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7.080.20 B 31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T 6372019 代替 DB14/T 6372011 无公害鲍鱼菇生产技术规程 2019 - 06 - 25发布 2019 - 08 - 25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 T 6372019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生产场所 . 1 5 生产原料 . 2 6 生产技术 . 2 7 病虫害防治 . 4 8 包装运输 . 6 9 生产管理档案 .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生产管理表 . 7 DB14/ T 6372019
2、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 14/T 637-2011无公害鲍鱼菇生产技术规程,与DB 14/T 637-2011相比主要变 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生产场所部分内容; 修改了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山西省蔬菜产业管理站、大同市南郊森海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山、褚润根、马亮、廉蔺、常宏、于天富、马亮、李晓飞、宗晓琴、赵耀巍。 DB14/ T 6372019 1 无公害鲍鱼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
3、食品鲍鱼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场所、生产原料、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 和生产管理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鲍鱼菇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
4、技术规范 NY/T 2798.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5部分:食用菌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鲍鱼菇 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又名黑鲍菇、黑鲍茸、黑鲍鱼菇,别名台湾平菇、高温平菇、榕树 平菇等,属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亚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3.2 生物学效率 单位质量培养料的风干物质培养产生出的子实体质量(鲜重),常用百分数表示。如风干料100 产生了新鲜子实体50 ,即为生物学效率50%。 4 生产场所 DB14/ T 6372019 2 4.1 选址 选
5、择在地势平坦开阔、光照较好、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有利于空气流通、远离污染 源的地方,并符合NY/T 5010的规定。 4.2 菇房 4.2.1 种类 菇房主要有日光温室、塑料拱棚、经过改造的山洞、防空洞和空闲房屋等。 4.2.2 条件 菇房应有较好的保温、保湿性能,不易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具有调节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 的功能,墙壁、地面便于清洗,有利于防治杂菌及害虫等。 4.2.3 建造要点 日光温室坐北朝南,塑料拱棚南北走向,山洞和防空洞应增设通风和光照设施。 4.2.4 菇房处理 菇棚使用前应清洁整理,清除杂物、杂草等,平整地面,通风日晒数日,之后进行灭虫和消毒,加
6、 设防虫网。用药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5 生产原料 5.1 主料 选择新鲜无霉变、无异味、无有害杂质的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稻草、麦秸、玉米秸、豆秸、花 生秸、花生壳、酒糟、醋糟、废棉等。 5.2 辅料 选择新鲜无霉变、无异味、无有害杂质的麸皮、玉米粉、米糠、豆饼等,在栽培基质中还可以加入 过磷酸钙、石灰、石膏等。 6 生产技术 6.1 生产季节 一般在6月上旬至10月下旬栽培为宜,温度20 35 。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特点,相应安排原种 和栽培种生产。 6.2 生产流程 6.3 培养料配方 常用配方如下: 1)棉籽壳86,麸皮 10,石灰粉 2,石膏1,蔗糖1; DB14/
