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05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 T 5742019 代替 DB 14/T 5742010 无公害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2019 - 06 - 25发布 2019 - 08 - 25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 T 574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播前准备 . 1 6 播种 . 2 7 田间管理 . 2 8 病虫害防治 . 3 9 收获及贮藏 . 3 10 生产档案 . 3 DB14/ T 574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
2、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4/T 574-2010无公害食品 水果型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与DB14/T 574-2010相 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5 播前准备”中5.3的相关内容; 修改了“8 病虫害防治”中8.5及其他相关内容。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定襄县农业服务中心、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新宇、郑戈文、王少平、伊江山、冯铸、孟全业、张东霞、贾秀锦、姜敏、 高正杰。 本标准于201
3、0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14/ T 5742019 1 无公害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甜玉米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收获及贮藏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甜玉米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
4、安全使用规范准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295 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甜玉米 玉米类型之一,其籽粒在乳熟末期,含水量66%75%时,可溶性糖含量8%的可用于鲜食和水果用 的玉米果穗。 4 产地环境 环境条件符合NY/T 5010的要求。 5 播前准备 5.1 品种与种子 选择符合当地栽培条件的,经国家和省级审定的甜玉米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的要求。 5.2 选地与整地 DB14/ T 5742019 2 选择地势平坦、隔离便捷、排灌方便的地块。做到土地平整、土壤细碎、土层深
5、厚、上虚下实。 5.3 隔离种植 甜玉米和其他玉米品种隔离距离不少于400 m。与其他玉米品种播期间隔的时间,春播至少35 d, 夏播至少40 d。 5.4 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进行晾晒和发芽试验,并用专用种衣剂包衣处理。在丝黑穗病常发区,用10%苯醚甲环 唑水分散粒剂或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等种衣剂每667m 2 8 g进行种子处理。地下害虫及小地老虎、蛴螬 等苗期害虫常发区,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药剂每667m 2 2 g3 g进行种子处理。 6 播种 6.1 播期 春播,5 cm10 cm土层日平均地温稳定通过12 为适宜播期,一般4月底到5月中旬,采用地膜覆 盖可以比露地栽培提前1
6、0 d左右;夏播,冬小麦收获后抢时早播。 6.2 播深 播种深度5 cm10 cm。 6.3 播量 根据地区、地力、品种等因素决定播种量,一般每667m 2 1 kg1.5 kg,每穴播23粒。 6.4 密度 每667m 2 留苗密度3 0003 500株。 6.5 播后镇压 播后及时镇压。 7 田间管理 7.1 定苗 35叶期定苗。 7.2 中耕除草 播后苗前每667m 2 用50%乙草胺乳油150 mL,兑水30 kg均匀喷洒地表;拔节期中耕深度10 cm;大喇 叭口期中耕培土一次。 7.3 去蘖 发现分蘖及时去除。 7.4 施肥 DB14/ T 5742019 3 每667m 2 施优质
7、有机肥1 000 kg1 500 kg、相当于纯N0.67 kg1 kg、纯P2O5 0.33 kg0.46 kg、 纯K 2O0.4 kg0.67 kg的复合肥或化肥;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每667m 2 追施尿素15 kg20 kg。肥料施用 执行NY/T 496规定。 7.5 灌水 根据当地自然降水量确定灌水量和灌水次数。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措施,辅助以化学防治。在采用化 学手段防治时,以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及地面撒、喷为主,慎用化学农药直接喷洒植株。收获前20 d 禁止喷施农药。 8.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
8、倒茬,防止和减少幼虫或虫卵越冬;培育无病虫壮苗;适期播种,使苗期 生长避开病虫害高发期。 8.3 理化诱控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频振灯和信息素等方法诱杀害虫。 8.4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七星瓢虫防治玉米蚜,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8.5 化学防治 8.5.1 药剂使用原则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授粉后不使用化学药剂。农药使用按NY/T 1276和GB/T 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 8.6 蚜虫 玉米抽雄期,蚜虫盛发初期每667m 2 用10%吡虫啉乳油有效成分6.7 g15 g,或用40%啶虫脒水分散 粒剂25 00030 000倍液兑水喷雾。 8.6.1 玉米螟 心叶末期,每667m 2 喷洒8 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 g200 g,或用10%氟虫噻虫嗪水 分散粒剂10 g12 g兑水喷雾防治,与20%甲维盐毒死蜱乳油67 mL133mL复配喷施,可提高防治效 果,兼治蚜虫或红蜘蛛等害虫。 9 收获及贮藏 在授粉后2025 d分期分批采收,当天上市。如需贮藏,温度应在2 4 之间,时间不超过3 d。 DB14/ T 5742019 4 10 生产档案 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藏等各环节采取的具体措施。建立无 公害甜玉米生产档案。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