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5 T 1417-2018 胶粉改性沥青及混合料设计与施工规范.pdf

    • 资源ID:1478508       资源大小:1.17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5 T 1417-2018 胶粉改性沥青及混合料设计与施工规范.pdf

    1、 ICS 93.080.20 Q20 备案号: 59308-2018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417 2018 胶粉改性沥青及混合料设计与施工规范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modified asphalt and mixture of rubber powder 2018-06-05 发布 2018-09-0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417 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3.1 .

    2、1 3.2 . 1 3.3 . 1 4 材料 . 2 4.1 橡胶粉 . 2 4.2 胶粉改性沥青 . 2 4.3 粗集料 . 4 4.4 细集料 . 4 4.5 矿粉 . 4 4.6 混合料级配 . 4 5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4 5.1 设计原则 . 4 5.2 设计标准 . 4 6 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 6 6.1 橡胶粉的存储 . 6 6.2 胶粉改性沥青的加工与存储 . 6 6.3 胶 粉改性沥青防水黏结层的施工工艺 . 8 6.4 胶粉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施工工艺 . 10 6.5 胶粉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 . 10 7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 13 7.1 一

    3、般规定 . 13 7.2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 14 7.3 胶粉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验收标准 . 14 7.4 胶粉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验收标准 . 15 7.5 胶粉改性沥青路面验收标准 . 1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胶粉改性沥青混 合料现场生产工艺流程 . 17 DB15/T 1417 2018 II 前 言 本 标准 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 标准 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 标准 起草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武 汉广益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 标准 主要起草人:王岚、崔亚楠、侯芸、韦金城、张永

    4、明、余强、闫景晨、樊亮、常春清、董元 帅、付建村、冯守中、李超、戴建华、冯蕾、肖利明、郭莹莹、张淑艳、李永振 。 DB15/T 1417 2018 1 胶粉改性沥青及混合料设计与施工规范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橡胶粉、沥青、集料和胶粉改性沥青的材料要求、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 法、施工工艺、质量管理和验收办法。 本 标准 适用于沥青铺面工程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 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3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密度的测定 GB/

    5、T 3516 橡胶溶剂抽出物的测定 GB/T 4498 橡胶灰分的测定 GB/T 5757 离子交换树脂含水量测定方法 GB/T 9874 橡胶中铅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3249 硫化橡胶中橡胶含量的测定 管式炉热解法 GB/T 14837 橡胶和橡胶制品热重分析法测定硫化胶和未硫化胶的成分 GB/T 19208 硫化橡胶粉 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2004 公路

    6、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路用橡胶粉 road crumb rubber 由废旧轮胎经过粉碎加工得到,具有一定细度规格并满足道路技术指标的粉末状材料(以下简称橡 胶粉) 3.2 胶粉改性沥青 crumb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DB15/T 1417 2018 2 采用专用设备,按一定比例将橡胶粉与基质沥青、或其他聚合物改性剂及外加剂混合加工形成的满 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的混合物。 3.3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 crumb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采用湿拌法工艺生产的胶粉改性沥青制成的

    7、热拌沥青 混合料。 4 材料 4.1 橡胶粉 4.1.1 种类和规格 4.1.1.1 根据轮胎的来源分为:子午胎胶粉和斜交胎胶粉 。 4.1.1.2 根据粉碎工艺分为:液氮低温冷冻法橡胶粉和常温法粉碎的橡胶粉。 4.1.1.3 根据我国的橡胶粉生产情况,按细度分为 3 种规格: 粗胶粉, 30 目以下 (0.600 mm 以上 ); 细胶粉, 30 目 80 目之间 (0.600 mm 0.180 mm 之间 ); 微细胶粉, 80 目 200 目之间 (0.180 mm 0.075 mm 之间 )。 4.1.2 选择 宜选用常温粉碎制成的废旧轮胎橡胶粉(胎顶胶)。 路用橡胶粉宜在 30目 6

