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4 T 1754-2018 保模一体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

    • 资源ID:1477756       资源大小:3.90M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4 T 1754-2018 保模一体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

    1、ICS 91.100.99 Q 14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T 17542018 保模一体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 通用技术条件 2018 - 12 - 05发布 2019 - 02 - 05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T 1754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规定 . 3 5 要求 . 6 6 试验方法 . 9 7 检验规则 . 18 8 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 19 9 包装、运输、贮存 . 20 DB14/T 1754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西省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西宏泽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华建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山西中色十二冶新材 料有限公司、山西恒基洪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山西布优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盛兴绿源保温材料 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铭坤建材有限公司、山西洪瑞建材有限公司、山西荣盛昌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山西 欧诺达建材有限公司、山西瑞峰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承、贾迎泽、赵跃山、耿震岗、李江华、李晓峰、桑颖慧、高峰、赵众、马 洪广、赵世柱、崔

    3、联社、陈金锁、张洪涛、刘连胜、陆兵、朱俊峰、王丹、要振华、杨洋、申国瑞、贾 龙飞。 DB14/T 17542018 1 保模一体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模一体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采用的保模一体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39 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GB/T 5

    4、486-2008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GB/T 7689.5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 第5部分:玻璃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9914.3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 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GB/T 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GB/T 10295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 GB/T 13475 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 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 20102

    5、玻璃纤维网布耐碱性试验方法 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法 GB/T 29906-2013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GB/T 30595-2014 挤塑聚苯板(X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GB/T 33281-2016 镀锌电焊网 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JGJ/T 70-2009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GJ 14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T 366 外墙保温用锚栓 JG/T 483 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JC 935-2004 玻璃纤维工业用玻璃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DB14/T 17542018 2

    6、保模一体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 以保模一体板为免拆模板,内侧浇筑混凝土,辅以连接件将保模一体板与混凝土牢固连接在一起, 外侧做不燃材料抹面防护层形成的无空腔复合围护结构,简称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统。 3.2 保模一体板 由保温层、粘结层、A级保温过渡层、内外侧粘结加强层、连接件(厂内定位打孔,现场安装)构 成,经工厂化制作复合,具有保温与防火功能,在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起外模板(免拆)作用的复合保温 板。 图1 保模一体板示意图 3.3 轻质砂浆 用于外模板外表面,起找平和保护作用的砂浆,主要包括以聚苯颗粒或(和)玻化微珠为集料的聚 合物水泥轻质砂浆,简称轻质砂浆。 3.4 抗裂砂浆 用于轻质砂

    7、浆外侧,具有一定变形能力和良好粘结性能,起抗裂和保护作用的聚合物水泥砂浆。 3.5 连接件 连接保模一体板与现浇混凝土的专用连接件,通常情况下由具有防腐性能的高强塑料或金属螺杆、 螺母和塑料圆盘等部分组成。 3.6 玻纤网布 DB14/T 17542018 3 表面经高分子材料涂覆处理的、具有耐碱功能的玻璃纤维网格布,作为增强材料内置于抗裂砂浆中, 用以提高抹面层的抗裂性。 3.7 保温层 由一种或两种保温材料组成,置于保模一体板中,主要起保温作用的夹芯构造层。 图2 保温芯层示意图 3.8 粘结层 以聚合物水泥砂浆为主要胶结材料,将保模一体板保温层与保温过渡层可靠地粘结在一起的构造 层。 3

    8、.9 保温过渡层 以保温砂浆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构造层,缓解保温模板因环境变化的应变,减少内外温差应力,防止 抹面层开裂,提高防火能力。 3.10 粘结加强层 以聚合物水泥砂浆为主要胶结材料,辅以增强网而制成的,置于保模一体板两侧,起增强保模一体 板强度、刚度和粘结性能的保护构造层。 3.11 热镀锌电焊网 用优质低碳钢铁丝排焊而成,然后再经热镀锌表面钝化防腐处理,需要时置于找平轻质砂浆中,用 以提高抹面防护层的抗裂性和整体性。 4 一般规定 4.1 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统的分类应符合表1的规定。 DB14/T 17542018 4 表1 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统分类 分类 系统简述 A50 采用型

