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22 T 3104-2020 粮食收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pdf

    • 资源ID:1480395       资源大小:1.04M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22 T 3104-2020 粮食收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pdf

    1、 ICS 13.100 B 09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1042020 粮食收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 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 Cod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preven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classified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safety production risks and hidden danger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in grain purchasing and storage ente

    2、rprise 2020 - 03 - 16 发布 2020 - 03 - 30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 31042020 I 目 次 前言 . . I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基本要求 . . 1 4.1 自主建设 . . 1 4.2 设置机构 . . 2 4.3 职责分工 . . 2 4.4 健全制度 . . 2 4.5 组织培训 . . 2 4.6 全员参与 . . 2 4.7 闭环管理 . . 2 4.8 监督考核 . . 2 5 工作程序 . . 2 5.1 工作流程 . . 3 5.2 危险源辨

    3、识 . . 3 5.3 风险分析 . . 3 5.4 风险评估 . . 3 5.5 风险分级 . . 3 5.6 风险分级管控 . . 4 5.7 安全风险告知 . . 5 5.8 隐患排查 . . 5 5.9 隐患分 级和治理 . . 7 6 文件管理 . . 9 7 信息化建设 . . 9 8 持续改进 . . 9 8.1 评审 . . 9 8.2 更新 . . 10 8.3 改进 . . 10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流程 . 11 附录 B(资料 性附录) 危险源辨识清单(样例) . 12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析评估记录及危险源风险等级统计清单(样例) .

    4、 13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样例) . 17 DB22/T 31042020 II 附录 E(资料 性附录) 安全风险告知(样例) .19 附录 F(资料 性附录)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样例) .20 附录 G(资料 性附录) 隐患治理记录(样例) .22 DB22/T 31042020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兰延坤、冯锡仲、王显复、石井峰、金大勇、杨丹旭、周斌、单联宏、朱茂林、 金鑫、梁玉国。 DB22/T

    5、 31042020 1 粮食收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 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建设实施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粮食收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的基本 要求、工作程序、文件管理、信息化建设、持续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粮食收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

    6、险源辨识 DB22/T 288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则 DB22/T 2884 工贸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DB22/T 2881、 DB22/T 288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 复列出了 DB22/T 2881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粮食收储企业 grain purchasing and storage enterprise 仓容规模500吨以上或者罐容规模100吨以上,专门从事粮油收储活动,或者在粮油收购、销售、运 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过程中从事粮

    7、油仓储活动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3.2 双重预防机制 double preven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the managem ent and control system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起预防事故发生的两项有效工作机制,简称“双重 预防机制”。生产经营单位通过定性定量的方法把风险用数值表现出来,按等级合理配置资源,分级管 控不同等级风险,并通过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治理隐患,动态 管控风险。 DB22/T 2881-2018,定义2.1 4 基本要求 4.1 自主建设 DB22/T 3104202

    8、0 2 应自主完成双重预防机制的策划与准备,并组织实施,包括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 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隐患排查、隐患分级和治理、隐患统计分析和持续改进工作。 4.2 设置机构 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仓储、设备、电气等各类专业技 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组织领导机构。 4.3 职责分工 4.3.1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4.3.2 分管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 作。 4.3.3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分管范围

    9、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3.4 其他人员按照岗位职责做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4 健全制度 宜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上,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相关制度, 形成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 使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贯穿于粮食收购、烘干、储存、运输、销售等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 层级、各专业、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至少包含以下制度: a)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b)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4.5 组织培训 应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需要,编制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员对本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 设程序、方法进行培训学习,建立培训档案。培训档案至少包含以下材料

    10、: a) 计划或方案; b) 内容; c) 签到表; d) 考试试卷; e) 效果评估报告。 4.6 全员参与 从主要负责人到基层人员,应根据工作岗位职责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分级 管控、风险告知、隐患排查、隐患分级和治理、隐患统计分析和持续改进环节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4.7 闭环管理 应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中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隐 患排查、隐患分级和治理、隐患统计分析和持续改进的全闭环管理。 4.8 监督考核 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对运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记录、存 档。 5 工作程序 DB22/T

    11、 31042020 3 5.1 工作流程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流程,参见附录 A。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范围 应从区域位置、自然条件、作业环境、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方面进行辨识,包括但不 限于以下范围: a)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 b) 作业场所及设备、设施、车辆; c) 工艺、管理、人员等变更; d) 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调试等阶段; e) 粮食收购、烘干、入库、储存、熏蒸、出库等过程; f) 涉及的危险化学品; g) 维修、改造、废弃、拆除和处置; h)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等。 5.2.2 辨识内容 5.2.2.1 应按 GB/T 13861 的

