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3.310 A 90 备案号: 54140-2017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198 2017 危险 化学 品 行业反恐怖防范要求 Anti-terrorist precaution requirements for hazardous chemicals industry 2017-04-10 发布 2017-07-1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198 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2 5 反恐怖防范重要部位 .
2、 2 6 常态反恐防范 . 2 6.1 人防 . 2 6.1.1 人防组织 . 2 6.1.2 人防配置 . 2 6.1.3 人防管理 . 3 6.2 技防 . 3 6.2.1 技防组成 . 3 6.2.2 技防配置 . 3 6.2.3 技防要求 . 4 6.3 物防 . 6 6.3.1 物防组成 . 6 6.3.2 物防配置 . 6 6.3.3 物防要求 . 6 7 非常态反恐怖防范 . 6 7.1 基本要求 . 7 7.2 人防 . 7 7.3 技防 . 7 7.4 物防 . 7 8 应对处置预案 . 7 9 检查整改 .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化学恐怖袭击处置原则和程序 . 8 D
3、B15/T 1198 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内蒙古自 治区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成映泽 、蒋柠、 石磊、 王建国 、 宋国义 、裴斐、 陈武林 、佟达、 田雨丰 、贾双 文、朱晓春、朱隗明、籍凤英、籍江波、郭婷。 本标准于 2017年 04月首次发布。 DB15/T 1198 2017 1 危险化学品行业反恐怖防范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危险化学品 行业 反恐防范的 术语和定义
4、、 总体要求、重要部位、常态反恐怖防范、非 常态反 恐怖防范、应对处理预案 及 检查整改 。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 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化学废弃物处置的 危险 化学 品行业 的反恐怖防 范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 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 GB 10408.1 入侵探测器 第 1部分:通用要求 GB 10408.3 入侵探测器 第 3部分:室内用微博多普勒探测器 GB 10408.4 入侵探测器 第 4部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5、 GB 10408.5 入侵探测器 第 5部分: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 GB 10408.6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GB/T 10408.8 振动入侵探测器 GB 10409 防盗保险柜 GB 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5209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 GB 17565 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 GB/T 19392 车载卫星导航设备通用规范 GB 20815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GB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T 72 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