    8、0目之间。 4.1.3 物理指标 路用橡胶粉的物理技术指标见表 1,相应 指标的检测方法见 GB/T 19208。 表 1 路用橡胶粉的物理技术指标 项 目 筛余物 % 相对密度 水 分 金属含量 纤维含量 技术指标 10 1.100 1.300 0.75 0.01 0.5 检测方法 GB/T 19208 GB/T 533 GB/T 5757 GB/T 9874 - 4.1.4 化学指标 橡胶粉的化学技术指标见表 2。在使用过程中,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检测,并出具 相应的检测报告,作为橡胶粉化学指标的评定依据 。 DB15/T 1417 2018 3 表 2 路用橡胶粉的化学技术指标

    9、 单位 为 % 检测项目 灰分 天然橡胶含量 丙酮抽出物 炭黑含量 橡胶烃含量 技术指标 8 25 22 28 42 检测方法 GB/T 4498 GB/T13249 GB/T 3516 GB/T 14837 GB/T 14837 4.2 胶粉改性沥青 4.2.1 适用范围 胶粉改性沥青可用于沥青混凝土面层、应力吸收层、防水粘结层 。 4.2.2 基质沥青 基质沥青按照不同气候分区可按表 3 选用。 表 3 适应气候分区的基质沥青标号 气候分区 夏热冬严寒区( 2-1) 夏热冬寒( 2-2) 夏炎热冬寒( 1-2) 可采用的基质沥青 110号 110号、 90号 90号 4.2.3 橡胶粉的掺

    10、量 胶粉改性沥青中橡胶粉的掺量应根据实际技术要求确定,一般为替代沥青质量的 18 % 25 %。 4.2.4 外掺剂 外掺剂一般可与橡胶粉一起掺加到沥青中拌和、加工。 4.2.5 胶粉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 针对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和交通环境,胶粉改性沥青可以分为 A型和 B型 两类 , 其 类型及适用条件见表 4, 胶粉改性沥青的有关技术指标见表 5。 表 4 胶粉改性沥青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胶粉改性沥青类型 橡胶粉掺量 SBS掺量 适用范围 A型 18 % 20 % 不低于 2 % 严寒区公路、其他气候区特重、重交通公路沥青面层 B型 18 % 25 % 其他气候区中 重交通公路沥青面层 DB15/

    11、T 1417 2018 4 表 5 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A 型 B 型 针入度( 25 , 100 g, 5 s) 0.1 mm 40 70 60 80 JTG E20 T 0604 软化点(环球法) 60 55 JTG E20 T 0606 延度 ( 5 , 5 cm/min) cm 20 15 JTG E20 T 0605 175 运动粘度 Pa.s 1 4 1 4 JTG E20 T 0619 25 弹性恢复 % 75 65 JTG E20 T 0662 闪点 230 230 JTG E20 T 0611 薄膜烘箱 加热试验 质量损失 % -1.0

    12、+1.0 -1.0 +1.0 JTG E20 T 0608 残留 25 针 入度比 % 60 60 JTG E20 T 0604 残留 5 延度 cm 10 5 JTG E20 T 0605 离析,软化点差( ) 6 且无改性剂明显析 出、凝聚 6 且无改性剂明显析出、 凝聚 JTG E20 T 0606 注 1: 有条件时应进行胶粉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测试,高温采用 DSR试验,具体实验方法见 T0628-2011; 注 2: 低温采用 BBR试验,具体实验方法见 T0627-2011,路面低温设计温度提高 10 的试验条件下,沥青弯曲梁流 变试验的蠕变劲度 St0.30; 当沥青弯曲梁流变试

    13、验 300 MPa St0.30,增加沥青直接拉伸试验,其断裂应变不宜小于 1%;以上都不满足时,由沥青弯曲梁流变试 验和直接拉伸试验确定的沥青临界开裂温度不宜高于路面低温设计温度。 4.3 粗集料 粗集料参见 JTG F40对粗集料的技术指标要求。 4.4 细集料 细集料参见 JTG F40对细集料的技术指标要求。 4.5 矿粉 矿粉参见 JTG F40对矿粉的要求 。 4.6 混合料级配 胶粉改性沥青可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AC型)。 5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 配合比设计 5.1 设计原则 5.1.1 胶粉改性沥青混 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遵循现行规范关于沥青混合料的理论配合比设计、目标配 合

