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39.060 D 59 DB21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171 2019 树化玉 鉴评鉴定 Appraisal and Appreciation of Tree Fossils 2019 - 08 - 30 发布 2019 - 09 - 30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T 3171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树化玉鉴评 . 2 4.1 权重分配 . 2 4.2 鉴评指标 . 2 5 鉴评方法 . 2 5.1 相对排序法 . 2 5.2 权重评估法 . 2 6
2、鉴评人员与环境要求 . 3 6.1 鉴评人员要求 . 3 6.2 鉴评环 境要求 . 3 7 等级划分与鉴评证书 . 3 7.1 树化玉等级划分 . 3 7.2 鉴评证书的基本内容 . 3 8 鉴定方法 . 4 8.1 常规鉴定方法 . 4 8.2 特殊鉴定方法 . 4 9 鉴定项目 . 5 9.1 选择原则 . 5 9.2 检测项目 . 5 10 鉴定标准 . 5 10.1 矿物组成 . 5 10.2 化学成分 . 5 10.3 结晶状态 . 5 10.4 颜色 . 6 10.5 光泽 . 6 10.6 解理 . 6 10.7 摩氏硬度 . 6 10.8 密度 . 6 10.9 光学特征 .
3、 6 10.10 多色性 . 6 DB21/T 3171 2019 II 10.11 折射率 . 6 10.12 双折射率 . 6 10.13 荧光观察 . 6 10.14 紫外可见光谱 . 6 10.15 放大检查 . 6 10.16 特殊光学效应 . 6 10.17 红外光谱 . 6 10.18 优化处理 . 6 11 鉴定证书 . 7 参考文献 . 8 DB21/T 3171 2019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朝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朝阳传奇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辽宁省金银珠宝玉石质
4、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 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海君、赵 瑞、林维峰、徐万臣、袁枫、张书林、徐杨、王海鹏、赵迎新、 姚祥林、申凤兰、徐守超、李建军、郭 涛、鞠志国、刘丽、陈劲竹、罗奇、关丽莹、马静波。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 如有问题和建议,均可以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 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并复审。(归口管理部门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通 讯地址 :皇姑区北陵大街 29号,联系电话 :02462789185,起草单位 :朝阳传奇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通 讯地址 :朝阳市龙城区传奇路一号,电话 :04216669999,辽宁省金银珠宝
5、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讯 地址 :沈阳市北陵大街 31号,电话 :02486232745,辽宁省珠宝玉石首饰行 业协会,通讯地址 :沈阳市北陵 大街 31号,电话 :02486232755) DB21/T XXXX-2019 1 树化玉鉴评鉴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树化玉的定义、鉴评、等级划分、鉴定方法等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树化玉原石、成品的鉴赏,也可作为树化玉价格评估的重要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31390观赏石鉴评 GB/T 1
