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3.080.01 R 18 备案号: 59978-2018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469 2018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沥青路面 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Inner Mongolia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Performance Assenssment Standards 2018-08-15 发布 2018-11-1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469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符号 . 1 3.1 术语 . 1 3.2 符
2、号 . 2 4 总则 . 3 5 评定内容、方法及等级分类 . 3 5.1 评定内容 . 3 5.2 评定方法 . 3 5.3 评定等级及分类养护 . 5 6 路面损坏类型及特征判定 . 5 6.1 一般规定 . 5 6.2 裂缝类 . 6 6.3 变形类 . 8 6.4 松散类 . 9 6.5 其他类 . 9 7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 . 10 7.1 一般规定 . 10 7.2 自动化检测方法 . 11 7.3 人工检测方法 . 12 7.4 检测与调查频率 . 12 8 路面技术状况评定 . 13 8.1 一般 规定 . 13 8.2 路面技术状况指标计算 . 14 附录 A(资料性附
3、录) 调查及检测汇总表 . 2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沥青路面拱胀病害 . 28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路面技术状况指标计算 . 30 DB15/T 1469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 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 司、同济大学、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洪伟 、 侯芸、董 元帅、 刘振正、 杨群、张晓燕、蔡宜长( 美国) 、张艳红、 郭朝阳、 王学营、赵晓亮、李雷、李喆、谢春磊、哈图。 本标准于 2018 年 8 月
4、首次发布。 DB15/T 14692018 1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公路沥青路面 技术状况评定的术语、符号、 内容、 方法、等级分类、路面损坏类 型及特征判定、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和路面技术状况指标计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检测与评定,等外公路、专用公路可参照执行, 公路改扩建工程可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5、/T E61 公路 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规程 JTG H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2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J 073.2 公 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符号 下列术语和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3.1 术语 3.1.1 路面破损率 pavement damage ratio 路段内不同类型、程度和范围的 病害 加权折合面积与 实际检测 的路面面积的比值。 3.1.2 养护临界标准 maintenance critical standard 路面技术状况指标下降至须对其进行 不同类型养护的临界指标值。 3.1.3 计算单元 calculation unit 路面各项检测指标的