    9、保模一体板,板中保温芯层材料的燃烧等级达到B2级,芯层外侧的A级材料防护厚度累计 不小于50 mm,防火性能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第6.7.3条“夹芯保温”相当 A30 采用型保模一体板,板中保温芯层为全封闭分仓阻隔式防火构造,分仓壁应为A级不燃保温材料, 且厚度不小于10 mm,仓中保温材料的燃烧等级达到B2级,芯层外侧的A级材料防护厚度累计不小 于30 mm,防火性能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第6.7.3条“夹芯保温”相当 B 采用型保模一体板,板中保温芯层材料的燃烧等级达到B2级,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设计 4.2 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统

    10、(A50、A30、B系统)的基本构造应由保模一体板、防护层构成,其基 本构造应分别符合表2、表3和表4的要求。 4.3 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统应经过系统型式检验,系统的主要组成材料应由系统产品制造商配套提 供。采用的所有配件,应与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统性能相容,并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4.4 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统应能适应基层的正常变形,在长期自重荷载、风荷载和气候变化的情况 下,不应出现裂缝、空鼓、脱落等破坏现象,在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范围内不应从基层上脱落。 4.5 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渗透性和透气性,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 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具有防

    11、腐性。 4.6 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统的饰面层宜采用涂装饰面。当采用面砖时,应采取加强措施和满足相关 标准要求,确保安全。 4.7 保模一体板采用岩棉条分仓阻隔式防火构造的仓中有机保温芯板面积宜小于0.3 m 2 。 表2 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统基本构造(A50系统) 基 层 墙 体 A50系统基本构造 构造示意图 保模一体板(型) 防护层 粘 结 加 强 层 保 温 层 粘 结 层 保 温 过 渡 层 粘 结 加 强 层 找 平 层 抹 面 层 饰 面 层 混 凝 土 墙 体 3 厚 聚 合 物 砂 浆 保 温 芯 板 1 厚 聚 合 物 砂 浆 16 厚 保 温 砂 浆 3 厚 聚 合 物

    12、 砂 浆 25 轻 质 砂 浆 5 抗 裂 砂 浆 玻 纤 网 布 涂 装 材 料 各层厚度之和为50 mm DB14/T 17542018 5 表3 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统基本构造(A30系统) 基 层 墙 体 A30系统基本构造 构造示意图 保模一体板(型) 防护层 粘 结 加 强 层 保 温 层 粘 结 层 保 温 过 渡 层 粘 结 加 强 层 找 平 层 抹 面 层 饰 面 层 混 凝 土 墙 体 3 厚 聚 合 物 砂 浆 分 仓 式 保 温 芯 板 1 厚 聚 合 物 砂 浆 6 厚 保 温 砂 浆 3 厚 聚 合 物 砂 浆 15 轻 质 砂 浆 5 抗 裂 砂 浆 玻 纤 网

    13、 布 涂 装 材 料 各层厚度之和为30mm 表4 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统基本构造(B系统) 基 层 墙 体 B系统基本构造 构造示意图 保模一体板(型) 防护层 粘 结 加 强 层 保 温 层 粘 结 层 保 温 过 渡 层 粘 结 加 强 层 找 平 层 抹 面 层 饰 面 层 混 凝 土 墙 体 3 厚 聚 合 物 砂 浆 保 温 芯 板 1 厚 聚 合 物 砂 浆 6 厚 保 温 砂 浆 3 厚 聚 合 物 砂 浆 轻 质 砂 浆 5 抗 裂 砂 浆 玻 纤 网 布 涂 装 材 料 DB14/T 17542018 6 5 要求 5.1 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统 表5 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