6、 GA/T 36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 术要求 GA/T 368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A/T 394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GA/T 644 电 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 GA/T 761 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DB15/T 1188-2017 反恐怖防范要求 通 则 DB15/T 1198 2017 2 3 术语和定义 DB15/T 1188-2017界定 的以及下列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危险化学品 hazardous chemicals 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 化 学品 。 3.2 化学恐怖事件 che
7、mical terror 恐怖分子利用化学战剂或剧毒危险化学品,对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机场、车站和码头,各类公共 交通工具,涉外敏感单位或区域等,采用爆炸或施放产生有毒气体,通过呼吸道吸入形式进行化学恐怖 袭击,可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及严重的环境污染的恐怖事件。 3.3 一级存放场所 storage of class I 存放 固态剧毒化学品总量在 500 kg(含)以上的或液态剧毒化学品总量在 1000 L(含)以上的的场 所。 3.4 二级存放场所 storage of Class II 存放 固态剧毒化学品总量在 50kg(含)至 500 kg的或液态剧毒化学品总量在 200 L(含)至
8、1000 L 的场所。 3.5 三级存放场所 storage of class III 存放 固态剧毒化学品总量在 50 kg以下的或液态剧毒化学品总量在 200 L以下的场所。 4 总体要求 4.1 危险化学品单位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 、使用和处置化学废弃物”的工作过程中,要严防 危险化学品被恐怖分子“骗取、偷盗、抢劫”或“丢失、泄漏”,阻断被用于涉化学恐怖活动的可能途 径 ; 同时,要防范化工企业、重要生产设施、运输车辆遭受恐怖袭击导 致突发灾害性化学事件。 4.2 针对 危险化学品 行业 重点目标和涉化学工作的其他目标单位的特点,以及常态管理与重大节点、 敏感时期等非常态管理的不同
9、要求,提出分类、分级的 反恐怖防范 要求 。 5 反恐 怖 防范重要部位 主要包括 集中控制中心 、生产车间、 存放场所 、配(变)电房、运输 化学品 的车辆 等 。 DB15/T 1198 2017 3 6 常态反恐防范 6.1 人防 6.1.1 人防组织 应符合 DB15/T 1188-2017 反恐怖防范要求 通则 中 7.1.1的 要求。 6.1.2 人防配置 6.1.2.1 应符合 DB15/T 1188-2017 反恐怖防范要求 通则 中 7.1.2 的 要求。 6.1.2.2 人防配置 应 符合 表 1 的 要求。 6.1.2.3 监控 中心应设专人值守,技防设施应设专人操作,出
10、入口应设置固定岗,重要部位应每小时 巡逻,化学品运输车辆应配备随行押运员,并应设机动力量进行备勤。 表 1 人防配置表 序号 项目 配置要求 配置标准 1 安保力量 技防保安 生产车间、储存仓库、运输化学品的车辆 应设 3 固定岗保安 经营场所 宜设 4 一、二、三级存放 场所 宜设 5 巡逻保安 生产车间 应设 6 一、二、三级存放场所 应设 7 配(变)电房 应设 8 机动保安 应对突发事件 宜设 6.1.3 人防管理 应符合 DB15/T 1188-2017中 7.1.3要求 。 6.2 技防 6.2.1 技防组成 包括视频 安防 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 出入口控制系统 、停车库管理系
11、统、电子巡查系统、运输 监控系统等。 DB15/T 1198 2017 4 6.2.2 技防配置 技 防配置要求应 符合 表 2的 要求。 表 2 技防配置表 序号 项目 安装区域或覆盖范围 配置要求 1 视频 安防 监控系统 彩色摄像机 一、二级存放场所出入口 应设 2 一级存放场所装卸区域出入口 宜设 3 一级存放场所 内 通道 应设 4 一级存放场所电梯轿厢内 应设 5 一级存放场所外界周围 应设 6 一、二级存放场所监控中心 应设 7 厂区出入口 应设 8 生产车间通道 应设 9 生产车间外界周围 应设 11 配(变)电房出入口 应设 12 配(变)电房 外界周围 应设 13 运输车辆
