再生 拌合用水和养护 用水 一般采用可饮用水。使用 非饮用水 ,应经试验验证,不影响产品和工 程质量时方可使用。

    10、6 原 路面调查及分析 6.1 原路面 基础数据的收集 6.1.1 水泥 就地冷再生 工程 实施前,应对原路面历史信息、 原路面 技术状况、交通量 、 工程经济等进 行调查和综合分析,为 水泥 就地冷再生 混合料 设计和再生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6.1.2 水泥就地 冷再生施工 前 , 应 调查下承层结构承载能力。 强度 不足时,应进行病害处治。 6.1.3 原路面设计资料 、竣工资料等,包括公路等级、 设计 标准、几何线形 、 原路面结构、材料、施 工工艺、 各 结构层配合比和质检测试结果等方面的资料 。 6.1.4 交通量 状况 信息 ,包括历年 交通量 、 轴载 组成情况等。 6.1.

    11、5 养护 管理数据,包括养护历史、路况检测数据等。 6.2 原路面 状况调查与评价 6.2.1 原路面 状况调查内容包括:路面结构强度 PSSI、 路面状况指数 PCI、 路面平整度 RQI 以及 原路面 结构厚度。 检测 频率和要求 应符合现行 JTG H20 的 相关规定。 6.2.2 路面内 部结构状况,包括结构损坏类型、病害层位、病害严重程度、层间联接状况、结构层材 料性能指标等。 6.2.3 原路面 结构参数 获取 宜选在一年中的最不利季节进行。 原路面 结构参数包括下承层 顶面当量 回 弹模量、路表当量回弹模量等。 6.2.4 原路面状况 调查时, 还需 记录 排水、地质变化以及路

    12、段几何特征等(比如陡坡、急转弯以及高 填方路堤等)。 6.2.5 通过 对原路面状况调查、 RMB 的 取样、试验和路面病害成因分析,为就地冷再生设计提供依据。 7 水泥 就地冷再生 混合料设计 7.1 一般 规定 DB32/T 36042019 4 7.1.1 在 对 RMB 充分 调查基础上,根据 工程要求、公路等级、使用层次、气候条件、交通情况等因素, 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 , 进行再生混合料设计。 7.1.2 不同 结构路段、不同强度路段应独立进行结构组合设计和就地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1.3 应采用 就地冷再生 专用 设备铣刨有代表性的路段,获得 路面基层回收料 ( RMB)

    13、样品。 7.1.4 RMB 的 级配,应满足表 2 中 的级配范围。不符合 级配 要求, 应掺入 新集料使 合成 级配满足级配 要求。 表 2 水泥 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 ( mm) 各筛孔 的质量通过百分率( %) 一级公路 二级及 二级以下 公路 基层 底基层 37.5 100 90-100 31.5 100 - - 26.5 90-100 - 66-100 19 72-89 - 54-100 9.5 47-67 - 39-100 4.75 29-49 50-100 28-84 2.36 17-35 - 20-70 1.18 - - 14-57 0.6 8-22 17-100 8

    14、-47 0.075 0-7 0-30 0-30 7.1.5 RMB 的 级配 确定 时,对于 二灰碎石基层铣刨料,宜采用洛杉矶磨耗试验,将基层铣刨料进行 300 次磨 耗后的级配作为 RMB 级配,洛杉矶磨耗试验方法详见附录 A;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铣刨料,其 级配确定采用直接 筛分 方式。 7.1.6 水泥 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性能应满足表 3 的 技术要求。 表 3 水泥 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 交通 等级 极重 、特重交通 重交通 中、 轻交通 7d 无侧限 抗压强度 ( MPa) 基层 4 6 3 5 2.5 3 底基层 2.5 4.5 1.5 2.5 1.5 2.0 注: 公路等级高或

    15、 交通 荷载等级高或结构安全性要求高时,推荐取 强度 高值标准。 7.2 配合比 设计 7.2.1 级配设计 7.2.1.1 将代表试样(路面基层回收料 ( RMB) )完全风干,测定旧混合料完全风干后的含水量。 7.2.1.2 根据 RMB 和新集料级配确定合成级配,绘制级配曲线,使设计合成级配在相应的级配范围内, 宜接近级配中值。当反复调整不能满足时,应更换新集料重新设计。更新后仍不能完全在相应的级配范 DB32/T 36042019 5 围内时,若 1 挡筛孔通过率超出,可由最终强度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决定此道路是否适合再生;若超过 1 档筛孔通过率超出范围,则此道路不适宜进行再生。 7.2