    14、比设计、生产配合比以及混合料的试生产和试验路段铺设等 4 个阶段。 5.1.2 体积法设计。按照混合料设计空隙率的要求,由试件实际空隙率水平确定相应的油石比。 DB15/T 1417 2018 5 5.1.3 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应在对同类公路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成功 的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并进行相关的性能验证。 5.2 设计标准 5.2.1 设计方法 宜采用马歇尔击实试验方法,在有条件地区也可使用旋转压实试验方法。 5.2.2 马歇尔技术指标 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见表 6,沥青混凝土的矿料间隙率 (VMA)应符 合表 7的要求 表 6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15、技术指标 指 标 密实型混合料 马歇尔击实次数 (次 ) 双面各 75 试件尺寸( mm) 101.6 mm*63.5 mm 稳定度 MS(流值为 3 mm) 8kN 流值 FL( mm) 2 4 矿料间隙率 VMA( ) 14 设计空隙率 VV( ) 3 5 沥青饱和度 VFA( ) 70 85 析漏损失( %) 肯塔堡飞散损失 注 1: 击实次数:当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用于表面层和中下面层的密实型混合料时,均采用双面击实各 75 次。对于 重载交通路段,用于表面层的密实型混 合料的击实次数可提高到 100 次。 注 2: 设计空隙率:对于密实型混合料,当用于中、下面层时,设计空隙率为 3;当

    16、用于表面层混合料时,中粒式 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为 4,细粒式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为 5。 注 3: 混合料试件的密度应采用蜡封法测定。 注 4: 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宜采用真空法测定。当采用理论计算法时,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毛体积密度与表观 密度的比例关系。 注 5: 对于马歇尔试验宜采用设计空隙率确定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同时其他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表 7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 率 要求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 mm 19 16 13.2 9.5 VMA不小于 14 14.5 15 16 5.2.3 技术性能 5.2.3.1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要求根据交通等级进行分类,具体技术指标见

    17、表 8。 DB15/T 1417 2018 6 表 8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要求 交通量等级 控制指标 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 动稳定度 次 mm 3000 相对变形 10 重交通等级 动稳定度 次 mm 3500 相对变形 5 特 重 、极重交通等级 动稳定度 次 mm 4000 相对变形 3 注: 相对变形为规定作用次数、时间内所产生的变形( L)与试件厚度( L)的比值, = L/L 100 % 5.2.3.2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指标要求见表 9。 表 9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要求 级配类型 技术指标 上面层 中下面层 密级配混合料 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 ) 85

    18、80 冻融劈裂强度比 ( ) 80 75 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级) 4 4 5.2.3.3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试验的破坏应变不小于表 10 的要求 。 表 10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要求 技术指标 气候分区及技术要求 气候分区 冬严寒区 冬寒区 弯曲试验破坏应 变 ( ) ( -10 ,50mm/min),不小于 3000 2800 5.2.3.4 根据内蒙古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不超过 400 mm,采用胶粉改性沥青混凝土作为抗滑表层时,其 构造深度不小于 0.45 mm,横向力系数不小于 45。 5.2.3.5 渗水系数不大于 100 mL min。 5.2.3.6 胶粉改性沥青

    19、混凝土的线膨胀率 不大于 1 %。 5.2.4 配合比设计流程 胶 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分为 4个部分,其流程及具体操作参 见 JTG F40。 高等级道路的胶粉 改性沥青路面在施工前应进行试铺。 其他等级道路在缺乏施工经验或初次使用重 大设备时,也应考虑试铺。具体实施可参照 JTG F40。 6 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DB15/T 1417 2018 7 6.1 橡胶粉的存储 橡胶粉应存储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中,并采取有效的防淋、防潮措施以及消防措施。 橡胶粉现场存储时间一般不超过 180天 。 6.2 胶粉改性沥青的加工与存储 6.2.1 胶粉改性沥青的加工流程及设备 6.2.1.1 图