    12、规定,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5.2.2.2 应从周边环境、自然因素、设备设施、粮食特性、安全管理、工艺等方面查找和确定危险源 存在部位和方式。 5.2.3 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宜选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a) 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进行辨识; b) 对于危险物质、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辨识; c) 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应按 GB 18218的要求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d) 危险源辨识清单,参见附录 B。 5.3 风险分析 应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对风险演变过程及其失效模式进行分析,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引发的事 故类型。 5.4 风险评估 5.4.1

    13、应基于风险分析,充分考虑当前风险管控措施,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明确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和严重性,进行风险评估。 5.4.2 风险评估选择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a)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b)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5.5 风险分级 5.5.1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原则。 DB22/T 31042020 4 5.5.2 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 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5.5.3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a)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 能发生

    14、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或后果严重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条件依然存在的; c)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 d) 经风险评估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e) 风险分析评估记录和危险源风险等级统计清单样例,参见附录 C。 5.6 风险分级管控 5.6.1 风险管控措施 5.6.1.1 确定原则 在选择风险管控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可行性; b) 有效性。 5.6.1.2 风险管控措施类别 5.6.1.2.1 工程技术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消除或替代; b) 预防; c) 减弱; d) 隔离; e) 联锁; f) 警告。 5.6.1.2.2 管理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安全管

    15、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许可等; b) 减少暴露人员、频次、时间; c) 预测、预警; d) 统计分析。 5.6.1.2.3 教育培训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三级教育培训; b) 再教育培训; c) 复工、转岗教育培训; d) 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 e) 其他方面的教育培训。 5.6.1.2.4 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头部、眼部、手部、口部、面部、脚部和身体的其它部位及全身等采 取相应个体防护措施。 5.6.1.2.5 应急处置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b) 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设施、物资和应急救援人员; c) 开

    16、展应急演练并评估。 5.6.1.3 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DB22/T 31042020 5 a) 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才能管控的风险, 企业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 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b) 对不需要采取工程技术措施的风险,需要制修订程序文件或作业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 种风险的控制措施; c) 必要时,可同时采取以上规定的措施。 5.6.2 风险管控措施评审 在实施风险管控措施前,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a) 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 b) 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控状态; c) 是否产生新危险有害因素; d) 是否已选定最佳解决方案。 5.6.3 风险分级管控主体 5

    17、.6.3.1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 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 作业活动,应通过顶层设计重点进行管控。 5.6.3.2 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部门、岗位 三个级别。也可结合本企业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主要包括: a) 重大风险(红色),公司级、部门级、岗位级管控; b) 较大风险(橙色),公司级、部门级、岗位级管控; c) 一般风险(黄色),部门级、岗位级管控; d) 低风险(蓝色),岗位级管控。 5.

    18、6.4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应在每一轮风险评估后,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 D,逐级汇总、评审、发布、培训,并 及时更新。 5.7 安全风险告知 5.7.1 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应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对企业总平面布置图进行风险等级标示,在醒目位置公示。 5.7.2 绘制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应采用柱状图、饼状图等方式对不同作业风险进行标示。 5.7.3 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应依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参见附录 E.1。 5.7.4 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 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参见附录 E.2。 5.8 隐患排查 5.8.1 确定排查项目 DB22

    19、/T 31042020 6 5.8.1.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 企业资质证照; b)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c) 安全生产责任制; d)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e) 安全操作规程; f) 特种作业人员; g) 教育培训; h) 安全生产投入; i) 应急管理; j) 变更管理; k) 相关方安全管理; l) 检维修管理; m)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5.8.1.2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 作业场所环境; b) 设备设施; c)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d) 电气设施; e) 工业气瓶; f) 收储作业全过程; g) 药剂管理; h)

    20、消防及应急设施; i) 公用工程; j) 监控系统。 5.8.2 编制项目清单 5.8.2.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参见附录 F.1。 5.8.2.2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参见附录 F.2。 5.8.3 组织实施 5.8.3.1 制定排查计划 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隐患排查的时间、目的、要求、范围、组织级 别及人员等。 5.8.3.2 排查类型 5.8.3.2.1 日常隐患排查。主要包括: a) 岗位员工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企业负责人和安全、收储、设备、电气等专业技术 人员的日常性例行检查; b) 日常隐患排查应加强对临时用电、有限空间作业、高

