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B 15 DB 23 黑龙江省 地方标准 DB 23/ T 23742019 马铃薯胞囊线虫田间调查技术规范 2019-06-05 发布 2019-07-04 实施 黑 龙 江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DB23/T 23742019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 研究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文重、闵凡祥、胡林双、高云飞、杨帅、魏琪、董学志、郭梅、宿飞飞。 DB23/T 23742019 2 马铃
2、薯胞囊线虫田间调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胞囊线虫田间调查的土壤取样、分离、鉴定和结果判断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胞囊线虫田间调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马铃薯胞囊线虫 马 铃 薯 胞 囊 线 虫 ( potato cyst nematode ) 包 括 马 铃 薯 白 线 虫 ( Globodera rostochiensis)和马铃薯金线虫( Globodera pallida) ,属于线虫门( Nemata) 、侧尾腺 纲( Secernentea)、垫刃目( Tylenchida)、异皮线虫科( Heteroderidae)胞囊线虫属
3、( Heterodera),是马铃薯作物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对马铃薯根部、匍匐茎和块茎造成伤 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坏死,影响根部生长,阻碍养分吸收,降低马铃薯产量和商品性。 3 取样时间和方法 3.1 取样时间 每年在马铃薯播种前或收获后,对马铃薯田土壤进行随机取样。 3.2 调查地块 根据当地不同土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调查,每块面积不得小于 6670 m2。 3.3 调查方法 取样时首先填写表 1。 表 1 马铃薯胞囊线虫田间调查表 取样地点 取样时间 土壤类型 填表人 样品编号 调查面积( m2) 前茬作物 备注 DB23/T 23742019 3 取样时先去除 3 cm5 cm的表
4、土 , 然后利用土壤取样器采集土壤样品 。 由于马铃薯属于垄 作 , 所以取样时取距地面 15 cm20 cm的根部土壤 。 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 , 每个地块可取 5个取样点 , 每个取样点挖取根围土作为 1个小样 , 每个小样 100 g, 然后将其混合成一个 500 g的混合样。写好标签,将样品装入取样袋中。取样时应在土壤湿润时进行,避免在土壤浸 水时取样。 4 分离和鉴定 4.1 样品分离 将取回的土壤样品平铺在干净的浅瓷盘内 , 自然干燥 , 去除土壤中的植物组织和粗砂等 杂质后,称取 100 g土壤样品备用。 采用胞囊漂浮器分离法,分离时先将漂浮筒注满水,将干燥后的 100 g土壤
5、样品放在上 筛中 , 用强水流冲洗至全部土样到漂浮筒内 , 胞囊和草屑等浮在水面并溢出 , 经环颈水槽流 到底筛中 , 用清水反复冲洗底筛 , 将底筛中的漂浮物倒在铺有滤纸的漏斗中过滤 , 胞囊留在 滤纸上 。 将晾干后的滤纸放于 解剖镜 ( 8倍 10倍 ) 下检查 , 寻找胞囊 。 发现胞囊后用小毛刷 收集胞囊。 4.2 样品制作 将胞囊线虫的胞囊在培养皿内浸泡 24 h, 用尖头镊子将浸过的胞囊移至载玻片的水滴中 , 在体视显微镜( 10倍 90倍)下用解剖刀切下胞囊后部的阴门椎部分。用挑针清除阴门椎内 附着物,用刀适当整理阴门椎边缘,使其高度不超过阴门窗区域宽度的 10倍 15倍。将切
6、下 的阴门椎用 40%的 H2O2处理数分钟,阴门椎依次移至载玻片的另一侧的 70%、 95%、 100%酒精 液中脱水 。 取适量固体状的中性胶涂至凹槽的载玻片中 , 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胶溶化 , 将处理 好的阴门埋于胶内 , 注意操作时一定摆正阴门椎使其顶端向上 , 加入刷子毛作支撑物 , 盖上 盖玻片,贴好标签。 4.3 样品鉴定 制作胞囊线虫阴门锥玻片 。 最后生物 显微镜 ( 100倍 1000倍 ) 下观察胞囊和阴门锥形态 特征。参见附录 A,对马铃薯胞囊线虫形态进行鉴定。 5 结果判断 符合 4.3形态鉴定特征可判定是否分离到马铃薯金线虫和马铃薯白线虫,最后将结果汇 入表 2,判断
