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B 23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929 2020 “蒙科豆 4号”大豆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Regulation of Producion Technlogy for Basic Seed of Soybean Mengkedou 4 2020-07-30发布 2020-08-30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1929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M/TC 20)归口。
2、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强、苏二虎 、 王雪娇、陈强、李婷、冯小慧、陈春梅、张悦忠、陈广平、廉 博、李金龙、刘宝君 、 贾利敏、李银换、赵晓宇、牛敏 、王新华、周宇、邵志壮 。 DB15/T 1929 2020 1 “蒙科豆 4号”大豆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蒙科豆 4号大豆原种生产的选地整地、隔离条件、二圃法生产原种、田间管理、种子 贮藏及检验等。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等地区的原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
3、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 2部分:豆 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 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蒙科豆 4号 Mengkedou 4 以绥农 14为母本、吉育 4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系谱选择法多年选育而成; 2017年通过自治区 审定,出苗至成熟需 10 活动积温 2400 , 生育期 123 d,籽粒 粗蛋白 39.32 %,粗脂肪 22.79 %。 3.2 原种 ba
4、sic seed 由育种家提供或委托生产并保持原品种优良种性和典型性、不带检疫性病害、虫害和杂草,按照本 标准生产 出来的符合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4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与非豆科作物(小麦、玉米、马 铃薯)三年以上轮作,避免重迎茬和甜菜、油菜、向日葵茬口。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整地,达到待播 状态。 5 隔离条件 DB15/T 1929 2020 2 原种生产田周边 30 m内不得种植大豆。 6 二圃法生产原种 6.1 单株来源 在原种扩繁田中,于花期和成熟期,选择生长一致、符合原品种特征特性、生长健壮、丰产性好的 单株,选择时要避开地头、地边
5、和缺苗断垄处。 6.2 株行圃 6.2.1 株行种植 将上年入选的单株种子种成株行,行长 5 m 10 m,要求 各株 行长度一致; 每隔 19行或 39行设一对 照行,对照为同品种原种。密度略低于大田, 四周种植 4 6行同品种原种保护行 。 6.2.2 田间鉴评 在苗期、花期和成熟期,淘汰不具备原品种典型性的、有分离的、丰产性差的、病虫害重的株行, 并做好标记和记载;对入选株行中个别病、劣株要及时拔除。收获前清除应淘汰的株行,对入选株行混 合收获、统一脱粒后作为原种圃用种。 6.3 原种圃 6.3.1 种子来源 上年株行圃内收获的种子。 6.3.2 播种 一般 5月上旬至中旬播种,适当稀植
6、,每公顷播种量 45 kg 60 kg,公顷保苗 20 25 万株;播种前 将播种机具 清理干净,严防混杂。 6.3.3 去杂去劣 在苗期、花期、成熟期,根据原品种典型性状,严格拔除杂株、病株、劣株。 7 田间管理 7.1 施肥 7.1.1 底肥 结合整地,每公顷一次性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 15 t以上。 7.1.2 种肥 每公顷施 尿素 30 kg 40 kg,磷酸二铵 130 kg 150 kg,硫酸钾 40 kg 50 kg。种、肥分层, 以免 烧种。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的要求。 7.1.3 追肥 DB15/T 1929 2020 3 开花结荚期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 1.5 kg
7、 2.0 kg、尿素 4.5 kg 6.0 kg、硼砂 130 g 150 g,对水 650 kg 750 kg,叶面喷施 1 2 次。 7.2 中耕 出苗至第一片复叶展开,进行垄沟深松,深度 20 cm 25 cm。深松后 15 d进行中耕, 封垄前 再进行 中耕培土,中耕 深度 10 cm 15 cm。 7.3 化学除草 7.3.1 播后苗前处理 墒情正常时,大豆播后 3 d内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每公顷用 96 %精异丙甲草胺乳油 1500 ml 2000 ml 或 50 %乙草胺乳油 2250 ml 3000 ml+75 %噻吩磺隆水剂 30 g 40 g,对水 750 kg 1050 k
8、g地面喷雾。 7.3.2 苗期除草 第一片复叶展开后,杂草 2 4 片叶时进行。每公顷用 5 %精喹禾灵 1500 ml 2000 ml+48 %苯达松 1500 ml 2000 ml,对水 225 kg 300 kg喷雾。 7.4 病虫害防治 7.4.1 农药使用要求 应符合 GB/T 8321的要求。 7.4.2 大豆灰斑病 灰斑病初发时,可 用 70 %甲基硫菌灵 或 50 %多 菌 灵可湿 性 粉剂 ,每公顷用量为 1.5 kg,对水 225 kg 450 kg喷雾 。 7.4.3 大豆蚜虫 点片发生并有 5 % 10 %的植株卷叶或有蚜株率达到 50 %,每公顷用 50 %的抗蚜威水
9、分散粒剂 100 g 160 g喷雾防治。 7.4.4 大豆食心虫 在成虫产卵盛期,采用释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每公顷 放蜂量 30 40 万头,隔 7 d 10 d再放 1 次,或用 20 %的氰戊菊酯乳油 300 g 450 g喷雾防治 。 7.5 收获 成熟后及时收获。人工收获在 90 %叶片脱落时进行,单收、单放、单脱;机械联合收割在叶片全部 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 收获前将收获机械内外清理干净,防止混杂 。留茬高度一般为 5 cm 6 cm。 8 种子贮藏及检验 8.1 晾晒与贮藏 将收获的种子放在清理后的晒场及时晾晒脱水,晾晒时注意防雨和混杂,待籽粒含水量降到 13 % 以下时进行清选、装袋、挂标签后入库。 DB15/T 1929 2020 4 贮藏过程中要通风、防虫、防鼠、防潮。 8.2 种子检验 按照 GB/T 3543的要求做好种子质量检测,种子质量要符合 GB 4404.2规定。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