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59.080.01 W 04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 T 1966 2019 纺织品中荧光增白剂定性测定 技术 规程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12 - 20发布 2020 - 03 - 20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T 1965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要求 . 2 5 测定规程 . 2 6 试验报告 . 4 DB14/T 1965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2、。 本标准由山西省纤维及纺织皮革制品标准化专家组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腊梅 、 刘晓花 、 任华 、 柴宇 、 黄东伟 、 李淑林 、 宋力 、 刘青青 。 DB14/T 1965 2019 1 纺织品中荧光增白剂定性测定 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品中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测定 技术 规程 。 本标准适用于 用紫外灯 对各类纤维、纺织产品中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 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GB/T 3920-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2-2013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 GB/T 5713-2013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水色牢度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直接测定 荧光增白剂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在吸收紫外光的能量后可发射出一定强度的可见荧光。在波 长 254 nm或 365 nm紫外灯下,观察试样是否有荧光现象,以此来定性测定试样中是否有荧光增白剂的测定方法 称直接测定。 3.2 水萃取法测定 将试样在规定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后过滤,滤液置于波长 254
4、 nm或 365 nm紫外灯下,观察滤液是否 有荧光现象,以此来定性测定试样中是否有水萃取的荧光增白剂的测定方法称水萃取法测定。 3.3 汗渍法测定 将纺织品试样与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置于含有组氨酸的酸性、碱性两种试液中分别处理,去 除试液后,放在试验装置中的两块平板间,使之受到规定的压强。再分别干燥试样和贴衬织物。在波长 254 nm或 365 nm紫外灯下,观察贴衬织物是否有荧光现象,以此来测定试样中是否有碱(酸)汗液吸附 的荧光增白剂的测定方法称汗渍法测定。 DB14/T 1965 2019 2 3.4 水浸渍法测定 将纺织品试样与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浸于水中,挤去水分,放在试验
5、装置中的两块平板间, 使之受到规定的压强。再分别干燥试样和贴衬织物。在波长 254 nm或 365 nm紫外灯下,观察贴衬物是否 有荧光现象,以此来判定试样中是否含有水浸渍吸附的荧光增白剂的测定方法称水浸渍法测定。 3.5 摩擦法测定 将纺织品试样分别与一块标准干摩擦布和一块标准湿摩擦布摩擦,在波长 254 nm或 365 nm紫外灯下, 观察摩擦布是否有荧光现象,以此来判定试样表面是否含有不耐摩擦的荧光增白剂 的测定方法称摩擦法 测定 。 4 一般要求 4.1 人员要求 检验人员要求无色盲,检验前经过培训。 4.2 检验条件要求 试验室有遮光设施 、 检验平台,周围空气比较稳定,检验人员感觉
6、舒适。 4.3 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要求 紫外灯:波长为 254 nm或 365 nm,具有保护眼睛的装置。 钢尺: 100 cm。 天平:精度 0.1 g。 恒温水浴锅: 37 2 。 天平:精度 0.1 g。 玻璃具塞反应瓶: 250 mL。 玻璃砂芯漏斗: G1。 蒸馏水或三级水:符合 GB/T 6682的规定。 汗渍法所用设备、材料和试剂同 GB/T 3922 2013中 4要求。 水浸渍法所用设备、材料和试剂同 GB/T 5713 2013中 4、 5要求。 摩擦法所用设备、材料和试剂同 GB/T 3920 2008中 4要求。 贴 衬物选单纤维贴衬,且所用试剂、贴衬物及缝线紫外灯下应