    21、处作业、动火作业、粮食进出仓(库)等 危险性较大作业的排查。 5.8.3.2.2 专项隐患排查。主要包括: DB22/T 31042020 7 a) 对机械、电气、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等分别进行的专业排查; b) 根据行业特点,对有限空间作业、粉尘防爆、烘干、熏蒸等场所的排查; c) 对区域位置、总图布置、工艺、设备、电气、建筑结构、消防和公用辅助设施等系统分别进行 专业排查; d) 在连续运行装置开停车前、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行等排查; e) 长期停止收储的企业,恢复收储前企业负责人和安全、收储、设备、电气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的排查; f) 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等排查; g)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

    22、患排查。 5.8.3.2.3 季节性隐患排查。主要包括: a) 春季以防风、防火、防雷、防静电、防解冻坍塌为重点; b) 夏季以防雷、防高温、防台风、防汛、防暑为重点; c) 秋季以防雷、防火、防静电为重点; d) 冬季以防火、防雪、防滑、防静电、防冻防凝为重点。 5.8.3.2.4 综合性隐患排查,对生产经营场所、过程等进行全面排查。 5.8.3.3 排查要求 5.8.3.3.1 应经常性开展多种类型隐患排查,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 5.8.3.3.2 隐患排查工作应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考核。 5.8.3.4 组织级别 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排查组织层级,应包括公司级、部门级、岗位级,也

    23、可结合本企业机构 设置情况对组织级别进行调整。 5.8.3.5 排查频次 5.8.3.5.1 公司级应做到: a) 综合性隐患排查,每月至少 1 次; b) 季节性隐患排查,季节期间至少 1次; c) 专项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前至少 1次。 5.8.3.5.2 部门级应做到: a) 综合性隐患排查,每半月至少 1 次; b) 季节性隐患排查,季节期间至少 1次; c) 专项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前至少 1次; d) 日常隐患排查,每天至少 1 次。 5.8.3.5.3 岗位级应做到: a) 日常隐患排查,每班至少 1 次; b) 特殊季节、特殊时段、危险作业、重点岗位应加大隐患排查频次。 5.8.3

    24、.6 排查结果记录 每次隐患排查活动应在隐患排查清单上详细记录,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应保留影像记录。 5.9 隐患分级和治理 5.9.1 隐患分级 DB22/T 31042020 8 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a)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后果的; b) 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全部或者局部停止收储作业的; c) 因客观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如: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库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 要求; d) 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的; e) 未对有限空间进行识别,未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的;

    25、f) 未落实作业审批制度,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 g) 在房式仓、筒仓、简易仓囤等进行粮食进出仓作业时,未按照作业标准步骤或未采取有效防护 措施作业的; h)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条件依然存在的; i) 国家、地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规定的。 5.9.2 隐患治理 5.9.2.1 要求 5.9.2.1.1 实行分级治理。主要包括公司级治理、部门级治理、岗位级治理。 5.9.2.1.2 企业应对能立即整改的隐患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明确隐患治理责任、治理措施、 治理资金、治理期限、应急预案,持续组织整改。 5.9.2.2 流程 5.9.2.2.1 下

    26、发隐患整改通知单,参见附录 G.1。 5.9.2.2.2 实施隐患治理。 5.9.2.2.3 治理情况反馈。 5.9.2.2.4 验收。 5.9.2.3 一般事故隐患治理 根据隐患治理要求,应由相关责任人负责组织隐患治理。 5.9.2.4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5.9.2.4.1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及时组织评估,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包括事故隐患 类别、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5.9.2.4.2 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目标和任务; b) 机构和人员; c) 方法和措施; d)

    27、经费和物资; e) 期限和要求。 5.9.2.4.3 企业应按照隐患整改通知和治理方案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5.9.2.4.4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在不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停止相关作业活动。 5.9.3 验收 DB22/T 31042020 9 5.9.3.1 一般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出具验收意见书,参见附 录 G.2。 5.9.3.2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 5.9.3.3 对政府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按有关规定执行。 5.9.4 隐患统计分析和应用 5.9.4.1 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附录 G.3。 5.9

    28、.4.2 每年不少于一次对事故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将分析结果纳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管 控过程。 6 文件管理 6.1 企业应完整保存文件、过程资料与数据信息,并建立电子档案,应包括: a)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b)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 考核管理制度; d) 风险分析评估记录; e) 风险等级统计清单; f)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g) 安全风险公告栏; h) 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i) 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j) 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k)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l)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m) 隐患整改通知单; n) 验收意见书; o)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p)

