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9.020 P 13 备案号 :xxx-xxx DB21 辽宁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145 2019 黏土分散性针孔试验标准 Test standard for pin-hole experiment of dispersivity clay 2019 - 05 - 30 发布 2019 - 06 - 30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T 3145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3.1 黏 土 . 1 3.2 分散性 . 1 3.3 分散性黏 土 . 1 4 原理 . 1 5
2、仪器和设备 . 1 5.1 针孔试验装置 . 1 5.2 天平 . 3 5.3 轻型击实仪 . 3 5.4 其他设备 . 3 6 试验过程 . 3 6.1 样品的制备 . 3 6.2 试验步骤 . 4 7 记录、计算和结果判定 . 4 7.1 试验数据记录 . 5 7.2 试验结果判定 . 5 8 试验报告 . 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黏土分散性针孔试验结果参考 . 6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试验记录 . 9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黏土分散性针孔试验报告 . 10 DB21/T 3145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规定了黏土分散性针孔试验的设备和基本试验操作步骤 , 同
3、时本标准对黏土分散性试验结果 判定依据作了明确规定。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规程由 辽宁省 水利厅 提出 并归口 。 本规程起草单位: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有限责任公司 、 沈阳兴禹水利建设工程质量检测 有限公司 、 辽宁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中心站、辽阳市文圣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中冶沈勘 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地质工程勘察施工集团公司、辽宁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东北煤田地 质局沈阳测试中心、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工学院 。 本 标准主要起草人: 杨冬鹏、付长剑、王多姿、那荣越、董冰、王茺、高良艳、王红霞、张黎、佟 胤铮、关卫军、赵玉权、鲁
4、远杰、金亮、韩义超、姜亦峰、高亚威、王希友、寇程、王浩宇、王浩燃、 孙锡荣、徐驰、孟兆武、谷城、王迎发、王剑、鲍立新、罗京元、王柏强、张广勇、王启新、李大乐、 邹建飞、方亮、姜子南、王向军、刘力、陈刚、姜宏、解维军、苏炜焕、王玉涛。 DB21/T 3145 2019 1 黏土分散性针孔试验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黏土分散性针孔试验 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仪器和设备、试件、试验步骤、结果等。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行政区内具有分散性的 黏 性 土 采用 针孔 试验方法与结果判定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注日
5、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 规程 。 3.1 黏 土 clay 塑性指数大于 17的 土。 3.2 分散性 dispersivity 土颗粒能在水中散凝呈悬浮状态,被雨水或渗流冲蚀带走而引起土体破坏的土。分散性固体粒子的 絮凝团或液滴,在水或其他均匀液体介质中,能分散为 细小粒子悬浮于分散介质中而不沉淀的性能。 3.3 分散性黏土 dispersive clay 分散性黏土是指土在低含盐量水中(或纯净水中)细颗粒之间的黏聚力大部分甚至全部消失,呈团 聚体存在的颗粒体自行分散成原级的黏土