6、原始数据最小处理单元。 3.1.4 路段划分指标 road segment index DB15/T 14692018 2 1) 用于判断路段适宜采取不同 养护类型的路面技术状况指标。 3.1.5 裂缝块度 crack block 用于判断龟裂、块裂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一般以碎块的三向长度的平均值或碎块的最大长度表示。 3.1.6 拱胀 blow up 沥青路面在温度变化、盐分结晶等自然条件的作用下,造成 路表向上呈条带状 横向起拱 的现象 。 3.2 符号 PQI 路面技术状况指数; PCI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 RQI 路面行驶质量 指数 ; RDI 路面车辙深度 指数 ; SRI 路面抗滑
7、性能指数; PSSI 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DR 路面破损率 ; IRI 国际平整度指数 ; RD 车辙深度; SFC 横向力系数 ; BPN 摆值; line PPI 线路的路面技术状况指标 ; ()i unit PPI 第 i 个评定单位的路面技术状况指标 ; net PPI 路网的路面技术状况指标 ; ()i line PPI 路网内第 i条线路的路面技术状况指标 。 DB15/T 14692018 3 4 总则 4.1.1 高速公路 及一级公路沥青路 面应 采用快速检测和评价手段,其他 等级 公路宜采 用快速 检测和评 价手段 。 4.1.2 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结合公路沥 青路面技术状况
8、评定工作,科学编制沥青路面养护规划,积极 实施预防养护,合理制定 路面养护计划。 4.1.3 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的检测和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标 准的规定。 5 评定内容、方法及等级分类 5.1 评定内容 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分为三级评定,包括单元评定、 线路评定及路网评定。评定内容共 五项,包括路 面损坏、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路面抗滑和路面结构强度。 5.2 评定方法 5.2.1 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指数 PQI 及其分项指标 PCI 、 RQI 、 RDI 、 SRI 、 PSSI 表示。沥青 路面技术状况评定体系如图 1 所示。 路 面 检 测 损坏率 DR
9、计算 PCI评定 平整度 IRI计算 车辙深度 RD计算 横向力系数 SFC计算 路表弯沉 l0计算 RQI评定 RDI评定 SRI评定 PSSI评定 PQI评定 线路技术状况评定 路网技术状况评定 单元技术状况评定 图1 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体系 5.2.2 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应借助路面养护管理系统或路面状况评定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完成。 5.2.3 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工作流程按图 2 所示进行 。 5.2.3.1 根据公路等级、管养要求等制定路面检测方案,按本标准的检测与调查频率要求完成路面性能 指标的检测。检测方案具体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a) 检测范围: 线路 桩号 范围 、检测车道(行车道、超
10、车道等); b) 检测内容:路面破损、路面抗滑、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路面结构强度; c) 检测方式:人工检测或自动化检测,其中自动化检测方式应确定检测设备。 DB15/T 14692018 4 根据公路等级制定路面检测方案 检测范围 检测内容 检测方式 单元技术指标计算与评定 线路技术指标计算与评定 路网技术指标计算与评定 判断管养范围 项目级 路网级 图2 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流程 5.2.3.2 单元技术指标计算与评定 按第 8 章的指标评定方法,计算与检测内容相匹配的单元分项指标,并根据表 1 所示的技术状况评 定标准确定单元各指标的评定等级。 表1 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评定等级 优 良
11、 中 次 差 PQI 90 80,90) 70,80) 60,70) 60 PCI 90 80,90) 70,80) 60,70) 60 RQI 90 80,90) 70,80) 60,70) 60 RDI 90 80,90) 70,80) 60,70) 60 SRI 90 80,90) 70,80) 60,70) 60 PSSI 90 80,90) 70,80) 60,70) 60 5.2.3.3 线路技术指标计算与评定 按第 8 章的指标评定方法,计算 线路分项指标,并根据表 1 所示的技术状况评定 标准确定 线路各指 标的评定 等级。 DB15/T 14692018 5 5.2.3.4
