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4 T 555-2019 无公害香菇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78001       资源大小:1.82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4 T 555-2019 无公害香菇生产技术规程.pdf

    1、 ICS 67.080.20 B 31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T 5552019 代替 DB14/ T 5552010 无公害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2019- 06 - 25发布 2019 - 08 - 25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 T 555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栽培条件 . 1 5 栽培技术 . 2 6 病虫害防治 . 4 7生产档案管理 . 7 DB14/ T 555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DB14/

    2、T 555 2010无公害食品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与DB 14/T 5552010相比主 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生产场所; 修改了催蕾及出菇; 修改了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蔬菜产业管理站、太谷绿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烨、张晓鹏、黄超、王小军、郝志勇、武爱娟、张芳、褚润根、田文杰、田 来生。 DB14/ T 5552019 1 无公害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香菇的栽培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生产

    3、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香菇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转色 香菇菌丝在培养料内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代谢产生色素而使表层变为褐色的过程。 3.2 催蕾 采取控温、控湿、通风、振动及适当光照等方

    4、法促进菇蕾形成的技术措施。 4 栽培条件 4.1生产场地 场地应选在生态条件好,周围环境清洁,水质良好,无污染源,地势平坦,并有可持续性生产能力 的农业生产区域。 4.2栽培菇房的前处理 4.2.1清洁整理 菇房使用前要清洁整理,清除杂物、杂草等,平整地面,充分通风日晒。 DB14/ T 5552019 2 4.2.2灭虫和消毒 菇房在使用前34 d 应进行消毒,以杀灭潜伏的病菌及害虫。消毒前,先将菇房的孔洞、裂缝堵 塞严密,以保证药味不外逸。菇房消毒常用的方法是混合熏蒸法,即每立方米用甲醛 10 mL、高锰酸钾 5 g、硫磺 10 g。硫磺可用燃烧法使其挥发,甲醛可倒入高锰酸钾中使其自动氧化

    5、。放药点可采取上、 中、下均匀放置,不同药剂要错开放置,边放药边退出,密闭熏蒸24 h42 h。或者用气雾消毒盒消毒, 按3 g/m 3 5 g/m 3 的用量点燃熏蒸30 min 以上。 4.3基质 主料主要有阔叶树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等,辅料主要有麦麸、玉米面、米糠、白糖、石膏等。 要求干燥、新鲜、无霉变、无异物。拌料要均匀。调制好的栽培料适宜含水量应为6065,pH 值 在78之间。 4.4菌种 品种中有的适合于春栽,有的适合于秋栽和夏栽。应按栽培季节、菌种特性和市场要求选择适宜品 种。 5 栽培技术 5.1 生产流程 播期确定料袋制作灭菌接种发菌脱袋和转色催蕾和出菇采收采后管理。 5.

    6、2 播期 晋中地区秋播:8月中旬9月下旬;春播:12月初翌年4月初。晋北地区秋播适当提早,春播适 当推后;晋南地区秋播适当推后,春播适当提早。如有控温设施,播期可调整。 5.3 料袋制作 5.3.1 常用配方 木屑 79%、麦麸或米糠 20%、石膏粉 1%; 木屑 79%、麦麸或米糠17%、玉米面3%、石膏粉 1%。 5.3.2 栽培料制备 按照配方比例,称重原、辅料,含水量控制在55%65%之间。拌料用水应符合GB 5749规定。 5.3.3 装袋 采用(2022)cm55 cm 的袋子栽培。原则上天气热的地方袋子宜细些,天气冷的地方可粗些。 装料时,要松紧度适宜。装料过紧,灭菌后容易胀破袋

    7、子;装料过松,袋膜与料不紧贴,接种、搬动操 作时,袋子必然上下鼓动,杂菌随气流进入接种穴,从而引起杂菌污染。 5.4 灭菌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料袋必须是聚丙烯塑料袋,锅内的冷空气要放净,当压力表指向1.5 kg/cm 2 时,维持压力2 h不变,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让压力表指针慢慢回落到0位时,先打开放气阀,再开锅出 DB14/ T 5552019 3 锅。采用常压蒸汽灭菌锅,开始加热升温时,要旺要猛,从生火到锅内温度达到100 的时间最好不超 过4 h,否则会把料蒸酸蒸臭。当温度到100 后,要用中火维持8 h10 h,中间不能降温,最后用旺 火猛攻一会,再停火焖一夜后出锅。出锅前先把冷却室

