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B 40 备案号: 52547-2017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097 2017 典型草原牧草主要病害调查规范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asture main diseases investigation of typical steppe 2017-01-05 发布 2017-04-0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097 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 给出 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 由 内
2、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 归口 。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温素英 、 赵和平 、 孙杰 、 张建平 、 邢莉、 哈斯 、 林国辉 、 陈明 、 高艳 、 赵世 杰 、 白春利、 张琼林 、 羿静 、 青格乐 、 殷国梅 、 贾明 、 薛艳林 、 丁海军 、 于斌 、 李敬忠 、 张园园 、 刘思 博。 DB15/T 1097 2017 1 典型草原牧草主要病害调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温性典型草原牧草 主要 病害 的 调查 方法。 主要包括建立典型草原病害定点系统观测 点 、 样方选择、样点设置、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数据采集以及在 围封、放牧
3、、打草 、混播 等不同利用 方式条件下的牧草病害调查 方法。 本标准适用 于内蒙古自治区温性典型草原的牧草 主要 病害 定期 定点的系统 调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 文件 。 2.1 牧草病害 pasture disease 牧草由于生物和非生物等致病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在生理和外观上表 现异常。 2.2 病害发病率(普遍率) disease incidence 染病植株或器官数占调查植株或器官总数的百分比。 2.3 病害严重度 disease severity , DS(病情级别 disease rating) 又称 病情级别 , 衡量植株受害程
4、度的指标。 病株器官(如叶片、茎秆、果实等)受病害侵染的面积 占器官总面积的百分比。 2.4 病情指数 disease index , DI 将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结合,用来衡量植物发病程度的综合指标。根据一定数目的植株(或器官), 按各病情级别核计发病株(器官) 数,所得的表示平均发病程度的数值。 3 调查方法 3.1 调查时间与次数 在 牧草生长季节 ,选择 牧草生长 中后期, 田间病害发生 始 盛期 到 盛期, 根据调查 样 地每年的气温、 DB15/T 1097 2017 2 降雨以及牧草常年发病情况、 病害 种类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次数。 一般病害 6 月 20 开始,每 隔 3 周调
5、查 1 次;锈病、霜霉病 、 白粉病 7 月 上、中旬 开始,每 隔 2 周调查 1 次。 3.2 取样方法 在 调查 样地 采用随机取样法 选取 调查样方 ,调查样方面积 100 m 100 m( 1ha2), 设 3 次 4 次重 复;每个样方内采用双对角线法 ,定点 选 取 8 个 10 个样点; 外围 1 号 4 号 样点 为顺时针排列,内圈 5 号 8 号 样点 为逆时针排列。 每个样点面积 1 m2 2 m2( 1 m2 样方框就近 重复 2 次)。 3.3 样点记录 利用 GPS 记录、存储 每个样点 的经度 E,纬度 N,海拔 H 等数据;并打桩做标记,便于后续调查、 以后查找
6、。 3.4 样点标记 采用直径 50 mm,长 30 mm 的 PVC 管打桩做标记,打入地下深度 10 mm 12 mm,地上部分高度 保留 18 mm 20 mm。 3.5 样本量 根据 调查 样地的具体形状、面积 确定。可以有 3 种 选择:正方形样方, 8 个样点 ; 纵长方形 样方、 横长方形 样方,分别为 10 个样点 。详见附录 A。 4 调查内容 4.1 数据采集 病害调查时,主要采集 如下 数据 : 分别记录草地 亚 类、型 , 草地建群种或优势种 ,主要 牧草名称 (学 名、中文名 );查清样点内牧草 病害名称 (学名、中文名 )、症状、 发病部位、 发病株数 ( 或发病的