12、路网技术指标计算与评定 对于路网级项目,按第 8 章的指标评定方法,计算路网分项指标,并根据表 1 所示的技术状况评定 标准确定路网各指标的评定 等级。 5.3 评定等级及分类养护 5.3.1 沥青路面技术状况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等级,路面技术状况等级按表 1 规定的标准评 定。 5.3.2 当沥青路面性能指标下降至养护 临界 标准 值时,公路管养机构应对路面进行分类养护。养护的 类型包括预防养护和修复养护 。 5.3.3 各等级公路的养护临界标准 宜符合表 2 的要求。 表2 沥青路面养护临界标准 路段划分方法 路段划分指标 公路等级 预防养护 修复养护 方法一 PCI 或 PQI 高
13、速、一级公路 75 75 二级及以下公路 70 70 方法二 RQI 或 RDI 或 SRI 或 PSSI 高速、一级公路 70 70 二级及以下公路 65 15mm, 25mm 为限值 6.3.2.3 车辙检测应尽量采用 自动化检测设备。无条件时,车辙长度可实地丈量或目测估计,车辙深 度可用直尺架在车道上测定直尺与车辙底部的距离。一般来说直尺长度应不短于车道宽度。 6.3.2.4 车辙的损坏按长度计算,并按车辙影响宽度(0.4m) 换算成面积。 6.3.3 波浪拥包 6.3.3.1 波浪拥包是由于局部沥青面层材料移动而在道路 表面形成的有规律的纵向起伏,波峰和波谷 间隔很近。 6.3.3.2
14、 按波峰波谷的大小不同,将波浪拥包分为轻、重两个等级。两种波浪拥包的特征及判断方法 如表 10 所示 。 表10 波浪拥包等级及特征判定 波浪拥包等级 病害特征 轻 波峰波谷高差小,高差在 10 25mm 之间 重 波峰波谷高差大,高差大于 25mm 6.3.3.3 波浪拥包的损坏按面积计算,损坏面积按损坏所涉及区域的外接矩形面积计算。 6.4 松散类 6.4.1 坑槽 6.4.1.1 坑槽是局部集料脱落而在路面表面形成的坑洞,可深及不同的路面结构层次。 6.4.1.2 按坑槽深浅及有效面积的大小,将坑槽分为轻、重两个等级。两种坑槽的特征及判断方法如 表 11 所示。 6.4.1.3 坑槽的损
15、坏按面积计算。 DB15/T 14692018 9 表11 坑槽等级及特征判定 坑槽等级 病害特征 轻 坑槽深度 25mm 以下,且有效坑槽面积在 0.1m 2 以内(约 0.3m0.3m) 重 坑槽深度 25mm 及以上,或有效坑槽面积大于 0.1m 2 (约 0.3m0.3m) 6.4.2 松散 6.4.2.1 松散是一种路面表面的集料颗粒流失而造成的路面损坏。 6.4.2.2 按损坏严重程度不同,将松散分为轻、重两 个等级。两种松散的特征及判断方法如表 12 所示。 表12 松散等级及特征判定 松散等级 病害特征 轻 路面细集料散失、脱皮、麻面等 重 路面粗集料散失、脱皮、麻面、露骨,表
16、面剥落,伴有小坑洞 6.4.2.3 松散的损坏按面积计算,损坏面积按损坏所涉及区域的外接矩形面积计算。 6.5 其他类 6.5.1 泛油 6.5.1.1 泛油是路面沥青被挤出或表面被沥青膜覆 盖形成光亮的薄油层。 6.5.1.2 泛油不分严重程度等级,按泛油涉及的面积计算。 6.5.2 拱胀 6.5.2.1 拱胀按 拱起高度不同,将拱胀分为轻、重两个等级。两种拱胀的特征及判断方法如表 13 所示。 表13 拱胀等级及特征判定 拱胀等级 病害特征 轻 隆起高度在 10cm 及以下 重 隆起高度大于 10cm 6.5.2.2 拱胀的损坏按面积计算,损坏面积按损坏所涉及区域的外接矩形面积计算。 6.
17、5.2.3 拱胀一般伴随裂缝 等病害发生, 统计时不单独计裂缝病害 。 6.5.3 修补 DB15/T 14692018 10 6.5.3.1 修补指因裂缝 、坑槽、松散、沉陷、车辙等损坏处理后在路面表面形成修补部分。 6.5.3.2 对裂缝修补按长度计量,并按 0.05m 的影响宽度计 算,除裂缝修补外其余修补均按修补涉及 的面积计量。 6.5.3.3 修补范围内再次发生的各类损坏,按新损坏类型计算。 7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 7.1 一般规定 7.1.1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包含路面损坏、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路面抗滑 和路面结构强度等 五项指标。 7.1.2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应以 1
