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5 T 1443-2018 粘虫测报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78452       资源大小:977.2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5 T 1443-2018 粘虫测报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

    1、 ICS 65.020 B 16 备案号: 59576-2018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443 2018 粘虫测报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techniques to the oriental armyworm Mythimna separata (Walker) 2018-07-05 发布 2018-10-0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443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

    2、标准由巴彦淖尔市植保植检站提出 。 本标准由巴彦淖尔市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巴彦淖尔市植保植检站、内蒙古自治区植保植检站。 本标准主要起 草人:王利军、刘双平、刘晨光、柴玉鑫、陈阳、仵均祥、王玉杰、刘甲琦、张军。 DB15/T 1443 2018 1 粘虫测报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粘虫监测调查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玉米田粘虫的测报调查与综合防治,水稻、谷子、高粱等作物田的粘虫测报调 查和综合防治可参考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

    3、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798 粘虫测报调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粘虫的发生时代 generation emergence of the armyworm 以卵的出现作为下一个世代的开始,对全年卵、幼虫、蛹、成虫发生世代的表述方法:越冬代、第 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内蒙古为二代、三代粘虫发生区,二代成虫发生期 5 月 10 日 6 月 25 日; 三代成虫发生期 7 月 20 日 8 月 20 日。 3.2 残虫 量 No. of larvar after sp

    4、raying insecticides 在幼虫发生地区,已防治和未防治的各种寄主田内,作物及地表面残留的幼虫、蛹的数量。 4 成虫发生动态监测 4.1 监测时间 二代成虫诱测时间自 5月 10日 6月 25日,三代成虫诱测时间自 7月 20日 8月 20日。 4.2 监测工具与方法 4.2.1 性诱捕器 DB15/T 1443 2018 2 选择有代表性且面积 不小于 5亩的地块,设置性诱捕器 3个,诱捕器下端与地表面距离为 1.5m,诱捕 器之间间隔 50m。监测期间,每天检查诱到的蛾量,记入表 A.1中, 30d更换 1次诱芯。 4.2.2 虫情测报灯 选择当地有代 表性、视野开阔、四周没

    5、有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的农田,设置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 灯或 20瓦黑光灯 1台,灯管下端与地表面距离为 1.5m。诱测期间,每天检查诱蛾量,记入表 A.2中。 4.2.3 糖醋液诱捕器 设置糖醋液诱捕器 3个,间距应在 50m以上,下端与地表面距离为 1m。诱测期间,诱液不少于容器深 度的 2/3,白天盖好,傍晚开盖,每天早晨检查诱蛾量,记入表 A.3中, 5d 7d换诱剂 1次。 4.2.4 杨树枝把 每块田设置杨树枝把 5把,对角线排列, 杨树枝把倒挂在木棍或竹竿上,底端距地面 60cm。 杨树枝 把设置后,应根据叶片脱落情况, 7d 10d更换 1次。诱测期间,每天检查诱蛾量,记入表 A

    6、.4中。 4.3 雌蛾卵巢发育进度检查 从成虫出现开始,隔日解剖检查一次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各级数量和交尾情况(见附录 C)。每次 抽查蛾量为 20头,诱蛾量不足 20头时,应全部检查,将检查结果记入表 A.5中。 5 卵量发生动态监测 5.1 时间 系统监测时间与成虫监测时间相同。普查时间根据成虫诱测情况,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后进行。 5.2 工具 卵量发生动态监测工具为谷草把。 5.3 方法 5.3.1 系统监测方法 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农田 3块,每块田插谷草把 10把,棋盘式排列,谷草把间距 20m,谷草把顶端 高出作物顶端 30cm左右。每 3d检查并更换 1次草把,仔细清点卵块数;同时抽

    7、取 10块卵,检查其卵粒数; 如不足 10块卵则全部检查,将检查结果记入表 A.6和表 A.7中。 5.3.2 普查方法 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寄主田 3块,每块田 5点取样,每样点 1m2。小麦、谷子等密植矮秆作物,检 查枯干叶、枯心苗和上部( 1 4)片嫩叶尖端的卵块数;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每点顺行检查 20株, 对整株作物进行检查。同时抽取 10块卵,检查其卵粒数;如不足 10块卵则全部检查,将结果记入表 A.8 和表 A.9中。 6 幼虫发生动态监测 6.1 系统调查 DB15/T 1443 2018 3 6.1.1 时间 二代幼虫系统调查时间为 6月 1日 7月 20日;三代幼虫系统