6、颗粒的土。 4 原理 根据渗透理论,当水流流经土壤孔隙时,能将其动能传输给土壤颗粒,从而使土壤颗粒产生分散。 针孔 试验 通过模拟在一定的水压力作用下,测定流经土体孔隙的水流流量、颜色和孔隙尺寸的变化,反 映土壤颗粒所具有承受水流的冲蚀能力,来表示分离颗粒所需力的大小。 5 仪器和设备 5.1 针孔试验 装置 DB21/T 3145 2019 2 针孔试验装置如图 1, 图 2,图 3, 包括针孔试验筒、中心带有小孔的小锥体、水管、水箱、阀门、 滤网、砂、试样、量筒等,其中 试样 高度为 38.1mm,小锥体上端面直径为 10.2mm,下端面直径为 3.8mm, 高度为 12.7mm,孔径为
7、1.5mm。 图 1 针孔试验装置示意图 1 水头供水箱; 2 进水管; 3 进水口止水阀; 4 小锥体; 5 试样; 6 滤网(孔径 1mm) ; 7 密封 O型圈; 8 装样筒; 9 试验筒; 10 砂( 粒径为 1.25mm-2.5mm标准砂); 11 出水口止水阀; 12 出水管 ; 13 量筒; 14 直径 为 1mm针孔 图 2 针孔试验试样示意图 DB21/T 3145 2019 3 图 3 针孔试验装样筒意图 5.2 称量装置 电子秤: 量程 50kg,最小分度值 5g;天平:量程 200g,最小分度值 0.01g。 5.3 轻型击实仪 击实仪由击实筒、击锤和护筒组成,其尺寸应
8、符合表 5.1的规定。 表 5.1 击实仪主要部件尺寸规格表 部件 锤底直径 (mm) 锤质量 (kg) 落高 (mm) 击实筒 护筒高度 (mm) 内径 (mm) 筒高 (mm) 容积 (cm3) 尺寸 51 2.5 305 102 116 947.4 50 5.4 其他设备 量筒 50mL,精度 1ml; 量筒 100mL精度 1ml; 秒表, 精度 1s; 直径 1mm硬钢丝 ; 电热烘箱 ;精度 0.1; 标准筛孔径为 2mm; 游标卡尺 ,精度 0.02mm; 喷水设备 ; 碎土工具、切土工具等。 6 试验过程 6.1 样品的制备 6.1.1试验前用密封的袋子或容器装运土样,保持土样
9、的天然含水量。 6.1.2 采用扰动土制样时 ,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制样: ( 1)取 20kg的样品风干碾碎,过 2mm的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根据土的 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并按 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进 行击实试验, 得到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 密度 。 ( 2)在土样中加入适量的水量,充分搅拌,使土样含水率接近最优含水率。 ( 3)称取一定质量的土样放入击实仪中,并按 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进行击实试验。 DB21/T 3145 2019 4 ( 4)在击实后的样品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切取长度为 38.1mm、直径接近于装样筒内直径的 圆柱形试样
10、,并测定土样含水率。 ( 5)将试样放入装样筒内,采用黏土或其他材料将试样和筒壁之间密封,防止水流从装样筒 流出 。 ( 6)将小锥体压入试样进水口中心位置处,使锥体的上口面与试样平齐。 ( 7)用直径为 1.0mm的硬钢丝,通过锥体在土样中间部位刺一个直径为 1.0 0.1mm的圆孔。 6.1.3 采用原状土制样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制样: ( 1) 在 原状土 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位, 切取长度为 38.1mm、直径接近于装样筒 内直径的圆柱形 试样 ,并 测定土样含水率。 ( 2)将试样放入 装样筒 内,采用黏土或其他 密封 材料将试样和筒壁之间密封, 防止 水流从 装样筒 流出 。 (
11、3)同 6.1.2( 4)节。 ( 4)同 6.1.2( 5)节。 6.2 试验步骤 在室温 1030条件 下进行试验。 6.2.1 在试样的上下两端放置滤网( 孔径 1mm)和标准砂( 粒径 1.25 mm -2.5mm),按照图 1针孔 试验 装置 示意图 安装仪器设备。 6.2.2 在设备中加 入蒸馏水开始试验,开始水头设置为 50 mm,如果使用软管连接供水箱和测试装置, 在试验开始前,需要排净软管、供水箱和测试装置内的空气。 。 6.2.3 试验开始时记录时间(或启动秒表),用量筒测量 通过 试样水的体积。如果试验开始时没有水流 出,则停止试验,打开测试装置,重新穿孔。 6.2.4
12、观察量筒中水的颜色,颜色可分为很混浊、浑浊、较混浊、轻微混浊、肉眼可见、清澈和完全清 澈 7个等级 6.2.5 在 50mm水头下进行试验,如果在 5分钟后通过针孔流出的水 俯视 很 浑浊,流量为 1.0 mL/s 1.4mL/s,试验结束。 6.2.5 打开针孔试验设备,从装样筒中取出试样,沿着针孔方向切开试样,测量针孔直径。 6.2.6 如果最终孔径大 于 2mm,则试样列入分散性土 D1,如果流速和最终 孔径不一致,则重新开始试验。 6.2.7 如果在 5分钟后通过 试样 流出的水 俯视很 浑浊,流速小于 1.0mL/s,继续进行试验 5min。在 10分钟 后,如果通过针孔的水流 俯视