18、000m 路段为基本检测或调查单元,若出现小于 1000m 的路段,对其划 分方式应具体说明。 7.1.3 对高速及一级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检测 应采用自动化检测为主的方式进行检测 ;对二级及以下 公路,在条件受限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人工检测为主的方式,并宜逐步向自动化检测方式过渡。 7.1.4 路面技术状况按上行方向(桩号递增方向)和下行方向(桩号递减方向)分别检测或调查; 二 级及以下公路可不分上下行检测或调查,宜选择路面技术状况相对较差的方向进行检测。 7.1.5 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检测路面技术状况时,每个检测方向至少检测一个主要行车道 , 有条件时, 各级公路宜对每条车道单独进行检测
19、和评定。 7.1.6 人工检测不适宜用于大规模路网路面技术状况评定。 7.1.7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应按现行 JTG E60 有关规定执行。 7.1.8 沥青路面病害识别分为人工识别与自动化检测设备识别两种。 7.1.9 采用人工识别病害方法时,必须两人及以上以交叉复核的方式进行校对,以保证病害统计的准 确性。 7.2 自动化检测方法 7.2.1 用于路面技术状况评定的检测指标应包括 国际平整度指数 IRI 、路面车辙深度 RD、横向力系 数 SFC 、路面代表弯沉 0 l 等。 7.2.2 用于路面技术状况检测的自动化检测设备,除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及相关规定外,还应满足 JTG/T E61
20、的要求。 7.2.3 用于路面技术状况检测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必须定期标定, 每年至少标定一次,标定的相关系数 应大于 0.95。 7.2.4 路面损坏自动化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路面损坏应纵向连续检测,横向检测宽度不小于车道宽度的 70%。检测设备应能够分辨 10.1mm 宽度的路面裂缝,检测结果应采用计算机自动识别,识别准确率应达到 90%以上; b) 同一位置存在多种路面损坏时,损坏面积按不同病害加权面积最大者计。 7.2.5 路面平整度自动化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应采用高精度的断面检测设备; DB15/T 14692018 11 b) 检测指标为路面国际平整度指数 IRI ,数
21、据采集间距不超过 10cm,计算单元为 100m; c) 超出设备有效检测速度的数据为无效数据。无效数据不得参与 IRI 计算,当无效数据超出计算 单元总数 5%时,该计算单元 IRI 结果无效。 7.2.6 路面车辙自动化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应采用高精度的横断面检测设备 ; b) 检测指标为路面车辙深度 RD ,数据采集间距不超过 10cm,计算单元为 10m; c) 当横断面数据出现异常或横断面数据不完整时,该断面为无效断面。当无效断面数超出计算单 元断面总数 5%时,该计算单元的检测数据无效。 7.2.7 路面抗滑性能自动化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应采用横向力系数检测设备或其
22、他具有可靠数据标定关系的自动化检测设备 ; b) 检测指标为横向力系数 SFC ,数据采集间距不超过 10cm,计算单元为 10m。 7.2.8 路面结构强度自动化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应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 ; b) 抽样检测范围应控制在公路网里程的 20%以内 ; c) 检测指标为路面动态回弹弯沉,计算单元为 100m。 7.3 人工检测方法 7.3.1 路面技术状况人工调查方法适用于路况月度或季度调查以及路面修复 养护设计等不具备自动化 检测条件的情况。 7.3.2 路面损坏人工调查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按本标准第 6 章规定的损坏类型人工丈量各损坏长度或面积; b) 调查指标为路
23、面破损率,计算单元为 100m; c) 调查范围应包含所有行车道,紧急停车带按路肩处理。调查及汇总表的式样见附录 A(表 A.1 表 A.5); d) 宜采用手持式终端采集设备。当同一地点出现多种不同病害时,应采取 “避轻就重 , 不重复计 ” 的原则。 7.3.3 路面平整度人工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不具备自动化检测条件的二级及以下公路 ,路面平整度可采用三米直尺进行人工检测; b) 每 100m 至少测量 1 处,每处连 续测量 5 尺 ; c) 测量指标为最大间隙,取值为 5 尺最大间隙的平均值。 7.3.4 路面车辙人工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DB15/T 14692018 12
