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B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9242018 半干旱地区玉米轻简化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aize light and simpleproduction of drip irrigation in the semi-arid region 2018 - 11 - 12 发布 2018 - 12 - 30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 2924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
2、业科学院、通榆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扶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乾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国波、边少锋、马威、赵洪祥、高玉山、张丽华、闫伟平、孙宁、方向前、 盟祥盟、刘志权、王巍巍、窦金刚、孙云云、王庆革、王静华、张立明、关长彤、张铁良。 DB22/T 29242018 1 半干旱区玉米轻简化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半干旱区玉米轻简化滴灌生产技术的生产投入品管理、 选地与整地、 播种、 化学除草、 水分管理、肥料管理、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收获和生产记录等。 本标准适用于半干旱区玉米轻简化滴
3、灌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DB22/T 1777-2013 半干旱地区玉米降解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半干旱地区 semi-arid region 年平均降水量在250 mm40
4、0 mm,干燥度在1.602.99的气候类型区。 3.2 轻简化滴灌 light and simpl e drip irrigation 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地表下 1 cm3 cm 的毛管上的滴灌器,将作物需要的 水分或养分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溉方法。 3.3 水溶性肥料 water solub le fertilizer 可完全、迅速溶解于水的单质化学肥料、多元复合肥料或功能型有机水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 3.4 耐密型玉米品种 the high-d ensity-tolerance variety 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并且在每公顷6.0万株以上密度下,高
5、产、不倒伏的玉米品种。 3.5 中晚熟品种 medium-late variety 出苗到成熟 127 d128 d 的玉米品种。 3.6 晚熟品种 late v ariety DB22/T 29242018 2 出苗到成熟 129 d 以上的玉米品种。 4 生产投入品管理 4.1 种子 4.1.1 品种 选用的品种应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优质、 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合当地消费的品种。以中晚熟、晚熟耐密型玉米品种为宜。 4.1.2 质量 应符合GB 4404.1-20 08中4.22规定。 4.2 农药 4.2.1 采购 从正规渠道采购农药
6、,禁止采购国家禁用农药,应采购符合下列要求的农药并索取发票: a) 有资质农药经营单位经营; b) 有农药登记证; c) 有农药生产许可证; d) 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 e) 标签内容完整; f) 质量保证期内。 g) 国家和进口国允许使用的农药。 4.2.2 贮存 应贮藏于专用场所,由专人负责保管。场所应符合卫生、防火、防水、防雨、防腐、避光、阴凉、 干燥、通风等安全条件要求,并配有农药配制量具、急救药箱,出入口处贴有警示标志。不得与食品、 农产品、饮料、饲料等混放。 4.2.3 包装物处理 农药包装物不能随意丢弃,也不可做他用。农药空包装物 应清洗 3 次以上,空的农药包装物在回 收
7、处置前应妥善收集。 4.3 肥料 4.3.1 采购 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索取发票。应采购符合下列要求的肥料: a) 正规肥料经营单位经营; b) 有肥料登记证或临时登记证; c) 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 d) 标签内容完整; e) 保质期内。 4.3.2 贮藏 DB22/T 29242018 3 贮藏于专用场所,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得与农产品等混放。 4.4 包装物处理 包装物不能随意丢弃,也不可做他用,妥善处理、安全存放。 5 选地与整地 5.1 选地 应选择有井灌条件的连片田块,面积不低于5 公顷。 5.2 整地 5.2.1 时期 灭茬或深翻可在秋收后或春季播种前土壤化冻25 cm以
