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4 T 1730-2018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77738       资源大小:2.25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4 T 1730-2018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pdf

    1、 ICS 17.020 N 11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T 17302018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 Intelligent Temperature/humidity Sensor-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2018 - 12 - 05发布 2019 - 02 - 05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T 17302018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结构与基本参数 . 2 5 要求 . 3 6 试验方法 . 6 7 检验规则 . 8 8 标志、标识

    2、. 9 9 包装、运输和贮存 . 9 参 考 文 献 . 11 DB14/T 1730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山西省计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明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山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斌、郭云飞、吕晴、候宏花、杨文甫、邢娟娟、朱江 、范婷婷。 DB14/T 17302018 1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温湿度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的术语和定义、结构与基本参数、要求、试验 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识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一体式智能温湿

    3、度传感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4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振动、冲击和类似动力学试验样品安 装 GB 3836.1 爆炸性环境 第1 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GB 3836.4 爆炸性环境 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5479 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

    4、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8271.2-2017 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 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 第2部分:参比条件下的试验 GB/T 18271.3-2017 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 通用性能评定方法和程序 第3部分:影响量影响试验 GB/T 33905.5 智能传感器第5部分 检查和例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 intelligent temperature/humidity sensor 具有与外部双向通信手段,用于发送测量、状态信息,接收和处理外部命令的的温湿度传感器。 3.2 一体式智能温湿度传感器 Integrated i

    5、ntelligent temperature / humidity sensor 温湿度敏感元件与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储存单元、输出接口封装于同一外壳内的智能温 湿度传感器。 DB14/T 17302018 2 3.3 主机 host 与传感器连接,执行接收它的测量、状态信息,对它发出指令的设备。 3.4 影响量 influence quantity 用于表示一种状态,代表传感器工作环境的一个方面的试验参数。 3.5 物联网标识 internet of things identifier 用于物联网唯一标识的一组连续数字、字符、符号或者其他任何形式数据。 3.6 通信接口 commun

    6、ication interface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与主机进行通信的物理接口和技术规范。 3.7 数据处理 data processing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对数字化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实现自动调整的功能。 3.8 自诊断 self-diagnostic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可进行自检,判断传感器各部分是否正常运行,并进行健康识别和 故障定位的功能。 3.9 双向通信 bidirection l communications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应具有双向通信能力,利用双向通信接口,向外部设备发送测量状态信息,并能 接收和处理设备发出指令的功能。 4 结构与基本参数 4.1 传感器结构

    7、传感器由温湿度敏感元件、数据采集单元、微处理器单元、储存单元、输出系统和通信接口等组成。 DB14/T 17302018 3 图1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结构图 4.2 基本参数 4.2.1 工作条件 工作环境条件:温度- 45 +85 、湿度0%RH100%RH; 工 作 电 源 :DC 3 V36 V。 4.2.2 准确度等级 温度准确度等级分为:0.1级、0.2级、0.5级、1.0级、1.5级; 湿度准确度等级分为:3级、5级、10级。 5 要求 5.1 外观 传感器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传感器的外表不应有可见划伤、玷污等痕迹,外露件不能有影响工作性能的机械损害或脱落; 接插件接触应保持

    8、良好,紧固件不得松动;面板、壳体或铭牌上应有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 产厂家和出厂编号; b) 工作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5.2 功能 5.2.1 参数设定和调整功能 传感器应具有相关参数(应有且不限于:通信地址、采集间隔、超限阈值等)的设定和调整功能。 5.2.2 自诊断功能 传感器应具以下一种或多种功能: a) 通信系统故障检查; b) 内部故障检查(处理器,存储器等); c) 运行故障检查; d) 电源故障检查。 DB14/T 17302018 4 5.2.3 断电保护功能 传感器在电源断电重新通电后,能够保证数据不被丢失,自动恢复至断电前的工作状态。 5.2.4 数据采集与处理 传感器应包