24、a) 不具备自动化检测条件的二级 及以下公路,路面车辙可采用横断面尺或横断面仪进行人工检 测; b) 一般每 20m 测量一个横断面,对三、四级公路的检测频率可适当放宽至 50m; c) 测量指标为最大车辙深度。 7.3.5 路面抗滑性能人工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不具备自动化检测条件的二级及以下公路,路面抗滑可采用摆 式仪进行人工检测 ; b) 摆式仪测点一般满足每 200m 至少 1 点的要求,在路面损坏严重的路段应选择典型病害处并加 大检测频率。摆 式仪测点应选在行车 道轮迹处,每个测点连续测量 3 个单点; c) 测量指标为摆值 ,取值为 3 个单点摆值的平均值 。 7.3.6 路
25、面结构强度人工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不具备自动化检测条件的二级及以下公路,路面结构强度可采用贝克曼梁进行人工检测 ; b) 采用贝克曼梁检测时,检测数量应满足每车道每公里不少于 20 个 测点的要求。抽样检测时, 检测范围在 养护里程的 20%以内 ; c) 测量指标为路面静态回弹弯沉。 7.4 检测与调查频率 7.4.1 本标准规定的检测与调查 频率为最低频率要求,各单位应根据管养需要适当加大检测频率。 7.4.2 为了建立路面性能衰变数据库, 有条件时 ,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宜加大检测 频率,按半年或季 度检测与调查。 7.4.3 在进行路面 修复养护前,必须对路面进行详细的路面破损、
26、路面平整度、路面抗滑、路面车辙、 路面结构强度的检测。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必须分上下行、分车道进行检测;对二级及以下公路, 有条件时宜分上下行进行检测。 7.4.4 各等级公路路面 技术 状况自动化及人工检测与调查的频率要求如表 14 所示。 表14 最低检测与调查频率 检测频率 检测内容 路面损坏 状况指数 ( PCI ) 路面行驶 质量指数 ( RQI ) 路面车辙 深度指数 ( RDI ) 路面抗滑 性能指数 ( SRI ) 路面结构 强度指数 ( PSSI ) 路面 PQI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1 年 1 次 1 年 1 次 1 年 1 次 2 年 1 次 20%以上 抽样 二级及
27、以 下公路 1 年 1 次 1 年 1 次 / / 20%以上 抽样 8 路面技术状况评定 DB15/T 14692018 13 8.1 一般规定 8.1.1 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应以评定单元为最小评定单位。评定单元的划分原则应符合如下规 定: a) 一般情况下,以整公里桩的始终桩号之间的 1000m 路段长度为基本评定单元 ; b) 在路面类型、交通组成、路面宽度、行政区域、管养单位、养护历史等变化处,评定单元不受 整公里桩的限制,应在以上属性分界处划分; c) 单座桥梁或隧道宜划分在一个评定单元内 ; d) 评定单元最大长度不宜超过 2000m。 8.1.2 各级公路应根据实际检测的需
28、要进行评定。 a) 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的路面技术状况应分上下行分开评定 , 当采用分车道检测时,应进行分车 道评定 ; b) 二级及以下公路的路面技术状况按全幅评定, 当采用 上下行分别检测时, 应 进行上下行评定。 8.1.3 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包括路面损坏、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路面抗滑性能、路面结构强度 五项技术内容,其中路面结构强度单独评定,不参与路面技术状况 PQI 计算。 8.1.4 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应按照表 1 确定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等级,并计算优良 和次差路率。根据 评定对象 ( 线路、区域)的不同,按附录 A 中表 A.3 和表 A.5 分别统计 PQI 及分项指标的优、