    14、统性能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耐候性 外观 - 经耐候性试验后,不得出现饰面层起泡或剥落、保护 层空鼓或脱落等破坏,不得产生渗水裂缝 拉伸粘结强度 MPa 0.10 吸水量(24 h) g/m 2 500 抗冲击性 J级 10 耐冻融(D30) 外观 - 无可见裂缝,无粉化、空鼓、剥落现象 拉伸粘结强度 MPa 0.10 水蒸气透过湿流密度 g/(m 2 h) 0.85 复合墙体热阻 m 2 K/W 符合设计要求 5.2 保模一体板 5.2.1 规格尺寸 规格尺寸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规格尺寸 板类型 厚度,mm 宽度,mm 长度,mm 保温层厚度,mm 型 83,88,93, 98,10

    15、3 300,400, 500,600 1500,2400,2900 60,65,70, 75,80 型、型 73,78,83, 88,93 300,400, 500,600 1500,2400,2900 60,65,70, 75,80 非标准板 由供需双方商定 5.2.2 外观 外表面应平整,颜色均匀,不应有明显影响使用的可见缺陷。 5.2.3 尺寸允许偏差 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的要求。 5.2.4 性能 保模一体板的性能应符合表8的要求,保温层所用保温材料的性能应符合表9的要求。 5.3 轻质砂浆 轻质砂浆的性能应符合表10的要求。 DB14/T 17542018 7 表7 尺寸及允许偏差

    16、 项目 允许偏差,mm 长度 3.0 宽度 2.0 厚度、芯层厚度 +2.0 -1.0 对角线差 5.0 板侧面平直度 L/750 板面平整度 2.0 表8 性能指标 项 目 单 位 性能指标 面密度 型 /m 2 45 型、型 30 抗弯荷载 N 2000 抗冲击性 J级 10 吸水量 g/m 2 1000 垂直于板面方向 的抗拉强度 原强度 MPa 0.10 耐水强度 0.10 耐冻融强度 0.10 热阻 m 2 K/W 标记值 表9 保温材料性能指标 项目 单位 分类 EPS SEPS XPS SXPS 岩棉带 导热系数 W/(mK) 0.039 0.033 0.030 0.025 0.

    17、048 密 度 /m 3 20 20 2535 3238 140 压缩强度 kPa 100 100 200 300 垂直于板面方向的 抗拉强度 kPa 100 100 200 300 80 尺寸稳定性 % 0.3 0.3 1.2 1.2 0.2 弯曲变形 % 20 20 20 20 水蒸气透过系数 Ng/(Pams) 4.5 4.5 3.51.5 3.51.5 吸水率,V/V % 3 3 1.5 1.5 燃烧等级 不低于B 2 级 不低于B 1 级 不低于B 2 级 不低于B 1 级 不低于A级 吸水量 (部分浸入) 24h /m 2 0.4 28d /m 2 0.8 憎水率 % 98 酸度系

    18、数 1.8 DB14/T 17542018 8 表10 轻质砂浆性能指标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干表观密度 /m 3 250400 抗压强度 MPa 0.30 软化系数 - 0.5 线性收缩率 % 0.30 拉伸粘结强度 (与水泥砂浆) 原强度 MPa 0.10 耐水强度 0.10 耐冻融强度 0.10 导热系数 W/(mK) 0.085 燃烧性能 - A级 抗拉强度 MPa 0.12 5.4 抗裂砂浆 抗裂砂浆的性能应符合表11的要求。 表11 抗裂砂浆的性能指标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拉伸粘结强度 (与轻质砂浆) 标准状态 MPa 0.10 浸水状态 MPa 0.10 拉伸粘结强度 (与水