    8、或接种室进行空间消毒。出锅用的塑料筐也要喷 洒2%的来苏水或75%的酒精消毒。 5.5 接种 最为常用的接种方法是长袋侧面打穴接种法。有两种接种方式,一种是封闭式接种,适合高温季节 接种,需在接种箱(室)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一种是开放式接种,适合气温低的季节接种,一般都必 须在酒精灯周围进行。 5.6 发菌 发菌场所要保持干燥、洁净、通风,避光。培养室温度在22 25 ,料温不超过28 。恒温 养菌,菌袋堆叠发菌。每隔710 d 翻堆一次。保持培养场所干燥,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培 养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菌袋采用定期刺孔增氧。发菌期间室内保持黑暗。 5.7 脱袋和转色

    9、 5.7.1 脱袋 菌袋出现三分之一以上瘤状物,达到生理成熟后,可在保温性能更好的斜面式半地下菇棚脱袋,用 干净的刀片将菌袋纵向划开数刀,剥去料袋,选择晴天,温度保持在18 22 之间。 5.7.2 转色 脱袋35 d 除去薄膜后最佳,室内温度控制在18 22 。温度过高要放下卷帘,一般放至三 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温度低于12 时,要把卷帘揭开,引光增温;温室内要加盖遮阳网,严禁阳光直 射,增加阳光散射;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70%80%为宜,可在早晚进行洒水;正常情况下,一般经15 d 左右,菌棒可完成转色,其感观标准为料表呈棕色至棕褐色,形成一层似树皮状的褐色菌膜,白色菌斑 约占菌棒总面积的10

    10、%以下,最好是全身通体呈棕色至棕褐色,菌膜厚度适中,菌棒富有弹性,重量较 转色前轻20%左右。 5.8 出菇管理 5.8.1 催蕾 菌棒转色后,昼夜温差达到5 10 ,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90%左右,促进菇蕾形成,适宜条件 下45 d 形成大量菇蕾。有些菌棒采取常规催蕾不能出菇或转潮,可采取机械振动或电击刺激协助催 蕾。对于转色较深或翻动次数过多,形成硬、厚菌皮的菌棒,可通过增加菇棚内湿度和提高温度,软化 菌皮,促进现蕾。 5.8.2 出菇 从菇蕾生长到子实体成熟,一般只需35 d ,气温低时需67 d ,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从温、湿、 气、光四个方面进行。子实体生长发育最佳温度15 左右。长菇阶

    11、段,菌筒前期以喷水保湿为主,后 期则以浸水、注水和喷水相结合。长菇阶段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遮阳 方法和光照时间。 5.9 采收 DB14/ T 5552019 4 5.9.1 采收时期 菌盖3 cm9 cm展开的幅度,是采收的适宜期。在适宜的采收期内,应按鲜售和干制的不同要求、 不同标准采摘。 鲜售香菇的采收标准: 外销香菇,菇盖球状菌膜初裂,菌褶初显为最适宜采收期。菇体表面干燥, 菇体色浅,不粘手有弹性。内销香菇,边缘尚有少许内卷,菌褶已完全伸长,孢子已开始正常地弹射, 即菌盖有89分展开时,是鲜售菇采摘最适期。此时菇肉质地结实,分量较重,外形美观。 干制香菇的采

    12、摘标准: 菌膜全裂,菌盖上有菌膜残留,选择晴好天气,菌盖边缘内卷,内卷的边 缘处尚与菌褶相连时采摘为最好。花菇采收时,在菌盖边缘未完全展开,即67分展开,菇盖边缘的菌 幕尚能清楚可见时采收。 5.9.2 采收方法 采菇时一手压住菌柄基部的菌棒处,一手捏住菇柄基部,先左右旋转摇动,再向上轻轻拔起。应采 大留小,不碰伤周围小菇蕾。采下的鲜菇应防止相互挤压损伤,以免影响外观和质量。 5.10 采后管理 5.10.1 清理菌棒 采菇后应对老菌膜、污染处和孢子粉等及时除去,停水37 d,让菌棒表面稍干燥,促使菌棒内部 的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为下潮菇生产奠定基础。 5.10.2 补水 菌棒停水结束后,

