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585 2019 代替 DB15/T 585-2013 平作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flat-planting and mulched drip irrigation in potato 2019-12-05发布 2020-01-05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585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 代替 DB15/T 585-2013
2、平作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与 DB15/T 585-2013 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作废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见 2); 修改了拌种农药名称和地膜规格(见 4);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M/TC 2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市得利新 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玉臣、路战远、张向前、赵沛义、杨彬、张建中、咸丰、张德健、王玉芬、 张富荣、郭晓霞、孙鸿举。 DB15/T 585 2019 1 平作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作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中西部马铃薯种植 区,其他地区可以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T 25417 马铃薯种植机 技术条件 GB/T 31753 马铃薯商品薯生产技术规程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12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膜下滴灌 mu
4、lched drip irrigation 是在 地 膜下应用滴灌技术 ,是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节水技术。 4 播种前准备 4.1 选地 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 地块比较集中,便于机械作业的 沙壤土或壤土。 种植马铃薯应实行 3年以上轮作,前茬以禾谷类作物、豆类、大白菜等为宜,不宜以茄科作物为前茬。 4.2 整地施基肥 栽培马铃薯的土壤要求深耕翻、细整地,耕翻深度以 25 cm 30 cm为宜。可在播种前进行深翻耙礳; 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秋耕地进行秋施有机肥、冬汇地、早春顶凌耙耱。 根据土壤测试数据进行科学施肥,肥料使用应符 合 NY/T 496 的规定 。 每
5、666.7 m2施腐熟的农家肥 2000 kg 3000 kg,碳酸氢铵 50 kg或马铃薯专用复合肥(总养分 30 %) 40 kg 50 kg,结合深耕翻 入田中做基肥。 DB15/T 585 2019 2 4.3 种薯选择 选择按照 NY/T 1212要求生产的种薯,种薯质量应符合 GB/T 18133的规定。使用的品种应为通过审 (认 ) 定或农业农村部登记,适宜在种植区推广的品种。 4.4 种薯处理 4.4.1 催芽 在播种前 20 d左右将种薯出窖,淘汰病薯后堆放在温暖避光的室内(堆高 30 cm 50 cm),温度保 持在 8 18 ,每隔 3 d 5 d翻动一次,约 2周左右即
6、可萌芽,然后立即见光通风,芽长 0.5 cm左右, 芽变成深绿状,即可切块。 4.4.2 切种 切种在播种前 2 d 3 d进行,要求每个切块留 1 2个芽眼,切块大小保持在 50 g左右。切种时准备 2 3把切刀,把切刀用 0.5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轮换使用。 4.4.3 拌种 切好的薯块用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200 g加 70 %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300 g与 10 kg滑石粉混匀 后拌 1000 kg薯块。 4.5 地膜选择 选择厚度不小于 0.01 mm农用地膜,地膜质量应符合 GB 13735的规定。 4.6 滴灌带选 择 选择滴头出水量 1.3 L/h 1.8 L
7、/h,滴头距离 30 cm 40 cm的滴灌带。 4.7 播种机 使用 2CM-2型或相近型号的平作马铃薯播种机,播种机技术条件应符合 GB/T 25417的规定。 5 播种 5.1 播种期 根据马铃薯品种生长期和当地无霜期的长短确定适宜的播期。当土壤 10 cm处地温达到 8 10 时即可播种,一般在 5月上旬播种。若种薯大量发芽,应适当晚播。 5.2 种植密度 一般商品薯生产每 667 m2保苗 3500 4200株 ,生产中应根据马铃薯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5.3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因土壤条件而定,粘重而潮湿土壤应适当浅播,沙壤土要适当深播,一般覆土厚度 8 cm 10 cm左
8、右,最深不能超过 12 cm。 DB15/T 585 2019 3 5.4 播种方式 平作膜下滴灌采用大小垄一带双行种植模式,大行距 60 cm,小行距为 40 cm,株距为 32 cm 38 cm, 滴灌管(带)铺设在小垄中间,播种时用拖拉机驱动带有铺设滴灌带辅助装置的马铃薯平作覆膜施肥播 种机,施种肥、播种、覆膜、铺滴灌带一次性完成,并压好膜。种肥施用马铃薯专用复合肥 20 kg/667 m2 30 kg/667 m2。 6 支管及滴灌带连接 马铃薯播种后,连 接支管和滴灌带,将所有管道连接好后试压,以每条滴灌带末稍压力为 1.5 MPa 为宜。 7 田间管理 7.1 灌溉追肥 播种后若墒
9、情差且无有效降雨,一般应在播种后 7 d内进行第一次滴灌,滴灌水量为 6 m3/667 9 m3/667 。 马铃薯出苗后至收获一般需根据降水情况进行 6 10次灌溉。苗期至薯块膨大期需结合灌溉追肥, 前期应以氮肥为主,后期以钾肥为主。追肥一般采用压差式施肥罐法,肥料应易溶于水,避免堵塞滴灌 带滴头。生长期灌溉和追肥可参照 附录 A执行。 7.2 杂草防除 膜下除草应在播种时施药,通过在拖拉机和播种机上附加喷雾 装置,随播种一次性完成。可选用 960 克 /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 60 ml/667 或 330 g/L二甲戊灵乳油 120 ml/667 兑水 30 kg/667 地表喷 雾封闭,施
10、药量应以实际喷雾面积折算。 膜间可通过机械中耕除草或进行化学除草,也可以机械中耕与化学除草相结合。化学除草可在播种 后 3 d内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也可以在杂草 3 5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土壤封闭 选用 960 g/L精异丙甲 草胺乳油 100 ml/667 或 330 g/L二甲戊灵乳油 200 ml/667 兑水 30 kg/667 地表喷雾,田 间藜等 阔叶杂草较多时可与 480 g/L嗪草酮悬浮剂 80 ml/667 混用。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 可选用 50 g/L 精喹禾灵乳油 80 ml/667 或 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 40 ml/667 兑水 30 kg/667
11、喷雾,防除 阔叶杂草 可选用 480 g/L嗪草酮悬浮剂 80 ml/667 或 25 %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 5 g/667 兑水 30 kg/667 喷雾。 7.3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应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按照 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 防治技术。马铃薯 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 可按照 GB/T 31753执行。 8 收获 收获前 10 d 15 d停止浇水,保证收获前土壤适度干旱,促进薯皮老化,利于收获。在收获前 3 d 7 d割去地上部茎叶,收获前将滴灌管(带)回收。 收获时,应避免损伤薯块, 收获的块茎及时运 回, 避免在烈日下曝
12、晒 和低温冻害。 收获后及时通过人工或者机械作业等方式清理土壤中残留的地膜。 DB15/T 585 2019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灌溉追肥安排 灌溉追肥安排见表 A.1。 表 A.1 灌溉追肥安排 生育时期 日期 灌溉次数 灌水总量 m3 施肥量(占追肥总量 %) 芽条期 5.10-6.10 1 6 0 苗期 6.10-7.1 1 10 10 现蕾至花期 7.1-7.20 3 30 60 块茎膨大期 7.20-8.20 4 40 30 淀粉积累期 8.20-9.10 1 10 0 注 1: 马铃薯目标产量 2000 kg/667 m2。 注 2: 追肥总量按氮 10 kg/667 m2、氧化钾 10 kg/667 m2进行折算。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