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080.01 B 11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596 2019 河套地区暗管排水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 Regulations of buried pipe drainage for improving salt-affected land in Hetao region 2019-02-20发布 2019-05-20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1596 2019 I 目 次 前言 .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础资料调查 . 3 5 规划设计 . 4 6 工程施工
2、 . 6 7 运行管理 . 8 8 系统维护 . 8 DB15/T 1596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 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金铜、付同刚、韩立朴、高会、高惠君、倪世存、梁红柱、于长水、刘卫、 魏敬铤、李焕春、景宇鹏、冯君伟、李军。 DB15/T 1596 2019 1 河套地区暗管排水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蒙古河套地区
3、暗管排水改良盐碱地与防 控盐渍化技术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适用条 件与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的中重度盐碱地利用暗管排水排盐技术进行土壤盐渍 化改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663-2000 给水用聚乙烯 (PE)管材 GB/T 19647-2005 农田排水用塑料单壁波纹管 GB 50288-201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 51096-2015 风力发电场设计规范 SL 109-2015
4、农田排水试验规范 SL 540-2011 光伏提水工程技术规范 TD/T 1043.2-2013 暗管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 第 2部分:规划设计与施工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壤含盐量 soil salt content 土壤中所有可溶性盐分的总量,单位以每千克干土中含有可溶性盐的克数表示。 3.2 盐土 salt-affected land 土壤含盐量过高使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的土壤。 3.3 次生盐渍化 secondary salinization 受不合理的灌排影响,盐分向土壤表层集聚的现象。 DB15/T 1596 2019 2 3.4 临界地下水埋深 cri
5、tical groundwater depth 在蒸发最强烈的季节,土壤表层不表现出明显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 3.5 暗管系统 subsurface pipe system 由吸水管、集水管、检查井、排水泵站及自动控水位装置等组成的排水系统。 3.6 暗管排水 subsurface pipe drainage 依据水盐运移规律,利用暗管排出土壤中多余的水分和盐分、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的 排水方 法。 3.7 吸水管 water absorbing pipe 在土壤水势的作用下,直接吸收土壤水分的管道。 3.8 集水管 water collecting pipe 用于收集和输送吸水管中
6、水的管道。 3.9 出水管 discharging pipe 出水管是暗管系统与外界排水系统的连接管道。 3.10 滤料 filter material 包裹在吸水管外的透水性过滤材料。 3.11 暗管坡降 slope of pipe 暗管起始端与末端的高差与其之间水平距离之比。 3.12 暗管埋深 depth of subsurface pipe 暗管中心线与地面之间的平均垂直距离。 DB15/T 1596 2019 3 3.13 暗管间距 spacing of subsurface pipe 指两条相邻同级平行暗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3.14 检查井 water inspecting we
7、ll 设在吸水管与集水管接口处,用于检查和维护暗管运行状况的竖井。 3.15 排水泵站 pumping station 设在集水管末端,通过抽水的方式将水排出的水泵及相关设施。 3.16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ground water table 安装在集水井内,自动对地下水水位进行控制的系统。当集水井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自动开启排 水设备,当水位低于一定高度时,自动关闭排水设备。 4 基础资料调查 4.1 气象 收集距离暗管工程区最近的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包括降雨量、蒸发量、气温等要素。综合分析降水 和蒸发,确定土壤盐分淋洗与返盐情况。 4.