    8、调查时间为 7月 25日 8月 25日。 6.1.2 方法 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寄主田 3块,每块田棋盘式 10点取样,小麦、谷子、水稻每点 1m2,玉米、高 粱每点顺行 10株,调查后均折算成平均每平方米虫数。 调查条播麦田、谷田时,样点下铺一白布,拍打植株,如此反复数次,直至拍打后再不出现幼虫为 止,然后扒开行间,检查布上或地表上的幼虫数量及其发育龄期;同时检查根际松土潜伏的幼虫;谷叶 心内常有低龄幼虫潜伏,除拍打外,对心叶及穗轴应仔细检查。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先检查心叶、 叶腋、雌雄穗及干叶卷缝内的 虫量、虫龄;再查地表及土内虫量、虫龄;如田中杂草较多,也要查清杂 草上的虫量、虫龄。幼

    9、虫虫龄按体长和头宽区分(区分指标见附录 D)。将调查结果记入表 A.10和表 A.11 中。 6.2 普查 6.2.1 时间 当系统调查大部分幼虫进入 2龄期时,立即组织 1次普查。 6.2.2 方法 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寄主作物田 20块,取样方法同系统调查,检查虫量,将调查结果记入表 A.12 中。 6.3 残虫量调查 6.3.1 时间 二代幼虫残虫量调查时间为 7月 5日前;三代残虫量调查时间为 9月 5日前。 6.3.2 方法 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已防和未防的各种寄主田各 3块,每块田 5点取样。调查方法同 6.1.2。将残虫 量调查结果记入表 A.13中。 7 综合防治技术 7.1 农

    10、业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清除田间杂草。 7.2 物理防治 7.2.1 诱杀成虫 从成虫发生期开始,按照 2台 /亩 3台 /亩田间设置性诱捕器诱杀成虫;或按照 1台 /30亩 1台 /50 亩田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设置性诱捕器时,应用面积应在 50亩以上,诱杀效果较好。各地根据成虫 监测效果选用合适的诱杀工具。 7.2.2 诱卵 DB15/T 1443 2018 4 从成虫产卵初期开始到产卵盛期末为止,在田间插设谷草把, 20把 /亩 50把 /亩, 3d 5d更换 1次, 把带有卵块的谷草把收集起来烧毁。 7.3 生物防治 在粘虫卵孵化盛期、 初龄幼虫发生初盛期,采用 8000IU

    11、/ml苏云金杆菌 制剂 200 ml 300ml/亩 、 5% 氟虫脲 乳油 4000倍液 、 灭幼脲悬浮剂 500倍 1000倍液防治 进行防治。 7.4 化学防治 7.4.1 防治适期 幼虫 3龄以前 进行。 7.4.2 防治指标 玉米、高粱虫口密度二代幼虫 30头 /百株和三代幼虫 50头 /百株; 小麦、谷子、水稻田 20头 /m2。 7.4.3 适用药剂 可选用 3%甲维盐氟铃脲乳油等药剂 1000倍 1500倍液;或 4.5%高效氯氰菊酯 乳油 1000倍 1500 倍液;或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2500倍 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在幼虫迁 移危害时,撒 30cm宽的药带进

    12、行封锁;或在小麦、玉米田撒施辛硫磷毒土,建立隔离带。 DB15/T 1443 2018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粘虫监测调查记载表 A.1 成虫发生动态数据统计 A.1.1 性诱剂诱捕器监测粘虫成虫发生动态记载表见表 A.1。 表 A.1 性诱剂诱捕器监测粘虫成虫发生动态记载表 地点: 作物种类: 调查人: 月 日 田块 性诱剂诱捕器编号(头 /诱捕器) 备 注 1 2 3 平均 1 2 3 合计 A.1.2 虫情测报灯监测粘虫成虫发生动态记载表见表 A.2。 表 A.2 虫情测报灯监测粘虫成虫发生动态记载表 地点: 作物种类: 调查人: 月 日 田块 1 田块 2 田块 3