6、6553珠宝玉石鉴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树化玉 Petrified-Wood 被半透明的多色玉髓化、蛋白石化交代,但仍保留了树木的结构纹理等特征的硅化木,习称“树化 玉”。 3.2 观赏石 自然形成且可以采集的,并具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石质艺术品。此外, 还可涵盖奇峰异石等自然景观石及工艺石等。 3.3 树化玉制成品 树化玉经雕刻、切磨、抛光、镶嵌等工艺而形成的成品 。 3.4 自然要素 natural factor 树化玉自身反映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具体表现为形态、质地、色泽和纹理 4 个要素。 3.5 人文要素 cultural
7、 factor 主要体现人们对树化玉的认知、感悟及艺术创作,其中包括韵意、标签、配座与传承。 DB21/T XXXX-2019 2 4 树化玉鉴评 4.1 权重分配 4.1.1 树化玉的权重 树化玉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权重分配比例为 7:3。 4.2 鉴评指标 4.2.1 树化玉鉴评要点 树化玉鉴评要点及权重分配表 石种 鉴评要素 鉴评要点 权重 % 树 化 玉 自然 要素 形态 形态完整,体量适中,树皮鲜见,原生态特点突出 10 质地 石质细腻、通透,玉化程度高,加工精细,石面光洁 25 色泽 色彩丰富、艳丽,色界分明、均匀协调,浓淡有致 25 纹理 年轮清晰、细密,曲直有度,飘逸典雅 1
8、0 人文 要素 韵意 形意生动,寓意深刻,情景交融,内涵丰富 15 标签 标注规范,标明品种、产地、年代、规格,命题新颖,贴切 生动,富有文化内涵 10 配座 简洁典雅,因石适材,石、座协调,烘托主题,工艺精湛 5 传承 历史易手,沿革有序并有据可查 5 鉴评方法 适用 GB/T31390标准 5.1 相对排序法 由鉴评人员对所有参评的树化玉进行初步筛选,以获奖数量的 1.5 倍 2 倍的额度确定入选目标。接 着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精选,最后确定获奖目标。此方法 简单易行。 5.2 权重评估法 依据树化玉鉴评要点及权重分配表中确定的鉴评指标,由鉴评人员对每一个鉴评要素进行评分、 求和,然后根据所
9、有鉴评人员总分的平均值来确定最终分值。此方法适合树化玉评价和等级确定,其缺 点是工作量大,在参评数量多时较难操作。 6 鉴评人员与环境要求 DB21/T XXXX-2019 3 6.1 鉴评人员要求 参与鉴评的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具有国家颁发资质的鉴评师以及鉴评专业人员、鉴评经验 丰富的实践者和专业检测人员在内的技术人员。鉴评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以 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鉴评工作认真负责,不得营私舞弊、 弄虚作假。 6.2 鉴评环境要求 树化玉的鉴评工作应在采光条件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个别石种可使用不同色彩的射灯照明。 7 等级划分与鉴评证书 适用 GB/T31
10、390 标准 7.1 树化玉等级划分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a)特级:总计评分在 91 分 100 分; b)一级:总计评分在 81 分 90 分; c)二级:总计评分在 71 分 80 分; d)三级:总计评分在 61 分 70 分。 7.2 鉴评证书的基本内容 鉴评证书中应具备以下内容: a)内容:行政区代码、时间、获奖参品序号; b)鉴评等级:标明鉴评等级; c)名称:命题; d)类别:石种名称 ; e)尺寸:三度空间的几何尺寸( cm 为基本度量单位); f)产地:应标明树化玉的实际产地,以县(乡)为最小行政级单位; g)鉴评地点:标明鉴评所在地名称; h)鉴评时间:注明鉴评日期; i)
11、鉴评单位:应有鉴评人员签字与鉴评单位盖章; j)防伪标识:加注二维码防伪码标识; k)照片:鉴评证书中应附树化玉的照片。 DB21/T XXXX-2019 4 树化玉鉴评证书 统一编号 照片 鉴评等级 名称 类别 尺寸 产地 鉴评地点 鉴评单位 鉴评时间 防伪标识 赋文或评语 8 鉴定方法 8.1 常规鉴定方法 8.1.1 肉眼观察 8.1.1.1 方法原理 通过肉眼观察的方法来确定,包括颜色、形状、光泽、特殊光学效应、以及某些内、外部特征。 8.1.1.2 观察步骤 在检测时,借助自然光线或人工光源照明,用 10倍放大镜按如下顺序进行观察: 颜色、形状、光泽、特殊光学效应; 其它明显的内、外
