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B 38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T 17972019 地黄无公害种植技术规程 2019 - 06 - 25发布 2019 - 08 - 25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T 1797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选地整地 . 2 6 播种 . 2 7 田间管理 . 2 8 主要病虫害防治 . 3 9 采收 . 4 10 种植记录 .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地黄无公害种植记录表 . 5 DB14/ 1797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
2、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果业工作总站、襄汾县有仓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齐永红、吉东发、周俊卿、李亚梅、曹涌、马琳军、李振钢、刘巧霞、武晓红、 吴俊华。 DB14/T 17972019 1 地黄无公害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黄无公害种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 防治、采收和种植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地黄无公害的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
3、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2798.1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黄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3.2 倒栽 当年春栽地黄,在7月中、下旬,选择优良单株刨出,栽植于留种田内,至翌年春挖出作种栽。 3.
4、3 串皮根 地黄除主根外,沿地表长出细长的地下茎。 4 产地环境 DB14/ 17972019 2 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在允许范围内,年平均气温13 左右,极端最高温度38 ,极 端最低温度-7 ,无霜期150 d以上,年降水量600 mm左右的生产区域。产地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 土壤质量均符合NY/T 5010要求。 5 选地整地 5.1 选地 选择地势高燥向阳、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前茬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等禾本科 植物为宜,忌以花生、豆类、芝麻、棉花等作物。不得连作,只种一茬,且不宜与高杆作物为邻。 5.2 整地 秋季深耕土壤30 cm以上,结合秋耕每667 m
5、 2 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有机肥)3 000 kg5 000 kg。 翌年3月下旬再浅耕土壤15 cm20 cm,结合耕地每667 m 2 施入复合肥(N:P:K=15:15:15)40 kg50 kg, 然后耙细整平,做成宽1.2 m、高15 cm的畦,长度依地形而定。每畦34行。或者按40 cm等行划线起 垄,垄宽50 cm60 cm,每垄2行。肥料使用应符合NY 525和NY/T 496的要求。 6 播种 6.1 种栽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粗度为1.2 cm2.5 cm的 “倒栽”根茎,斩去头尾,取其中段截成2 cm 3 cm的小段,每段含有23个芽眼,待表面和截口水分晾干后栽种
6、。每667 m 2 用种栽60 kg70 kg。 6.2 播种时间 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日平均气温18 21 为播种适宜期。 6.3 栽培方式 6.3.1 露地栽培 采取条播或者穴播的方式,行距20 cm30 cm,株距15 cm20 cm,沟深5 cm左右,将种栽放置 沟内或者穴内,结合播种还可增施适量种肥,以饼肥为佳,然后覆土耱平。 6.3.2 覆膜栽培 先播种后覆盖地膜,待小苗接近地膜前迅速放苗,过3 5 d后压土;或先覆盖地膜,后打孔播种, 下雨后及时破除埋土以防板结。也可先覆盖黑色地膜,后打孔播种,播种后须用营养土(腐熟牛粪和土 按1:2的比例混合而成)埋种栽,确保幼苗顺利出
7、土。 7 田间管理 7.1 间苗补苗 当苗高3 cm4 cm即23片真叶时间苗,每穴选留一株壮苗。缺苗部位应及时补苗,可从本田多 苗处挖带土幼苗补栽并浇水。补栽最好在阴天进行。 DB14/T 17972019 3 7.2 中耕除草 地黄出苗后至封垄前,进行中耕除草,第一次结合间苗进行浅耕除草,第二次可稍深些。地黄茎叶 封行(垄)后,只拔草不中耕。 7.3 追肥 地黄苗出齐后,进行第一次追肥,每667 m 2 追施腐熟的农家肥(有机肥)1 500 kg,或硫酸铵7 kg 10 kg;第二次追肥在封行前,每667 m 2 追施腐熟的农家肥(有机肥)2 000 kg以上,或饼肥150 kg, 硫酸钾
8、20 kg,过磷酸钙50 kg,追肥后及时覆土。封行后可视苗情长势追施0.3%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肥料使用应符合NY 525和NY/T 496的要求。 7.4 排灌水 生长前期根据墒情适当灌溉,以利地黄苗生长。雨季注意排水,以防烂根。 7.5 摘蕾、去串皮根 抽茎现蕾时打顶去蕾,去除沿地表生长的串皮根。 8 主要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生物与环境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方法及其他 有效生态手段,把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产
9、的目的。农药施用 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和NY/T 2798.1规定执行。采收前30 d,禁止使用各种农药。 8.2 斑枯病 8.2.1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面有圆形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并带有小黑点。7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 8.2.2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用3%多抗霉素水剂400倍液或1:1:120倍的波尔多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5 d 喷1次,连喷 3次。 8.3 轮斑病 8.3.1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初期呈浅褐色,后期中央呈紫褐色,严重时病叶枯死。5月上 旬开始发病,6月进入发病盛期。 8.3.2 防治方法 收获后清除田间残枝病叶;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
10、湿度;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发病 初期用1:1:150倍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 10 d 喷1次, 连喷23次。 DB14/ 17972019 4 8.4 枯萎病 8.4.1 症状 主要为害根部和地上茎部。发病初期叶柄呈水渍状褐色斑,后期叶柄腐烂,地上部枯萎下垂。67 月发病严重。 8.4.2 防治方法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选无病种栽,雨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用40% 甲硫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淋冲根茎部,每隔710 d 冲1次,连冲23次。 8.5 红蜘蛛 8.5.1 症状 成虫和若虫在叶背面吸食汁液,被
11、害处呈黄白色小斑。 8.5.2 防治方法 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或4 0006 0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喷施防治。 8.6 地黄蛱蝶 8.6.1 症状 以幼虫为害叶片,45月始发。发生后,叶肉被幼虫吃成网状,重者只剩下叶脉。 8.6.2 防治方法 幼龄期选用80%敌百虫可溶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1 0002 500倍液喷雾防治, 每隔7 10 d 喷1次,连喷23次。 9 采收 9.1 采收期 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地上茎叶枯黄时至土壤封冻前采挖。 9.2 采收方法 先割去地上茎叶,采用机械采挖或人工采挖,采挖深度25 cm35 cm。 10 种植记录 应对地黄无公害种植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具体参见附录A。原始记录应保留3 a以上。 DB14/T 17972019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地黄无公害种植记录表 地黄无公害种植操作记录见表A.1。 表A.1 种植操作记录表 单位名称: 负责人: 电话: 药材品种 种根 来源 种植区域 地点 种植规模 () 播种时间 出苗时间 采收期 采收年限 采收方法 采收量(kg) 基肥施用 种类 基肥施用 数量(kg) 追肥施用 种类 追肥施用 数量(kg) 农药使用 种类 农药使用 剂量 农 事 操 作 记 录 日 期 活动内容 投入品名称 使用量 使用设备 操作人 技术负责人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