8、2 地形 详细调查项目区及周边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绘制详细的地形图。 4.3 土壤 4.3.1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在暗管工程区采取表层土壤样品和剖面土壤样品,分别采取扰动土壤和原状土壤。用来测定土壤理 化性质。扰动土壤风干、过筛后待测,原 状土壤直接用来测定。 4.3.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测定土壤质地、粒径级配、团聚体、容重、饱和导水率、 pH、入渗系数等性质。 4.3.3 冻土厚度 利用打土钻或开挖土壤剖面的方法,调查实施区冬季冻土层厚度,以确定管道埋深和相关工程防冻 的措施。 DB15/T 1596 2019 4 4.4 水利工程 详细调查暗管工程区灌排渠系现状及水工建筑的分布和结构情
9、况。确定暗管工程区的排水方式(自 排或强排)。 4.5 水文条件 调查地下水埋深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地下水流速、流向等指标,为暗管埋设方向、坡降等提供 依据。调查灌溉水、地下水等水体的矿化度及动态变化特征;测定土壤盐分含量及离子组成。 同时进行 土壤质地及土体构型调查。 5 规划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符合河套地区水利条件 暗管排水工程的设计应与河套灌区现有的灌排条件相结合,便于利用黄河水淋洗土壤盐分以及利用 排水沟将暗管水排出。 5.1.2 检查井及排水泵站相关规定 暗管排水工程需规划设计检查井,对不具备自流条件的地方应设置排水泵站,对用电不方便的泵站, 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风
10、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装 置,风力发电装置按照 GB 51096-2015条目 4中的规定设 计;太阳能装置按照 SL 540-2011中条目 4.6的规定设计。同时安装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排水泵站根 据水位变化自动开启与关闭。 5.1.3 符合河套地区的土壤和作物特征 暗管的施工及后期维护应充分考虑河套地区的作物类型、灌溉方式等因素,根据土壤和作物的特征, 合理控制地下水埋深。 5.2 暗管材质与滤料 5.2.1 暗管材质 暗管排水排盐工程宜选用 PE波纹管。波纹管内外壁外观不能有不规则波纹,也不应有气泡、凹陷及 杂质。具体要求应符合 GB/T 13663-2000条目 6.3中 的相关规定。
11、进水孔面积符合 GB/T 19647-2005条目 5.3中的规定。集水管直径按 TD/T 1043.2-2013中条目 5.6中规定进行计算。 5.2.2 滤料材料 外包滤料应具备较大的入渗及过滤能力,稳渗系数应控制在土壤的 10倍以上。滤料应选择耐酸、耐 碱、对农作物无害、对环境无污染且便于施工的材料。并且应控制成本投入,宜就地取材,优先选用砂 石滤料,具体参数应符合 TD/T 1043.2-2013条目 5.6.2的规定。滤料厚度根据土壤淤积情况确定,淤积 情况较严重的土壤不得少于 10 cm。 DB15/T 1596 2019 5 5.3 暗管参数设计 5.3.1 暗管管 径 吸水管的
12、直径选择应根据排水流量进行计算选取,一般为不小于 100 mm。 5.3.2 暗管方向 吸水管应选择与地下水流向相垂直的方向布设,两者夹角不宜小于 40,且不同的吸水管应等间距 且相互平行。集水管的方向应与吸水管垂直。 5.3.3 暗管坡降 吸水管坡降应在 1 1.5 之间,集水管坡降应在 0.6 1 之间。 5.3.4 暗管埋深 依据 SL 109-2015中条目 4.3规定,以及河套灌区自然环境、地下水临界埋深和冬季的最大冻层深度 合理确定暗管埋深,一般以不小于 1.5 m为宜。 5.3.5 吸水管间距 吸水管间距根据 TD/T 1043.2-2013中条目 4.3.2的规定计算。根据河套
13、地区土壤质地、渗透系数、 运行维护及投资等综合情况,选择适宜的埋设方式及吸水管间距,间距一般不能超过 70 m。 5.4 附属设施 5.4.1 检查井 每个吸水管与集水管接口处应布设检查井,检查井直径以 100 cm 120 cm为宜,深度根据集水管埋 深确定,检查井底部应低于管口 20 cm,井口应露出地面。 5.4.2 排水泵站 排水泵站需布设在集水管的末端,泵站规模应根据排水面积、水泵功率、集水井大小等确定,水泵 每次的运行时间应不小于 30 min。 5.4.3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排水泵站应设置自动水位控制系统。当水 位达到指定高度时,水泵自动启动进行排水,水位应控制 在 SL 109
14、-2015条目 4.3.1中规定的地下水临界深度。 5.4.4 电力系统 排水泵站应保障电力,对于不具备供电条件的情况,宜设置太阳能或风力发电系统,保证稳定供电。 5.4.5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可保留到斗沟,农沟及以下排水系统可用暗管代替以增加耕地面积。泵站应尽量靠近排水 沟,便于通过出水管将暗管系统与排水沟连接。 DB15/T 1596 2019 6 6 工程施工 6.1 施工准备 6.1.1 施工方案 基于项目的规划设计,结合基础数据调查,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6.1.2 物资配备 确定实施方案后,根据需要配备相关物资。主要包括管材(吸 水管与集水管)、滤料、检查井、开 沟机、激光坡度仪等
