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11762019 代替 DB22/T 1176-2010 超级稻品种 吉粳 88 生产技术规程 Super rice varieties-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jijing 88 2019 - 10 - 14 发布 2019 - 11 - 01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 1176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22/T 1176-2010超级稻品种 吉粳 88 生产技术规程
2、 ,与 DB22/T 1176-2010 相 比除结构性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指标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英文名称编写格式(见封面); 修改了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见 2); 修改了产地环境条件名称及要求(见 3;3.2.1;3.1.2;3.2); 修改了生产投入品管理(见 4;4.2;4.3); 修改了生产流程名称(见 5); 删除了目标产量及构成因素(见原 5.1); 修改了生产流程图(见 5;) 修改了种子处理、晒种标准、水稻浸种消毒标准(见 6;6.1;6.2); 修改了播种、整地做床内容、育苗方式、播种量(见 7;7.1;7.4;7.5); 修改了秧田管理及其技术内容(见 8;8.
3、1;8.2;8.3;8.4); 修改了移栽、移栽密度(见 9;9.2;) 增加了移栽要求(见 9.3); 修改了本田管理(见 10); 修改了病虫草害防治(见 11); 增加了生产记录与档案(见 13)。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亮、徐虹、侯立刚、赵国臣、程兆伟、齐春艳、赵英奎、马巍、王大川、 刘晓亮、车丽梅。 本标准代替了 DB22/T 1176-2010 本标准历次版本的发布情况为: DB22/T 1176-2010。 DB22/T 11762019 1 超级稻品种 吉粳 88 生产技术规程 1
4、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级稻品种吉粳 88 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管理、生产流程、种子处理、 播种、秧田管理、移栽、本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以及生产记录与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超级稻品种吉粳 88 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5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22/T 1175-2010 超级稻品种吉粳 88 3 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质量应该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秧田应避风向阳,平坦干燥且排灌便利。同时,应耕 层深厚,土质疏松。 4 生产投入品管理 4.1 种子 应符合 DB22/T 1175-2010 和 GB 4404.1 的规定。 4.2 农药 4.2.1 采购 不得采购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应从正规渠道采购符合下列要求的农药,并索取发票或购药凭证: a) 有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的; b) 有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 c) 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 d) 标签内容
6、完整的; e) 保质期内的; f) 国家和进口国允许使用的。 DB22/T 11762019 2 4.2.2 储存 应贮存于专用场所,由专人负责保管。场所应符合卫生、防火、防水、防雨、防腐、避光、阴凉、 干燥、通风等安全条件要求,并配有农药配制量具、急救药箱,出入口处贴有警示标志。不得与食品、 农产品、饮料、饲料等混放。 4.2.3 包装物处理 农药包装物不能随意丢弃,也不可做它用。农药空包装物 应清洗 3 次以上,空的农药包装物在回 收处置前应妥善收集。 4.3 肥料 4.3.1 采购 应从正规渠道采购肥料,并索取购肥发票或有效凭证,除国家规定的免于肥料登记和无需生产许可 证的产品外。应采购
7、符合下列要求: a) 正规肥料经营单位经营的; b) 有肥料登记证的; c) 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 d) 标签内容完整的; e) 保质期内的。 4.3.2 贮藏 贮存于专用场所,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得与农产品等混放。 4.3.3 包装物处理 包装物不能随意丢弃,也不可做它用,妥善处理、安全存放。 5 生产流程 生产流程见图1。 DB22/T 11762019 3 图1 生产流程 6 种子处理 6.1 晒种 浸种前在户外阳光(非强光)下将稻种平铺 5 cm 7 cm 晒 2 d 3 d,每天翻动 3 次 4 次。 6.2 浸种消毒 采用杀菌剂进行浸种,浸种时液面高出种子 15 cm,浸种
8、5 d 7 d,积温达到 100 ,每天均 匀搅拌 2 次。或采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 6.3 催芽 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放在保温处催芽。种子堆积厚度不超 50 cm;温度控制在 28 30 , 每天翻动 3 次4 次。当 80 % 种子破胸(胚根突破谷壳)时,放到阴凉处降温以备播种。 7 播种 7.1 整地作床 在播种前 15 d 扣棚,苗床地浅翻 5 cm10 cm 后作床,播种前 1 d 浇透底水。 7.2 床土准备 将选好的床土过筛后,配制 pH 4.5 5.5 的营养土备用。 7.3 播种期 4 月上中旬。 7.4 育苗方式 超级稻品种吉粳 88 生产流程 种子处理 播 种 秧田管理