    29、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评审记录。 6.2 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估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记录等,应单独建立档案管理。 6.3 涉及重大事故隐患,其排查记录、评估报告书、治理方案、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应单独建 立档案管理。 7 信息化建设 企业应统一使用政府建立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按照要求录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相关信息, 并动态更新。 8 持续改进 8.1 评审 DB22/T 31042020 10 企业应适时和定期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进行评审。 评审每年应不 少于1次,并保存评审记录。 8.2 更新 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企业应及时更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30、相关内容: a) 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 b) 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 c) 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d) 作业形式、仓储方式、烘干工艺、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 e) 企业自身提出更高要求; f)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g)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h) 新辨识出的危险源; i) 未遂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8.3 改进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至少应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a) 每一次风险辨识和评估后,应重新确认原有管控措施,或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 性; b) 重大风险场

    31、所、岗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c)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专人监护制度; d)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e)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f)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g) 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h)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i)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j) 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k) 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 l) 对出现频率较高的隐患进行系统分析,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 m) 生产安全事故明

    32、显减少。 DB22/T 31042020 1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流程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流程图见图 A.1。 图A.1 DB22/T 31042020 12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危险源辨识清单 危险物质类危险源辨识清单见表 B.1。 表B.1 序号 危险物质名称 岗位/地点 危险特性 备 注 1 氧气瓶、乙炔瓶等工业气瓶 机修工/维修区 灼伤、爆炸、火灾 2 储粮化学药剂 保化员/药品库、药剂投放地点 腐蚀、中毒、窒息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辨识清单见表 B.2。 表B.2

    33、序号 场所/部位 作业活动 危害或潜在风险 备 注 1 烘前仓 清理仓内粮食 粮食埋人、高处坠落 2 平房仓 粮食输送作业 机械伤害、触电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辨识清单见表 B.3。 表B.3 序号 设备设施名称 设备类别 部位/地点 危害或潜在风险 备 注 1 配电箱 电气设备 配电开关箱/平房仓 触电、火灾 2 机动车辆(汽车、铲车等) 运输设备 车辆/作业区 车辆伤害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DB22/T 31042020 13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析评估记录

    34、及危险源风险等级统计清单 分析评估记录见表 C.1、表 C.2。 表C.1 作业活动类分析评估记录(LEC 法) 序 号 场所/ 部位 作业 活动 危险 源 风险 类别 风险管控措施 L E C D 风险 等级 1 烘 前 仓 清理 仓内 粮食 人员 未佩 戴或 未正 确使 用防 护用 品 粮食 埋人、 高处 坠落 1.制定并执行入仓作业审批制度和操作规程; 2.作业点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风险点清单 和作业流程; 3.作业前应配带安全帽,携带应急呼救工具, 高处作业还应佩戴安全绳,粮仓上部出口设系 留装置; 4.作业人员应自上而下进入仓内,不得从下部 进入仓内作业; 5.作业现场应配备监护人

    35、,遇有紧急情况及时 处置和应急救援; 6.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仓内; 1 3 40 120 较大 风险 /橙 色 2 平 房 仓 输送 粮食 移动 输送 机 机械 伤害、 触电 1.制定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作业点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风险点清单 和作业流程; 3.带式输送传动部位应设置防护罩或隔离栏及 安全联锁装置; 4.机械设备的开关接触良好、动作可靠、方便 操作。紧急情况下可迅速切断电源; 5.设备应安装紧急停车按钮,在紧急情况下可 紧急停车; 6.正确佩戴合格的劳保用品,如防尘口罩、耳 塞(罩)、护目镜等,男工不得留长发,女工 必须将头发向上盘起并佩戴工作帽; 3 6 3 54 一般

    36、 风险 /黄 色 注1: 本表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即 LEC 法。D=LEC,其中: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D 值越大,风险性 大。 注2: 风险等级由高到低,按照重大风险/红色、较大风险/橙色、一般风险/黄色和低风险/蓝色填写。 分析人: 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日期: 年 月 日 审定人: 日期: 年 月 日 DB22/T 31042020 14 表C.2 设备设施类分析评估记录(LEC 法) 序 号 场所 /部位 危险源 风险 类别 风险管控措施 L E C D 风险 等级 1 平