    13、备 注 雌虫 雄虫 合计 雌虫 雄虫 合计 雌虫 雄虫 合计 合计 A.1.3 糖醋液诱捕器监测粘虫成虫发生动态记载表见表 A.3。 DB15/T 1443 2018 6 表 A.3 糖醋液诱捕器监测粘虫成虫发生动态记载表 地点: 作物种类: 调查人: 月 日 田块 糖醋液诱捕器编号(头 /诱捕器) 备 注 1 2 3 平均 雌 雄 合计 雌 雄 合计 雌 雄 合计 1 2 3 合计 A.1.4 杨树枝把监测粘虫成虫发生动态记载表见表 A.4。 表 A.4 杨树枝把监测粘虫成虫发生动态记载表 地点: 作物种类: 调查人: 月 日 田块 杨树枝把编号(头 /把) 备 注 1 2 3 4 5 平均

    14、 1 2 3 合计 A.2 粘虫雌蛾卵巢发育情况检查记载表 粘虫雌蛾卵巢发育情况检查记载表见表 A.5。 表 A.5 粘虫雌蛾卵巢发育情况检查记载表 月 日 雌蛾 来源 检查 虫数 卵巢发育级别及占百分比 交配 率 % 备 注 数量(头) % 1 2 3 4 5 1 2 3 4 5 DB15/T 1443 2018 7 A.3 卵量发生动态监测数据统计表 A.3.1 粘虫草把诱卵卵块数记载表见表 A.6。 表 A.6 粘虫草把诱卵卵块数记载表 地点: 作物种类: 调查人: 调查 日期 草把编号(块 /草把) 平均 (块 /草把) 1 2 3 4 5 6 7 8 9 10 A.3.2 粘虫草把诱

    15、卵卵粒数记载表见表 A.7。 表 A.7 粘虫草把诱卵卵粒数记载表 地点: 作物种类: 调查人: 调查 日期 卵块号(粒 /块) 平均 (粒 /块) 1 2 3 4 5 6 7 8 9 10 A.3.3 粘虫卵块数普查记载表见表 A.8。 表 A.8 粘虫卵块数普查记载表 调查时间: 地点: 作物种类: 调查人 : 田块 样点号(卵块 /样点) 平均 (卵块 /样点) 备注 1 2 3 4 5 1 2 3 A.3.4 粘虫卵粒数普查记载表见表 A.9。 DB15/T 1443 2018 8 表 A.9 粘虫卵粒数普查记载表 调查时间: 地点: 作物种类: 调查人: 田块 卵块编号(粒 /卵块)

    16、 平均 (粒 /卵块)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A.4 幼虫发生动态与数量监测数据统计表 A.4.1 粘虫幼虫发生量系统调查记载表见表 A.10。 表 A.10 粘虫幼虫发生量系统调查记载表 调查时间: 地点: 作物种类: 调查人: 田块号 样点号(头 /m 2或头 /10株) 平均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A.4.2 粘虫幼虫发育进度调查记 载表见表 A.11。 表 A.11 粘虫幼虫发育进度调查记载表 调查时间: 地点: 作物种类: 调查人: 田块 号 总 虫 数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6龄 备注 数 量 %

    17、数 量 % 数 量 % 数 量 % 数 量 % 数 量 % 1 2 3 A.4.3 粘虫幼虫发生量普查记载表见表 A.12。 DB15/T 1443 2018 9 表 A.12 粘虫幼虫发生量普查记载表 调查时间: 地点: 作物种类: 调查人: 田块号 样点号(头 /m 2或头 /10株) 平均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A.4.4 粘虫残留虫 量调查记载表见表 A.13。 表 A.13 粘虫残留虫量调查记载表 调查时间: 地点: 作物种类: 调查人: 田 块 号 样 点 号 幼虫 蛹 成虫 合计 (头 /样点) 备注 1-3 龄