7、该地区是否存在马铃薯胞囊线虫。 表 2 马铃薯胞囊线虫田间调查情况及结果表 结果 样品编号 取样时间 马铃薯金线虫 马铃薯白线虫 备注 +:表示有; 表示没有 A DB23/T 23742019 4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马铃薯胞囊线虫形态特征 A.1 马铃薯白线虫 学名: Globodera rostochiensis 异 名 : Heterodera schachtii rostochiensis ; H. schachtii solani ; H. rostochiensis 英文名: Potato cyst nematode; White potato cyst nematode
8、分类 : 线虫动物门 ( Nematoda) , 侧尾腺口纲 ( Secernentea) , 垫刃目 ( Tylenchida) , 异皮线虫科( Heteroderidae),球胞囊属( Globoder)。 形态学特征 : 成熟雌虫呈白色,死后变为褐色、有光泽,有些种群在变成褐色之前要经 过 34周的米黄色阶段。虫体近球形,有一个突出的颈和头部;末端钝圆、无阴门锥,角质 层有网状花纹;头架骨化弱,口针强壮,针锥部长占口针长的 1/2,基部球向后倾斜,口腔 内衬形成一个口针导管从头架延伸到约口针长的 75%处。中食道球发达,中食道球瓣大、呈 新月形;食道腺叶宽,位置不定,有 3个核。排泄孔
9、大,位于颈基部。双生殖腺,阴门横裂、 位于略凹陷的阴门盆内 , 阴门两边为小瘤状突起形成的新月形区 , 肛门和阴门盆之间角质层 上约有 12条隆起的脊,其中有些交接成网状。胞囊:褐色,有光泽,近球形,有突出的颈; 角质层花纹比雌虫更清晰,角质层下无亚结晶层;阴门区有 1个环形膜孔,无阴门桥、阴门 下桥及其他内生殖器残留物,无泡囊,但有类似泡囊状物存在。 该线虫属于检疫性害虫。 雌虫( n=25):口针长 =26.0 m 1.6 m ;背食道腺开口距口针基部 =6.0 m 1.1 m ; 唇区至排泄孔 =143.9 m 21.9 m ; 阴门裂长 =11.1 m 1.6 m ; 肛门 至阴门盆距
10、 离 =43.2 m 8.8 m ;肛阴间轴线上的角质层脊数 =812条。 胞囊 ( n=25) : 长 (不包括颈 ) =510 m 69 m ; 宽 =451 m 76 m ; 颈长 =111 m 26 m 。 雄虫( n=25) : L=1197m100 m ; 口针长 =25.8 m 0.9 m ; 背食道腺开口至 口针基部距离 =5.3 m 0.9 m ;交合刺长 =35.5 m 2.8 m ;引带长 =10.3 m 1.5 m 。 二龄幼虫( n=25): L(除颈长) =4821.8 m ;体宽 =23.40.6 m ;尾透明部长 =26.63.4 m ;口针基部球到背食道腺口
11、=2.90.9 m ;尾长 =52.64.1 m 。 A.2 马铃薯金线虫 学名: Globodera pallida 异名: Heterodera pallida 英文名: potato cyst nematode; potato golden nematode 分类 : 线虫动物门 ( Nematoda) , 侧尾腺口纲 ( Secernentea) , 垫刃目 ( Tylenchida) , 异皮线虫科( Heteroderidae),球胞囊属( Globoder)。 形态学特征 : 虫体亚球形,颈突出(包括食道和食道腺的一部分 ) ; 头小,上有 1或 2条 明显的环纹 , 与颈上深陷
12、且不规则的环交融在一起 。 球形身体的大部分被角质覆盖且表面具 有网状脊的纹饰,无侧线,六角放射状的头轻度骨化。口针前部约为口针长的 50%,且有时 轻度弯曲 。 在固定的标本中 , 口针前部常与口针后部相脱离 。 口针基球圆形 , 后部明显下斜 。 DB23/T 23742019 5 口道从头架的基部盘向后延伸,到口针长度的 75%处形成一个管状的口针腔。中食道球大, 具发达的新月形的瓣门。食道腺位于一大的裂片上,常被已发育好的成对的块状卵巢覆盖。 排泄孔明显 , 位于颈基部附近 。 颈区无色的体表分泌物常使内部器官看不清 。 阴门区和尾区 不缢缩,位于阴门盆的一个近圆形的轻度凹陷的区域。