    19、泥砂浆) 标准状态 MPa 0.70 浸水状态 MPa 0.50 冻融循环处理 MPa 0.50 压折比 - 3.0 可操作时间 h 1.54.0 5.5 玻纤网布 玻纤网布的性能应符合表12的要求。 表12 玻纤网布的性能指标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普通型 加强型 单位面积质量 g/m 2 160 290 耐碱断裂强力(经向、纬向) N/50mm 900 1500 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经向、纬向) % 75 75 断裂伸长率(经向、纬向) % 5.0 4.0 玻璃成分 ZrO 2 和TiO 2 总含量 % - 19.2 ZrO 2 含量 - 13.7 5.6 热镀锌电焊网 DB14/T 17

    20、542018 9 热镀锌电焊网的性能应符合表13的要求。 表13 热镀锌电焊网性能指标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网号 - 0404 0606 网孔尺寸 mm 12.712.7 19.0519.05 丝径 尺寸 mm 0.9 1.0 极限偏差 0.04 0.04 焊点抗拉力 N 65 80 镀锌层质量 g/m 2 140 140 5.7 连接件 连接件的性能应符合表14的要求。 表14 连接件的主要性能指标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单个连接件抗拉承载力标准值(普通混凝土基层墙体) kN 0.6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环境 标准养护条件为空气温度(232);相对湿度(505)。标准试验环境:空气温

    21、度(232); 相对湿度(505)。 6.2 数值修约 在判定测定值或其计算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时,应将测试所得的测定值或其计算值与标准规定的极 限数值作比较,比较的方法采用GB/T 8170规定的修约值比较法。 6.3 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统 6.3.1 试样制备 6.3.1.1 按受检方提供的保模一体板复合保温系统构造和板外侧找平层、保护层的施工方法制作系统 试样。 6.3.1.2 耐候性试样在试验墙上制作,试样由试验墙、保模一体板、找平层和防护层构成,具体方法 见GB/T 305952014中附录A。 6.3.1.3 其他试样在保模一体板上统一制作,按规定尺寸切取,试样由保模一体板、找平层

    22、和防护层 构成,如果不止使用一种饰面材料(如果仅颗粒大小不同,可视为同种材料),应按不同种类的饰面材 料分别制样。 6.3.2 耐候性 按GB/T 30595 2014中附录A进行,试样应符合以下要求: a) 试样由试验墙和受测保温系统组成,试样数量一个; DB14/T 17542018 10 b) 保温材料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 mm,保模一体板应用粘结砂浆满粘于试验墙上,洞口四角的 细部做法应符合相关规定; c) 整个试样应使用同种抗裂砂浆和玻纤网布,并应连续,不得设置分隔缝; d) 涂装饰面系统最多可做3种类型饰面层,并按竖直方向分布; e) 制样完成后,应在空气温度1030、相对湿度不低

    23、于50%条件下至少养护28 d。 6.3.3 吸水量 按GB/T 30595 2014中6.3.3进行。 6.3.4 抗冲击性 按GB/T 30595 2014中6.3.4进行。 6.3.5 耐冻融性 按GB/T 30595 2014中6.3.6进行。 6.3.6 水蒸气透过湿流密度 按GB/T 30595 2014中6.3.5进行。 6.3.7 复合墙体热阻 按GB/T 13475进行。制样时,保模一体板的拼装、单位面积连接件的数量及各构造层的厚度应符合 系统的构造规定。 6.3.8 试验报告 按GB/T 30595 2014中6.3.9进行。 6.4 保模一体板 6.4.1 外观 在正常光

    24、线下,目测观察法进行。 6.4.2 尺寸偏差 6.4.2.1 长度偏差 用卷尺测量,距板两边100 m m平行于板边测三处,取三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与公称值的差值作为该 试件的长度偏差,精确至1 mm。 6.4.2.2 宽度偏差 用卷尺测量,距板两端100 mm平行于板端测三处,取三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与公称值的差值作为该 试件的宽度偏差,精确至1 mm。 6.4.2.3 厚度偏差 在距板边和板端100 mm的四个角位置和距板边100 mm板长方向的两个中间点,共六处测量点,用 分度值为0.5 mm的钢直尺与外卡钳配合测量,取六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与公称值的差值作为该试件的厚 度偏差,精确至1 mm。 D