9、移栽 本田管理 收 获 晒种 浸种 播种至出苗 2.5 叶至移栽 移栽期 移栽要求 施肥 灌溉 催芽 播种量 出苗至 1.1 叶 1.1 叶至 2.5 叶 整地作床 床土准备 播种期 育苗方式 移栽密度 病虫草害 防治 原则 方法 DB22/T 11762019 4 采用平盘育苗和钵体毯式育苗盘育苗。 7.5 播种量 播芽籽:机插盘育苗每盘 100 g 120 g;手插盘育苗每盘 60 g 80 g;塑料钵盘育苗每钵 4 粒 6 粒。 8 秧田管理 8.1 播种至出苗 出苗前如果苗床缺水,应及时浇一次透水;出苗超过 60 及时揭去地膜;控制棚温在 30 以 内。 8.2 出苗至 1.1 叶 棚
10、内温度控制在 25 28 ,床土保持湿润。 8.3 1.1 叶至 2.5 叶 棚内温度控制在 25 左右,晴天可适当通风炼苗。 8.4 2.5 叶至移栽 夜晚最低气温高于 10 时,要大通风炼苗。插秧前 7 d 10d 晚间不盖膜炼苗,插秧前做好 “三带”工作,即:插秧前苗床每平米施硫胺 15 g 20 g 促进插秧后快速缓苗;喷施噻虫嗪防治潜 叶蝇;喷施枯草芽孢杆菌能加速返青,提高底肥利用率,促进分蘖。 9 移栽 9.1 移栽期 5 月 15 日 25 日移栽。 9.2 移栽密度 30 cm ( 13 cm 20 cm ),以每平方米 17 穴 25 穴为宜。 9.3 移栽要求 不窝秧、不漏
11、插、深浅一致。 10 本田管理 10.1 施肥 10.1.1 原则 应符合 NY/T 496 规定。采取“重施基肥,分蘖肥减氮后移,穗肥与分蘖肥等量”方式。 10.1.2 方法 DB22/T 11762019 5 10.1.2.1 底肥 移栽前结合耙地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 20 m 3 40 m 3 。化肥: P 5O2 80.0 kg 90.0 kg; K 2O 30.0 kg 35.0 kg;纯氮东部地区 64.4 kg 66. 0 kg,中西部地区 66.0 kg 68.4 kg。盐碱 地增施硫 酸锌 10.0 kg 15.0 kg。 10.1.2.2 追肥 追肥可采取下列方式: a) 分
12、蘖盛期肥: 6 月中旬施用。纯氮东部 48.5 kg/hm 2 49.5 kg/hm 2 ,中西部 50.0 kg/hm 2 51.3 kg/hm 2 。 b) 穗肥:东部 7 月上旬施纯氮 48.5 kg/hm 2 49.5 kg/hm 2 ;中西部 7 月中旬施纯氮 50.0 kg/hm 2 51.3 kg/hm 2 。同时施纯钾 30.0 kg/hm 2 35.0 kg/hm 2 。 10.2 灌溉 10.2.1 原则 东部地区采用“浅 湿 深 浅”,中西部地区采用“浅 湿 浅”干湿交替的灌溉原 则。 10.2.2 时期与方法 10.2.2.1 移栽期至有效分蘖终止期 移栽时浅水灌溉,保
13、持水层 3 cm 5 cm; 移栽后至返青深灌 5 cm 7 cm护苗;返青后至有 效分蘖末期浅灌 3 cm促分蘖。 10.2.2.2 有效分蘖终止期至幼穗分化期 干湿交替。长势旺的田块适度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10.2.2.3 幼穗分化至乳熟期 “浅湿间歇,浅灌为主”。即:灌一次 3 cm 5 cm 左右的浅水,待水层自然落干至田面无水时 再灌第二次水。遇 17 以下低温时,深灌 20 cm 以上“护苗保胎”,抽穗开花期保持 3 cm 浅水层。 灌浆期后“干湿交替,以湿为主”。 10.2.2.4 乳熟期至收获前 此时稻田应保持土壤湿润。蜡熟期“干湿交替,以干为主”。即:灌一次浅水,自然落干时
14、间比灌 浆期适当延长,然后再灌下一次浅水。灌溉要采用昼停夜灌方式进行。收获前一周断水。 11 病虫草害防治 11.1 原则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 用机制农药,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使用农药,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 进行采收,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所有部分) 和 NY/T 1276 的规定。 DB22/T 11762019 6 11.2 方法 11.2.1 农业防治 异地换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溉、消除病稻草及池埂上杂草等。 11.2.2 生物防治 采用赤眼蜂、性诱剂、春雷
15、霉素等方法和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11.2.3 物理防治 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等机械物理装置诱、捕杀害虫。 11.2.4 化学防治 11.2.4.1 稻瘟病 可选用稻瘟灵、井冈三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 11.2.4.2 稻曲病 可选用烯肟戊唑醇、戊唑嘧菌酯、戊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 11.2.4.3 二化螟 可选用杀虫双、杀虫单、三唑磷、吡虫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防治。 11.2.4.4 杂草防治 可选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等药剂进行防治。 12 收获 当 90% 以上的稻粒成熟变黄,或穗轴有三分之一变黄,为最适收获期。 13 生产记录与档案管理 应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及时归档,档案至少保持 2 年以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