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21 T 3081-2018 海水中铜、镉、铅、锌的连续测定-极谱法.pdf

    • 资源ID:1479870       资源大小:550.9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21 T 3081-2018 海水中铜、镉、铅、锌的连续测定-极谱法.pdf

    1、ICS 13.060.10 A 45 DB21 辽宁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081 2018 海水中铜、镉、铅、锌的连续测定 -极谱法 Continuous determination of copper,cadmium,lead,zinc in seawater -polarography 2018 - 12 - 25 发布 2019 - 01 - 25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T 3081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 :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连海关 提出并归口

    2、。 本标准起草单位: 大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鲅鱼圈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庄河市食品检验监测中心、庄 河市环境监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贺舒文、陈溪、张晓林、黄大亮、褚莹倩、曹文军、周蕾、朱金燕、姚长敏。 附录 A、附录 B 为 资料 性附录。 DB21/T 3081 2018 1 海水中铜、镉、铅、锌的连续测定 -极谱法 警示 汞及其化合物有毒! 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 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 施 ,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中铜、镉、铅、锌的 极谱法连续测定方法 的原理、试剂和

    3、材料、仪器和设备、分 析步骤、分析结果的表述、 质量控制和注意事项 。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中铜、镉、铅、锌的连续测定 ,当 取样 量为 10.00 mL时, 海水中铜、镉、铅、锌 的 检出限分别为 0.60 g/L、 0.10 g/L、 0.20 g/L和 2.0 g/L, 测定下限分别为 2.5 g/L、 0.50 g/L、 0.50 g/L和 10.0 g/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 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4、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17378.2 海洋监测规范 第 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 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 第 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 第 4部分:海水分析 3 原理 海水中的铜、镉、铅、锌于 10.0 35.0 在 -1.15 V 恒压 下电解,并富集在工作电极上,与电极上的 汞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汞齐,富集结束后,电极电位均匀地由负向正方向扫描,电位到达金属汞齐氧化电 位时,富集在电极上的金属重新氧化成离子进入溶液,并产生氧化电流,记录电压 -电流曲线,峰值电 位可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峰值电流与

    5、溶液中铜、镉、铅、锌的浓度成正比,可作为定量分析的依据。 4 试剂和材料 4.1 硝酸 ( HNO3): =1.42g/mL, 优级纯 , HNO3含量为 65.0% 68.0%。 4.2 硝酸溶液( 1%): 1体积 硝酸( 4.1) 与 99 体积 水 混匀 。 4.3 硝酸溶液( 50%):硝酸( 4.1)与等体积 水混匀。 4.4 氢氧化钠 ( NaOH): 优级纯 , NaOH含量 98.0%。 4.5 氢氧化钠溶液 ( 300 g/L) : 称取 30.00g氢氧化钠( 4.4)加水溶解后,冷却至室温,用水稀 释至 100 mL。 4.6 汞:纯度 99.999%。 DB21/T

    6、3081 2018 2 4.7 铜、镉、铅、锌:纯度均为 99.99%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 。 4.8 铜、镉、铅、锌标准贮备溶液:分别称取 0.0200g铜、镉、铅、锌( 4.6)于 4个 50 mL烧杯 中,用 6mL硝酸溶液( 4.3)溶解后,分别全部移入 4个 2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 4.2) 稀释至刻度,混匀;该铜、镉、 铅、锌标准贮备溶液浓度均为 100 mg/L,在 0 5 保存,有效期 为六个月 ;或使用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铜、镉、铅、锌标准溶液。 4.9 铜、镉、铅、锌标准混合工作溶液: 分别移取 0.50mL铜、铅、锌标准贮备溶液

    7、 ( 4.8) 和 0.05mL 镉标准贮备溶液 ( 4.8) 于一个 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 4.2)稀释至刻度,混匀;该铜、 镉、铅、锌标准混合工作溶液的 浓度 分别 为 1.00 mg/L、 0.10 mg/L、 1.00 mg/L和 1.00 mg/L, 在 0 5 保存,有效期为 7d。 4.10 铜、镉、铅、锌标准混合使用 溶液: 参考本底测定值按照 4.9的 方法 配制 成合适浓度的 铜、 镉、铅、锌 标准混合使用溶液 ; 此 溶液应临用现配 。 4.11 氮气:纯度 99.999%。 4.12 滤膜:孔径为 0.45 m的 水性 滤膜 。 注: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

    8、所使用的水 均 为 GB/T 6682 规定的一级水。 5 仪器和设备 5.1 极谱仪:有悬汞电极、铂丝辅助电极和 AgAgCl参比电极;具有残余电流补偿电路。 5.2 恒温水浴锅:温度范围为 0.0 100.0 。 5.3 pH计:测量范围为 0.00 14.00。 6 分析步骤 6.1 样品的采集与 保存 样品 采集 在聚乙烯瓶内,应尽快分析 。 若需保存, 应 用滤 膜( 4.12)过滤后 加硝酸( 4.1)至 pH 小 于 2.00,常温下可保存 90d。 6.2 样品的处理 水样经硝酸( 4.1) 或氢氧化钠溶液( 4.5)缓慢调节 pH为 4.00 6.00,并通过恒温水浴锅( 5