    25、B14/T 17542018 11 6.4.2.4 对角线差 用卷尺测量两条对角线长度,取其差值为对角线差,精确至1 mm。 6.4.2.5 板侧面平直度 用2 m靠尺和塞尺沿板的侧面测量侧面弯曲,记录靠尺与板面间隙的数值,取最大值为检测数值, 精确至1 mm。 6.4.2.6 板面平整度 6.4.2.6.1 受检板两板面各测量三处,共六处。第一处:使靠尺中心点位于板面中心,靠尺尺身重合 于板面一条对角线;另两处:靠尺位置相对于板面中心对称,靠尺一端位于板面另一对角线端点,靠尺 另一端交于对边板边。 6.4.2.6.2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测量,记录每处靠尺与板面最大间隙的读数,读数读至0.5

    26、 mm,取 六处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精确至1 mm。 6.4.3 面密度 6.4.3.1 仪器 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磅秤:量程 0kg100 kg,精度 0.01 kg; b) 干燥箱:温度可控制在(602); c) 游标卡尺:精度0.02 mm; d) 钢卷尺:量程5 m,精度1 mm。 6.4.3.2 测定方法 6.4.3.2.1 面密度 取整块板做试验,用磅秤称量板重,精确至0.1 kg。 试样面密度按式(1)计算: )/()1(G BLW = . (1) 式中: 面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 2 ); W 含水率,%; G 板质量,单位为千克(kg); L

    27、板长度,单位为米(m); B 板宽度,单位为米(m); 取三块板面密度的算术平均值为检测数值,精确至1 kg/m 2 。 6.4.3.2.2 含水率 从测试面密度的试样上,各自沿长度方向横向截取100mm宽的试件共三块,其尺寸为板宽板厚 100 mm。立即称量试样的取样质量m 1 ,精确至0.01 kg,然后送入60的电热鼓风干燥箱干燥24 h,此后 每隔2 h称量一次,直至前后两次称量值之差不超过后一次称量值的0.2%为止,试样在电热鼓风干燥箱 内冷却至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0 时取出,立即称量其干质量m 0 ,精确至0.01 kg。 DB14/T 17542018 12 试样的含水率按式(2)

    28、计算: 100 0 01 = m mm W . (2) 式中: W 含水率,%; 0 m 试件自然状态下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1 m 试件干质量,单位为千克(kg); 对应面密度试样的含水率W以该板上截取三个试样含水率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6.4.4 抗弯荷载 6.4.4.1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抗折试验机:荷载示值误差不大于1%,能匀速加载; b) 加荷辊轴压头曲率半径为10 mm,下支架支点曲率半径为10 mm; c) 游标卡尺:精度0.02 mm; d) 钢直尺:量程2 m,精度1 mm。 6.4.4.2 试样制备 6.4.4.2.1 试样表面

    29、应平整且平行,不得有裂纹、缺棱掉角。 6.4.4.2.2 试样尺寸:长度为(14007)mm,宽度为(6003)mm,厚度为实际厚度,每组5块。 6.4.4.3 试验过程 试验过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将试样放置于室温条件下7 d; b) 将保模一体板与浇筑混凝土接触的一面朝上平置于两个平行支座上,使板的中心线和加荷杆中 心线重合,两支座间跨距为1200 mm,如图3所示,均匀加载,控制试样在15 s45 s内断裂, 记录试样断裂最大破坏荷载,精确到最小分度值,取5块的算术平均值为检测数值,修约至整 数。 图3 抗折荷载加载示意图 6.4.5 抗冲击性 DB14/T 17542018 13

    30、 按GB/T 30595 2014中6.3.4进行。 6.4.6 吸水量 按GB/T 30595 2014中6.3.3进行,试验时应将保模一体板不与浇筑混凝土接触的一面浸入水中。 6.4.7 垂直于板面的抗拉强度 6.4.7.1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要求如下: a) 拉力试验机:需有合适的量程和行程,精度1%,满足荷载示值1 N、拉伸速度为(51) mm/min、 能匀速加载要求; b) 低温试验箱:温度可控制在0- 30,控温精度2; c) 游标卡尺:精度0.02 mm; d) 钢直尺:精度1 mm; 6.4.7.2 试样制备 6.4.7.2.1 试样表面完整,不得有裂纹、缺棱掉角。 6.4.

