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5 T 1626-2019 灵芝菌种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78727       资源大小:713.89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5 T 1626-2019 灵芝菌种生产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01 B 30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626 2019 灵芝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Regulation of Strain Manufacture for Mythic Fungus 2019-04-10 发布 2019-07-1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1626 2019 I 前 言 本 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M/TC 2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食用菌

    2、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亚娇、 孙国琴、王海燕 、 庞杰、 于传宗、高天云、潘永圣、云利俊、郭俊波、 宋秀敏、李国银、 陈友君 。 DB15/T 1626 2019 1 灵芝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作灵芝( Ganoderma lucidum)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有关的定义、制作技术流程要 点等。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化生产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生产灵芝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灵芝 Ganoderma lucidum 灵芝 ( Ganoderma lucidum) ,别名瑞芝、仙草,俗称“灵芝草” , 隶属

    3、于担子菌纲( Basidiomycetes)、 多孔菌目 ( Polyporales) 、灵芝科 ( Ganodermataceae)、 灵芝属 ( Ganoderma) 。 2.2 菌种 spawn 菌丝体生长在适宜基质上具结实性的菌丝培养物。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 栽培种 (三级种)三级。 2.3 母种 stock culture 经组织分离、孢子分离等方式获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以玻璃试管 或培养皿为培养容器和使用单位,也称为一级种、试管种。 2.4 原种 pre-culture spawn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为二级种。

    4、 2.5 栽培种 spawn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为三级种。栽培种只能用于扩大到栽培出菇袋 或直接出菇,不可以再次扩大繁殖菌种。 DB15/T 1626 2019 2 2.6 固体菌种 solid spawn 以富含木质素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或淀粉含量高的谷物粒等天然 有机物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有 机氮 源和无机盐类,具一定水分含量的培养基培养的纯菌丝体。 是传统食用菌生产使用菌种状态,也用 于菌种保存 。 2.7 液体菌种 liquid spawn 培养基营养 成份与母种相同 、 不加琼脂的液体培养基 ,通过摇瓶震荡培养或深层发酵技术快速获得 的大量 的纯双核菌丝

    5、体,菌丝体在 液体 培养基中呈絮状或球状 。 液体菌种可以作为原种或栽培种直接接 种在 固体 培养袋中 ,不能进行菌种保存 。 3 菌种生产要求 3.1 人员 菌种 生产所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掌握 滑子菇 基础知识及 灵芝 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要求的技术人员和检 验人员。 3.2 环境 应 选择地势高,通风良好,空气清新,水源近,排水通畅,交通便利的场所。 300m之内无酿造厂、集贸市场、规模养殖的畜禽舍、垃圾和粪便堆积场,无污水、废气、废渣、烟 尘和粉尘等污染源。 3.3 设施 厂房要求有各自隔离的摊晒场、原材料库、配料分装库。 配套有 配料室、搅拌室、装袋(瓶)室、 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

    6、室(通风好,有纱窗)、菌种 检测 室及菌种冷藏库等各环节的设施。冷 却室、接种室,培养室都要有离子净化设施。 3.4 设备 生产需要粉碎机、电子秤、搅拌机、装袋(瓶)机、高压 灭菌 锅或常压灭菌锅、离子净化器、超净 工作台或接种箱、恒温培养箱、培养架、摇床、液体菌种灌 ( 30L 250L) 、显微镜等 设备 。 3.5 容器 3.5.1 母种生产容器 试管选用 18mm180mm或者 20mm200mm;培养皿选用直径 7cm 9cm玻璃培养皿或一次性塑料培养皿。 3.5.2 原种、栽培种生产容器 3.5.2.1 固体菌种 DB15/T 1626 2019 3 原种采用 850ml以下、瓶口

    7、直径 4cm、耐 126 高温的透明瓶子,或采用( 12 17) cm( 22 28) cm的聚丙烯塑料袋。 栽培种采用同原种要求相同的瓶子,也可采用( 15 17) cm( 33 35) cm的聚丙烯塑料袋。 3.5.2.2 液体菌种 三角瓶液体菌种容器:采用 150ml 500ml三角瓶,带滤膜的封口膜。 液体菌种罐: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液体菌种罐。 3.6 培养原料 硫酸镁、磷酸二氢钾、蛋白胨、蔗糖、葡糖糖、石膏、琼脂粉等均采用分析纯。 马铃薯、麦粒、谷粒、玉米粒、柠条粉、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粉、豆秸粉要求无霉变。 4 母种生产 4.1 生产流程 见示例图。 图 1 菌种生产流程示例图 4