    16、.2 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7.2.2.1 分别按下列五种水泥剂量制备 不同比 例的混合料 。 水泥 剂量 的 数量 选取可以根据当地施工经 验和实际要求进行调整。 a) 做基层用: 4%、 4.5%、 5%、 5.5%, 6%; b) 做底基层用: 3.5%、 4%、 4.5%、 5%、 5.5%。 7.2.2.2 按公式 1 确定试样的干质量。 / (1 ( / 1 0 0 ) )WMMs ad ad ( 1) 式中: Ms 试样的干质量, g; Mad 试样的风干质量, g; Wad 风干试样的含水率,。 7.2.2.3 按公式 2 确定水泥的用量。 ( / 100)CMMcs (

    17、 2) 式中: Mc 水泥或石灰用量, g; C水泥百分比,; Ms 试样的干质量, g。 7.2.2.4 按照 JTG E51-2009 中 T0804 方法, 采用标准击实的 静压 成型方法 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 最佳含水率。 7.2.3 成型试件 7.2.3.1 按公式 3 确定加水百分比,并按式 4 确定需要加水的质量。 W W Wadd OMC ad ( 3) ( / 1 0 0 ) )WM M Mw s cadd ( ( 4) 式中: Wadd试样的加水百分比,; WOMC 试样的最佳含水率,; DB32/T 36042019 6 Wad 风干试验的 含水率,; Mw 加水质量

    18、, g; Ms 试样干重, g; Mc 稳定剂添加量, g。 7.2.3.2 根据 计算出来的加水量拌制水泥冷再生混合料, 根据 静压成型的方法制作试件 (静压 成型时 强度设计要求 参照表 3) 。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采用振动压实方法成型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各 种试件,振动成型试验方法及成型 强度要求 详见附录 B。 7.2.3.3 按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 干密度。 7.2.3.4 根据最佳含水率和计算的干密度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 应不小于表 4 的规定。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表中规定的值,则应重做试验,并找出原因,加以解 决。如

    19、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加试件数量。 表 4 最少试件数量 偏差系数 (%) 试件数量 材料情况 10 1015 1520 公称粒径 2.36mm 6 9 公称粒径 19mm 6 9 13 公称粒径 31.5mm 9 13 7.2.4 确定水泥的最佳用量 7.2.4.1 试件在温度 20 2、湿度 大于 95的养护室内养生 6d,浸水 24h后,按 JTG E51-2009中 T0805 1994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7.2.4.2 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7.2.4.3 根据要求的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此剂量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 _R 应 符合公

    20、式 5的要求: _R Rd/( 1 ZaCv) ( 5) 式中: Rd 设计抗压强度; Cv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a 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 a)而变的系数,高速公路 和一级公路 应 取保证率 95%, 即 Za=1.645; 对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取保证率 90,即 Za=1.282。 DB32/T 36042019 7 7.2.4.4 宜采用粉料 撒布车 撒布水泥,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 00.5%;工地 人工撒布水泥,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 0.51.0%。 7.2.4.5 水泥的最小剂量宜不低于 4%。 8 施工工艺

    21、 8.1 一般 规定 8.1.1 水泥就地 冷再生施工流程宜按照图 1 所示 的顺序进行。 图 1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工艺流程 8.1.2 整个施工及养护过程中,应对再生路段(路幅)封闭交通,各路口设置警示牌,提醒司机及行 人。 8.1.3 从 添加水泥开始至混合料碾压完成 的 时间间隔不得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且 从拌和到碾压成型 的时间 宜控制 在 60min 以内,不得超过 90min。 8.1.4 为确保再生结构层的整体均匀性,专用再生设备行进速度要求控制在 4 8m/min 区间,不同再 生速度条件下的单幅再生合理区间长度上限 推荐值 见 表 5 所示,具体根据施工 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22、 表 5 不同再生速度条件下 单幅再生合理长度上限 序号 再生速度 ( m/min) 单幅再生合理长度 ( m) 1 4 100 2 6 150 3 8 200 8.2 设备 要求 8.2.1 用于 一级公路时, 专用再生设备 最大工作宽度不宜 小 于 3.75m;用于其它等级道路时,专用 再生设备最大工作宽度应不小于 2.0m。 8.2.2 粉料撒布车 喷 撒 水泥 计量 精确可调,并与铣刨深度、施工速度 、材料密度等联动;喷嘴在工 作宽度范围内均匀分布,各喷嘴可独立开启与关闭。 8.2.3 专用冷再生设备的铣刨深度应精确 控制并 可调节,最大铣刨能力应不低于 150mm。 8.3 施工 准

