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1.020 C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0242019 初治肺结核中医诊疗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initial 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2019 - 05 - 27 发布 2019 - 06 - 17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 3024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中医药
2、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长春市传染病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威、王玉、仕丽、崔文玉、李晓红、王檀、蔡鸿彦、王胜圣、王晓岩、张贺 峰、张冬梅。 DB22/T 30242019 1 初治肺结核中医诊疗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初治肺结核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 本标准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初治肺结核中医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初治肺结核 initial 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指初次发现,并未接受任何抗结核药物治疗,或发现肺结核后虽经不规
3、则、不合理抗结核治疗,但 疗程不超过1个月,或规范抗结核治疗,但未满疗程的肺结核病。应属于中医肺痨病范畴。 2.2 肺痨 lung consumption 指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损性疾患。主要以咳 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特征。 3 诊断 3.1 西医诊断 3.1.1 可有肺结核患者接触史。 3.1.2 轻度病变早期无症状,病变进展时可有低热、中度发热甚至高热、盗汗、乏力等中毒症状及咳 嗽、咯痰、咯血。年青妇女可有月经失调。 3.1.3 轻度病变无异常体征,病变明显时肺尖、锁骨下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活动性病变常有 湿性啰音。 3
4、.1.4 痰涂片抗酸杆菌或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可呈阳性。 3.1.5 胸部影像学检查符合活动性结核病变特征。 3.1.6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核抗原抗体检测、痰结核菌定量 PCR 测定、X-pert、-干扰素释放实验、 基因芯片技术、支气管镜、组织病理检查等阳性结果均有助于诊断。 3.1.7 并属于下列情况之一: a) 初次发现,并未接受任何抗结核药物治疗者; b) 规范抗结核治疗,但未满疗程者; c) 发现肺结核后虽经不规则、不合理抗结核治疗,但疗程不超过 1 个月者。 3.2 中医诊断 3.2.1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为典型表现。不典型者可见初起微有咳嗽,疲乏无力,身 体逐渐消瘦,
5、食欲不振,偶或痰中夹有少量血丝。 DB22/T 30242019 2 3.2.2 常有与肺痨患者长期接触史。 3.2.3 肺部病灶呼吸音减弱,或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湿啰音。 3.2.4 痰涂片抗酸杆菌或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胸部影像学、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核抗原抗体检测、 痰结核菌定量 PCR 测定、X-pert、-干扰素释放实验、基因芯片技术、支气管镜、组织病理检查等阳 性结果均有助于诊断。 4 辨证 4.1 肺阴亏虚 干咳少痰或无痰、痰中带有血丝或血点,午后手足心热,少量盗汗;胸部隐隐闷痛,低热,皮肤干 灼,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4.2 阴虚火旺 咳呛气急,午后潮热,盗汗量多;痰少粘稠
6、或咳稠黄少量之痰,时时咯血、血色鲜红,五心烦热, 骨蒸颧红,心烦失眠,性急善怒,胁肋掣痛,形体日渐消瘦,男子梦遗失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绛、苔 黄或剥,脉细数。 4.3 气阴耗伤 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午后潮热,自汗与盗汗并见;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痰中偶带血或咯血、 色淡红,食少,腹胀,便溏,神倦乏力,面色晄白,颧红;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脉细弱而数。 4.4 阴阳两虚 咳逆少气,喘促气短,潮热,自汗,盗汗,畏寒肢冷;痰白或痰中挟血、血色暗淡,动则喘、甚则 不得平卧,声嘶失音,四肢浮肿,五更泄泻,心悸,唇紫,口舌糜烂,男子滑精阳萎,女子经少、经闭; 舌质淡紫暗、少津,苔黄而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7、。 4.5 肺脾气虚 咳嗽声低,神疲乏力,纳呆;气短而喘,咳痰、痰白清稀,自汗,少气懒言,便溏,面色萎黄;舌 质淡,或胖大,或有齿痕,苔白,脉弱。 4.6 肺肾阴虚 干咳或咳嗽痰少,骨蒸潮热,腰膝酸软;痰中带血,口燥咽干,颧红,盗汗,消瘦,咽痛音哑,男 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5.2 分证治法 5.2.1 肺阴亏虚 DB22/T 30242019 3 5.2.1.1 治法 滋阴润肺。 5.2.1.2 主方 月华丸加减。 5.2.1.3 方药组成 北沙参、天冬、麦冬、阿胶、生地、熟地、三七、川贝、茯苓、山药、炙百部。 5.2.1.
