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30 B 21 备案号: 53560-2017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1632017 呼伦贝尔根茎冰草沙地植被建植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vegetation establishiment of Hulunbeier Rhizome wheatgrass in Sandland 2017 - 02 - 25 发布 2017 - 05 - 25 实施 内蒙古 自治区 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163 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 编写。
2、本标准由呼伦贝尔学院提出 。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 农牧业厅 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呼伦贝尔学院,呼伦贝尔市元绿草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晓明、刘及东、张培青、张伟、张骁、赵云飞、张菁华、官庆新、张忠哲 、 郑继松、李月 。 DB15/T 1163 2017 1 呼伦贝尔根茎冰草沙地植被建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呼伦贝尔根茎冰草在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种植及利用技术,包括播前准备、适宜播 种时期和播种量、幼苗保育技术、快速繁殖技术、合理的人工植被管理及利用技术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半干旱沙地的植被恢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3、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21141 防沙治沙技术规程 DB15/T 535 流动沙地沙障设置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21141 和 DB15/T 535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呼伦贝尔根茎冰草 hulunbeier rhizome wheatgrass 以呼伦贝尔地区野生米氏冰草 ( Agropyron michnoi) 为原始材料培育而成的牧草新品种。 2014 年 1 月通过内蒙古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4、“ 呼伦贝尔根茎冰草 ”,登记号为 N031。属禾本科多年 生牧草。 3.2 种子 丸衣化 seed pelleting 也称 种子 丸粒化 ,即采用人工丸粒工艺 措施, 在 待播植物 种子外面包上一层含有 杀虫剂 、杀菌剂、 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和成膜剂 等 药剂“外衣” 的 过程。 4 土地整理 4.1 播种区域选择 选择植被盖度低于 15 %,地势相对平缓 的 半干旱地区 流动沙地或半固定沙地。 4.2 机械沙障建立 DB15/T 1163 2017 2 播种 前,待播土地应预先 建立机械 沙障 。机械沙障建植 方式及规格, 按照 DB15/T 535 的规定执 行
5、 。 5 播前种子处理 5.1 种子质量要求 应 符合 GB 6142 中规定的三级以上 质量 标准。 5.2 种子丸衣化处理 5.2.1 种子丸衣材料及其适宜混配比例: 腐植酸土 15% 25%,硫酸钾粉 10 % 15 %,磷酸二氢钾粉 1 % 5 %,过磷酸钙粉 25 % 30 %,麦饭石粉 10 % 15 %,和膨润土 20 % 30 %。 5.2.2 采用 种子丸衣 机 进行丸衣化 处理,经丸衣处理后 的 牧草 种子应在滚筒式 热风干燥箱内进行干燥处 理 , 干燥箱入口温度控制在 40 以下,直到丸衣化种子的含水量降到 14 %以下为止。然后在阴凉处保 存,待播种用。保存时间最长不得
6、超过 30 天。 5.2.3 种子丸衣剂使用 量 应控制在种子重 量的 5 倍 左右,即种子 重量:丸衣材料重量 =1:5。 6 播种 6.1 播种材料配置方案 6.1.1 混播材料选择 适宜 混配 的禾本科牧草有羊草、披碱草等,豆科牧草沙打旺、萹蓄豆等。 适宜 混配 的灌木 类 植物 有 小叶锦鸡儿、羊柴等。 6.1.2 牧草播种组合及播种量 牧草播种组合及其播种量 参见下表 1。 6.1.3 灌草混播组合及播种量 6.1.3.1 灌草混合播种 表 1 牧草播 种组合及其推荐播种量 播种方式 牧草配置组合 播种量 kg/hm2 混播比例(禾本科:豆科) 混播 根茎冰草 +羊草 +披碱草 +沙
7、打旺(或萹蓄豆) 10+10+10+3 10:01 根茎冰草 +披碱草 +沙打旺(或萹蓄豆) 15+15+3 根茎冰草 +沙打旺(或萹蓄豆) 30+3 单播 根茎冰草 30 DB15/T 1163 2017 3 即将 1 4 种 牧草组合与 1 种灌木进行混合,同期播种在沙障内。灌木播 种量 3 kg/hm2 3.5 kg/hm2, 牧草组合及播种量参照表 1。 6.1.3.2 灌草带间播种 即先将灌木进行条播,建立灌木 林带, 播种量 6 kg/hm2 7 kg/hm2,行距 30 cm 50cm, 带间距 5 m 10 m。然后 ,在 灌木林带间播种牧草,牧草组合及播种量参照表 1。 6.
8、2 播种时期 最佳 播种期为 每年的 4月 上旬 至 8月 中旬,即 土壤 温度 和墒情 相对 较好时期 。秋季 播种时, 最后 一次 播种时间应 控制在 秋霜来临前 1个月 之内。 6.3 播种方式 6.3.1 条播 在沙障内平行开沟,播种后覆土。播种行距 50 cm 10 cm。 6.3.2 “口 ”字形播种 在网格状沙障内部 , 与 沙障平行开沟 , 形成 “口 ”字形 , 播种后覆土 。 播种行与沙障的距离分别为 : 稻草沙障 10 cm左右 , 芦苇沙障 20 cm左右。 6.4 播种 深度 播种深度 2 cm 4 cm。 7 施肥方法 播种时 撒施 底肥 , 以满足幼苗生长 2 3个月后的养分需求。底肥为氮磷缓释肥,施肥量为 120 kg/hm2 150 kg/hm2。底肥与种子同时撒在条播沟内,然后覆土。 8 人工植被的管理 沙地播种灌草植物 种子 后,必须进行围栏封育, 围封时间至少为 4年 5年。之后 , 可 视 植被发育情 况适当 进行 割草或放牧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