    13、及时进行补水,常用补水方法有注入补水和浸水补水两种。注入补水:用注水 器向菌棒内注水补水,水温越低越利于出菇。浸水补水:在既没有注水器或也没有自来水的情况下, 可以用容器或地面挖坑,坑内衬有塑料薄膜盛水的办法对菌棒浸水补水。浸水24 h后捞出。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重点抓好菇房消毒、器具消毒、科学管理。药剂防治贯彻执行NY/T 1276 和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6.2 防治方法 6.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菌种;选择新鲜培养料,使用前在露天曝晒23 d消毒杀 菌,并采用科学的培养料配方;科学确定播期,适时栽培

    14、;栽培中加强通风,控制料面无积水,避免杂 菌产生的环境条件。 6.2.2 物理防治 人工捕捉害虫,除去病斑或带病子实体。搞好菇棚及周围环境卫生,清除棚室周围及内部杂草、杂 物,特别是种菇后的菌渣,必须及早运出远离菇房处,减少虫卵隐藏场所。安装防虫网,栽培场所出入 口及通风窗口安设 60 目纱门、窗,防治螨类、菇蝇、跳虫等害虫迁入。用荧光灯等光源诱杀害虫。 DB14/ T 5552019 5 6.2.3 化学防治 严格执行NY/T 1276 和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科学使用农药,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交替使用和合理使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的抗药性,提高防效。允许使用的低毒农药,

    15、每种每茬最多使 用 2 次。提倡使用生物防治病虫方法,如用200 mg/L的链霉素防治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病害,用200 mg/L 的金霉素防治细菌性腐烂病。 6.3主要病害防治 见表。 表1 主要病害防治 名称 症状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黑斑病 香菇菌筒上出现黑色病 斑,表面有一层黑色粉末状 物,造成香菇菌丝消失,感 病部位不再出菇。 菌筒转色不良,在高温 高湿环境下易发生。 菌筒转色要良好,使 菌简转变为褐色或茶褐色, 在夏季栽培时,菌筒转色以 略深为好。出菇期内,加 强通风换气,避免长期处于 高温高湿环境。补水时, 控制好注水量,切勿注水过 度。出现黑斑后,用“美 般静”或“菇力达”进行

    16、局 部喷施。 烂筒病 发菌后期出现退菌,杂 菌重新侵染而烂简:局部染 绿霉,继而向纵深扩展,整 筒腐烂;靠近土层的一端腐 烂;脱袋后不转色或部分转 色时菌筒松散解体;长12 潮菇后,看似完好,但手触 或喷水即解体。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发 生。特别是菌筒转色不 良时,极易引起木霉菌 侵染。 料袋灭菌要彻底,用 “菇力达“拌料可预防。 做好菌筒的转色管理工作, 使菌筒转变为褐色或茶褐 色。加强通风换气,防止 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 出现木霉后,可用“菇安” 进行喷雾。 香菇病毒病 在香菇母种、原种和栽 培种中都有发现,在菌丝生 长期,菌种瓶或菌种袋中出 现秃斑,子实体生长阶段, 一是出现畸形子实体

    17、,二是 子实体早开伞,菌肉薄,产 量低,均为病毒感染 香菇病毒病主要靠菌丝 和孢子传播,使用带病毒的 菌种接种,或者带病毒的担 孢子落到菇床上后都可能引 起发病,造成损失。 严格把好母种、原种和 栽培种的检查关。栽培结東 后,“菌必清”对床架和菇 房喷酒进行消毒。 香菇褐腐病 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 香菇子实体。初期在菌盖或 菌柄上出现不定形褐色病 斑,之后软化,并迅速向外 扩展,使菌肉和菌褶变褐坏 死,终使整个子实体变褐腐 多发生在含水量高的段 木或菌筒上,高温高湿有利 于发病。气温20 以上明 显,气温降低,轻微发病。 病菌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或 接触病菇的手和工具传播。 搞好菇场消毒灭菌,

    18、保持清洁生产环境。使用 洁净的水喷酒,接触过病菇 的手和工具,经严格消毒灭 菌后方可接触。感病后用 “瑶台保清”或“菌必清” DB14/ T 5552019 6 烂,散发出恶臭气味。 喷施可有效防治。 青霉病 香菇菌筒感染青霉后, 形成绿色孢子粉层,覆盖在 菌筒表面,与香菇菌丝争夺 营养和空间,分泌毒素抑制 香菇菌丝生长。后期感染青 霉后,造成不出菇,菌筒腐 烂。 青霉类杂菌平时生活在 水果、谷物和秸杆等有机物 上。生长的适宜温度为 2035 ,在高温高湿下 易引起青霉菌侵染。 培养料要求新鲜,没 有霉变。接种时,认真做 好消毒工作,避免长期处 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出现 青霉感染后,可用“菇朋清