8、4 加减 阴虚甚者加百合、玉竹;咳嗽痰少而粘者加杏仁、瓜蒌;痰中带血者加白及、仙鹤草、藕节;低热 者加银柴胡、青蒿。 5.2.2 阴虚火旺 5.2.2.1 治法 滋阴降火。 5.2.2.2 主方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5.2.2.3 方药组成 生地、熟地、玄参、百合、麦冬、白芍、当归、川贝、桔梗、甘草、鳖甲、知母、秦艽、柴胡、地 骨皮、青蒿、乌梅。 5.2.2.4 加减 肺肾阴虚甚者加阿胶、天冬、龟板;火旺较著者加胡黄连、黄柏;痰热蕴肺,咳痰黄稠者加桑白皮、 海蛤粉;咯血者加牡丹皮、焦栀子、紫珠草;盗汗甚者加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 5.2.3 气阴耗伤 5.2.3.1 治法 益气养阴
9、。 5.2.3.2 主方 保真汤加减。 5.2.3.3 方药组成 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当归、白芍、赤芍、地骨皮、黄柏、知母、 柴胡、厚朴、陈皮、炙甘草。 5.2.3.4 加减 DB22/T 30242019 4 咳嗽痰多质稀、气怯者加紫菀、款冬花、紫苏子;咯血者加白及、三七;食少、便溏腹胀明显者加 谷芽、鸡内金。 5.2.4 阴阳两虚 5.2.4.1 治法 滋阴补阳。 5.2.4.2 主方 补天大造丸加减。 5.2.4.3 方药组成 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当归、白芍、熟地、枸杞子、紫河车、龟板、鹿角、远志、酸枣 仁。 5.2.4.4 加减 气逆喘急者加蛤蚧、
10、钟乳石、白果;阴虚偏重者加麦冬、五味子;心悸甚者加紫石英、龙齿;五更 泄泻者加肉豆蔻、补骨脂。 5.2.5 肺脾气虚 5.2.5.1 治法 益气健脾。 5.2.5.2 主方 参苓白术散加减。 5.2.5.3 方药组成 人参、白扁豆、白术、茯苓、莲子、砂仁、山药、薏苡仁、桔梗、炙甘草。 5.2.5.4 加减 倦怠乏力、便溏甚者加黄芪、补骨脂、五味子;咳痰清稀量多、胸闷者加半夏、陈皮、厚朴;自汗 甚者加浮小麦、麻黄根;纳呆食少者加神曲、麦芽、山楂、莱菔子;喘促明显者加蛤蚧、钟乳石、胡桃 肉。 5.2.6 肺肾阴虚 5.2.6.1 治法 滋肺益肾。 5.2.6.2 主方 左归丸加减。 5.2.6.3
11、 方药组成 DB22/T 30242019 5 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 5.2.6.4 加减 骨蒸潮热甚者加银柴胡、青蒿、鳖甲、白薇;盗汗重者加乌梅、浮小麦、牡蛎;咯血甚或反复咯血 者加三七、白茅根、茜草、藕节;失音或声音嘶哑加诃子、凤凰衣。 5.3 中成药 见附录A。 5.4 敷贴疗法 5.4.1 制法 将丹参、三棱、莪术、白附子、皂刺、地骨皮、猫爪草、血竭、土鳖虫、儿茶等研成细末,用麻油 调制成稠糊状,取适量均匀涂抹于5 cm 5 cm(小贴)和肺部结核病灶大小适宜范围(大贴)的塑料 薄膜纱布上制成敷贴。 5.4.2 用法 将大贴直接贴敷于胸背部病灶对
12、应位置,同时将小贴敷于神阙、肺俞、天突、大椎等穴位,每次约 4 h,每日 1 次2 次。 5.4.3 注意事项 注意皮肤刺痒、红肿、发泡、溃破等观察处置。 5.5 推拿疗法 5.5.1 部位 肺俞、膏肓俞、结核穴、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等穴法。 5.5.2 方法 以推、揉、按 3 种手法交替配合,反复按摩,每日 1 次,每次 30 min。 5.6 针灸疗法 5.6.1 主穴 肺俞、膏肓、督俞、肾俞、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血海。 5.6.2 配穴 5.6.2.1 咳嗽 尺泽、太渊。 5.6.2.2 潮热 大椎、曲池。 5.6.2.3 盗汗 DB22/T 30242019