12、 应设 14 一、二级存放场所、生产 车间监控中心 应设 15 存放场所出入口 应设 16 存放场所与外界相通的窗户、风口 宜设 17 一、二级存放场所外界围墙等封闭屏障处 宜设 18 厂区出入口 应设 19 生产车间 与外界相通的窗户、风口 应设 20 一、二级存放场所主出入口内隐蔽处 应设 21 存放场所监控中心 应设 22 厂区出入口内隐蔽处 应设 23 存放场所、生产车间监控中心 应设 24 出入口控制系统 一级存放场所 主出入口 应设 25 一级存放场所监控中心 应设 26 厂区出入口 应设 28 运输监控系统 车载卫星定位 系统 (GPS) 运输车辆 应设 29 电子巡查系统 存放
13、场所的通道、楼梯口、自动扶梯口、电梯厅,生产 车间的通道、楼梯口、自动扶梯口、电梯厅 应设 30 停车场管理系统 运输车辆停车场 应设 DB15/T 1198 2017 5 6.2.3 技防要求 6.2.3.1 应 符合 DB15/T 1188-2017 中 7.2.3 要求。 6.2.3.2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摄像机工作 时,监视范围内的平均照度宜不小于 200 Lx; b) 出入口安装的 摄像机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安装牢固,且 固定焦距和方向,并减少或避免图像出现逆光; 2) 不能有盲区; 3) 通过监视屏能清楚地显示出入人员面部特征、机动车号; 4) 出入人员
14、面部的 有效画面不小于监视屏显示画面的 1/60。 c) 其它区域安装的摄像机,通过监视屏应能清楚地显示监视区域内人员的体貌特征及活动情况 ; d) 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门前上方的一侧,且应配置电梯楼层信号叠加器 ; e) 摄像机在标准照度下,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像信号的技术指标应不低于 GB 50198 规定的评分 等级 4 级的要求,回放图像质量不应低于 3 级的要求 ; f) 系统应能切换图像 ,并具有时间 、日期的字符叠加、记录功能,与标准时间误差应在 30 s 以 内。字符叠加不应影响图像记录效果 ; g) 采用硬盘录像机进行 24 h 图像记录,记录保存时间 不少 于 9
15、0 d; h) 硬盘录像机应符合 GB 20815 中类机(专业型数字录像设备)或类机(综合型数字录像设 备) A 级产品的要求; i) 视频安防监控系 统的其他要求应符合 GB 50395 及 GA/T 367 的规定。 6.2.3.3 入侵报警系统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紧急报警采用公共电话网传输的系统,不应在通讯线路上挂接其它通信设施 ; b) 紧急报警装置应设置为不可撤防模式,并具有防误触发措施,触发报 警后应能立即发出紧急报 警信号并自锁,复位需采用人工操作方式,同时应启动现场声光告警器 ; c) 入侵报警系统布防、撤防、报警、故障等信息的存储应不少于 30 d。 d) 入侵报警系
16、统的备用电源应满足 8 h 正常工作 ; e) 入侵探测器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 GB 10408.1、 GB 10408.3、 GB 10408.4 、 GB 10408.5、 GB 10408.6、 GB/T 10408.8、 GB 15209 的要求 ; f) 防盗报警控制器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 GB 12663 的要求 ; g) 入侵报警系统的其他 要求应符合 GB 50394 及 GA/T 368 的规定。 6.2.3.4 出入口控制系统 应符合以下要求 : a) 识 读式出入口控制系统由识读(显示)装置、传输网络、管理控制器、记录设备、执行机构等 组成;楼宇对讲系统由主机、若干分机、电源
17、箱、传输线等组成 ; b) 出入口控制讲系统的各类识读装置、对讲装置安装离地高度宜为 1.5 m 0.1 m; c) 识读式出入口控制系统应具有对时间、地点、人员和顺序等数据设置的显示、记录、查询和打 印等功能,时间误差应在 10 s 以内,并有防篡改、防销毁等措施 ; d) 应采用硬盘录像机进行视音频记录。图像记录帧速应不少于 24 frame s,记录保存时间 应不 少于 90 d; e) 系统其他要求 应符 合 GA/T 72 及 GA/T 394 的要求规定。 6.2.3.5 电子巡查系统 应符合 GA/T 644 的规定。 6.2.3.6 运输监 控系统 应符合 GB/T 19392