7、 T 6372019 3 2)木屑 78,麸皮 18,玉米粉3,石灰粉 1; 3)棉籽壳50,木屑 40,麸皮 5,玉米粉 3%,石灰粉 1,石膏1; 4)玉米芯 70,麦麸 10,细米糠 10,玉米粉,石灰粉 2; 5)稻草 37,木屑或玉米芯 27,棉籽壳 10,麦麸 20,玉米粉,石灰粉 2; 6)麦秸 25,豆秸 25,玉米芯 27,杂木屑 10,麦麸 10,过磷酸钙,石膏粉,石灰粉 。 6.4 培养料处理 6.4.1 拌料 将原料去除杂物。先将主料与辅料干拌均匀,再将可溶于水的添加剂溶于水中,将水加入拌匀的干 料中,搅拌均匀即可。含水量控制在 65左右。拌料用水应符合 GB 5749
8、 的规定,添加剂应符合NY/T 496 的规定。 6.4.2 装袋 将办好的培养料采用装待机装入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膜或聚丙烯塑料膜制作的优质塑料袋,规格为 17 cm33 cm0.05 cm ,或(2022)cm(4045)cm0.04 cm,袋口用塑料颈环套上或用绳子扎 紧。料袋应符合GB 4806.7 的规定。 6.4.3 灭菌 将料袋装入竹筐或塑料筐内,搬入锅仓内进行灭菌,搬运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把塑料袋扎破,常压灭 菌(100 )10 h12 h,高压灭菌(121 126 )1.5 h2 h。 6.5 接种室消毒 采用紫外线、电子消毒器(臭氧)或气雾消毒剂进行消毒。 6.6 人员消毒 工作人
9、员穿接种工作服,双手和接种用具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后进行接种。 6.7 接种 菌袋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每瓶菌种接菌袋1525 袋。当料袋冷却至28 以下时接种。将菌 种瓶放在接种架上,菌种瓶口正好处于酒精灯火焰的正上方,揭去菌种瓶封盖物,接种时手托料袋,在 酒精灯火焰上方的无菌区内拔掉封口物,将接种勺将表面老化菌丝去掉,瓶内菌种挖成玉米粒大小的碎 块,挖一勺菌种迅速送入袋口内,接种后封口。接种过程中不得进出无菌室。接种完毕,将菌袋放入培 养室培养。所用菌种应符合NY/T 528的规定。 6.8 发菌 将接种后的料袋移入培养室内层架上,在温度为25 28 、空气相对湿度 60左右的条件下
10、遮 光培养。菌丝萌发后应认真检查,若发现污染菌袋重新处理。约经30 d培养,菌丝满袋,发菌即告结束。 6.9 出菇管理 DB14/ T 6372019 4 6.9.1 控温 开袋后在 25 30 温度下催蕾,子实体发生时温度应控制在 27 28 ,以促使子实体健壮生长, 温度超过 30 时,应采取拉大菌袋间距离或降低堆叠层的高度和密度,或降低出菇室温度。若温度低于 20 , 则将菌袋排密或叠紧,关闭门窗,袋口覆盖无纺布或草帘等保温。有条件时,采用温控设施,效果更好。 6.9.2 控湿 催蕾时,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喷水量宜少,保持料面湿润即可。随子实体长大,喷水量应逐 渐增多,空气相对湿
11、度控制在90左右。湿度太低,原基不分化,小菇蕾易枯萎;湿度太高,则只长菇柄。 水分管理也要因菇房保湿性能、气候变化而灵活掌握。 6.9.3 通气 菇蕾形成和子实体发育生长阶段需新鲜空气,特别是随着菇的个体迅速增大和数量的增多,室内通风换 气应加强,喷水时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不足、空气不新鲜将出现畸形菇。 6.9.4 调光 鲍鱼菇原基分化需要散射光。强烈的直射光对子实体发育有不良的影响。 6.10 采收 6.10.1 时间 接种后培养40 d50 d 可长出第一潮菇。第一潮菇从现蕾至采菇需7 d10 d。当子实体长到菌盖 近平展,菌盖边缘变薄但稍有内卷,呈灰黑色,盖径3 5 ,柄长1 2 ,孢子
12、即将弹射前及 时采收。 6.10.2 方法 采收时,压住菌袋,握住菇柄稍转动,将菇摘下,并剪去基部杂质。 6.10.3 采后管理 采收后,将料面清理干净,停止喷水2 d3 d,让菌丝尽快恢复生长,然后再喷水管理。一般可采 收三潮菇,每潮菇间隔约12 d15 d。第一潮菇多为丛生,以后几潮菇为单生,整个生长期约为 90 d 100 d,生物学效率70%90%,且产量主要集中在前两潮菇。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的无害化控制原则。 7.2 防治方法 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辅以化学方法防治