13、阴门盆外是肛门 ; 在阴门和肛门间的 表皮形成了约 20条平行的脊,这些脊略有一些交叉。在阴门 肛门区外这些脊变成网状的 纹饰 ; 这些纹饰覆盖了除颈以外体表的其他部分,在身体的大部分均可见到不规则的精细的 亚表皮刻点 。 胞囊线虫从根部的皮层突出时呈现白色 , 然后由于色素积累 , 经过 4 6周金黄 色阶段后,雌虫死亡,角质随即变成深棕色,因此,此线虫俗名称作 “金线虫 ”。 胞囊:亚球形,上有突出的颈,没有突出的阴门锥。双半膜孔。新胞囊上阴门区完整, 但在老标本中 , 阴门盆的全部或部分丢失 , 只形成单一圆形的膜孔 。 无阴门桥 、 下桥 、 无泡 状突 ; 但在一些胞囊的阴门区可能存
14、在小块不规则的黑色素沉积区及局部加厚。胞囊上的纹 饰与雌虫上的相像,但比雌虫更明显,无亚晶层。 雄虫:蠕虫形,温和热杀死时虫体强烈弯曲;体后部纵向扭曲 90 180,呈现 “C” 形或 “S”形。尾短且末端钝圆。角质层表面有规则的环,尾末端侧区有 4条侧线 ; 环纹穿过 外侧侧线,但不穿过内侧侧线。头圆,缢缩,有 6 7条环纹;口盘大,有 6片小唇瓣环绕。 唇瓣侧面有侧器孔 。 头呈六角放射状 , 深度骨化 。 口针发达 , 口针基球向后倾斜 , 前部分占 整个口针长度的 45%。中食道球椭圆形,上有一明显的新月形瓣门。中食道球与肠中间有一 宽大的神经环环绕食道 ; 无明显的食道 肠间瓣膜。食
15、道腺位于腹面排泄孔附近一窄的裂片 上。排泄孔位于头端大约 15%体长处。背腺核明显;亚腹腺核位于食道腺体后部,不明显; 半月体 2个体环长,位于排泄孔前;半月小体 1个体环长,在排泄孔后 9 12体环处。单精巢 自身体中部开始,中间为具腔和腺壁的输精管,后部圆锥形。 泄殖腔孔小 ; 交合刺粗大,弓 形,远末端有一尖的顶部;交合刺背面存在小的无纹饰的引带;引带约为 2 m 厚。 二龄幼虫 : 蠕虫形,尾圆锥形,逐渐变细,末端细圆。尾后部 1/2至 2/3处为透明区。角 质环纹明显 ; 侧区有 4条侧线,从 3条侧线开始,偶尔以网状结束。头部轻度缢缩,圆形,有 4 6条环纹 ; 头架深度骨化,六角
16、放射状。口针发达,口针基球圆,略微向后倾斜。排泄孔 大约在头后 20%的体长处;半月体 2个体环宽,位于排泄孔前 1个体环处。半月小体宽度至少 是一个体环,在排泄孔前 5 6个体环处。在体长的约 60%处有 4个细胞的生殖腺原基。 该线虫属于检疫性害虫。 雌虫( n=25):口针长度 =22.91.2 m ,口针基部到背食道腺开口的距离 =5.70.9 m , 头基部宽 =5.20.7 m , 头顶到中食道球瓣门的距离 =73.214.6 m , 中食道球瓣门 到排泄孔的距离 =65.220.2 m , 头顶到排泄孔的距离 =145.317.4 m ; 中食道球平均直 径 =30.02.8 m
17、 ; 阴门区平均直径 =22.42.8 m ,阴门裂长度 =9.71.9 m ,肛门到阴 门区的距离 =60.040.1 m ,肛门 阴门的轴线上角质脊的数量 =21.63.5。 胞囊( n=25):长度(不包括颈) =44550 m ,宽度 =38261 m ,颈长 =10419 m ,膜孔平均直径 =18.82.2 m ,肛门到膜孔的距离 =66.510.3 m , Graneks比率 =3.60.8 m 。 雄虫( n=50): L=4497100 m ,排泄孔处体宽 =28.14.7m ,头基部宽度 =44.80.6 m , 头长度 =680.3m , 口针长度 =25.80.9 m
18、, 口针基部到背食道腺开口 的距离 =5.30.9 m , 头顶至中食道球瓣门的距离 =98.57.4 m , 中食道球瓣门到排泄孔 的距离 =73.89.0 m ,头顶至排泄孔的距离 =172.312 m ,尾长 =5.44.1 m ; 肛门处 体宽 =13.50.4 m ,沿轴线的交合刺长度 =35.52.8 m ,引带长度 =10.31.5 m 。 二龄幼虫( n=50): L=46820 m ,排泄孔处体宽 =18.30.5 m ,头基部宽 =9.90.4 m , 头长 =4.60.6 m , 口针长度 =21.80.7 m , 口针基部到背食道腺导管 的距离 =2.60.06 m , 头顶到中食道球瓣门的距离 =69.21.9 m , 中食道球瓣门到排泄 DB23/T 23742019 6 孔的距离 =31.32.3m ,头顶到排泄孔的距离 =100.52.4 m ; 尾长 =43.911.6 m ; 肛 门处体宽 =11.40.6 m ,尾部透明区长度 =26.51.8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