    31、7.2.2 试样尺寸:100 mm100 mm,厚度为实际厚度,每组6块。 6.4.7.3 试验过程 试验过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 将试样按下列条件进行处理: 1) 原强度:无附加条件 2) 耐水:浸水2 d,到期试样从水中取出并擦拭表面水分后,在标准试验环境下放置7 d; 3) 耐冻融:浸水3 h,然后在(- 202)的条件下冷冻3 h,进行上述循环30次。每三次 循环后观察试样是否出现裂缝、空鼓、脱落等情况,并做记录。当冻融循环试样处理过程 中断时,试样应放置在(- 202)的条件下。到期试样从水中取出后,在标准试验环境 下放置7 d。 b) 将边长为100 mm的抗拉试验专用金属块用

    32、高强度树脂胶粘剂粘合在试样的两个表面上; c) 树脂粘结剂固化后,将试样安装到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抗拉强度测定,拉伸速度为 (51)mm/min,记录每个试样破坏时的力值和破坏状态,精确至1 N。如金属块与试样脱开, 则试验值无效。 6.4.7.4 试验结果 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按式(3)计算,取4个中间值计算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算术平均 值,精确至0.01 MPa。 A F R = . (3) 式中: R 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 ,单位为兆帕(M Pa); F 试样破坏荷载值,单位为牛顿(N); A 粘结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2 )。 6.4.8 热阻 DB14/T 17542

    33、018 14 按GB/T 13475规定的方法进行。 6.4.9 保温材料 模塑聚苯乙烯板(EPS、SEPS)按GB/T 29906规定的方法进行,挤塑聚苯乙烯板(XPS、SXPS)按 GB/T 30595规定的方法进行,岩棉板按JG/T 483规定的方法进行。 6.5 轻质砂浆 6.5.1 干表观密度 6.5.1.1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试模:100 mm100 mm100 mm钢质有底三联试模,应具有足够的钢度并拆装方便;试模的 内表面平整度为每100 mm不超过0.05 mm,组装后各相邻面的不垂直度小于0.5; b) 油灰刀,抹子; c) 标准捣棒:直径10 mm

    34、、长350 mm的钢棒。 6.5.1.2 试件制备 试件制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试模内壁涂刷脱模剂; b) 将拌合好的轻质砂浆浆料一次性注满试模并略高于其上表面,用标准捣棒均匀由外向里按螺旋 方向轻轻插捣25次,插捣时用力不应过大,尽量不破坏其轻骨料。为防止留下孔洞,允许用 油灰刀沿试模内壁插数次或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孔洞消失,最后将高出部分的轻 质砂浆浆料用抹子沿试模顶面刮去抹平。应成型4个三联试模、12块试件; c) 试件制作好后立即用聚乙烯薄膜封闭试模,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5 d后拆模,然后在标准试 验条件下继续用聚乙烯薄膜封闭试件2 d,去除聚乙烯薄膜后,再在标准试验条

    35、件下继续养护 21 d; d) 养护结束后将试件在(602)温度下烘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备用。恒重的判据为恒温3 h 两次称重试件的质量变化率应小于0.2%。 6.5.1.3 试验过程 从6.5.1.2制备的试件中取出6块试件,按GB/T 54862008第8章的规定进行干表观密度的测定,试 验结果取6块试件检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6.5.2 抗压强度 检验干表现密度后的6块试件,按GB/T 5486 2008第6章的规定进行抗压强度的测定,试验结果取6 块试件检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值 0 。 6.5.3 软化系数 从6.5.1.2制备的试件中取出6块试件,浸入温度为(205)的水中,水