12、部特征。 8.1.1.3 结果表示 根据肉眼观察直接对以下性状进行描述: a)颜色:直接用组成白光的光谱色或其混合色及白色、黑色、无色来描述。混合色以辅色在前, 主色在后,如:红黄色、黄红色、黄绿色、白黄色等。必要时在 颜色前加上深浅及明暗程度的描述, 如:浅黄红色,浅黄色、暗黄色、深红色等; b)形状:根据外形直接描述 ; c)其它明显的内、外部特征。 8.1.2 仪器检测 仪器检测主要内容为放大检查、折射率、双折射率、光性特征、多色性、荧光观察、紫外可见光 谱、质量、密度等,其方法应符合 GB/T 16553的要求。 8.2 特殊鉴定方法 DB21/T XXXX-2019 5 特殊鉴定方法
13、主要内容为热反应、化学反应、摩氏硬度、红外光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 其方法应符合 GB/T 16553的要求。 9 鉴定项目 9.1 选择原则 9.1.1 常规鉴定方法为正常检测过程中需要全面检测 的项目。 9.1.2 某些项目因样品条件不符,不能作检测时,可不测。 9.1.3 常规鉴定方法中,某些方法可同时推导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实测过程中,依据样品条件选 择最为适合的方法,以获得较为全面的鉴定特征。 9.1.4 用常规鉴定方法无法获得足够的鉴定依据时,须采用必要的特殊鉴定方法来辅助确定。 9.2 检测项目 a)外观描述(颜色、形状、光泽、解理等至少两项); b)质量或总质量; c
14、)摩氏硬度( 原石,必要时); d)密度(样品状态允许时); e)光性特征; f)多色性; g)折射率; h)双折射率; i)荧光观察 ; j)紫外可见光谱; k)放大检查; l)特殊光学效应和特殊性质(必要时); m)其它的特殊检测方法(必要时)。 10 鉴定标准 10.1 矿物组成 主要为石英类矿物,以微晶石英或隐晶质石英为主,含少量蛋白石及有机质。 10.2 化学成分 无机成分: SiO2, SiO2 nH2O;有机质: C、 H 化合物。 10.3 结晶状态 DB21/T XXXX-2019 6 微晶集合体、隐晶质集合体至非晶质体,常呈纤维状集合体。 10.4 颜色 浅黄至黄色、褐、红
15、、棕、黑、灰、白等,有时见多种颜色混杂在一起。 10.5 光泽 油脂光泽,抛光面具玻璃光泽 。 10.6 解理 无。 10.7 摩氏硬度 6.5-7。 10.8 密度 2.60( -0.15, +0.05) g/cm3。 10.9 光学特征 非均质集合体。 10.10 多色性 集合体不可测。 10.11 折射率 点测法为 1.53或 1.54。 10.12 双折射率 集合体不可测。 10.13 荧光观察 一般无。 10.14 紫外可见光谱 无特征 。 10.15 放大检查 纤维状结构,有时具特殊图纹。 10.16 特殊光学效应 未知 。 10.17 红外光谱 1200900cm-1 之间有宽吸
16、收带, 800780cm-1 附近有吸收峰 。 DB21/T XXXX-2019 7 10.18 优化处理 10.18.1 优化 浸蜡:用无色蜡充填裂隙或涂抹表面,以改善外观。 浸无色油:用无色油浸入裂隙,以改善外观。 10.18.2 处理 染色处理:可染成各种颜色,放大检 测可见染料在粒间或裂隙处分布。绿色染色树化玉可见 650nm 吸收 带。 充填处理:用树脂等材料充填裂隙,放大检查可见人工充填物,红外光谱检测可出现 24002600cm-1 及 28003200cm-1 附近强吸收峰。 11 鉴定证书 鉴定证书包括以下内容 a)证书号及验证码(二维码) b)总质量或规格 c)颜色 d)形状 e)光性特征 f)折射率 g)密度 h)放大检查 i)实物照片 j)鉴定结论 k)备注 l)鉴定人及审核人签字 m)检测依据 n)检测机构专用章 o)检测机构资质标识 p)检测机构地点、电话、网址 DB21/T XXXX-2019 8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基础教程 2013.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6. 2 赵瑞对木化石在“贯标”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J宝藏 2016.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