13、 混浊 ,停止试验并测量孔径, 流 量 为 1.0mL/s1.4mL/s,孔径大于 1.5mm, 则试样列入分散性土 D2; 如果 通过针孔的水流俯视较混浊, 流量为 0.8 mL/s 1.0 mL/s,孔径不超过 1.5mm,则将土壤分类为 过渡性土 ND4。 6.2.8 经 10min,如果通过针孔的水流 俯视 清澈或轻微浑浊,而且流量约为 0.4mL/s0.8mL/s,关闭进水 阀门,把水头以 50 mm/s60mm/s的速率提高到 180mm。在 180mm水头下如果通过针孔的水流 俯视轻微 浑浊, 且流量约为 1.4mL/s2.7mL/s,停止试验测量孔径,孔径大于等于 1.5mm,
14、则该土样列入过 渡性土 ND3。 6.2.9 在 180mm水头下经 5min,如果通过针孔的水流彻底清澈或者有勉强看得见的颗粒,流量约为 0.8mL/s1.4mL/s,关闭进水阀门,把水头以 50mm/s60mm/s的速率提高到 380mm。在 380mm水头下经 5min, 如果通过针孔的水流逐渐变 俯视轻微 浑浊,或者流量约为 1.8 mL/s 3.2 mL/s,停止试验,则该土样列 入过渡性土 ND3。 6.2.10 在 380mm水头下经 5min,如果通过针孔的水流是完全清澈的,流量约为 1.0mL/s 1.8mL/s,则把 水头以 50 mm/s60mm/s的速率提高到 1020
15、mm。在 1020mm水头下经 5min,如果通过针孔的水流 俯视肉眼可 见颗粒 或者流量 超过 3.0mL/s,针孔直径 1.5mm,则该土样列入非分散土 ND2,否则该土样列入非分散 土 ND1。 DB21/T 3145 2019 5 7 记录、计算和结果判定 7.1 试验数据记录 试验记录表参见附录 B。 7.2 试验结果判定 表 7.2针孔试验评价土的分散性标准 类别 水头高度 (mm) 在某一水头 下的持续时 间( min) 最终渗流量 (ml/s) 流出水的浑浊情况 最终孔径 (mm) 判定样板图 侧视 俯视 分散 性土 D1 50 5 1.01.4 混浊 很混浊 2.0 图 A.
16、1 D2 50 10 1.01.4 较混浊 混浊 1.5 5 图 A.2 过渡 性土 ND4 50 10 0.8 1.0 轻微混浊 较混浊 1.5 图 A.3 ND3 180 5 1.4 2.7 肉眼可见 轻微浑浊 1.5 图 A.4 380 5 1.83.2 肉眼可见 轻微浑浊 1.5 图 A.4 非分 散土 ND2 1020 5 3.0 清澈 肉眼可见 1.5 图 A.5 ND1 1020 5 3.0 完全清澈 完全清澈 1.0 图 A.6 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a)本标准的标准编号; b)试样尺寸; c)黏土颗粒分析试验; 试验报告参见附录 C DB21/T 3145
17、2019 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样板图 黏土分散性针孔试验中流出水的浑浊情况 可参考图 A.1、 A.2、 A.3、 A.4、 A.5、 A.6进行判断。 A.1 俯视 A.2 俯视 A.1 侧视 A.2 侧视 DB21/T 3145 2019 7 A.3 俯视 A.4 俯视 A.3 侧视 A.4 侧视 DB21/T 3145 2019 8 A.5 俯视 A.6 俯视 A.5 侧视 A.6 侧视 DB21/T 3145 2019 9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试验记录 试验编号: 工程名称: 土样编号: 试验日期: 环境温度: 环境湿度: 干密度: 含水率: 试验设备: 检测依据:
18、 序号 试样质量 (g) 水头高度 (mm) 在某一水头下的持 续时间( min) 最终流量 (ml/s) 流出水的浑 浊情况 最终孔径 (mm) 1 2 3 4 5 6 试验: 计算 : 审核 : DB21/T 3145 2019 10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黏土分散性针孔试验报告 委托日期: 委托单 编号: 发出日期: 试验编号: 报告编号: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见证 单位 : 建设单位: 使用部位: 取样部位: 试样类别 : 试样编号: 委托人 : 见证人 : 检测依据 : 序号 水头高度 (mm) 在某一水头下的持 续时间( min) 最终流量 (ml/s) 流出水的浑 浊情况 最终孔径 (mm) 土的类别 1 2 3 4 5 6 结论: 检测单位: 批准: 审核: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