    8、.2 培养基 以下培养基任选其一: PDA 改良培养基。 豆饼粉 20g 加水 1200ml 煮沸 15min, 滤液定容至 1000ml, 加入蛋白胨 1g、酵母粉 1g、硫 酸镁 0.5g、磷酸二氢钾 1g、 葡萄糖 10g、 蔗糖 10g、 琼脂 粉 8g 10g, pH 自然; 新鲜无病去皮马铃薯 200g 切片加水 1200ml 煮沸 15min,滤液定容至 1000ml,加入蛋白 胨 1.6g、 酵母粉 1.6g、硫酸镁 0.5g、磷酸二氢钾) 1g、 葡萄糖 10g、 蔗糖 10g、 琼脂 粉 8g 10g, pH 自然; 麦粒 100g 加水 1200ml 煮沸 15min,滤

    9、液定容至 1000ml, 加入蛋白胨 1.5g、酵母粉 1.5g、 硫酸镁 0.5g、磷酸二氢钾 1g、 葡萄糖 10g、 蔗糖 10g、 琼脂 粉 8g 10g, pH 自然; 新鲜无病去皮 红薯 200g 切片加水 1200ml 煮沸 20min,滤液定容至 1000ml, 加入蛋白胨 1.6g、酵母粉 1.6g、加入硫酸镁 0.5g、磷酸二氢钾 1g、葡萄糖 10g、蔗糖 10g、 琼脂 粉 18g 10g, pH 自然; PDA 培养基。 新鲜无病去皮马铃薯 200g 切片加水 1200ml 煮沸 20min,滤液定容至 1000ml, 加 入硫酸镁 0.5g、磷酸二氢钾 1g、 蔗糖

    10、 20g、 琼脂 粉 8g 10g, pH 自然 。 4.3 分装和灭菌 DB15/T 1626 2019 4 母种培养基 温 度 降到 90 即可 分装 至不同容器。 4.3.1 试管母种制作 4.3.1.1 分装 分装培养基至试管 1/4处,用棉塞或硅胶塞封闭试管口,每 5支试管为 1把, 牛皮纸包棉塞,橡皮筋 扎紧,棉塞向上 放置。棉塞应采用梳棉,不能使用脱脂棉。 4.3.1.2 灭菌 121 124( 0.11MPa 0.14MPa)保持 25min。 4.3.1.3 冷却 灭菌完毕后自然降压,降温至( 655) 左右时取出试管,在空气清洁的室内摆斜面,斜面长度 不超过试管长度的 2/

    11、3,自然降温凝固后成斜面。 4.3.2 培养皿母种制作 4.3.2.1 灭菌 培养基 装入 300ml 500ml三角瓶至 刻度的 2/3处,用带滤膜的封口膜封口后灭菌 。培养皿用报纸包 好,同时放入灭菌锅灭菌。在 121 124( 0.11MPa 0.14MPa)保持 25min。 4.3.2.2 分装 灭菌完毕后自然降压,降温至 70 5时取出三角瓶和培养皿 放入 无菌 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内 , 将三角瓶内培养基摇匀 后快速 均匀倒入 无 菌培养皿中 ,培养基占培养皿高度的 1/3 1/2。 迅速盖好上盖。 自然降温凝固后制成平板培养基。 4.4 检测 抽取 3% 5%的试管和培养皿,在

    12、28 下培养 48h,无微生物长出为灭菌合格。 4.5 接种 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内 接种 , 接种前用紫外灭菌灯照射 30min后打开风机 20min,之后用 75%酒精 进行表面消毒。 接种的菌块 3mm 5mm,接种在培养皿或试管的中部。 培养皿 需 用石腊 封口 膜密封 。 接菌过程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接种后及时贴好标签并做好记录。 4.6 培养 温度控制在 23 26, 空气湿度在 75%以下,通风 避光培养。 4.7 母种检查 母种接种后第 3天、第 7天和菌丝体长满培养基后分别逐个进行检验,挑出未活、污染和生长不良的 不合格培养物 ,拿到准备室及时进行淘汰处理 。 表 1 灵芝