    20、 1 为胶粉改性沥青加工的基本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 基质沥青、橡胶粉等原材料的添加; b) 基质沥青、橡胶粉等原材料的预混; c) 胶粉改性沥青的反应过程; d) 胶粉改性沥青质量监控。 图 1 胶粉改性沥青加工的基本流程 6.2.1.2 胶粉改性沥青加工的基本设备主要有: 基质沥青的存储罐; 橡胶粉的添加设备; 其他添加剂的添加设备; 基质沥青与橡胶粉等原材料的混合罐; 胶体磨 ; 胶粉改性沥青的反应罐 (应具备搅拌功能 ); 胶粉改性沥青加工设备的加温和控温系统; 胶粉改性沥青质量的监控设备。 基质沥青 橡胶粉 聚合物 混合罐(搅拌) 反应助剂 反应罐(发育) 使 用 胶体磨

    21、 不 合 格 合格 DB15/T 1417 2018 8 6.2.2 胶粉改性沥青加工前的准备 6.2.2.1 加工胶粉改性沥青前,胶粉改性沥青加工设备中的计量装置应进行专门标定,并贴有计量标 签。对于固定式的加工设备,按计量有效期年限的频率进行标定 ,对于移动式设备,每个工程开工前均 需要标定。计量标定的主要仪器或传感器有:所有的称重设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搅拌器的 转速 。 6.2.2.2 在正式生产前,胶粉改性沥青设备应进行试生产,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 。 6.2.3 胶粉改性沥青的加工 6.2.3.1 胶粉改性沥青宜采用搅拌法加工。 6.2.3.2 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分为连续式和间

    22、歇式,宜采用间歇式生产胶粉改性沥青。 6.2.3.3 胶粉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宜控制在 180 190 ,但不应高于 210 。 6.2.3.4 胶粉改性沥青发育时间一般为 2 h 4 h。 6.2.3.5 在生产过程中,应及时检测每锅胶粉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当采用连续式 生产时,应每隔 45 60 分钟抽样检测胶粉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 。 6.2.4 胶粉改性沥青的存储 胶 粉改性沥青宜随制随用或 7天内使用完毕。当由于不可抗力,如需临时存储时,应将胶粉改性沥 青的温度降到 145 155 范围内存储,并缓慢搅拌,存储时间一般不超过 10天。在存储期间应检测 胶粉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当经过较长时

    23、间存储,再次使用前,应检测胶粉改性沥青的指标是否满足技 术要求。 采用成品胶粉改性沥青,必须采用具有保温装置和搅拌装置的沥青罐进行运输和储存,胶粉改性沥 青尽量在 24小时内用完,如因特殊原因必须临时储存,应将温度降至 145 155 ,并缓慢搅拌,应 在 10天内用完。 成品改性沥青在存储期间,要逐日检测沥青指标衰减情况,若相应指标如软化点衰减至不满足表 4 时,可适当添加胶粉、在罐体搅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6.3 胶粉改性沥青防水黏结层的施工工艺 6.3.1 施工准备 6.3.1.1 施工设备 施工宜优先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其中主要包括:高压除尘机、智能沥青洒布车、石料撒布车和轻

    24、型胶轮压路机,推荐使用同步碎石封层车替代智能沥青洒布车和石料撒布车。 6.3.1.2 施工温度 胶粉改性沥青喷洒温度应在 175 185 之间,石料撒布前应预加热至 150 以上。施工环境温 度应大 于 10 ;雨天、大雾、大风天不应施工,且不宜在夏季太阳暴晒下和清晨有露水时施工。 6.3.1.3 下承层准备 胶粉改性沥青防水层施工前应检查其下承层表面质量,应干燥、清洁、无杂物等,对有污染的部位 应提前处理,按规定喷洒透层油或粘层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DB15/T 1417 2018 9 6.3.2 施工工艺 6.3.2.1 胶粉改性沥青防水层改性沥青喷洒宜采用同步碎石封层车。

    25、大面积施工前应进行小面积试洒, 确定车辆行走速度、泵量等参数,确保满足要求的沥青 洒 布 量。 6.3.2.2 胶粉改性沥青洒布量为 1.8 kg/m2 2.2 kg/m2。沥青需经过预热脱筒后,倒进加热炉中继续 加热升温到要求 温度。桥面防水材料应均匀洒布,保证厚度一致,无露白、无油团堆积。 6.3.2.3 在沥青洒布起步、终止部位,应铺设条布或采用其他保护措施,承接多余沥青,防止对下承 层产生污染。 6.3.2.4 施工现场使用的胶粉改性沥青应由正规厂家生产,质量应满足本标准表 5 的技术要求 。 施工 单位应对沥青洒布量进行自检,监理单位应认真进行现场监理和检测。 。 6.3.2.5 胶