15、施工材料与设备。 6.1.3 人员配备 根据工期及工程量,确定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应包含技术人员。 6.2 吸水管铺设 6.2.1 定点 暗管铺设前应选取坐标原点,每条吸水管及集水管的位置及坡降将通过原点和激光坡度仪进行确 定。 6.2.2 铺管 利用开沟机按照设置的方向、深度和坡度进行开沟,然后将吸水管放入沟内。实施过程中应放慢速 度,保证吸水管没有垂直性弯曲或挤压。吸水管首端应露出地面不小于 50 cm,并采取防冻措施及管口 螺旋盖保护措施。 6.2.3 放置滤料 吸水管放入沟中后,将提前准备好的滤料放入吸水管周围,滤 料应均匀放入,最小厚度不能小于设 计值,保证将所有暗管与土壤隔离,起到过
16、滤作用。 6.2.4 回填 在滤料放置之后,即可用开沟过程中挖出来的土将沟回填,回填过程中应逐层压实。 6.2.5 接口 吸水管较低的一端与检查井相连。 6.3 集水管铺设 6.3.1 前期步骤与 6.2.1、 6.2.2、 6.2.3相同。 6.3.2 接口 每个集水管与吸水管交汇的地方预留接口,与检查井相连。吸水管管口应在集水管以上约 10 cm 20 cm处,确保吸水管中的水顺利流入检查井。 DB15/T 1596 2019 7 6.3.3 连接泵站 集水管最末端(最低端)预留接口,与泵站相连。 6.4 检查井建设 6.4.1 安装检查井 将预先制定的一次成型 检查井放入坑内,下部土壤压
17、实防止沉降。调整好检查井的角度和高度,确 保集水管顺利接到检查井上。 6.4.2 连接暗管 在检查井上预留的接口处,将吸水管和集水管分别与检查井相连。连接处用膨胀胶密封,防止漏水。 连接后,应保证暗管接口处没有压扁、弯曲的现象。 6.4.3 回填 接口连接后,逐层回填,逐层压实,防止降雨或灌溉过程导致土壤沉降。 6.4.4 检查井数量 为方便后期监测与维护,应在每条吸水管与集水管交接处建设检查井。同时根据 GB 50288-2018条 目 7.3.2中的规定,当吸水管超过 200 m或集水管超过 300 m时设置检查井。 6.5 蓄水设施 建设 6.5.1 蓄水设施要求 蓄水设施内部及底部应做
18、好防渗措施,预留出放置水泵、排水管、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孔洞,同时 预留带盖子的观测口。 6.5.2 配置工作梯 在蓄水设施内部应配置工作梯。 6.6 其它要求 6.6.1 施工期宜选择农闲且地下水位较低的时期。以秋收之后、秋浇之前的时间段为宜。冬季土壤气 温低于 -15 时不宜施工。 6.6.2 排水系统应充分利用现有农田排水设施,泵站需与现有排水系统相连。 6.6.3 地下水位过高时,施工过程中应配备排水措施,不应在泥水中作业。 6.6.4 沟、检查井、泵站等回填土壤的时候,可使回填后相应部位略高于地面。可保证降雨或灌溉后 不会出现较大 的沉降。 6.6.5 对于每一根暗管,需要精确记录起点
19、、终点的点位坐标,或实地利用标记物标记,防止后期维 护找不到相应暗管。 6.7 工程试运行 所有工程完成后,应进行试运行。满足设计的条件下,试运行时间一般不少于 1个月,在试运行过 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一般而言,出水流量应控制在 1/2管到 2/3管之间。太少则有可能出现堵塞的 情况;太多则有可能集水管设计直径过小。 DB15/T 1596 2019 8 7 运行管理 7.1 盐分淋洗 7.1.1 保证土壤通透 当土壤剖面存在不透水层或入渗性能较低的层次时,应采取必要的深松措施,深松深度不小于 40 cm,保证土壤的通透性,增加盐分淋洗效率。 7.1.2 淋洗需水量 当土壤含盐量较高时,河
20、套地区正常的灌溉不能满足淋洗盐分的需求,因此可根据 TD/T 1043.2-2013条目 4.3.4中规定的公式计算淋洗需水量。 7.2 监测与维护 7.2.1 排水水量水质监测 排水水量水质应由专职人员进行检测。定期采集排水水样,在灌溉期间增加采样频率。测定水样的 矿化度、电导率、 pH等指标。 7.2.2 土壤含盐量监测 每年采取暗管工程区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盐含量、电导率、 pH等指标。 7.2.3 检查井、泵站监测 定期对检查井和泵站进行监测,运行期内,检查井每 15天监测一次,泵站每 2天监测一次。 8 系统维护 8.1 人员配备 配备专门运行管理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 8.2 检查周期 暗管运行初期应经常不定期进行检测。检查井每 15天监测一次,泵站每 2天监测一次。正常运行后, 可每年定期检修一次。 8.3 附属设施检查 及时清除泵站、检查井中的淤泥;定期加固泵站向排水沟排水处土壤,防止塌陷;如有风力、太阳 能发电系统,做到定期检查。 8.4 暗管清淤 如遇暗管排水量突然减少的情况,应在各个检查井进行排查,找出淤堵地段进行清淤。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