    19、” “尤里科”或“美般静”对 感染部位进行喷雾。 螨虫 能把菌丝咬断,菌丝萎 缩不长,也能咬噬菇蕾及成 熟子实体,并传播病菌。当 螨虫的数量少时,不易被发 现,当螨虫大量发生时,料 的表面好像撒了一层面粉。 在18 30 的气温 和较大的湿度下极易发生。 环境条件不适宜螨虫生长 时,螨虫休眠体腹部有吸盘, 能吸附在蚊蝇、昆虫体上或 菇房操作人员的衣服上进行 新的传播。其繁殖能力很快, 在25 时,只要34 d即可 完成一代。 严格将菇房消毒,利 用加热发酵高温或关闭门窗 用烟剂熏杀虫螨。培养料 要进行杀虫处理。用3 5生石灰水浸泡,高温堆积 发酵,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 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杂菌

    20、污染源,及时将杂菌瓶和过 期或长出子实体的菌种瓶处 理干净。选用无螨菌种。 线虫 线虫以刺吸菌丝体造成 菌丝衰败,受线虫侵害后, 菌丝体变得稀疏,培养料下 沉、变黑,发黏发臭,菌丝 消失而不出菇,幼菇受害后 萎缩死亡。 在常温下发育较快,繁 殖迅速。温度在18 时从卵 到成虫的生活周期为10 d, 28 繁殖最快,周期为8 d。 线虫活动时需一层水膜,在 水中有成团的现象。培养料 中含水量过高时,有助于线 虫为害。 适当降低培养料内的 水分和栽培场所的空气湿 度。将栽培料进行高温堆 制二次发酵处理(70 保持 5 h7 h),覆土也应通入 高温蒸汽进行消毒。使用 清洁水浇菇。培养料发生 线虫后

    21、,应将周围的培养料 挖掉,然后病区停水,使其 干燥,可用1的醋酸或25 的米醋喷酒。采用轮作制。 出菇结東时进行熏蒸处 理。将废料、出菇箱和木板 等物用帆布罩住通入蒸汽加 温到55 60 可有效杀 灭隐藏的线虫。 菇蚊 幼虫取食菌丝和菇体, 使菌丝发育不良,影响菇蕾 扭结和形成。幼虫尤喜钻蛀 幼嫩菇体造成菇蕾萎缩死 亡;成虫虽不危害但携带螨 虫和病菌进行传播。 适宜于中低温环境下生 活,生活周期:在17 24时,卵期35 d,23 328 时幼虫期为11 14 d,在17 228 时, 蛹期为28 d,一般34 d, 175 225 ,成虫 寿命为314 d,一般为6 房门、窗、通气孔安 装纱

    22、门、纱窗,防止成虫飞 入菇房。利用成虫趋光性, 在菇房内外设置黑光灯或荧 光灯诱杀。幼虫或蛹极易 发现,及时进行人工捕杀。 必要时在采菇后进行药剂 防治。可用药剂加少许白醋 DB14/ T 5552019 7 11 d。在17 32 .8时全 世代需28 d。冬季大棚内幼 虫正常取食,生长期延长, 无明显越冬期。 和白糖喷酒菇床或袋口,诱 杀效果突出。菇棚发生该 虫为害时,可用烟剂进行放 烟杀灭。 菇蝇 取食菌丝子实体及菌 袋。引起菌袋变黑湿腐。幼 虫多从菌柄基部钻蛀,留下 肮脏的孔洞。子实体受害后 生长发育受阻,严重的造成 萎缩及腐烂。 菇蝇平时多栖息在腐烂 水果、垃圾、食品废料堆等 场所。食性复杂,成虫对发 酵气味的趋性强,并在发酵 物质上产卵繁殖,一年发生 多代。 搞好菇房菇场内外的 环境卫生。菌袋进行高温 堆制和进房后进行后发酵处 理。菇房应安装纱门纱窗, 防止成虫飞进菇房产卵。 可使用嗅氰菊酯或杀灭菊酯 喷洒菇床及房菇。对成虫 可进行糖醋药物诱杀或烂果 浸泡药物诱杀。诱杀液一般 用1:2:3:4的酒、糖、醋、 水配成。 7生产档案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应建立生产技术档案,详细记录产地环境、容器消毒、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销售 和采收等相关内容。 _


    注意事项

    本文(DB14 T 555-2019 无公害香菇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