13、。选用抗病虫性能好、抗逆性强、适应性 好的菌种;选择新鲜培养料并做好灭菌工作;合理确定播期,适时制种和播种;做好菇房环境调控。安 DB14/ T 6372019 5 装防虫设施,防治菇蝇等害虫迁入;用荧光灯等方法诱杀害虫;利用天敌、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鲍鱼 菇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见表1。农药使用应严格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 表1 鲍鱼菇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名称 症状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青霉病 幼菇发病般通常从顶向下 呈黄褐色枯萎,生长停止,表面 长出绿色粉状霉层,引起健菇从 菌柄基部发生黄褐色腐烂症状。 当培养料酸性过重( pH值在4 以下)或含水量
14、不足或培养料中碳 水化合物过多以及幼菇生长瘦弱 的条件下,就易受此病侵染而发 病。 搞好菇房菇床管理工作, 注意通风换气,控制适宜温度、 湿度及酸碱度。发现病菇及时 清除。用5%左右的石灰水喷 洒。 黄菇病 染病初期菌盖边缘出现零 星的黄色小斑点,斑点不断扩大 至整个菌盖,整朵菇黄化,发病 菇体呈水渍状,但不发黏、不腐 烂,染病后期菇体分泌出黄褐色 水珠,病株停止生长,继而萎缩、 死亡。 该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尤其 当温度稳定在20 以上,湿度 95%以上,而且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此病。 菇房菌袋排放量不要太 密集,利于换气散热。浇水后 及时通风,待菇盖上无积水后才 能关。发病
15、后,停止浇水,通 风降湿,喷施5%左右的石灰水。 螨虫 能把菌丝咬断,菌丝萎缩不 长,也能咬噬菇蕾及成熟子实 体,并传播病菌。当螨虫的数量 少时,不易被发现,当螨虫大量 发生时,料的表面好像撒了一层 面粉。 在18 30 的气温和较 大的湿度下极易发生。环境条件不 适宜螨虫生长时,螨虫休眠体腹部 有吸盘,能吸附在蚊蝇、昆虫体上 或菇房操作人员的衣服上进行新 的传播。其繁殖能力很快,在25 时,只要3 d4 d即可完成一代。 严格将菇房消毒,利用加 热发酵高温或关闭门窗用烟剂 熏杀虫螨。培养料要进行杀虫 处理。用3%5%生石灰水浸泡, 高温堆积发酵,常压或高压蒸汽 灭菌。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杂 菌
16、污染源,及时将杂菌瓶和过期 或长出子实体的菌种瓶处理干 净。 线虫 线虫以刺吸菌丝体造成菌 丝衰败,受线虫侵害后,菌丝体 变得稀疏,培养料下沉、变黑, 发黏发臭,菌丝消失而不出菇, 幼菇受害后萎缩死亡。 在常温下发育较快,繁殖迅 速。温度在18 时从卵到成虫的 生活周期为10 d,28 繁殖最快, 周期为8 d。线虫活动时需一层水 膜,在水中有成团的现象。培养料 中含水量过高时,有助于线虫为 害。 适当降低培养料内的水分和 栽培场所的空气湿度。使用清 洁水浇菇。培养料发生线虫 后,应将周围的培养料挖掉,然 后病区停水,使其干燥,可用1% 的醋酸或25%的米醋喷酒。采 用轮作制。出菇结束时进行熏
17、 蒸处理。将废料、出菇箱和木板 等物用帆布罩住通入蒸汽加温 到55 60 可有效杀灭隐 藏的线虫。 菇蚊 幼虫取食菌丝和菇体,使菌 丝发育不良,影响菇蕾扭结和形 成。幼虫尤喜钻蛀幼嫩菇体造成 菇蕾萎缩死亡;成虫虽不危害但 携带螨虫和病菌进行传播。 适宜于中低温环境下生活,生 活周期:在17 24时,卵期3 d5 d,23 32.8 时幼虫期 为11 d14 d,在17 22.8 时,蛹期为2 d8 d,一般3 d4 房门、窗、通气孔安装纱 门、纱窗,防止成虫飞入菇房。 利用成虫趋光性,在菇房内外 设置黑光灯或荧光灯诱杀。幼 虫或蛹极易发现,及时进行人工 DB14/ T 6372019 6 d,
18、17.522.5,成虫寿命为3 d14 d,一般为6 d11 d。在 17 32.8 时全世代需28 d。 捕杀。菇棚发生该虫为害时, 可用烟剂进行放烟杀灭。 菇蝇 取食菌丝子实体及菌袋。引 起菌袋变黑湿腐。幼虫多从菌柄 基部钻蛀,留下肮脏的孔洞。子 实体受害后生长发育受阻,严重 的造成萎缩及腐烂。 菇蝇平时多栖息在腐烂水果、 垃圾、食品废料堆等场所。食性复 杂,成虫对发酵气味的趋性强,并 在发酵物质上产卵繁殖,一年发生 多代。 搞好菇房菇场内外的环 境卫生。菌袋进行高温堆制和 进房后进行后发酵处理。菇房 应安装纱门纱窗,防止成虫飞进 菇房产卵。可使用嗅氰菊酯或 杀灭菊酯喷洒菇床及房菇。对 成
19、虫可进行糖醋药物诱杀或烂 果浸泡药物诱杀。诱杀液一般用 1:2:3:4的酒、糖、醋、水配 成。 8 包装运输 鲍鱼菇的包装材料、包装标识应符合NY/T 2375 的规定,运输过程中应有保持干燥、防压、防雨、 防尘措施,不应与有毒、有害物品或异味物品混装运载。 9 生产管理档案 在生产过程中应建立生产技术档案,并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相关内容。 具体内容及格式参见附录A。 A DB14/ T 6372019 7 A B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生产管理表 表 A.1 生产管理表 项 目 生产管理内容 品种及来源 原料配方 灭菌时间 播种时间 菌袋数量 发菌管理 成袋率(%) 出菇管理 第一潮菇产量() 第二潮菇产量() 第三潮菇产量() 生物学效率(%)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