    13、母种感官要求 DB15/T 1626 2019 5 项目 要求 容器 完整、无损 、洁净 棉塞或 无棉盖体 干燥、整洁、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和过滤要求 培养基灌入量 为试管总容积的 1/4,培养皿高的 1/3 1/2 菌 种 外 观 菌丝生长量 长满斜面 或平板 菌丝体特征 菌丝洁白、绒毛状 、 生长致密、均匀、健壮 菌丝体表面 均匀、舒展、平整 菌丝体分泌物 无 菌落边缘 整齐 杂菌菌落 无 斜面背面外观 培养基不干缩, 无积水 、 颜色均匀 、 无暗斑、无色素 5 原种、栽培种生产 5.1 固体菌种 5.1.1 培养基 粮食培养基。 谷粒、麦粒或玉米粒 90%,柠条粉或棉籽壳、木屑、玉米芯

    14、粉 、 豆秸粉 9%,石 膏 1% , 石灰 1%,水分含量 ( 60 65) %,调节 pH 至 7.0 7.5。 组合培养基: 玉米芯 39%+木屑 39%+麸皮 20%+石膏 1%+石灰 1%、水分含量( 60 65) %调节 pH 至 7.0 7.5; 棉籽壳 80%+麦麸 18%+石膏 1%+石灰 1%、水分含量( 60 65) %调节 pH 至 7.0 7.5; B.3 木屑 78%+麦麸 17%+豆饼粉 3%+石膏 1%+石灰 1%、水分含量( 60 65) %调节 pH 至 7.0 7.5; B.4 柠条粉 78%+麦麸 17%+玉米粉 3%+石膏 1%+石灰 1%、水分含量(

    15、 60 65) %调节 pH 至 7.0 7.5; B.5 豆秸粉 78%+麦麸 17%+玉米粉 3%+石膏 1%+石灰 1%、水分含量( 60 65) %调节 pH 至 7.0 7.5。 5.1.2 装袋(瓶) 培养基的多种组成按照比例称量干料搅拌均匀,边加水边 混拌均匀,含水量 60 2%。 采用装袋(瓶)机或人工进行装袋(瓶),人工装袋(瓶)需用打孔器在袋口处打孔,孔直径 1cm 1.5cm深度为 8cm 12cm,无棉盖体或海绵封口。 5.1.3 灭菌 培养基质装袋(瓶)后要求在 3h之内使菌种袋表面温度达到 100。灭菌可分为高压灭菌和常压灭 菌。 常压灭菌:保持 100 8 9h。

    16、 高压灭菌:组合培养基维持 121 123( 0.11MPa 0.13 MPa) 2h;粮食培养基维持 121 123 ( 0.11MPa 0.13MPa) 2.5h。 5.1.4 接种 DB15/T 1626 2019 6 原种、栽培种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 箱内 接种 ,接种前 打开 紫外灯照射 30min,接种时用 75%酒精对超 净工作台或接种箱进行表面擦拭消毒。 原种接种:每个原种接入 2cm 3cm大小母种 1 2块; 栽培种接种:每个栽培种接入原种量不得少于 15g。 菌种都应从容器开口处接种,不应打孔多点接 种。 要严格按无菌操作接种,每批接种应为单一品种,如中途换品种时采用 75

    17、%酒精对超净工作台或接 种箱进行表面擦拭消毒。 5.1.5 培养 温度控制在 23 26, 空气湿度在 75%以下,通风 避光培养。 5.1.6 检验 接种后第 7天、第 10天和菌丝体长满袋(瓶)后,逐个全面检验,挑出未活、污染和生长不良及破 损的不合格菌种袋(瓶),拿到准备室及时进行淘汰处理。 表 2 灵芝原种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容器 完整、无破损 、洁净 棉塞或 无棉盖体 干燥、整洁、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 培养基上表面距瓶(袋)口 的距离 ( 505) mm 菌 种 外 观 菌丝生长量 长满容器 菌丝体特征 菌丝体 白 、 生长旺健 、整齐 培养物表面菌丝体 生长均匀 、 无

    18、高温抑制线 培养基及菌丝体 紧贴瓶壁 、 无干缩 菌丝分泌物 无 、 允许少量无色至棕黄色水珠 杂菌菌落 无 子实体原基 无 表 3 灵芝栽培种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容器 完整、无破损 棉塞或 无棉盖体 干燥、整洁、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 培养基上表面距瓶(袋) 口的距离 ( 50 5) mm 表 3( 续 ) DB15/T 1626 2019 7 项目 要求 菌 种 外 观 菌丝生长量 长满容器 菌丝体特征 生长均匀 、 色泽一致 、 无角变 、 无高温抑制线 培养基及菌丝体 紧贴瓶壁 、 无干缩 菌丝分泌物 无 杂菌菌落 无 子实体原基 允许少量 、 出现原基种类 5% 5.1.7