18、 的要求。 6.2.3.7 停车场管 理系统 应符合 GA/T 761 的要求 。 DB15/T 1198 2017 6 6.3 物防 6.3.1 物 防组成 包括实体防护装置,安全标志, 固定及携带式有毒、可燃气体监测仪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物资保障、 个人防护用品 等。 6.3.2 物防配置 物防配置要求应符合表 3的要 求。 表 3 物防配置表 序号 项目 安装区域或覆盖范围 配置要求 1 实体防护 装置 防盗防火安全门 存放场所的门 应设 2 防盗栅 栏 窗、风口 宜 设 3 混凝土墙或实心砖 墙 存放场所的墙壁 宜 设 4 防盗保险柜 三级存放场所的物品箱柜 应设 5 安全标志 存放场所
19、 应设 6 生产车间 应设 7 运输车辆 应设 8 运输停车场地 应设 9 固定及携带式有毒、可燃气体 监测仪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物 资保障、个人防护用品 生产车间 应设 10 运输车辆 应设 11 存放场所 应设 6.3.3 物防 要求 6.3.3.1 应 符合 DB15/T 1188-2017 中 7.3.3 要求。 6.3.3.2 混凝土墙或实心砖墙 的 厚度应不小于 250 mm;楼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建造, 厚度应不小 于 160mm。 6.3.3.3 防盗防火安全门 应 配有二把防盗防火锁 , 防盗防火安全门应符合 GB 17565 的要求。 6.3.3.4 防盗栅栏应采用单根直径
20、不小于 20 mm、壁厚不小于 2 mm 的钢管(或单根直径不小于 16 mm 的钢棒、单根横截面应不小于 8 mm 20 mm 的钢板)组合,单个栅栏空间最大面积应不大于 600 mm 100 mm。防盗栅栏应采用不小于 12 mm 的膨胀螺丝固定,安装应牢固可靠。 6.3.3.5 三级存放场所内应设置防盗保险柜用以存放剧毒化学品。防盗保险柜应符合 GB 10409的要求。 6.3.3.6 生产车间 、存放场所、运输车 辆、停车场地的重要部位 应按规定设置危险化学品标识、标志, 中文警示说明或显示危险信号的警示标牌和图示。 安全标志的设置应符合 GB 2894 的要求。 7 非常态反恐 怖
21、防范 7.1 基本要求 在满足第 6章常态反恐怖防范要求的基础上,制定更为严密的反恐怖防范措施。 DB15/T 1198 2017 7 7.2 人防 7.2.1 安保力量较常态增加 100%或以上,重 要 部位 应 有 2 名以上安保力量守护 , 24 h 严守岗位 。 7.2.2 加强出入口控制,出入口 应 凭特别通行证进出 , 检查到访人员及随身物品 。 7.2.3 厂区 外围设置警戒区域并派员值守。 7.3 技防 7.3.1 提高对技防设备状况及运行情况的检查频率,确保技防设施正常运行。 7.3.2 根 据当地相关部门要求,采取 其它 必要的技防措施。 7.4 物防 7.4.1 检查各级
22、风险部位门、窗、锁、栅栏、防撞柱、破胎器等物防设施,确保无安全隐患。 7.4.2 对出入厂区、库区的人员、车辆 所携带的物品实行严格的检查、登记制度,限制无关人员、车 辆进出。 7.4.3 做好消防设备、救援器材、应急物资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正常使用。 8 应对处置预案 应符合 DB15/T 1188-2017中第 9章的规定 。 危险化学品 恐怖袭击处置原则和程 序按照附录 A的要求进 行。 9 检查 整改 9.1 应符合 DB15/T 1188-2017中第 10章的规定。 9.2 自查和监督检查的内容应按照 第 6章 的规定执行 。 DB15/T 1198 2017 8 A A 附 录
23、 A (规范性附录) 化学恐怖袭击处置原则和程序 A.1 处置原则 A.1.1 袭击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措施, 尽量减少和消除袭击的危害和影响,并迅速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 当地公安、安监、消防、卫生等部门。 A.1.2 做好现场处置中化学毒气扩散范围的监测,防止现场处置人员中毒,处理有机磷或氰化物袭击 时应口服预防药物和携带必要的特殊急救药品。 A.1.3 处理重大涉化学恐怖袭击时,要尽快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必须在有关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现场 处理。 A.2 处置程序 袭击发生后 ,应采取以下程序进行处置: a) 个人防护 : 根据情况进行个人全身或局部防护 ; b) 询情 : 发生的 时间和地点,类型