13、6 阴郄、后溪。 5.6.2.4 咯血 尺泽、列缺。 5.6.3 方法 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20 min,10 次为 1 个疗程,每个疗程间可休息 3 日,总疗程 3 个月以内。 施以平补平泻手法,适用于本病各证型。 6 预防和调护 6.1 预防 6.1.1 本病具有传染性,患者宜隔离治疗或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活动;菌阳肺结核患者宜早期住专科 医院或专科病房,实施呼吸道隔离至无传染性。居处环境宜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禁止吸烟。 6.1.2 平素宜调摄精神、保养元气、强身健体、合理膳食、劳逸结合,以提高正气抗御痨虫侵袭的能 力。 6.2 调护 6.2.1 重视调神、摄身、保元。适寒温、
14、戒酒色、慎起居、节喜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形成良好作 息习惯。 6.2.2 加强药食疗养,提高扶正抗邪能力。可吃甲鱼、团鱼、母鸡、老鸭、牛羊乳、蜂蜜,及白木耳、 百合、山药、梨、藕、枇杷之类,以补肺润肺。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如辣椒、葱、姜等,以防动火燥液。 A DB22/T 30242019 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中成药 A.1 结核灵片 A.1.1 成份 狼毒。 A.1.2 规格 每片重0.22 g,每瓶30 片。 A.1.3 适应症 适用于肺结核之抗痨杀虫。 A.1.4 用法用量 口服。1 次 4 片 6 片,1 日 3 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根据病情服用时间不宜超过 6 个月。
15、A.2 结核丸 A.2.1 成份 醋制龟甲、蜜炙百部、地黄、熟地黄、阿胶、醋制鳖甲、北沙参、白及、牡蛎、川贝母、熟大黄、 蜂蜡等。 A.2.2 规格 每20 丸重3.5 g,每瓶200 丸。 A.2.3 适应症 适用于肺结核之阴虚火旺引起的潮热盗汗,咳痰咳血,胸胁闷痛,骨蒸痨嗽。 A.2.4 用法用量 口服。1 次3.5 g,1 日 2 次。根据病情服用时间不宜超过 6 个月。 A.3 肺泰胶囊 A.3.1 成份 苦荬菜、黄芩、北沙参、瓜蒌、太子参、百部、枇杷叶、川贝母、白及。 A.3.2 规格 每粒0.5 g,每瓶 100 粒。 A.3.3 适应症 DB22/T 30242019 8 适用于浸润型肺结核病属痰热兼阴虚症。症见:发热,或咯血,咳嗽,或痰中带血,乏力,纳差, 颧红,盗汗等。 A.3.4 用法用量 口服。1 次 5 粒,1 日 3 次。根据病情服用时间不宜超过 6 个月。 A.4 补金片 A.4.1 成份 陈皮、哈蟆油、鹿角胶、乌梢蛇、紫河车、鸡蛋黄油、桔梗、龟甲胶、百部、浙贝母、红参、白及、 黄精、茯苓、蛤蚧去头足、麦冬、核桃仁、当归。 A.4.2 规格 每片重0.3 g,每瓶 100 片。 A.4.3 适应症 适用于肺结核之肺脾肾亏虚、痰盛咳喘。 A.4.4 用法用量 口服。1 次 5 片6 片,1 日 2 次。根据病情服用时间不宜超过 6 个月。 B C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