    18、 4龄 5 龄 6龄 前 蛹 1 级 2 级 3 级 1 1 2 3 4 5 2 1 2 3 4 5 3 1 2 3 4 5 DB15/T 1443 2018 10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成虫常用诱捕器及其配件的制作方法 B.1 性诱捕器 由性诱剂诱芯、诱捕盆和吊绳 3部分组成。诱捕盆采用直径 20cm 25cm,深 15cm左右的广口盛水容 器如塑料水盆等;吊绳使用 18号左右细铁丝。在盛水容器中加 入 约占容器体积 2/3左右的 0.1%洗 衣粉水 , 将诱芯固定于盛水容器中央、距水面上方 1cm处,诱芯口向下。 B.2 糖醋液诱捕器 取 40% 50%白酒 125ml、水

    19、250ml、红糖 375g、醋 500ml、再加 90%的晶体敌百虫 3g,先将红糖和敌百 虫称出,用温水溶化后,加入醋、酒制成糖醋诱液。 诱 捕器由糖醋液、诱捕盆和吊绳 3部分组成。诱捕 盆采用直径 15cm 20cm,深 12cm左右的广口盛水容器如塑料水盆等;吊绳使用 18号左右的细铁丝。将 糖醋液倒入诱捕盆中,糖醋液量约占诱捕盆容积的 2/3。 B.3 谷草把 选择干谷草或稻草,基部扎成直径约 5cm,上部散开,长度约 50cm的草把,将其绑在小木棍或细竹 竿上,端部朝上。使用时直接插在田间。 B.4 杨树枝把 选 1年 2年生叶片较多的杨树枝条,剪成 60cm长,将基部扎紧,呈直径

    20、10cm的枝把;阴干 1d,叶片 萎焉后便可使用。 DB15/T 1443 2018 11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粘虫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及交配情况鉴别方法 C.1 1 级 卵未形成,腹腔乳白色;卵管透明,长 3 4cm,用肉眼辨认不出卵管中分节状,脂肪体多,呈圆形 或椭圆形,粒粒饱满,乳白色。 C.2 2 级 卵粒可辨,腹腔乳白色,卵管白色,长 4 6cm,卵管内卵粒呈分节状,脂肪体多,呈圆形或椭圆 形,乳白色,部分已不饱满。 C.3 3 级 卵已成熟,尚未产卵,腹腔黄白色,卵管白色至黄色,长约 7 10cm,卵粒排列紧密、靠近侧输卵 管处,卵粒有堆集重叠现象,脂肪体显著减少,呈半

    21、透明或透明状,萎焉发扁。 C.4 4 级 卵已部分产出,腹腔淡黄色,卵管白色至黄色,长约 4 10cm,卵粒排列不紧密,几乎没有乳白色 脂肪体。 C.5 5 级 卵已产完,近有少量遗卵,腹腔黄色;卵管暗黄色,萎缩较短,无脂肪体。 C.6 凡雌蛾交尾囊内已有精珠的 ,可认定为已交尾个体,囊内无精珠的,则为未交尾个体。 DB15/T 1443 2018 12 D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粘虫幼虫发育进度龄期分级表 D.1 粘虫幼虫发育进度龄期分级方法 粘虫幼虫 发育进度龄期分级方法见表 D.1。 表 D.1 粘虫幼虫发育进度龄期分级表 虫龄 体长 mm 头宽 mm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1 1.87 1.8 2.2 0.32 0.3 0.4 2 5.9 5 7.1 0.54 0.5 0.65 3 9.8l 7 12 0.96 0.75 1.05 4 13.7 10 8 1.59 1.4 1.76 5 20.8 11 24 2.27 2 2.5 6 29.2 19 35.5 3.23 3 3.51 DB15/T 1443 2018 13 E E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粘虫蛹发育级别分级方法 E.1 1 级 蛹体 红褐色,复眼与体色一致,不甚明显。 E.2 2 级 复眼变褐至黑色,很明显,体色仍为红褐色。 E.3 3 级 蛹体褐至黑色,复眼与体色相同。


    注意事项

    本文(DB15 T 1443-2018 粘虫测报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