    23、备 8.3.1 一般 规定 交 通 管 制 深 层 病 害 处 治 施工 前 准 备 和 组 织 摊 铺 新 掺 集 料 摆 放 和 撒 布 水 泥 冷 再 生 机 组 就 位 冷 再 生 机 铣 刨 与 拌 和 碾 压 整 形 接 缝 和 调 头 处 的 处 理 养 生 DB32/T 36042019 8 8.3.1.1 对 再生实施路段实施交通管制,确保过往车辆有序分流,保证施工安全。 8.3.1.2 施工 前需将原路面清扫干净,避免 有 杂质混入混合料中,影响再生混合料质量。 8.3.1.3 新掺 集料应保持干燥,集料的撒布可采用 集料 撒布车 或 人工 撒布 方式进行撒布 。 人工 撒

    24、布 应 预先计算 并 做好标记, 确保 摊开后 厚度 均匀。 8.3.1.4 有条件应 优选采用水泥撒布车或 粉料撒布车 来添加水泥。无条件 时 采用人工 撒布 水泥时, 根 据 再生深度、 配合比 设计 等 计算 每包 水泥的撒布面积, 用石灰 划网格并 均匀 撒布水泥。水泥 一旦 撒布完 成,除了 专用再生设备 以外其他车 辆或机械设备一律不得进入施工区域。 8.3.2 试验段施工 8.3.2.1 施工 前 须铺筑 试验段 。 试验段 应 根据 道路结构形式和损坏状况选取有 代表性的路段,长度宜 不 小 于 200m。 8.3.2.2 试验段 应在正线上铺筑,并作为实体工程的一部分。 8.

    25、3.2.3 通过 试验段铺筑应 确定 以下内容: a) 级配 及生产配合比调整。在一般规定的再生机行进速度的范围内,选择不同的 行进 速度、转子 速度等再生组合,每种组合至少再生 50m, 取中间段材料进行筛分试验, 以 筛分试验结果接近 配合比设计级配的组合作为再生机械工作参数 ; b) 验证现场再生材料的最大 干密度、最佳含水率和添加的水量; c) 了解原路的膨胀性; d) 根据 一般规定建议的合理再生区 长度 区间, 综合 考虑现场施工组织、保通情况、整形和 碾压 等 因素,确定正式施工时每个作业 段 合理的施工长度 ; e) 确定 合理的碾压方案( 碾压 顺序、碾压 速度 和遍数等)

    26、, 保证再生层的压实度达到要求 ; f) 试验段 铺筑过程中,应取样制作试件,测定冷再生混合料的 7d 无侧限 抗压强度,验证配合比 设计的合理性。若 材料 变化或者调整配合比时,应增加试验的组数 ; g) 试验段铺筑 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 内容 提出完整的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为正式施工提供 指导。 8.3.3 施工放样 在正 式施工之前,应在道路的两侧放置一系列的标桩(杆)作为基线,用来恢复道路的中心线。 标 桩(杆)的间距,曲线距离不应超过 12.5m,直线距离不应超过 25.0m。 8.3.4 原路面准备 8.3.4.1 清除原道路表面(包括不需要再生的相临行车道和路肩)的石块、垃圾

    27、、杂草等杂物和积水, 并清理边线。 8.3.4.2 标注和清理再生路段上存在的井盖等类似结构物。 8.3.5 设备准备 专用冷再生设备就续,保证所有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8.4 铣刨和拌和 8.4.1 专用冷再生设备推动水罐车 和 粉料 撒布车 (如有)在 再生路 段行进,平均速度 一般 为 4m/min8m/min(可 参照试验段 铺筑 确定的数据 )。陡坡急弯 的 路段 和网 裂 严重路段应根据实际情况来 调整行进速度,有必要时可调整转子速度。 DB32/T 36042019 9 8.4.2 施工时 应尽量减少无故停机次数和停机时间,以减少和避免横向 接缝 的产生。 8.4.3 应 在每