7、草地 面积 )、各病情分级(见附录 C)的株数以及 发病区域、发病面积等, 将调查数据记入典型草原牧草病 害调查记录表(见附录 B)。 4.2 发病率(普遍率) 按照公式( 1)计算发病率。 I=n /N 100% ( 1) 式中: I 发病率 ; n 染病植株 (器官 )数 ; N 调查植株 (器官 )总数 。 4.3 严重度(病情级别) 按照公式( 2)计算严重度。 DS=m/M 100%( 2) 式中: DS 严重度; DB15/T 1097 2017 3 m 器官染病面积; M 器官 总面积。 4.4 病情指数 根据发病率和严重度,按照公式( 3)计算病情指数。 根据 病情指数 进行病
8、害防治。 1 0 0)( SN nsDI ( 3) 式中: DI 病情指数; S 各病害严重 度代表数值; n 各病害严重度病株(器官)数; N 调查植株(器官)总数; S 最高 病害严重度代表值,即 发病最重级的代表数值。 5 调查结果 调查结束后 统计计算牧草的发病率 、 严重度 、 病情指数 、死亡率和 产量损失等。 调查结果形成调查 报告,包括牧草主要病害种类、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和损失评估等。 DB15/T 1097 2017 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典型草原牧草病害调查方法 A.1 双对角线 8 点取样法 适用于面积较大的调查样地。 每个样方内采用双对角线法 ,定点
9、选 取 8个样点; 外围 1号 4号 样点 为顺时针排列,内圈 5号 8号 样点 为逆时针排列。 见图 A.1。 图 A.1 正方形样方 双对角线 8 点取样法 A.2 样点确定 A.2.1 外围 1号 4号样点 首先确定方向,找到北向,确定外围的 1 号 样点 ,打入 1 号铁砧子; 1 号、 3 号铁砧子里同时穿入 3 条米线,米线长度分别为 100 m, 141 m, 100 m; 2 号、 4 号铁砧子里同时穿入 2 条米线,米线长度 分别为 100 m, 100 m; 3 条米线终端分别穿入 2 号、 3 号、 4 号铁砧子,首尾相接,由 3 人牵引,分别 向东、东南、南 3 个方向
10、前进,拉直,绷紧,正向,同时将 2 号、 3 号、 4 号铁砧子打入地下,以此分 别确定 2 号、 3 号、 4 号 样点 。 A.2.2 内圈 5号 8号样点 其次找到每条边线的中点,即距离每个 样点 50 m 处,作每条边线的垂直线,在垂直线上向内 17 m 处,分别确定 5 号、 6 号、 7 号、 8 号 样点 。 4 3 2 6 7 8 5 100m 100m 17m 50m DB15/T 1097 2017 5 A.3 双对角线 10 点 取样 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的调查样地。 见图 A.2。 图 A.2 纵、横长方形样方 双对角线 10 点取样法 DB15/T 1097 2017
11、6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典型草原牧草 病害调查记录表 典型草原牧草病害调查记录表 见表 B.1。 表 B.1 典型草原牧草病害调查记录表 航 点 编 号 样点 编号 纬度 N 经度 E 海拔 H 植被 高度 m 牧草 1 牧草发病叶片 (器官 )数 牧草 2 牧草发病叶片数 主要牧草名称 总叶 片数 病 害 1 病 害 2 病 害 3 病 害 4 总叶 片数 病 害 1 病 害 2 病 害 3 W-A-1 W-A-2 W-A-3 W-A-4 W-A-5 W-A-6 W-A-7 W-A-8 W-A-9 W-A-10 合 计 发 病 率 病情指数 DB15/T 1097 2017
12、7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牧草主要病害病情分级标准 C.1 典型草原牧草主要病害病情分级标准(禾草) C.1.1 白粉病 1 级:无症状; 2 级:菌层 覆盖 叶片总面积的 1 %; 3 级:菌层 覆盖 叶片总面积的 5 %; 4 级:菌层 覆盖 叶片总面积的 25 %; 5 级:菌层 覆盖 叶片总面积的 50 %。 C.1.2 叶斑病 1 级:无症状; 2 级:病斑占叶片总面积的 1 %; 3 级:病斑占叶片总面积的 5 %; 4 级:病斑占叶片总面积的 25 %; 5 级:病斑占叶片总面积的 50 %。 C.1.3 叶锈病 1 级:无症状; 2 级:孢子堆 占 叶面积 的 1
13、 %; 3 级:孢子堆占叶面积 的 5 %; 4 级:孢子堆占叶面积 的 15 %; 5 级:孢子堆占叶面积 的 25 %。 C.1.4 杆 锈病 1 级:无症状; 2 级:孢子堆 占 叶面积 的 1 %; 3 级:孢子堆占叶面积 的 5 %; 4 级:孢子堆占叶面积 的 25 %; 5 级:孢子堆占叶面积 的 30 %。 C.1.5 冠 锈病 1 级:无症状; 2 级:孢子堆 占 叶面积 的 5 %; 3 级:孢子堆占叶面积 的 10 %; 4 级:孢子堆占叶面积 的 25 %; 5 级 :孢子堆占叶面积 的 40 %; DB15/T 1097 2017 8 6 级:孢子堆占叶面积 的 65 %; 7 级:孢子堆占叶面积 的 100 %。 C.1.6 全蚀病 1 级:无症状; 2 级:变黑根 根总面积的 5 %; 3 级:变黑根占根总面积的 6 % 10 %; 4 级:变黑根占根总面积的 11 % 25 %; 5 级:变黑根占根总面积的 26 % 40 %; 6 级:变黑根占根总面积的 41 % 65 %; 7 级:变黑根占根总面积的 66 % 100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