29、良、中、 次、差的长度及比例。 8.1.5 PQI 及各路面分项指标评价结 果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值。 8.2 路面技术状况指标计算 8.2.1 路面技术状况指数( PQI )按式( 1)计算。 PCI RQI RDI SRI PQI PCI RQI RDI SRI=+ . (1) 式中: PCI PCI 在 PQI 中的权 重,按表 15表18 取值; RQI RQI 在 PQI 中的权重,按 表15 表18 取值; RDI RDI 在 PQI 中的权重,按 表15 表18 取值; SRI SRI 在 PQI 中的权重,按 表15 表18 取值 。 DB15/T 14692018 14
30、a) 若 ( )/3PCI RQI RDI SRI + , PQI 分项指标权重取值如表 15。 表15 PQI分项指标权重 权重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及以下公路 PCI 0.35 0.60 RQI 0.40 0.40 RDI 0.15 0 SRI 0.10 0 b) 若 ( ) ( )0.8* / 3 / 3RQI RDI SRI PCI RQI RDI SRI+ + , PQI 分项指标权重取值如 表 16。 表16 PQI分项指标权重 权重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及以下公路 PCI 0.50 0.60 RQI 0.25 0.40 RDI 0.15 0 SRI 0.10 0 c) 若 ( )
31、0.5* / 3 0.8* / 3RQI RDI SRI PCI RQI RDI SRI+ + , PQI 分项指标权重取 值如表 17。 表17 PQI分项指标权重 权重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及以下公路 PCI 0.55 0.60 RQI 0.25 0.40 RDI 0.10 0 SRI 0.10 0 DB15/T 14692018 15 d) 若 ( )0.5* / 3PCI RQI RDI SRI + , PQI 分项指标权重取值如表 18。 表18 PQI分项指标权重 权重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及以下公路 PCI 0.60 0.60 RQI 0.20 0.40 RDI 0.10 0 S
32、RI 0.10 0 8.2.2 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路面损坏状况指数 ( PCI )的计算方法不同。 a) 当采用人工调查时, PCI 按式( 2) 式 (3) 计算。 0.412 100 15PCI DR= . (2) 0 1 100 i ii i A DR A = = . (3) 式中: DR 路面破损率,为各种折合损坏面积之和与路面调查面积之百分比( %) ; i A 第 i类路面损坏的面积(m 2 ) ; A 调查的路面面积(调查长度与有效路面面积之积,m 2 ); i 第 i类路面损坏的权重,按表19取值; i 考虑损坏程度 ( 轻、中、重 )的第 i项路面损坏类型; 0 i 包含损
33、坏程度 ( 轻、中、重 )的损坏类型总数,取 23。 表19 沥青路面损坏类型和权重(人工检测) 类型 i 损坏类别 损坏名称 损坏程度 权重 i 计算单位 1 裂缝类 龟裂 轻 0.7 面积 m 2 2 中 0.9 3 重 1.0 4 块状裂缝 轻 0.6 面积 m 2 5 重 0.8 6 纵向裂缝 轻 0.6 长度 m (影响宽度:0.2m) 7 重 1.0 8 横向裂缝 轻 0.6 长度 m (影响宽度:0. 1m) 9 重 0.8 DB15/T 14692018 16 10 变形类 沉陷 轻 0.7 面积 m 2 11 重 1.0 12 波浪拥包 轻 0.6 面积 m 2 13 重 1
34、.0 14 车辙 轻 0.6 长度 m (影响宽度:0. 4m) 15 重 1.0 16 松散类 坑槽 轻 1.0 面积 m 2 17 重 2.0 18 松散 轻 0.6 面积 m 2 19 重 1.0 20 其他类 泛油 / 0.2 面积 m 2 21 拱胀 轻 0.6 面积 m 2 22 重 1.0 23 修补 / 0.05 面积 m 2 b) 当采用路面破损自动化检测时, PCI 按式(2)式(3)计算。 i A 按式(4)计算, i 按 表 20 取值 。 0.01 ii AL= . (4) 式中: i L 含有第 i 类路面损坏的网格数 (0.01 为损坏面积与损坏网络数的换算系数,
35、一个网格 0.01 m 2 )。 表20 沥青路面损坏类型和权重(自动化检测) 序号 损坏类别 损坏名称 权重 i 计算单位 1 裂缝类 龟裂 1.0 面积 m 2 2 块状裂缝 1.0 面积 m 2 3 纵向裂缝 2.0 长度 m(影响宽度:0.2m) 4 横向裂缝 1.5 长度 m(影响宽度:0.2m) 5 松散类 坑槽 1.0 面积 m 2 6 松散 1.0 面积 m 2 7 其他类 泛油 0.2 面积 m 2 8 修补 0.05 面积 m 2 8.2.3 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路面行驶质量指数 ( RQI )的计算方法不同。 a) 当采用自动化检测方法时, RQI 按式 (5 )直接计算