    26、粉改性沥青喷洒完成后,立即撒布单一粒径 5 mm 10 mm 碎石,碎石 撒 布 量为 5 kg/m2 7 kg/m2(控制碎石覆盖率 60 % 70 %),有条件时宜在利用拌和站加热碎石时掺加少量沥青( 0.4 % 0.6 %) 拌和至沥青包裹碎 石。 集料采用机扎碎石,质量要求应与所在项目沥青路面上面层粗集料质量要求一致 。 6.3.2.6 在进行大面积撒布前,应进行碎石撒布试验,确定车辆行走速度、开口大小(碎石流量), 确定车辆工作参数与单位碎石用量关系。 6.3.2.7 碎石撒布完毕后,应用轻型胶轮压路机碾压 1 遍 2 遍,压路机行走速度需均匀,但不得喷 水,不得在作业面上掉头,并用

    27、鼓风机将浮石吹净。 6.3.2.8 撒布完成后,桥梁地袱、防撞墙等的阴角、转角等部位人工涂刷改性沥青。涂刷高度不低于 4 cm。泻水孔边缘和内部应涂刷改性沥青,内部处理深度不小于 10 cm。 6.3.2.9 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养护期间,必须保证车辆 最少在 12 h 后 方可上路,并保证车速低于 5 km/h, 不得刹车或调头,以防止防水粘结层受损坏 。 6.3.3 施工注意事项 6.3.3.1 涂抹防水层时注意事项 : a) 胶粉改性沥青使用前应拌搅均匀,并注意密封和有效期; b) 施工过程中,严禁在防水粘结层上有重物冲击,任意堆放其它物品,严禁乱踩未干的防水层, 不准穿带钉鞋进入工作面。现

    28、场施工人员应穿软底、平底鞋入场,施工用鞋和生活用鞋严格分 开,防止污染下承层表面; c) 防水粘结层做完后,在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未做前要严加保护,严防钉子,钢筋等人为破坏或施 工损伤; d) 施工时应做到厚度适宜,喷洒均匀,不得有泡沫、气泡 、流淌、堆积或漏喷现象; e) 施工时应选择“先远后近”的原则,合理划分施工段落与施工宽度。 6.3.3.2 撒布碎石时注意事项 : a) 运输车、碎石撒布车、轮胎压路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进入未撒布预拌碎石部位。当运输车辆离 开时,应让压路机倒出来,以便运输车辆离开,装满料的运输车辆进入后,压路机再跟入; b) 撒布车、运输车、压路机调头时,必须在工作面以外;

    29、 c) 第一幅撒布前,撒布车轮胎必须洗干净,并在轮胎上抹少量石灰,以防止粘轮; DB15/T 1417 2018 10 d) 预拌碎石撒布车前行时,可安排 4 6 人跟在后面,用耙子对局部撒布不均匀部位进行耙平处 理; e) 两侧边缘 20 cm 30 cm 范 围内不撒布碎石。 6.3.3.3 桥梁特殊部位的防水要求 : a) 在安装泄水管前将管身周围浮锈处理干净,与混凝土接触部位涂抹环氧树脂,以确保管件与混 凝土结合牢固,并在结合部位加设一道橡胶止水圈,填补空隙的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在安 装就位时,要将管顶置于水泥混凝土铺装层以下 2 cm,保证管口周围不存水。 b) 在防撞护栏或地袱的

    30、根部设置高 6 cm 宽 10 cm 的无砂混凝土收水盲沟,将桥上每个泄水孔之 间连接起来,藏于沥青混凝土面层之下,使之形成一整体,便于层间水排除。 c) 防撞护栏施工过程如留有穿墙螺栓孔,在防撞护栏施工完毕后,先用膨胀砂浆将 孔洞灌满,表 面抹平,待桥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再顺桥向在穿墙螺栓孔位置涂抹一道改性沥青防水层,保 证桥面积水不会从螺栓孔渗出或流出。 d) 安装桥梁伸缩缝时,如需要在沥青混凝土上反槽施工,为了减少雨水对伸缩缝的浸泡和渗漏, 在桥梁伸缩缝的上游设置伸缩缝阻水带。考虑到伸缩缝反开槽施工会破坏防水层,施工水泥混 凝土铺装层时,在每道伸缩缝的上游横桥向设置一道高 1.5 cm,