    9、.2)将 水样的温度控制在 10.0 35.0 ;如果水样中有明显的漂浮物等杂质,应用滤膜( 4.12)过滤后再进行 测定。 6.3 本底测定 准确量取 10.00 mL 样品 ( 6.2) 于反应池中 ,按设置好的仪器参数 ( 推荐条件见附录 A 中表 A.1) 进行测定, 记录铜、镉、铅、锌的峰电流值,再加入 10.0 200 L 的铜、镉、铅、锌标准混合工作溶 液 ( 4.9) 后测定,并记录加标后铜、镉、铅、锌的峰电流值。 6.4 水样 测定 准确量取 10.00 mL 样品 ( 6.2) 于反应池中 进行测定,记录铜、镉、铅、锌的峰电流值,再参考 本 底测定 值选择并加入 10.0

    10、200 L 铜、镉、铅、锌标准混合 使用 溶液 ( 4.10) 后测定 ,并记录加 标 后铜、 镉、铅、锌的峰电流值。 7 分析结果的表述 DB21/T 3081 2018 3 海水中铜、镉、铅、锌的浓度分别按式( 1)计算: VII VI xxx )( ( 1) 式中: 错误 !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海水中铜、镉、铅、锌的浓度, g/L ; 错误 !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加入标准混合使用溶液前铜、镉、铅、锌的峰电流值, nA; 错误 !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铜、镉、铅、锌标准混合使用溶液的浓度, mg/L; 错误 !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加入铜、镉、铅、锌标准

    11、混合使用溶液的体积, L; 错误 !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加入铜、镉、铅、锌标准混合使用溶液后铜、镉、铅、锌 的峰电流值, nA; 错误 !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测定用海水样品的体积, mL。 结果 10.0g/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结果 10.0g/L,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海水中铜、镉、铅、锌的 极谱图参见附录 B。 8 质量控制 8.1 回收率和精密度 海水中铜 含量为 21.4g/L , 添加浓度 分别 为 2.5g/L 、 5.0g/L 、 10.0 g/L 和 50.0g/L 时, 每个浓度平行测定 6次, 回收率为 81.1% 105%,精密度为 0.43%

    12、 2.93%; 海水中镉 含量为 0.4g/L , 添加浓度 分别 为 0.5g/L 、 1.0g/L 、 2.0g/L 和 10.0g/L 时, 每 个浓度平行测定 6次, 回收率为 80.4% 104%,精密度为 2.73% 6.09%; 海水中铅 含量为 1.2g/L , 添加浓度 分别 为 0.5g/L 、 1.0g/L 、 2.0g/L 和 10.0g/L 时, 每 个浓度平行测定 6次, 回收率为 80.8% 106%,精密度为 2.21% 4.06%; 海水中锌 含量为 7.8g/L , 添加浓度 分别 为 10.0g/L 、 20.0g/L 、 40.0g/L 和 200g/L

    13、 时, 每个浓度平行测定 6次, 回收率为 81.2% 96.6%,精密度为 1.27% 3.90%。 8.2 精密度控制 每个 样 品应测试平行 双 样。 当分析结果所在数量级分别为 10-4、 10-5、 10-6、 10-7、 10-8、 10-9和 10-10 时,平行双样的相对偏差容许限分别为 1.0%、 2.5%、 5%、 10%、 20%、 30%和 50%。 8.3 准确度控制 每批样品应 至少测定 10%的加标样品,样品数量少于 10个 时,应至少测定一个加标样品。 浓度范 围 100g/L 时,回收率容许范围为 80% 110%; 浓度范围 1.00mg/L时,回收率容许范

    14、围为 90% 110%。 9 注意事项 DB21/T 3081 2018 4 9.1 应在通风橱 中的 塑料托盘上方 进行 汞的操作; 在测试结束时, 应 将分析溶液中含有的汞收集处 理。 9.2 海水中铜、镉、铅、锌的特征峰电压分别约为 -0.30V、 -0.72V、 -0.52V和 -1.10V。 9.3 所用器皿使用前均 用硝酸溶液( 4.3)浸泡一星期,再用水冲洗干净。 9.4 加入铜、镉、铅、锌标准混合使用 溶液时,参考水样预测值选择合适 的 体积和浓度,使加标后 峰电流值的增值与未加标时的峰电流值相接近。 9.5 使用者应每周对汞电极进行维护,即吹氮气 ( 4.11) 约 5 10

    15、min,并进行 电极测试 2次 或 滴 汞操作 3 6次。 DB21/T 3081 2018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仪器参数设置 A.1 仪器参数设置 参见表 A.1 : 表 A.1 仪器参数设置 扫描电位范围 -1.15 V 0.00 V 富集电位 -1.15 V 富集时间 120 300 秒 脉冲幅度 0.05 V 吹氮气压力 0.1 MPa 吹氮气时间 300 秒 扫描速率 10 100 mv/s DB21/T 3081 2018 6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海水中铜、镉、铅、锌的 极谱图 B.1 海水中铜、镉、铅、锌的 极谱图 参 见图 B.1: 海水 - 1 . 0 0 - 0 . 8 0 - 0 . 6 0 - 0 . 4 0 - 0 . 2 0 0 U ( V ) 0 100n 200n 300n 400n 500n I ( A ) Zn Cu Pb Cd 图 B.1 海水样品中铜、 镉、铅、锌的 极谱图


    注意事项

    本文(DB21 T 3081-2018 海水中铜、镉、铅、锌的连续测定-极谱法.pdf)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