    28、次下刀前在再生宽度的 边缘处 ( 再生 机 前进 方向的右侧边缘) 设置 引导线以协助操作人 员。冷再生 机 行进时,操作员要随时观察再生 机 的行驶轨迹,保证各刀之间的 搭接 ,同时,行驶线型要 保持和原路面一致。 8.4.4 再生机后应有专人跟随,随时检查再生深度、水泥含量和含水量,并配合再生机操作员进行调 整。 8.4.5 再生机 完成作业的路面应安排 4 5 人处理边线和清理混合料中的杂质以及每刀起始位置的余 料,以防止影响纵向接缝、横向接缝、平整度和再生料的密实性。 8.4.6 带有熨平板的再生机,应经常检查熨平板后摊铺 冷再生 混合料的厚度。 8.4.7 每段再生结束后,应检查铣刨

    29、毂的刀架、刀头,发现损坏立即更换。 8.5 碾压和整形 8.5.1 根据再生深度选择不同型号的振动压路机。 8.5.2 采用 一台单钢轮振动压路 机紧随 专用再生设备 进行初压,先静压 1 遍 ,然后采用强振( 高幅低 频 ) 进行 碾压, 宜 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终压。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应参照试验段铺筑确定的碾压方案实 施。每次 碾压 从施工段起点开始,至 专用再生设备 边缘止, 碾压 宽度应超过该幅再生宽度。 8.5.3 使用轮胎式再生机时,在整形之前,必须首先压实轮迹间松散的材料。 8.5.4 当 一个作业段的再生和初压完成后, 应立即用平地机整形。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 进行刮平

    30、;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必要时,再返回刮一遍。同时采用 人工配合平 地机精平, 尽量 缩 短整形的施工时间。整平后 左右 两侧产生的多余再生料必须用人工及时予以清理, 以 利于压路机将边缘压密实。 8.5.5 对于局部低洼处,应用齿耙将其表层 5cm 以上耙松,并用新拌的混合料进行找平。 8.5.6 整形时应将高处料直接刮除,不应直接贴补将料形成薄层贴补现象。刮补的料填补在低洼的地 方。 8.5.7 在整形过程中,除整形车辆外,任何车辆不得通行,并保持无明显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8.5.8 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时 ,应立即用光轮压路机(备一台)先以高幅低频振

    31、动模式后以低幅高频模式进行压实 。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路肩向路中心碾压时,应重叠 1/2 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一般需碾压 68 遍。超高 路段由 低往高 碾压 。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前两遍以采用 1.51.7km/h 为宜,以后宜采用 2.02.5km/h。 8.5.9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应保证再生层表面不受破坏。 8.5.10 碾压过程中,再生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洒水 补充 ,但严禁大量洒 水碾压。 8.5.11 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 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的水

    32、泥)或用其他 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8.5.12 终平应仔细进行,必须将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扫出路外另行处理;对于局部低洼之处,不再进 行找补,可留待铺筑沥青面层时处理。 8.5.13 终压 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对压实度未达标路段进行补 压 。 8.6 接缝处理 8.6.1 纵向接缝的处理 DB32/T 36042019 10 纵向接缝 的预留和处理应 与 路面的宽度、几何形状统筹考虑,应尽量减少纵缝梳理。连续 施工 纵缝 最小搭接宽度为 100mm。 纵向 接缝 的位置应尽量避开 慢行 、重型车辆的轮迹带。 搭接 宽度 要按 照以下要 求: a) 道路宽度小于 7m 时,宜采用

    33、一次成型 的 全幅施工。 b) 路面材料越厚,材料粒度越粗,搭接宽度越大。 c) 相邻两次作业间隔 12h 以上时,搭接宽度应增加。 8.6.2 横向接缝的处理 8.6.2.1 施工 中应尽量 减少 停机次数,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对所形成的横缝进行局部处理。 8.6.2.2 横向 接缝的搭接超过 水泥初凝时间,重新 作业前必须将 整个再生机组后退至已再生路段至少 1.5m 以外的距离,并补撒适量 水泥再继续施工 。 8.7 养生及交通管制 8.7.1 每一段再生 段落 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 立即进行土工布 覆盖洒水 养生。 8.7.2 养生期不宜少于 7d, 整个养生期内再生层表