24、和性质 ; 化学物质的种类、名称、数量 ; 现场和先期处置情况 及毒气扩散范围 ; 现场周围的居民分布和人员伤害情况 ; c) 侦察 : 毒物名称、种类,化学毒气污染的范围,浓度分布 ; 有否次生灾害 (燃烧、爆炸、染毒 ); 可能受化学毒物中毒的人员数量 ; d) 警戒 : 根据询情、侦察情况 (毒气污染的范围,浓度或密度分布 )设置警戒区域 ; 合理设置出入 口,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其他物资的进出 ; e) 救生 : 指导公众和应急救援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 为决策部门提出具体防护措施 ; 组织和 指导服用预防药,进行呼吸道和体表防护,隐蔽或撤离 ; 对可能或已受污 染的食物和饮用水进
25、 行控制 ; 消除化学毒物污染 ; f) 排险 : 及时灭火 , 防止发生爆炸并产生次生灾害 ; 尽快控制毒源和防止有毒化合物进一步泄漏 和扩散 ; g) 灭火 : 化学火灾应根据化学品的理化性质选择相应的灭火剂 ; h) 医疗救护 : 由进入现场的消防人员搜索伤员,对伤员进行简单防护后,送到安全区域交给卫生 部门抢救队伍进一步救治 ; i) 洗消和现场清理 : 对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进行毒物监测和妥善的处理 ; 清点人员、 车辆及器材。完成洗消和现场清理后,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A.3 毒气扩散纵深的判断及人员疏散范围 A.3.1 毒气扩散纵深的判断 毒气的 扩散范围和扩
26、散纵深受毒气浓度,风向、 风速,气温、垂直稳定度和环境影响;染毒区形状 受风速和地形、地貌等影响。 DB15/T 1198 2017 9 A.3.2 人员紧急疏散范围 化学恐怖袭击后首先要迅速判断毒气扩散的方向、范围及浓度变化,以确定社会公众撤离的方向、 范围和距离。 A.4 化学侦察、防护、消毒和洗消 A.4.1 侦察的方法及仪器 利用感官、化学、生物、生化侦检法等侦察方法 。采用携带式仪器或侦察车进行巡捡,侦检仪器主 要有侦毒器与化验箱、 含磷毒剂报警器、检水检毒箱等。 A.4.2 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 过滤式防毒面具、隔绝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防化服、皮肤防护器材和简易 防护器
27、 材。 A.4.3 消毒方法及消毒剂 化学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机械消毒法 ; 人员消毒应选择合适的皮肤消毒剂 ; 车厢、地面的消毒, 应根据毒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及消毒时间。 A.5 个人防护及医学处理 A.5.1 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处理的流程包括: a) 及时使用个人防护器材 : 包括防毒面具、皮肤防护器材、简易防护器材和进入集体防护工事等。 b) 服用预防药物 : 指“神经性毒剂”和“全身中毒性毒剂”,进入毒区前可组织口服“防磷片” 和“抗氰胶囊”。服用预防药物必须结合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 c) 遵守染毒区行动规则 ; 禁止饮水、进食 ; 不得随地坐、卧;无命令不得解 除个人防护
28、等。 d) 及时进行洗消 ; 毒区内及时消毒,离开毒区后尽快进行全身洗消。 A.5.2 现场急救 主要依靠自救、互救,先重后轻;特效抗毒治疗与综合治疗相结合;局部处理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 原则;注意正确处理毒剂中毒和其他创伤的关系 ,具体如下: a) 防止继续中毒; b) 尽早使用特效抗毒剂; c) 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d) 对症处理并加强护理。 A.5.3 化学救治特需药物与装备 神经毒预防片、神经毒自动急救针,抗氰预防胶囊、抗氰自动急救针,抗失能剂针剂,抗烟混合剂, 消毒手套, Ache活性测定盒等。 DB15/T 1198 2017 10 A.6 伤员后送 A.6.1 对急性中毒伤员,现场处理后交由专业医院进行 治疗;对非化学中毒的伤员 (如烧伤、创伤等 ), 按常规医疗救治体系、程序和方法进行救治。 A.6.2 化学伤员可送当地职业病防 治院、肺科医院、 核化救援中心等专业医院或驻军医院。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