    31、宽 2 cm 的阻水带,埋置在沥 青混凝土面层下,表面再做防水层,以保证层间水不会从二次浇注的伸缩缝混凝土间隙流进来, 侵蚀伸缩缝装置。 6.4 胶粉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施工 工艺 6.4.1 施工准备 同 6.3.1。 6.4.2 施工工艺 6.4.2.1 胶粉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宜采用同步碎石封层车。大面积施工前应进行小面积试洒,确 定车辆行走速度、泵量等参数,确保满足要求的沥青撒布量。 6.4.2.2 胶粉改性沥青洒布量为 2 kg/m2 2.5 kg/m2。沥青需经过预热脱筒后,倒进加热炉中继续加 热升温到要求温度。材料应均匀洒布,保证厚度一致,无露白、无油团堆积。 6.4.2.3

    32、在沥青洒布起步、终止部位,应铺设条布或采用其他保护措施,承接多余沥青,防止对下承 层产生污染。 6.4.2.4 施工现场使用的胶粉改性沥青应由正规厂家生产,质量应满足本标准表 4 的技术要求 。 施工 单位应对沥青洒布量进行自检,监理单位应认真进行现场监理和检测。 6.4.2.5 胶粉改性沥青喷洒完成后,立即撒布单一粒 径 10 mm 15 mm 碎石,碎石洒布量为 8 kg/m2 10 kg/m2(控制碎石覆盖率 60 % 70 %),有条件时宜在利用拌和站加热碎石时掺加少量沥青( 0.4 % 0.6 %)拌和至沥青包裹碎石。 集料采用机扎碎石,质量要求应与所在项目沥青路面上面层粗集料质量

    33、要求一致 。 6.4.2.6 在进行大面积撒布前,应进行碎石撒布试验,确定车辆行走速度、开口大小(碎石流量), 确定车辆工作参数与碎石用量关系。 DB15/T 1417 2018 11 6.4.2.7 碎石撒布完毕后,应 用轻型胶轮压路机碾压 1 遍 2 遍,压路机行走速度需均匀,但不得喷 水,不得在作业面上掉头,并用鼓风机将浮石吹净。 6.4.2.8 施工完毕后养护期间, 应 保证车辆最少在 12 h 后方可上路,并保证车速低于 5 km/h,不得 刹车或调头,以防止应力吸收层受损坏。 6.4.3 施工注意事项 同 6.3.3。 6.5 胶粉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 6.5.1 胶粉改性沥青混

    34、合料的拌和 6.5.1.1 拌和站 应 有一定的沥青储备能力,配有沥青储存罐,储存罐必须具备保温和升温能力;储存 罐内应配置搅拌器,可进行间歇式搅拌;存储罐还应配置循环泵,储存过程中可自循环扰动沥青。 沥青 输送管道宜采用较大孔径,并 在管道外壁增加保温措施,避免沥青输送过程中因温度降低而堵塞管道。 拌和站应采用适宜的温度控制设备,保证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卸车泵和拌和站的供给泵应 具有适宜的输送功率 。 6.5.1.2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参照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工艺,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 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宜,并经试拌确定,原则是无花白料、结团和离析。间歇

    35、式拌和机 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 50 s 60 s。 6.5.1.3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合。间歇式拌和机宜配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 料仓,储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 5 ,且不 能有沥青滴漏。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 若因生产或其他原因需要短时间贮存时,贮存时间不宜超过 24 小时,贮存期间温降不得超过 10 , 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以及粗细集料颗粒离析。 6.5.1.4 生产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前后应及时对储油罐和输油管道进行清理。 6.5.1.5 矿料、胶粉改性沥青的加热温度及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应根据所用胶粉改性沥青的粘温曲线确 定,也可以直接选用表 11

