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 020,20 B 05 DB21 辽宁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210 2019 玉米南繁技术操作规程 Operation regulations for south propagation technology of maize 2019 - 12 - 20 发布 2020 - 01 - 20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T 3210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 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 业 农村厅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 农业科学院 玉米 研究所 。 本标准起草人: 王国宏、王辉、王延波、邵帅
2、、孙成韬、王金君、叶雨盛、刘晓丽、孙大为、周攀、 武明宇、董玥、迟克生。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 2号 ),联系电话: 024-23447862 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 84号),联系电话: 024-31029900 DB21/T 3210 2019 1 玉米南繁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在海南省南部反季节南繁的术语和定义、气候和土壤条件、整地与播种、田间管
3、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开展玉米南繁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DB21/T 2054 玉米品种田间鉴定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玉米南繁 利用我国海南冬季气候条件从事大田玉米加代选育、繁制种以及品种鉴定等活动。 4 气
4、候条件 常年 10月至翌年 3月的平均气温为 20 27,积温 3000。 5 选地 选择光、热、水资源丰富,坡度 15的砂壤、粉砂壤或粘土均可。需要有 灌水条件,排水要畅通。 6 整地与施肥 6.1 整地 9 10月,深耕除草,机械深松在 25cm以上,深松后应及时耙平。 6.2 施肥 DB21/T 3210 2019 2 肥料使用符合 NY/T 496要求。有机肥、磷肥和 40%的缓释型氮、磷、钾复合肥( 15:15:15)作为底 肥整地时施入, 60%复合肥在大喇叭口期和授粉末期分 2次进行追肥,追肥后及时灌水。 7 种子处理与播种 7.1 种子处理 根据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情况选择符
5、合 GB 4285及 GB/T 8321要求的药剂拌种或进行种子包衣。 7.2 种植方式 旱作田如有微喷灌设施采用平播;沟渠灌溉旱作田和稻茬田,应采用起大垄(垄高 30cm 40cm)直 播。等行或宽窄行种植均可,平均行距在 50cm 60cm,密度在 4000株 /666.7m2 6000株 /666.7m2。 7.3 播期 玉米南繁适宜播期在 10月下旬至 11月上旬。冬季在海南衔接种植两季,第二季最晚不迟于翌年 1月 15日播种。 7.4 播种 适墒播种,采用开沟条播或开穴点播。垄作渠灌缺墒地块,应提前灌水,灌水时不要超过垄面,等 水分渗完后再播种;平作微灌缺墒地块先播种后灌水。覆膜播种
6、,选择薄膜厚度为 0.01mm的聚乙烯黑色 薄膜,利用覆膜机一次性完成施肥、起垄、铺设滴管带、覆膜等作业。 8 田间管理 8.1 水分管理 苗期应少灌水,当玉米幼苗叶片中午出现萎蔫时及时灌水,严格控制灌水量,确保地面不能积水。 大喇叭口期、花期、灌浆期当植株出现旱相时,及时灌水。各时期遇台风或灌水多后,应及时排水。 8.2 化学除草 8.2.1 农药使用原则 按 NY/T 1276和 GB/T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提倡使用生物农药。 8.2.2 苗前除草 用 38%的莠去津悬浮剂 200 300ml/666.7m2+50%的 乙草胺乳油 150 200ml/666.7m2兑水 30 5
7、0kg 喷雾。 DB21/T 3210 2019 3 8.2.3 苗后除草 在玉米 3 5叶期,杂草 2 3叶期用 38%的莠去津悬浮剂 125 150 ml/666.7m2兑水 30 50kg喷雾。 8.3 病虫害防治 8.3.1 玉米南方锈病 按照农药说明书使用药剂,常用几种药剂的使用如下:喷洒 20%丙环唑 +嘧菌酯 1000倍液、 25%粉锈 宁 +25%三唑酮 1500倍液、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 1500倍液、 20%萎锈灵乳油 400倍液喷雾。 8.3.2 地下害虫 危害玉米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 蛄、地老虎、蚂蚁等。防治方法主要是药剂防治,沟 施 3%辛硫
8、磷颗粒剂或 3%毒死蜱颗粒剂 3kg/667m2,也可选用 40%毒死蜱乳油、 40%辛硫磷乳油等药剂,按 有效成分 100g/667m2拌毒土,施于地表,然后耙地。 8.3.3 蓟马 蓟马主要在苗期危害玉米,应提前防治。常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或用 20%丁硫克百威 1000倍液对叶片和心叶进行喷雾防治。 8.3.4 粘虫 粘虫百株虫量 5 10头,既可用 20%杀灭菊酯乳油 2000倍液,或用 10%阿维高氯乳油 1000倍液进行喷 雾防治。 8.3.5 玉米螟 玉米螟防治技术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应用赤眼蜂,或利用 Bt乳剂灌心;物 理防治于大喇叭口
9、期在玉米田四周悬挂频振灯,诱杀成虫;化学防治可用喷雾和颗粒剂投心方法,可选 用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000 1500倍液喷雾。 8.3.6 菜青虫、棉铃虫 当百株幼虫 5 10头时,可采用有机磷类和菊酯类农药配合使用。有机磷类通常可用毒死蜱的 750 1000倍液;菊酯类农药可选用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 1000 1500倍液喷雾。 9 种子纯度田间鉴定 按照 DB21/T 2054 玉米品种田间鉴定技术规 程执行。 10 收获与晾晒 DB21/T 3210 2019 4 玉米南繁多数品种在授粉 30天后,芽率能达到 45.5%以上,如果急需种子可以收获;正常收获时间 在授粉 42天后。收获后应在通风透光条件下及时晾晒,注意防雨,将果穗含水量降到 20%以下,进行考 种、脱粒、晾晒、打包。整个过程中严防种子间混杂。 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用于育种栽培或其它生 物学研究的各种类型及品种。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