7、无荧光现象。 5 测定 规程 5.1 直接测定规程 5.1.1 试样制备 a) 试样制备过程应戴洁净无荧光现象的塑料或乳胶手套 ; b) 小件试样:将试样折叠 ; c) 大件织物试样 :选取代表性的样品一块,尺寸约 40 cm 40 cm,对折 ; DB14/T 1965 2019 3 d) 纤 维类试样:采用多点法取约 50 g样品摊平 ; e) 纱(绒)线试样:将纱(绒)线约 10 g摊平 。 5.1.2 试验 规程 5.1.2.1 打开紫外灯电源开关,开启 254 nm或 365 nm光源,预热 1 min。 5.1.2.2 关闭室内照明,拉上窗帘。 5.1.2.3 清理紫外灯台面。 5
8、.1.2.4 将备好的试样置于平台上观察,记录试样荧光现象。 5.1.3 结果评定 除少量孤立的纤维外,试样没有荧光现象,则记录为该试样无荧光增白剂;试样有荧光现象,则记 录为该试样可能有荧光增白剂。 5.2 水萃取法 测定规程 5.2.1 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过程应戴洁净无荧光现象的塑料或乳胶手套。取代表性样品,纺织品剪成约 5 mm 5 mm 小片,混合;纤维、纱线约 10 g剪成 10 mm左右小段分别混合。 5.2.2 试验 规程 5.2.2.1 从混合样中称取 1 g 0.1 g试样置于 250 mL玻璃具塞反应瓶中,加入 100 mL三级水,在 37 2 下加热至少 6 h。 5.2
9、.2.2 用玻璃砂芯漏斗滤出液体,同时挤压试样,尽量排出水分,冷却到室温。 5.2.2.3 将 25 mL滤液注入玻璃比色管中。 5.2.2.4 同体积的水注入另一玻璃比色管。 5.2.2.5 打开紫外灯电源开关,开启 254 nm或 365 nm光源,预热 1 min。 5.2.2.6 关闭室内照明,拉上窗帘。 5.2.2.7 将两试管置于紫外灯下,进行比较,记录荧光现象。 5.2.3 结果评定 滤液所显荧光 超过同体积的水,记录为试样可能有水萃取的荧光增白剂,反之为无水萃取的荧光增 白剂。 5.3 汗渍法 测定规程 5.3.1 试样制备 按照 GB/T 3922-2013中 5要求执行。
10、5.3.2 试验 规程 5.3.2.1 按照 GB/T 3922 2013中 6.1、 6.2、 6.3要求执行。 5.3.2.2 打开紫外灯电源开关,开启 254 nm或 365 nm光源,预热 1 min。 5.3.2.3 关闭室内照明,拉上窗帘。 5.3.2.4 清理紫外灯台面。 5.3.2.5 将 5.3.2.1试验后的贴衬物与标准贴衬置于紫外灯下,记录荧光现象。 DB14/T 1965 2019 4 5.3.3 结果评定 若试验后的贴衬物与标准贴衬物比较,除少量孤立纤维外,均没有荧光现象,则记录该试样 无碱(酸) 汗液吸附的荧光增白剂,反之为可能含有碱(酸)汗渍吸附的荧光增白剂。 5
11、.4 水浸渍法 测定规程 5.4.1 试样制备 按照 GB/T 5713-2013中 6执行。 5.4.2 试验 规程 5.4.2.1 按照 GB/T 5713-2013中 7.1、 7.2、 7.3要求执行。 5.4.2.2 打开紫外灯电源开关,开启 254 nm或 365 nm光源,预热 1 min。 5.4.2.3 关闭室内照明,拉上窗帘。 5.4.2.4 清理紫外灯台面。 5.4.2.5 将 5.4.2.1试验后的贴衬物与标准贴衬物置于紫外灯下,记录荧光现象。 5.4.3 结果评定 若试验后的贴衬物与标准贴衬物比较,除少量孤立纤维外,均没有荧光现象,则记录该试样无水 浸 渍吸附的荧光增
12、白剂,反之为可能有水浸渍吸附的荧光增白剂。 5.5 摩擦法 测定规程 5.5.1 试样制备 按照 GB/T 3920-2008中 5执行。 5.5.2 试验 规程 5.5.2.1 按照 GB/T 3920 2008中 6要求执行。干摩擦、湿摩擦各摩擦 20个循环。 5.5.2.2 打开紫外灯电源开关,开启 254 nm或 365 nm光源,预热 1 min。 5.5.2.3 关闭室内照明,拉上窗帘。 5.5.2.4 清理紫外灯台面。 5.5.2.5 将 5.5.2.1试验后的摩擦布与标准摩擦布置于紫外灯下,记录荧光现象。 5.5.3 结果评定 若干摩擦试验后的摩擦布与标准摩擦布比较,除少量孤立纤维外,没有荧光现象,则记录该试样表 面无不 耐干摩擦的荧光增白剂,反之为可能有不耐干摩擦的荧光增白剂。 若湿摩擦试验后的摩擦布与标准摩擦布比较,除少量孤立纤维外,没有荧光现象,则记录该试样表 面无不耐湿摩擦的荧光增白剂,反之为可能有不耐湿摩擦的荧光增白剂。 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本标准的编号及方法; b) 样品描述; DB14/T 1965 2019 5 c) 使用的设备及测试条件; d) 试样的荧光现象及测试结果; e) 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 f) 试验人员及日期。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