    36、面应高出试件20 mm,试 件间距应大于5 mm,48 h后从水中取出,擦去表面附着的水分,按GB/T 5486 2008第6章的规定进行 抗压强度的测定,取6块试件检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浸水后的抗压强度值 1 。 软化系数按式(4)进行计算: DB14/T 17542018 15 0 1 = . (4) 式中: 软化系数,精确至0.1; 1 浸水后的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0 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6.5.4 线性收缩率 应按JGJ/T 70 2009中第12章的规定测试试件养护56 d的线性收缩率值。试件制作好后立即用聚乙 烯薄膜封闭试模,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5 d后

    37、拆模,然后在此条件下继续用聚乙烯薄膜封闭2 d,去除 聚乙烯薄膜,继续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49 d后进行线性收缩率测试。 6.5.5 拉伸粘结强度 6.5.5.1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拉力试验机:需有合适的量程和行程,精度1%,满足荷载示值1N、拉伸速度为(51) mm/min、 能匀速加载要求。 b) 游标卡尺:精度0.02 mm。 c) 钢直尺:量程2 m,精度1 mm。 6.5.5.2 试件制备 试件制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按 G B/T 17671 中第 6 章的规定,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与中砂按1 :3(重量比),水灰比0.5 制作水泥砂浆试块,养护28 d 后

    38、,备用; b) 在水泥砂浆试块(70 mm70 mm20 mm)中央涂抹轻质砂浆,轻质砂浆尺寸为40 mm40 mm10 mm。试件数量6个。 c) 试件制作好后立即用聚乙烯薄膜封闭,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7 d,去除聚乙烯薄膜,在标准试 验条件下继续养护21 d。 6.5.5.3 试验步骤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将相应尺寸的金属块用高强度树脂胶粘剂粘合在试件上,树脂胶黏剂固化后将试件按下列条件 分别进行处理: 1) 标准状态:无附加条件; 2) 浸水处理:浸水7 d,到期试件从水中取出并擦拭表面水分,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干燥7 d; 3) 冻融循环处理:试件进行30个循环,每个循环24 h

    39、。试件在(232)的水中浸泡8 h, 饰面层朝下,浸入水中的深度为(210)mm,接着在(-202)的条件下冷冻16 h为1 个循环。当实验过程需要中断时,试件应存放在(-202)的条件下。冻融循环结束后,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状态调节7 d。 b) 将试件安装到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拉伸粘结强度测定,拉伸速度为(51) mm/min。记录每 个试件破坏时的拉力值。如金属块与胶黏剂脱开,测试值无效。 DB14/T 17542018 16 6.5.5.4 试验结果 拉伸粘结强度从6个试验数据中取4个中间值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MPa。 6.5.6 导热系数 用符合导热系数测定仪要求尺寸的试模按6.

    40、5.1.2的方法制备试件。导热系数测定应按GB/T 10294的 规定进行,允许按GB/T 10295的规定进行。如有异议,以GB/T 10294作为仲裁检验方法。 6.5.7 燃烧性能 按GB8624规定进行。 6.5.8 抗拉强度 6.5.8.1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拉力试验机:需有合适的量程和行程,精度1%;满足荷载示值1N、拉伸速度为(51) mm/min、 能匀速加载要求; a) 试验板:互相平行的一组刚性平板或金属板,40 mm40 mm; b) 试模:40 mm40 mm40 mm钢质有底三联试模,应具有足够的钢度并拆装方便; c) 油灰刀,抹子; d) 标