    34、面应保持潮湿 状态 。养生期 内禁止 洒水车辆以外的 其他车辆通过。 8.7.3 养生期间不能 封闭交通的平交道口等位置,应在再生层上铺盖较厚的砂土,并限制车辆行驶速 度不超过 30km/h。 8.7.4 后续 施工前应将再生层清扫 干净 。如果 再生层 上为无 机 结合稳定材料层,应洒少量水润湿表面 ; 如果再生层上为沥青层时,应喷洒粘层油或做好封层,必须保持层间 粘结 良好。 9 施工质量管理 与检查 9.1 再生 设备的管理与检查 施工 过程中应按照表 6 的 要求对再生设备 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表 6 水泥 就地冷再生 设备 的检查项目与 频度 检查项目 技术 要求 频度

    35、方法 铣刨毂与铣刨刀头 检查铣刨毂和铣刨刀头的磨损情况 每个工作面 施工前 目测 再生 机行进速度与 转子速度( m/min) 以 试验段结果为准 适当 调整 每 200m 每车道 一次 从 仪表读取 再生深度 ( cm) 1 下刀、收刀两侧;每 200m 每车道开挖一点; 每 50m 每车道尺量一点 开挖(或以 钢钎 刺入)、 尺量 拌合 均匀度 无灰条、灰团、色泽均匀,无离析现象 随时观察 目测 9.2 原材料 质量检查 水泥 就地冷再生施工前, 原材料 的质量控制和检查项目、频率等应满足表 7 的 要求。 DB32/T 36042019 11 表 7 原材料 质量 检查项目与频度 类型

    36、检查项目 技术要求 检查频率 水泥 根据相关 规范 符合设计要求 每批来料 1 次 新掺 集料 本规范 规定的项目 符合 设计要求 每批来料 1 次 RMB 本规范 规定的项目 符合设计要求 每批来料 1 次 9.3 施工 过程质量 的 管理与检查 水泥 就地冷再生施工质量的检查项目、频率应满足表 8 的 要求。 表 8 水泥 就地冷再生施工质量的检查项目、质量标准和检查 方 法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频率 基层 底基层 新 集料 撒布距离 (m) 0.5 1 尺量 每车料测一次 新 集料 摊铺厚度 (mm) 5 5 尺量 每车料测 5 点 水泥撒布量 (m2)( 1) 符合设

    37、计要求 ( 2) 尺量 ( 3) 每 200m 每车道测 5 点 再生混合料级配 符合设计要求 不加水泥铣刨烘干 每 2000m2 一次 水泥剂量 设计值 0.3 滴定法或用直读式 测钙仪试验 每 2000m2 一 次,至少 6 个样 品 含水 率 符合 设计要求 随时观察,异常时 随时试验 压实度 代表值 98 97 96 95 T0921 每 200m 每车道 2 处 极值 94 93 92 91 抗压强度 (MPa) 符合设计要求 T0805 每 工作日 1 次 弯沉 符合 设计要求 FWD 每 100m 每车道 1 处 横向 均匀度 ( 4) 0.70.1 FWD 3 测点 /断面;

    38、5 断面 /单幅再生 区间 注 1: 水泥采用人工撒布或撒布车添加时,检验此项,使用水泥稀浆车时,应检验稀浆车内水泥喷入量。撒 布量指一袋水泥或每 50kg水泥均匀撒布的面积,不应小于由设计所确定的撒布量。 注 2: 由混合料组成设计确定的水泥剂量计算得到的水泥撒布面积。 注 3: 由尺量确定水泥一定质量水泥撒布面积。 注 4: 基于 保证率法,采用 横向 均匀度指标对再生施工质量进行评 定,计算方法见附 录 C。 9.4 外观 尺寸检查项目 与 质量要求 水泥 就地冷再生 层 的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率应满足表 9 的 要求。 DB32/T 36042019 12 表 9 水泥 就地冷再生 层

    39、 的外形尺寸检查项目、质量标准和检查 方 法 检查 项目 规定 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 频率 检查 方法 基层 底基层 一级 公路 其他 公路 一级 公路 其他 公路 平整度 ( mm) 8 12 12 15 3m 直尺 :每 200m测 2 处 10 尺 T0931 纵断面 高程( mm) +5, -10 +5, -15 +5, -15 +5, -20 每 200m4 个 点 T0911 厚度 ( mm) 代表值 -8 -10 -10 -12 取芯 :每车道每 200m1 点 T0912 合格值 -10 -20 -25 -30 宽度 ( mm) 不小于 设计宽度,边缘线整齐,顺适 尺量 :每 2

