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B 16 DB21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229 2020 榆跳象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the control of Rhynchaenus alini 2020 - 01 - 30 发布 2020 - 03 - 01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T 3229 2020 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 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虫情调查 . 1 5 防治方法 . 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榆跳象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 4 附录 B( 规范
2、性附录) 榆跳象线路踏查表 . 5 附录 C( 规范 性附录) 榆跳象标准地调查表 . 6 附录 D( 规范 性附录) 榆跳象标准地调查汇总表 . 7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榆跳象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 8 附录 F( 规范 性附录) 榆跳象防治检查验收调查表 . 9 DB21/T 3229 2020 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 规则编写。 本标准 由鞍山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 提出,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 鞍山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 本标准起草人: 洪 悦、 赵 勋、李 伟 、 孙立民 、 朱晶磊 、 邢礼国 、 宁 苓 、 李连海、 马 林
3、 、 付 雷 、董大 颖、雷鸣雷 。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 2号),联系电话: 024-23448927 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鞍山市铁东区新营路 38号,联系电话: 0412-5858534 DB21/T 3229 2020 1 榆跳象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榆跳象防治的术语和定义、虫情调查和防治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榆跳象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 的应用
4、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21/T 2590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 DB21/T 2597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本文件。 榆跳象 Rhynchaenus alini Linnaeus。 属鞘翅目 (Coleoptera)象虫科 (Curculionidae) 跳象甲属 (Rhynchaenus ),寄主为榆树,成虫取食
5、叶片,幼虫潜叶危害,叶片被害部位鼓起变黄,受害严重时全 林如同火烧。其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见附录 A。 4 虫情调查 4.1 踏查 于每年 4月下旬至 5月下旬,在寄主分布区进行踏查,调查发生范围、有虫株率。仔细观察榆树叶片 上有无榆跳象危害,将踏查结果填入附录 B。 4.2 标准地调查 4.2.1 标准地设置。 对踏查达到发生统计起点标准的设立标准地。每块标准地在 0.2hm2左右,标准地内寄主植物至少 100 株。 4.2.2 标准地设置数量 每 hm2设立 1块标准地。 4.2.3 调查方法 在标准 地内按对角线法随机选取标准树 30株 , 依据榆跳象被害状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 C。
6、 DB21/T 3229 2020 2 4.2.4 发生面积统计 将标准地调查结果汇总填入附录 D。 4.3 危害程度划分标准 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见附录 E。具体技术按 DB21/T 2597执行。 5 防治方法 5.1 打孔注药防治 在榆跳象幼虫危害期,于每年 5月中旬用打孔机在树干基部打孔深 1.5 2.0cm,按胸径每 5cm打一孔, 每孔注 5%吡虫啉乳油(或其他药效相同的内吸杀虫剂)原液 5ml,后用黄泥封口。具体技术按 GB/T 8321、 DB21/T 2590、 NY/T 1276执行。 5.2 化学 药剂喷雾防治 5.2.1 在产卵至幼虫孵化期可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
7、00 倍液、 2.5%溴氰菊酯乳油 4000 倍液喷雾防 治。 具体技术按 GB/T 8321、 DB21/T 2590、 NY/T 1276 执行。 5.2.2 在成虫补充营养期,可 喷洒 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 400 倍液、 1.2%烟参碱乳油 1000 倍液、 1.8%阿 维菌素乳油 5000 倍液 杀灭成虫。 具体技术按 GB/T 8321、 DB21/T 2590、 NY/T 1276 执行。 5.3 防治效果调查 5.3.1 调查内容 调查虫口减退率,用虫口减退率表示防治效果 。 5.3.2 调查时间 防治后 3d 10d进行。 5.3.3 检查方法 防治后,每个防治区设 1 2块