36、。 DB15/T 14692018 17 IRIa ea RQI 1 0 1 100 + = . (5) 式中: IRI 国际平整度指数( m/km); 0 a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 0.026,其他等级公路采用 0.0185; 1 a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 0.65,其他等级公路采用 0.58。 b) 当采用人工检测方法时, RQI 先按式 (6)计算 IRI ,再按式(5) 计算。 0.3803 0.4537IRI X= . (6) 式中: X 评定区间内,用3m直尺测量平整度计算出的最大间隙值。 8.2.4 当采用人工调查或自动化检测时,路面车辙损坏状况均用路面车辙深度指数 ( RD
37、I ) 评价,按 式(7) 计算。 100 . 90 2( ). 0. a a ab b RD RD RD RDI RD RD RD RD RD RD RD = . (7) 式中: RD 车辙深度(mm); a RD 车辙深度参数,采用10mm; b RD 车辙深度限值,采用25mm。 8.2.5 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路面抗滑性能指数( SRI )的计算方法不同。 a) 自动化检测时, SRI 按式 (8)直接计算。 0.105 100 35 35 1 28.6 SFC SRI e = + + . (8) 式中: SFC 横向力系数。 DB15/T 14692018 18 b) 人工检测时,应
38、选取同一路段,同时采用横向力系数检测设备和摆式仪进行检测并建立 SFC 与 BPN 的相关性关系。没条件时可直接采用式( 9) 计算 SFC ,再按式 (8 )计算 SRI 。 1.975 31SFC BPN= . (9) 式中: BPN 各测点换算为 20的摆值。 8.2.6 路面结构强度用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PSSI )评价,按式(10) 式 (11 )计算。 5.19 100 1 15.71 SSI PSSI e = + . (10) 0 = d l SSI l . (11) 式中: SSI 路面结构强度系数,为路面设计弯沉与实测代表弯沉之比; d l 路面设计弯沉(mm); 0 l 路
39、面代表弯沉(mm)。 8.2.7 线路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应以该路线包含的所有评定单元的长度为权数,取所有评定单元技术状 况指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该路段的技术指标值,按式(12 )计算。 = = = () 1 1 n i unit i i line n i i PPI L PPI L . (12) 式中: line PPI 线路的路面技术状况指标( PPI 泛指 PQI 、 PCI 、 RQI 、 RDI 、 SRI 、 PSSI ); ()i unit PPI 第 i个评定单元的路面技术状况指标; i L 第 i个评定单元的长度( m); n 线路内的评定单元个数。 8.2.8 整个公路网的公路技
40、术状况评定应以该路线包含的所有路线的长度为权数,取所有路线技术状 况指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该路网的技术指标值,按式(13 )计算。 DB15/T 14692018 19 = = = () 1 1 m i line i i net m i i PPI l PPI l . (13) 式中: net PPI 路网的路面技术状况指标 ( PPI 泛指 PQI 、 PCI 、 RQI 、 RDI 、 SRI 、 PSSI ) ; ()i line PPI 路网内第 i条线路的路面技术状况指标 ( PPI 泛指 PQI 、 PCI 、 RQI 、 RDI 、 SRI 、 PSSI ); i l 第 i条线路的长度( m); m 路网内的线路条数。 DB15/T 14692018 2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调查及检测汇总表 A.1 调查及检测单元的沥青路面损坏调查表 表A.1 沥青路面技术状况单元评定损坏调查表 线路名称: 调查方向: 调查时间: 调查车道: 调查人员: 调查 内容 程度 权重 i 单位 起点桩号: 终点桩号: 路段长度(m ): 路面宽度(m ): 累计 损坏 1 2 3 4 5 6 7 8 9 10 龟裂 轻 0.7 m 2 中 0.9 重 1.0 块状 裂缝 轻 0.6 m 2 重 0.8 纵向 裂缝 轻 0.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