    40、00m 测4 个断面 T0911 横坡 ( %) 0.3 0.5 0.3 0.5 水准仪 :每 200m测 2 个断面 T0911 外观 表面平整 密实,无浮石、弹簧现象,无明显压路机 痕迹 随时 目测 注: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17附录 H方法。 10 工程 质量检验评定 10.1 就地 冷再生 工程 完工 后,应将全线以 1km3km 作为 一个评定路段,按照表 10 的 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和 验收。 10.2 钻取芯样检验冷再生层的完整性,养生第 7d14d 时应能取出完整的芯样(试件不松散、不断裂;顶 面、底面应有不少于 50%的平面)。 10.3 冷再生层

    41、在加铺上部结构前,养生时间必须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表 10 就地 冷再生检查验收项目、频率的 要求 检查 项目 规定 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 频率 检查方法 基层 底基层 一级 公路 其他 公路 一级 公路 其他 公路 平整度 ( mm) 8 12 12 15 3m 直尺 :每 200m测 2 处 10 尺 T0931 纵断面 高程( mm) +5, -10 +5, -15 +5, -15 +5, -20 每 200m4 个 点 T0911 厚度 ( mm) 代表值 -8 -10 -10 -12 取芯 :每车道每 200m1 点 T0912 合格值 -10 -20 -25 -30 宽度 ( mm)

    42、 不小于 设计宽度,边缘线整齐,顺适 尺量 :每 200m 测4 个断面 T0911 横坡 ( %) 0.3 0.5 0.3 0.5 水准仪 :每 200m测 2 个断面 T0911 外观 表面平整 密实,无浮石、弹簧现象,无明 显压路机 痕迹 随时 目测 压实度 ( %) 代表值 98 97 96 95 每车道每 200m 检 查 1 次 T0921 极值 94 93 92 91 DB32/T 36042019 13 DB32/T 36042019 1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二灰碎石基层铣刨料振动磨耗级配确定试验方法 A.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 含有 二灰碎石基

    43、层铣刨料的级配 确定。采用 洛杉矶磨耗设备对 RMB进行 振动磨耗, 使其中基层铣刨料表面二灰、以及由二灰和细集料裹覆形成的粒料得到完全破碎,从而确定级配。 A.2 仪具与材料 A2.1 洛杉矶磨耗试验机:圆筒内径 710mm5mm,内侧长 510mm5mm,两端封闭,投料口的钢盖通 过紧固螺栓和橡胶垫与钢筒紧闭密封。钢筒的回转速率为 30r/min 33r/min。 A2.2 台秤:感量 5g。 A2.3 标准筛:符合要求的标准筛系列,以及筛孔为 1.7mm,的方孔筛一个。 A2.4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 105 5 范围内。 A2.5 容器:搪瓷盘等。 A.3 试验步骤 A3.1 将二灰碎

    44、石基层铣刨料放置于温度保持在 105 5 的烘箱内烘干 24h1h,称取基层铣刨料, 一般不少于 5kg,装入磨耗机圆筒中。 A3.2 将计数器调整到零位,设定要求的 回转次数,回转次数为 300转。开动磨耗机,以 30r/min 33r/min 转速转动至要求的回转次数为止。 A3.3 将经过磨耗后的试样从投料口倒入接受容器 (搪瓷盘 )中。 A3.4 采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 1.5kg 的试样两份。 A3.5 准确称取试样约 1.2kg,准确至 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 31.5mm 筛上,将套筛装入摇 筛机,摇筛约 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

    45、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 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 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 并入下一号筛,和 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A3.6 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 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 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 1。 A.4 计算 A.4.1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为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 0.1。 A.4.2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准确至 0.1。 DB32/T 36042019 15 A.4.3 计算质量通过百分率 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等于 100 减去该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准确至 0.1。 A5 结果整理 洛杉矶磨耗进行三次平行试验,振动筛分 6组试料,以试验结果平均值作为确定值,同时要求三次 试验结果误差不超过 15%。 DB32/T 36042019 16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振动成型试验方法 B1 目的和适用范围 B1.1 本试验


    注意事项

    本文(DB32 T 3604-2019 公路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priceawful19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