    19、 贮存 原种和栽培 种 在 0 4 下贮存,贮存期不超过 50d。 贮存摆放在层架或者贮存在筐内。 5.2 液体菌种生产 5.2.1 培养基 以下培养基任选其一: PDA 改良培养基。 豆饼粉 20g 加水 1200ml 煮沸 15min, 滤液定容至 1000ml, 加入蛋白胨 1g、酵母粉 1g、硫 酸镁 0.5g、磷酸二氢钾 1g、 葡萄糖 10g、 蔗糖 10g, pH 自然; 新鲜无病去皮马铃薯 200g 切片加水 1200ml 煮沸 15min,滤液定容至 1000ml,加入蛋白 胨 1.6g、 酵母粉 1.6g、硫酸镁 0.5g、磷酸二氢钾) 1g、 葡萄糖 10g、 蔗糖 10

    20、g, pH 自然; 麦粒 100g 加水 1200ml 煮沸 15min,滤液定容至 1000ml, 加入蛋白胨 1.5g、酵母粉 1.5g、 硫酸镁 0.5g、磷酸二氢钾 1g、 葡萄糖 10g、 蔗糖 10g, pH 自然; 新鲜无病去皮 红薯 200g 切片加水 1200ml 煮沸 20min,滤液定容至 1000ml, 加入蛋白胨 1.6g、酵母粉 1.6g、加入硫酸镁 0.5g、磷酸二氢钾 1g、葡萄糖 10g、蔗糖 10g, pH 自然; PDA 培养基。 新鲜无病去皮马铃薯 200g 切片加水 1200ml 煮沸 20min,滤液定容至 1000ml, 加 入硫酸镁 0.5g、磷

    21、酸二氢钾 1g、 蔗糖 20g, pH 自然 。 5.2.2 三角 瓶 液体菌种生产 5.2.2.1 装瓶 采用 150ml 500ml三角瓶,培养基添加至刻度的 2/3处, 用带滤膜的封口膜封口后灭菌 。 5.2.2.2 灭菌 121 122 (0.11MPa 0.12MPa)保持 25min灭菌。 5.2.2.3 接种和培养 接种量是取 2mm 3mm大小母种 10块 12块放进液体培养基 中 ,培养温度 在 23 26 ,振荡频率 ( 搅 拌速度 ) 140 r/min 160 r/min下振荡培养 8d 10d。 5.2.2.4 检验 DB15/T 1626 2019 8 液体菌种接种

    22、后第 3天对 三角瓶 逐个进行 纯度 检验,及时清理未活或污染的 三角瓶 。 5.2.3 菌种 罐 液体菌种生产 5.2.3.1 装罐和灭菌 填装培养基至液体菌种罐 2/3处,按照液体菌种罐说明书要求,对液体菌种罐和液体培养基灭菌, 待液体培养基冷却至 30 以下时进行接种。 5.2.3.2 接种与 培养 将培养好的三角瓶液体菌种接入到液体菌种罐中,接种量为培养基总体积的 8% 10%,培养温度 ( 252) ,搅拌转速 150 r/min 160r/min,灌压 0.04MPa,通风量 0.7Nm3/h。培养时间 3d 5d。 液体菌种转接不得超过 3次。 5.2.4 检验 液体菌种接种后第

    23、 3天对罐 内培养基 进行 纯度 检验,及时清理未活或污染的罐 内培养基后,对液体 菌种罐高压消毒 。 表 4 灵芝液体菌种种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容器 完整、无破损、无裂纹 菌丝生长量 培养基 1/2 1/3 菌丝体特征 白色至透明块状 、 生长旺健 培养基 清澈、无杂色 杂菌 无杂菌 6 入库 检验合格的固体菌种应及时入菌种库,详细记录各生产环节,液体菌种生产应该随用随生产,不能 进行入库保存。 菌种库温度应该 1 4 ,避光,适当通风但应该对空气进行杀菌处理。母种在库中贮存时间不应 长于 50d,贮存时间超出 50d的母种应该进行出菇检验后再进行后续生产。 每隔 20d进行一次检查,提出破损、污染、生产异常的菌种。 7 留样 各级菌种均应应留样,每批次留样 3个(支),贮存在 1 4 ,贮存至购买者购买后正常生产条 件下出第一潮菇。 _


    注意事项

    本文(DB15 T 1626-2019 灵芝菌种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