    41、准捣棒:直径10 mm、长350 mm的钢棒。 6.5.8.2 试件制备 应按6.5.1.2的规定制备5块试件。 6.5.8.3 试验步骤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e) 用相容的胶粘剂将试验板粘贴在试件的上下两个受检面上; f) 将试件装入拉力试验机上,以(51)mm/min的恒定速度加荷,直至试件破坏。破坏面如在 试件与两个试验板之间的粘胶层中,则该试件测试数据无效。 6.5.8.4 试验结果 抗拉强度应按式(5)计算,取5个试验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保温浆料精确至0.1 MPa,贴砌浆料 精确至0.01 MPa。 A F m = . (5) 式中: 抗拉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m F 最

    42、大破坏荷载,单位为牛顿(N); A 试块的横断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6.6 抗裂砂浆 6.6.1 拉伸粘结强度 DB14/T 17542018 17 6.6.1.1 试件制备 试件制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比例和方法配制抗裂砂浆; b) 将抗裂砂浆按规定的试件尺寸涂抹在按6.5.5.2规定制作的水泥砂浆试块(厚度不宜小于20 mm)或按6.5.1.2规定制作的轻质砂浆试块(厚度不宜小于40 mm)基材上,涂抹厚度为(3 5)mm。试件尺寸为40 mm40 mm或50 mm50 mm,试件数量各6个。 c) 试件制作好后立即用聚乙烯薄膜封闭,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7

    43、 d,去除聚乙烯薄膜,在标准 试验条件下继续养护21 d。 6.6.1.2 试验步骤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将相应尺寸的金属块用高强度树脂胶粘剂粘合在试件上,树脂胶粘剂固化后将试件按下列条件 分别进行处理: 1) 标准状态:无附加条件; 2) 浸水处理:浸水7 d,到期试件从水中取出并擦拭表面水分,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干燥7 d; 3) 冻融循环处理:试件进行30个循环,每个循环24 h。试件在(232)的水中浸泡8 h, 饰面层朝下,浸入水中的深度为(210) mm,接着在(- 202)的条件下冷冻16 h 为1个循环。当试验过程需要中断时,试件应存放在(- 202)的条件下。冻融循环结

    44、 束后,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状态调节7 d。 b) 将试件安装到适宜的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拉伸粘结强度测定,拉伸速度为(51) mm/min。 记录每个试件破坏时的拉力值。如金属块与胶粘剂脱开,测试值无效。 6.6.1.3 试验结果 拉伸粘结强度从6个试验数据中取4个中间值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MPa。 6.6.2 压折比 应按GB/T17671的规定测试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制作好的试件应用聚乙烯薄膜封闭,在标准试验 条件下养护2d后脱膜,继续在此环境下养护5d后去除聚乙烯薄膜,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继续养护21d。 压折比应按式(6)计算,结果精确至0.1。 f c R R =T . (6) 式中

    45、: T 压折比; c R 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f R 抗折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6.6.3 可操作时间 6.6.3.1 试验步骤 抗裂砂浆配制后,按使用说明书提供的可操作时间放置后,按6.6.1中的规定进行标准状态拉伸粘结 强度测定。当使用说明书没有提供可操作时间时,应按1.5 h进行测定。 DB14/T 17542018 18 6.6.3.2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应符合表11的规定,放置时间或1.5 h即为该抗裂砂浆的可操作时间;当试验结果不符合表 11的规定时,该抗裂砂浆可操作时间不符合本标准要求。 6.7 玻纤网布 6.7.1 单位面积质量 按GB/T 9914.3的规定进行。 6.7.2 耐碱断裂强力及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 按GB/T 20102规定的方法进行。当需要进行快速测定时,按GB/T 30595 2014中附录B进行。GB/T 20102规定的方法为仲裁试验方法。 6.7.3 断裂伸长率 按GB/T 7689.5的规定进行。 6.7.4 氧化锆、氧化钛含量 剪取适量耐碱网布试样,


    注意事项

    本文(DB14 T 1754-2018 保模一体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为本站会员(syndromehi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