    36、提供的经验值。当胶粉改性沥青的粘度大于 2.5 Pa.s 时,其加热温度应再提 高 5 10 。 表 11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控制 温度 单位 为 施工控制温度 控制标准 胶粉改性 沥青加热温度 175 185 矿料温度 190 210 出料温度 175 185 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 不低于 170 摊铺温度 不低于 165 碾压温度 不低于 155 碾压终了温度 不低于 120 开放交通 不高于 50 贮料仓贮存温度 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 10 DB15/T 1417 2018 12 6.5.2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参见 JTG F40。 6.5.3

    37、胶粉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6.5.3.1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在开始摊铺沥青混合料前 1 h,就应加热 摊铺机熨平板等有关装置 。 6.5.3.2 运料车向摊铺机 受料斗中卸料时,要根据受料斗的容量,尽可能快速一次将受料斗装满,以 减少集料离析。 6.5.3.3 受料斗中的沥青混合料要及时送到分料室中。分料室的螺旋分料器要及时将料分向两侧,直 到混合料的高度达到全长螺旋分料器的 3 4 高度,即混合料的高度要超过螺旋分料器的转轴并将上部 分料器淹埋 1 2,然后开始摊铺。 6.5.3.4 为避免发生片状离析现象,也可以不将两侧翼板内的离析混合料向中间翻倒。中间混合料不 足时

    38、,运料车及时向受料斗内倾卸混合料。在中断摊铺时,将两侧翼板内的混合料废弃不用。 6.5.3.5 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 停顿,以提高平整度, 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 1 m min 3m min。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 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6.5.3.6 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或基层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面层宜采用平 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中面层根据情况选用找平方式。直接接触式平衡梁的轮子不得黏附沥 青。 6.5.3.7 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的最低气温应不低于 15 ,如遇大风降温,不能

    39、保证迅速压实时 ,热 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宜提高 10 。 6.5.3.8 为了减少摊铺过程中的离析问题,提高路面的摊铺质量,宜采用 运料转运车配合摊铺使用。 6.5.3.9 对于高等级道路,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通过试验路段的试铺、试压确定。 6.5.4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6.5.4.1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根据路面宽度、厚度、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类型,混合料温度, 气温,拌和、运输、摊铺能力等条件综合确定压路机数量、质量、类型以及压路机的组合、编队等。其 中路面压路机规格应符合 JTG F40 的要求。 6.5.4.2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

    40、100 mm。 6.5.4.3 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 终压(包括成型)的碾压步骤 ,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铺筑高等级道路双车道沥青路面的压路机数量不 宜少于 5 台。施工气温低、风大、碾压层薄时,压路机数量应适当增加。 6.5.4.4 压路机轮上的淋水喷头,应疏通、调试好,应能够有效控制喷水量。碾压过程中,压实机的 储水箱中应灌入肥皂水,防止压实机轮粘起混凝土。 6.5.4.5 在碾压过程中,应有专人指挥,负责碾压各个阶段的衔接。 DB15/T 1417 2018 13 6.5.4.6 压路机应缓慢匀速地碾压,其碾压速度应符合表 12

    41、 的规定。压路机的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 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推移。碾压区的长度应尽量保持一致,两端的折返位置应随摊铺机前进而推进, 横向不得在相同的断面上。 表 12 压路机碾压速度 单位为 km/h 压路机类型 初压 复压 终压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钢筒式压路机 3 6 6 轮胎压路机 2 3 4 振动压路机 3 4.5 (振动) 5 (振动) 3 6 (静压) 6 (静压) 6.5.4.7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初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进行,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 ; b)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重型胶轮压路机进行初

    42、压 2遍 3遍,以提高碾压混合料的 密实性。 压路机吨位应不小于 25 t。当胶轮压路机上路碾压前,应将轮胎清理干净,并用水与植物油 混合液(比例 1: 1 左右)擦拭轮胎。在整个碾压过程中,轮胎压路机不可洒水,以保持高温 碾压,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粘轮 ; c) 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 6.5.4.8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复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 a) 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不超过 50 m。采用不同型 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宜安排每一台压路机作全幅碾压,防止不同部位的压实度不均匀 ; b) 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钢轮压路机的静


    注意事项

    本文(DB15 T 1417-2018 胶粉改性沥青及混合料设计与施工规范.pdf)为本站会员(figureissu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