8、上进行。 5.2.2 方法 采用机械旋耕灭茬或深翻。 5.2.3 技术要求 5.2.3.1 灭茬深度15 cm,碎茬长度5 cm,漏茬率2%。 5.2.3.2 翻地深度20 cm,实际耕幅与规定耕幅偏差不得超过 5 cm,漏耕率0.5%,翻后及时耙平, 达到播种状态。 6 播种 6.1 播前准备 进行种子处理: a) 未包衣种子处理:将未包衣的种子摊开在阳光下翻晒 1 d2 d。未包衣的种子可采用等离子 体种子处理机处理,以 1.0 A 剂量处理 2 次3 次,处理后 5 d12 d 播种。 b) 种子包衣:根据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已登记的种衣剂产品进行种子包衣,并 严格按照标签
9、和说明书使用。 6.2 播种与铺滴灌管 6.2.1 播种 6.2.1.1 时期 5 cm 土层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即可播种,一般年份播种可在 4 月 25 日 5 月 10 日 之间。 6.2.1.2 播深与密度 播深以 3 cm4 cm 为宜。种植密度以每公顷 6.0 万株8.0 万株为宜,地力较高、水肥充足的 地块可采用种植密度的上限,地力低的地块可种植密度的下限。 6.2.1.3 种植方式 DB22/T 29242018 4 采用宽窄种植方式,宽行间距80 cm90 cm,窄行间距40 cm50 cm。采用机械播种,平作不起垄。 6.2.2 铺滴灌管 一次完成铺滴灌管、播种、苗带覆土、镇
10、压等作业。同时进行滴灌管铺放在窄行中间,可以用开沟 器开深2 cm3 cm的沟, 滴灌管铺到沟内, 利用坐犁土把滴灌管盖上即可, 滴灌管位置在地下1 cm3 cm。 7 化学除草 7.1 应选用已登记的玉米田除草剂,应严格按照标签标注的用药时期和注意事项使用,以免发生药害。 7.2 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以苗前除草为宜,在土壤墒情较差的区域以苗后除草为宜。 8 水分管理 8.1 灌溉原则 玉米生长前期要控水,中期要适当增加灌水量。 8.2 灌溉制度 应符合DB22/T 177 7-2013中4.4.1.2.3规定。详见附录A。 9 肥料管理 9.1 原则 肥料合理使用应符合 NY/T 496 规
11、定。 9.2 用量 根据目标产量与土壤肥力情况,确定肥料施用量。半干旱地区中等肥力生产田适宜肥量为 NP 2O5K 2O=225100110 kg/hm 2 ;中微量元素SMgZnBMn=4 082088 kg/hm 2 ;有机肥 40 m 3 /hm 2 。 9.3 分配 按玉米生育期需肥规律,分配各阶段肥料施用量。 底肥:中微量元素、磷肥、钾肥、有机肥全部做底肥,氮肥总量 60% 做底肥; 拔节期追肥:氮肥总量 20% 做追肥; 吐丝期追肥:氮肥总量 20% 做追肥。 9.4 方法 9.4.1 底肥施用 有机肥结合旋耕灭茬或翻地施入,化肥结合打垄或播种施入。 9.4.2 追肥 追施肥料应选
12、用水溶性肥料或液体肥料,采用旁通施肥罐或施肥器施入。 DB22/T 29242018 5 9.4.3 滴肥方法 先滴清水10分钟,待滳灌管得到充分清洗,土壤湿润后开始施肥。 9.4.4 滴肥管理 施肥期间及时检查、确保电源、电压、田间滳头滴水正常;施肥结束后,继续灌溉20分钟30分钟, 管道中残留的肥液冲净。 10 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弱苗、病株、无效株及田间地头杂草。勤检查管道接头,防止漏水;检查田间是否有 鼠害,如有鼠害需及时防治。 11 主要病虫害防治 11.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 理地使用化学防治技术。药剂
13、选择和使用应符合GB/T 83 21(所有部分)、NY/T 1276 规定,严禁使用 国家禁止使用农药,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农药,严格按照农药安全 间隔期采收。 11.2 防治对象及方法 11.2.1 玉米螟 可选用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乙酰甲胺磷、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 酰胺、氯虫 噻虫嗪、氯虫 高氯氟防治,也可释放赤眼蜂防治。 11.2.2 粘虫 可选用球孢白僵菌、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乙酰甲胺磷、S-氰戊菊酯防治,要把粘虫消 灭在三龄之前。 11.2.3 玉米大、小斑病 在发病初期,可选用戊唑 嘧菌酯、氟唑 福美双、嘧菌 戊唑
14、醇、代森铵、丙环 嘧菌酯防治。 12 收获 在玉米成熟后适时机械收获。 13 生产记录 整个生产过程有详细的记录,记录保存 2 年以上。 DB22/T 29242018 6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根据土壤墒情确定灌溉定额,保证灌 水用量与玉米生育期内降雨量总和要达到 450 mm 500 mm。各时期滴水量: 播种期 150 m 3 /hm 2 250 m 3 /hm 2 ; 拔节期 300 m 3 /hm 2 400 m 3 /hm 2 ; 孕穗期 400 m 3 /hm 2 500 m 3 /hm 2 ; 灌浆期 450 m 3 /hm 2 550 m 3 /hm 2 ; 乳熟期 200 m 3 /hm 2 300 m 3 /hm 2 。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