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7.200 B 21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9272018 向日葵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技术规程 Rules of reproduction and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for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 germplasm resources 2018 - 11 - 12 发布 2018 - 12 - 30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 2927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
2、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慧英、牛庆杰、于学鹏、张雷、张曼、孙敏、刘壮、王祉诺、李萌溪、贾云 峰、李伟、宋宝军、马长海、于明明、赵力之、蒋文敏。 DB22/T 29272018 1 向日葵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向日葵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技术的投入品管理、选地、播种、田间管理、去杂、收获、 种子核对和包装、入库和生产记录与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栽培向日葵种质资源的繁殖更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B/T 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向日葵种质 sunflower germplasm 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 L.)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3.2 向日葵种质资源 sunflowe r germplasm resources 向日葵地方品种、育成品种、自交系、杂交资源、遗传材料和突变体。 3.3 杂交向日葵资源 hybrid Sunfl ower germplasm resources 不育系、
4、保持系和恢复系的杂交向日葵亲本。 3.4 繁殖 reproduction 向日葵种质资源通过自花授粉、混合授粉或异花授粉而繁衍后代(种子)的过程。 3.5 更新 regeneration 对保存的向日葵种质进行的繁殖并保持原有种质遗传完整性与生命力的过程。 4 投入品管理 4.1 种子 种子库内需要更新、扩繁的向日葵种质资源种子。 DB22/T 29272018 2 4.2 肥料 4.2.1 采购 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索取发票。应采购符合下列要求的肥料: a) 有肥料经营执照的经营单位经营的; b) 有肥料登记证或临时登记证的; c) 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 d) 标签内容完整的;
5、e) 保质期内的。 4.2.2 贮存 贮存于专用场所,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得与农产品等混放。 4.2.3 包装物处理 包装物不能随意丢弃,也不可做它用,妥善处理、安全存放。 4.3 农药 不得采购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应从正规渠道采购符合下列要求的农药,并索取发票或购药凭证: 有经营许可的农药经营单位经营的; a) 有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的; b) 有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 c) 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 d) 标签内容完整的; e) 质量保证期内的; f) 国家和进口国允许使用的农药。 5 选地 5.1 应选择种质原产地或与原产地生态环境条件相似的地区,能够满足繁殖更新材
6、料的生长发育及其 性状的正常表达。 5.2 地块应远离污染源,无人畜侵扰,附近无高大建筑物和林木,避开病虫害多发区、重发区和检疫 对象发生区域。 5.3 所选地块应规划整齐、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条件良好、无除草剂残留。 5.4 所选地块应有隔离条件,如采用空间隔离,隔离距离应不低于 5000 米。 5.5 应采用轮作的种植方式,杜绝重茬和迎茬,以选择 7 年内没有种植过向日葵的土地为宜。 5.6 应具备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晾晒、贮藏等种质繁殖配套条件和设施。 6 播种 6.1 播前准备 6.1.1 整地与造墒 6.1.1.1 整地应达到“齐、平、碎、净、松、墒”要求,其中以“墒”
7、作为核心。 DB22/T 29272018 3 6.1.1.2 应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播前灌水,灌水应均匀,不重不漏,墒情一致。 6.1.2 小区设计 6.1.2.1 按编号顺序每份种质资源播一个小区,小区面积不低于 20 平方米。 6.1.2.2 每小区的收获株数,地方品种不少于 100 株、其余类型不少于 50 株。 6.1.3 种子准备 6.1.3.1 核对种质资源名称、编号、种子特征。 6.1.3.2 按照 10%15% 的抽样比例,抽样检测种子发芽率。 6.1.3.3 根据抽测发芽率和更新群体确定播种量。 6.1.3.4 按种质资源类型进行分类、登记、分装和编号,每份种质一个编号,并在整
8、个繁殖更新过程 中保持不变。 6.2 播期 根据种质资源光温性、成熟期等特性适时播种。 6.3 种肥 播种时宜施种肥,控制用量,确保种、肥隔离。 6.4 深度 播种不宜过深,播种深度控制在 3 厘米5 厘米。 6.5 密度 根据种质特性及地力,选择适宜播种密度。通常情况下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油葵以行距 60 厘米65 厘米 ,株距 30 厘米35 厘米为宜; b) 食葵以行距 60 厘米65 厘米 ,株距 60 厘米65 厘米为宜。 7 田间管理 7.1 施肥水平 根据土壤肥力和种质资源类型确定施肥量。通常采用当地常规施肥水平。 7.2 苗期管理 7.2.1 苗期应在子叶平展后及时疏松土壤
9、。 7.2.2 在 3 对真叶期定苗。 7.2.3 定苗应结合去杂。 7.3 灌溉 在现蕾期、开花初期和灌浆期三个生育关键期,如果土壤墒情不足应进行人工灌水。 7.4 套袋 DB22/T 29272018 4 每个小区将入选单株选用 60 目80 目的尼龙纱网袋,在舌状花展开之前套袋,确保收获株数不 少于 50 株100 株。 7.5 授粉 7.5.1 自交系、保持系、恢复系、遗传材料和突变体应采用自花授粉方式繁殖。 7.5.2 杂交向日葵资源中不育系应采用与同型保持系异花授粉方式繁殖。 7.5.3 地方品种或常规品种应采用混合授粉方式繁殖。 8 去杂 8.1 苗期 发现异型苗、劣苗、病苗及生
10、长特别突出的高大苗及时拔除,保留与原种质资源子叶下胚轴颜色、 叶色及叶型等特征一致的苗。 8.2 现蕾期 去杂 1 次2 次,拔除异型株。 8.3 开花期 应检查每个花盘开花情况,将舌状花、管状花、花粉颜色及管状花育性与原种质资源描述不一致的 花盘摘掉并带至田外进行掩埋。 8.4 收获期 收获前一次性淘汰病残株。 9 收获 9.1 收获及晾晒 9.1.1 适时收获。每个小区入选的单株应单收、单脱、单晒。每份材料标签编号应与田间小区编号一 致,袋内外所附标签应一致。 9.1.2 晾晒应注意经常翻晾种子袋,防止霉变。 9.2 清选 去除空秕粒、病虫粒及其它杂质。 9.3 装袋 清选后查看每个单头的
11、粒色,淘汰籽粒颜色不同的单头,将籽粒颜色一致的单头均匀混合。 10 种子核对和包装 10.1 整理 核对编号,按材料编号顺序整理和登记。 DB22/T 29272018 5 10.2 核对 比对标本和种质资源目录进行核对。 10.3 分装 根据入库种子需求量,分装和称重。 10.4 清单填写 清单按附录 A,表 A.1 填写。当年生育期间的气象资料作为附件附在清单之后。 11 入库 入库前应进行种子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净度检测应按 GB/T 3543.3 的规定执行。 b) 发芽率检测应按 GB/T 3543.4 的规定执行。 c) 水分含量检测应按 GB/T 3543.6 的规定执行。 12 生产记录与档案 整个生产过程要有及时、详尽的生产记录,并按时归档。记录档案应保存 3 年以上。 DB22/T 29272018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种子核对清单 种子核对清单见表A.1。 表A.1 种子核对清单 田间小区号 种质编号 库编号 资源名称 种子量 繁殖单位 繁殖地点 繁殖时间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