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B 16 DB14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T 20342020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测报调查规范 2020-03-31发布 2020-06 - 01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20342020 I 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15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26 预测预报 .3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二十八星瓢虫形态特征及为害症状 .4 DB14/T 20342020 II 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2、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郝丽萍、张武云、张东霞、李荣峰、秦引雪、王莉、尹祥杰、王丽英、刘巍、荣哲彪、马培林、段晓敏、郭芳、刘一景、董燕飞。 DB14/T 20342020 1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测报调查规范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测报调查的术语和定义、调查内容及方法、分级指标及预测预报。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田间调查和预报。2 术语和定义2.1 百株虫量 100株马铃薯植株上幼虫、成虫的总数量。2.2 有虫株率各种虫态的植株数占调查总植株数的百分率。2.3 类型田马铃薯种植的田块是丘陵地、
3、或是平川地、或是阳坡地、或是阴坡地。3 调查内容及方法 3.1 越冬基数调查3.1.1 马铃薯收获后,选择当地有代表的地块 35 块,每块田 5 点取样,每点查 4m 2残留的枯枝烂叶、杂草丛中以及裂缝中的越冬虫数。结果记入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越冬基数调查表。3.1.2 越冬基数调查表见表 1。 表 1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越冬基数调查表测报站测报员年度 调查日期 地点 生境 成虫数 折 667m 2越冬虫数3.2 冬后田间寄主虫口密度调查 DB14/T 20342020 2 3.2.1 5月上中旬,马铃薯出苗前,在地头杂草丛中,选龙葵、苋菜等杂草进行调查。每种寄主选 20株;在农田选 3 块早播
4、的西红柿等茄科蔬菜田进行调查,每块田 5 点取样,每点 20株,记载成虫数量及虫株率。结果记入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冬后虫口基数调查表。3.2.2 冬后虫口基数调查表见表 2。表 2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冬后虫口基数调查表测报站测报员年度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寄主种类 调查株数 有虫株数 活虫数 死虫数 总虫数 存活率(%) 3.3 田间系统调查3.3.1 马铃薯出苗至收获前,选有代表性的早播田 23 块,每块田 5 点取样,每点 10株,每 5 天调查 1次,查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数量。结果记入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田间系统调查表。3.3.2 田间系统调查表见表 3。 表 3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田间系统
5、调查表测报站测报员年度调查日 期 调查地点 类型田 播期 生育期 调查株数 有虫株数 虫株率( %) 二十八星瓢虫数量 (头、粒) 百株总虫 量(头) 折合667m2虫量(头) 各虫态占百分 率( %) 备注卵 幼虫 蛹 成虫 卵 幼虫 蛹 成虫3.4 大田普查3.4.1 6 月中旬和 8 月中旬各普查 1 次。结合田间系统调查,在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和一代成虫盛发期(即 6 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选择丘陵和平川,或阳坡和阴坡各选 24 块早播和晚播田进行普查,每块地 5点取样,每点 10 株,调查记载百株虫量及发生程度。结果记入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田间普查表。3.4.2 田间普查表见表 4。 表
6、 4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田间普查表 测报站测报员年度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类型 田 播期 生育 期 调查面积(亩) 发生面积(亩) 调查株数 总虫量(头) 平均百株虫量(头) 发生程度(级) 备注1 2 3 4 5 DB14/T 20342020 3 3.4.3 形态特征及为害症状参见附录 A。4 分级指标4.1 按各种虫态盛发期虫口密度来划分为 5 级,分别为 1 级轻发生、2 级偏轻发生、3级为中等发生、4 级为偏重发生和 5 级大发生。4.2 具体分级指标见表 5。 表 5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生境类型 发生程度(级) 1 2 3 4 5 丘陵 平均百株虫量(X,头) X10
7、00 1000X2000 2000X3000 3000X4000 X4000有虫株率(Y,%) Y15 15Y25 25Y35 35Y45 Y45平川 平均百株虫量(X,头) X500 500X1000 1000X2000 2000X3000 X3000有虫株率(Y,%) Y10 10Y20 20Y30 30Y40 Y405 预测预报5.1 长期趋势预测预报1月上旬根据越冬基数,结合马铃薯产区虫害发生危害期的相关的气象预报,进行长期发生趋势预报。 5.2 中、短期趋势预测预报6月下旬,根据越冬代成虫存活率和一代百株虫量,结合气象预报,做出一代成虫、二代幼虫发生程度、发生盛期和防治适期预报。 D
8、B14/T 20342020 4 A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二十八星瓢虫形态特征及为害症状A.1 马铃薯瓢虫 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Motschulsky),又名二十八星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在马铃薯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茄科、豆科、葫芦科、菊科、十字花科、藜科及一些禾本科植物,其中最喜食茄科植物。A.2 形态特征:成虫体半球形,赤褐色,每一鞘翅上有 14 个黑斑,密被黄褐色细毛。前胸背板中央有一个大的黑色剑状斑纹。两鞘翅合缝处有 1 2 对黑斑相连。鞘翅基部第二列的 4 个黑斑不在一条线上。 卵炮弹形,初产淡黄色,后变黄褐色。通常 20 30 粒直立排列于叶背,但较松散。幼虫老熟幼虫淡黄色,呈纺锤形,背面隆起,体背各节生有整齐的枝刺,前胸及腹部第 8 9 节各有枝刺 4 根,其余各节为 6 根。蛹淡黄色,椭圆形,尾端包着末龄幼虫的蜕皮,背面有淡黑色斑纹。A.3 为害症状:成虫及幼虫均可为害,幼龄幼虫多啃食叶肉、残留表皮,形成许多平行状的透明箩底形线状纹。老熟幼虫及成虫为害全部叶片,仅留主脉,果实也可遭致为害,产量及品质均受到较大影响, 是我省马铃薯上的重要害虫。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