    37、房仓 配电开 关箱 触电、 火灾 1.制定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作业点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风险点清单, 开关箱内应有配电系统图; 3.临时线路敷设符合安全要求,安装总开关控 制和漏电保护装置; 4.临时用电设备PE(保护接地线)连接可靠; 5.严禁非持证专业人员接线操作; 3 3 15 135 较大 风险 /橙 色 2 平房仓 运输 车辆 车辆 伤害 1.对库内车辆进行风险评估,明确相关风险控 制要求; 2.库内专用机动车辆统一牌照和车辆编号,技 术资料和档案、台账齐全,无遗漏; 3.做好车辆保养,刹车、转向、润滑系统良好, 灯光、喇叭、后视镜应完好,装有倒车警报装 置; 4.加强驾驶人

    38、员安全培训教育,熟练掌握驾驶 技术,养成良好的驾乘习惯; 5.在特定区域设置醒目的限速标志或指示路 线; 3 6 1 18 低风 险/ 蓝色 注1: 本表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即 LEC 法。D=LEC,其中: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D 值越大,风险性 大。 注2: 风险等级由高到低,按照重大风险/红色、较大风险/橙色、一般风险/黄色和低风险/蓝色填写。 分析人: 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日期: 年 月 日 审定人: 日期: 年 月 日 DB22/T 31042020 15 评估分级记录见

    39、表 C.3、表 C.4。 表C.3 作业活动类分析评估记录(LS 法) 序 号 场所/ 部位 作业 活动 危险 源 风险 类别 风险管控措施 L S R 风险 等级 1 烘前仓 清理 粮食 人员 未佩 戴或 未正 确使 用防 护用 品 粮食 埋人、 高处 坠落 1.制定并执行入仓作业审批制度和操作规程; 2.作业点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风险点清单和 作业流程; 3.作业前应配带安全帽,携带应急呼救工具,高 处作业还应佩戴安全绳, 粮仓上部出口设系留装 置; 4.作业人员应自上而下进入仓内, 不得从下部进 入仓内作业; 5.作业现场应配备监护人, 遇有紧急情况及时处 置和应急救援; 6.严禁非

    40、作业人员进入仓内; 3 5 15 较大 风险/ 橙色 2 平房仓 输送 粮食 移动 输送 机 机械 伤害、 触电 1.制定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作业点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风险点清单和 作业流程; 3.带式输送传动部位应设置防护罩或隔离栏及 安全联锁装置; 4.机械设备的开关接触良好、动作可靠、方便操 作。紧急情况下可迅速切断电源; 5.设备应安装紧急停车按钮, 在紧急情况下可紧 急停车; 6.正确佩戴合格的劳保用品,如防尘口罩、耳塞 (罩)、护目镜等,男工不得留长发,女工必须 将头发向上盘起并佩戴工作帽; 2 5 10 一般 风险/ 黄色 注1: 本表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即:LS法

    41、。R=LS,其中: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事故后果严重性,R: 风险值,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严重性的组合。R值越大,风险性越大。 注2: 风险等级由高到低,按照重大风险/红色、较大风险/橙色、一般风险/黄色和低风险/蓝色填写。 分析人: 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日期: 年 月 日 审定人: 日期: 年 月 日 DB22/T 31042020 16 表C.4 设备设施类分析评估记录(LEC 法) 序号 场所/ 部位 危险源 风险 类别 风险管控措施 L S R 风险 等级 1 平房仓 配电开 关箱 触电、 火灾 1.制定并安全操作规程; 2.作业点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风险点清单, 开关箱内应有配电系统图; 3.临时线路敷设符合安全要求,安装总开关控制 和漏电保护装置; 4.临时用电设备PE(保护接地线)连接可靠; 5.严禁非持证专业人员接线操作; 3 5 15 较大风 险/橙 色 2 平房仓 运输车 辆 车辆 伤害 1.对库内车辆进行风险评估,明确相关风险控制 要求; 2.库内专用机动车辆统一牌照和车辆编号,技术 资料和档案、台账齐全,无遗漏; 3.做好车辆保养,刹车、转向、润滑系统良好, 灯光、喇叭、后视镜应完好,装有倒车警报装置; 4.加强驾驶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熟练掌握驾驶技 术,养成良好的驾乘习惯; 5.在特定区域设置醒目的限速标志或指示路线;


    注意事项

    本文(DB22 T 3104-2020 粮食收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规范.pdf)为本站会员(amazingpat1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