8、标准地进行防治调查,采用对角线或平行线抽样法抽取 30株样株详 查,在每个标准树树冠中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选一个标准枝,调查活虫数、死虫数等。 调查结果填入附录 F。 5.3.4 计算公式 虫口减退率( %) =(防治前虫口密度 -防治后虫口密度) /防治前虫口密度 100 DB21/T 3229 2020 3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榆跳象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A.1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黄褐色,长 3 3.5mm。全身密被倒伏刚毛,头黑色,布满大瘤 突。眼大,几乎占据头部 绝大部分;喙长,向下折;触角着生于喙基部 1/3 处,柄节长,索节 6 节,棒卵圆形。喙、小盾片
9、、中 胸及后胸腹板、腹部第一、二腹板均黑褐色;触角、前胸盒鞘翅黄色,前胸两侧和鞘翅肩部有数根长而 直立的刚毛;鞘翅肩部突出,背面中间前后各有 1 条褐色横带。前、中足短小,后足腿节特别粗壮,腹 面有若干个刺。 卵 长椭圆形,一端略小。长约 0.7mm,宽约 0.3mm,无色透明至米黄色。 幼虫 乳白色,体长约 3mm,头部黄褐色,身上皱褶无刚毛。老熟幼虫上颚发达,额中央有 1 条深 色纵沟,前胸背板黑褐色,中央有 1 条 乳白色纵带,腹板有 3 个排列成倒三角形的黑斑,腹部被中线下 凹,青色,每节背面和两侧均有瘤突,上面着生白色刚毛,腹末第二节为 1 个黑色骨化环。通体密布细 小黑色颗粒。 蛹
10、 乳白色至黄色,长约 2.5mm。头部色深。头顶及胸部每节背面均有 2 根硬刚毛,胸部每节两侧 各有 2 根刚毛,翅透明,卷向腹面,翅面刻点列明显,腹末有短棘两根。 A.2 生物学物性 1年发生 1代,以成虫于榆树粗皮裂缝或伤疤翘皮下及枯枝落叶层、地表松土中越夏和越冬。 4月中 旬开始出蛰活动, 4月下旬转移到树冠上取食嫩芽和嫩叶。成虫补充营养 10多天后即开始产卵, 5月上旬 为产卵盛期。成虫交尾产卵多在白天温度较高时进行,每次交尾约历时半小时左右。一生中多次交尾, 多次产卵,并不断补充营养。卵多产于叶背主脉上。成虫产卵前先以喙在叶脉上蛀 1个小洞,然后将卵 产于洞中,每洞 1粒,并用分泌物
11、覆盖。单雌产卵 12 25粒。卵期 8 10d。 4月底 5月初卵孵化出幼虫, 5 月中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孵化后潜食叶肉,并蛀一隧道向叶片顶端一侧转移,及至顶端附近即开始辗转 潜食,并排粪其中,呈轮纹状,似潜叶蛾危害状。后期被害处的上、下表皮各向外凸起形成泡囊,呈焦 糊状,但不皱裂。幼虫期 15 20d,于 5月中 、下旬在泡囊内化蛹, 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约一周。 5 月底开始出现成虫, 6月上旬为出现盛期。刚羽化的成虫鞘翅黄色柔软,一天后鞘翅变硬。翅色变成红 褐色并出现黑色毛班,在叶正面泡囊内蛀 1个圆孔爬出,并开始取食嫩叶嫩皮层。取食 10 30d便潜伏越 夏, 10月中旬,成虫开始
12、在翘皮裂缝、伤疤、虫洞等处越冬。成虫会飞善跳,具假死性。天敌有蜘蛛、 蠼螋、蚂蚁、拧黄姬小蜂、羽角姬小蜂以及麻雀等。 DB21/T 3229 2020 4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榆跳象线路踏查表 踏查块编号: 踏查块面积( hm2): 踏查地点: GPS点数据: 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 对有 榆跳象 危害的寄主树木,在编号后空格填“ 1”,无榆跳象危害,填“ 0”。 标准 树号 虫情 记录 标准 树号 虫情 记录 标准 树号 虫情 记录 标准 树号 虫情 记录 标准 树号 虫情 记录 1 11 21 31 41 2 12 22 32 42 3 13 23 33 43 4 14 24
13、 34 44 5 15 25 35 45 6 16 26 36 46 7 17 27 37 47 8 18 28 38 48 9 19 29 39 49 10 20 30 40 50 调 查 株 数(株) 有 虫 株 数(株) 有 虫 株 率( %) DB21/T 3229 2020 5 C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C 附 录 C ( 规范 性附录) 榆跳象标准地调查表 县(市) 乡(镇) 调查单位: 调查地点 标准地编号 树种组成 GPS 点数据 标准地面积 ( hm2) 代表面积 ( hm2) 平均胸径( cm) 平均树高( m) 林龄( a) 坡度 坡向 海拔( m) 标准株号
14、 虫情记录 (有虫记 1 无虫记 0) 标准株号 虫情记录 (有虫记 1 无虫记 0) 标准株号 虫情记录 (有虫记 1 无虫记 0) 1 11 21 2 12 22 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26 7 17 27 8 18 28 9 19 29 10 20 30 合计 调查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DB21/T 3229 2020 6 D D 附 录 D ( 规范 性附录) 榆跳象标准地调查汇总表 县(市) 乡(镇) 调查单位: 标准地号 发生程度 (有虫株率 %) 发生面积( hm2) 备注 未发生 轻 中 重 合 计 汇总人: 汇总日期: 年 月 日
15、DB21/T 3229 2020 7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榆跳象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虫 态 单 位 发生程度 轻 中 重 幼 虫 有虫株率( %)( x) 0 x 30 30 x 50 x 50 DB21/T 3229 2020 8 F F 附 录 F ( 规范 性附录) 榆 跳象防治检查验收调查表 施工单位: 调查地点: 防治面积: 防治前虫口密度(头): 防治前有虫株率( %): 防治措施: 防治时间: 年 月 日 标准 树号 活虫 数(头) 死虫数 (头) 总虫数 (头) 标准树 号 活虫 数(头) 死虫数 (头) 总虫数 (头) 1 16 2 17 3 18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30 有虫株数(株) 有虫株率( %) 虫口总数(头) 平均虫口密度(头 /株) 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 %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