    9、含以下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 a) 数据采集; b) 与最小循环适应的数据处理能力且输出数据应完整正确; c) 与时间有关的功能模块:定时器。 5.2.5 通信功能 5.2.5.1 通信接口 5.2.5.1.1 传感器应能通过通信接口与外部设备或系统进行正常通信,通信接口应符合GB/T 34068 的规定。 5.2.5.1.2 传感器可选择但不限于下列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通信接口或外部存储接口: a) RS-232、RS-485、USB、以太网等通信接口; b) GPRS、ZigBee、WiFi等无线传输方式。 5.2.5.2 系统管理 传感器通过数据通信接口与主机连接。通过主机可以对传感器

    10、进行以下通信: a) 参数的设置; b) 采集数据的发送。 5.3 安全性能 5.3.1 绝缘电阻 传感器的绝缘电阻应符合GB/T 18271.2 -2017中6.3.2的有关规定。 5.3.2 绝缘强度 传感器的绝缘强度应符合GB/T 18271.2 -2017中6.3.3的有关规定。 5.3.3 防爆性能 运用于防爆场合的传感器的防爆性能应符合GB 3836.1、GB 3836.4的相关规定。 5.3.4 外壳防护 传感器应满足GB/T 4208的外壳防护等级要求。 5.3.5 物联网安全性能 5.3.5.1 物联网设备标识验证 传感器应具有能够被物联网识别的唯一标识。 5.3.5.2 通

    11、信稳定性 传感器的通信差错率应小于1/1 000 000。 DB14/T 17302018 5 5.4 测量性能 5.4.1 最大允许误差 在传感器测量范围内,传感器温度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湿度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2 的要求。 表1 温度最大允许误差表 准确度等级 0.1 0.2 0.5 1.0 1.5 最大允误差/ 0.1 0.2 0.5 1.0 1.5 表2 湿度最大允许误差表 5.4.2 测量回差/湿滞 在传感器测量范围内,传感器温度回差应符合GB/T 33905.5的要求,湿度湿滞应不大于最大允许误 差的1/2。 5.4.3 重复性误差 在传感器测量范围内,传感器温度、湿度的

    12、重复性误差均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1/3。 5.5 影响量的影响 5.5.1 静电放电抗扰度影响 传感器静电放电测试,满足GB/T 17626.2的要求,传感器在标准电压放电中和放电后,传感器的采 集和传输功能正常,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规定要求。 5.5.2 环境影响 5.5.2.1 环境温度试验 按照GB/T 18271.3 -2017的第5方法进行高、低温试验,传感器在测试过程中及测试后,传感器的计 量性能满足最大允许误差要求,功能正常,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规定要求。 5.5.2.2 相对湿度试验 按照GB/T 18271.3 -2017的第6方法进行相对湿度试验,传感器在测试过程中及测试后,传

    13、感器的计 量性能满足最大允许误差要求,功能正常,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规定要求。 5.5.2.3 机械振动试验 按照GB/T 2423.43的方法进行机械振动试验,传感器环境影响测试过程中及测试后,传感器的计量 性能满足最大允许误差要求,功能正常,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规定要求。 准确度等级 3级 5级 10级 最大允误差 3%RH 5%RH 10%RH DB14/T 17302018 6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 目测检查传感器的外观是否符合5.1.1的要求。 6.2 准确度试验 6.2.1 基本误差 在测量范围内选取0%、20%、40%、60%、80%、100%六个试验点,其中湿度的0%和100

    14、%的测试点,可 选取测量范围内10%和90%附近的点。以上、下行程为一个循环,做3次循环的试验,观察和记录每个行 程的每个试验点的示值,按以下公式计算每个试验点的误差: P=P i-Pai . (1) 式中: Pi被测试验点的仪表示值; Pai被测试验点标准值。 检查试验后每个温、湿度试验点的误差应符合表1和表2的要求。 6.2.2 回差 与基本误差试验同时进行。记录量程的0%、20%、40%、60%、80%、100%的值的六个试验点的上、下 行程示值,在同一试验点上、下行程示值误差的差值,即温湿度回差,应符合5.4.2的要求。 6.2.3 重复性误差 与基本误差试验同时进行。记录量程的0%、

    15、20%、40%、60%、80%、100%的值的六个试验点的上行程 示值,在同一试验点上3次示值之间的最大差值,即温湿度重复性,应符合5.4.3的要求。 6.3 功能检查 6.3.1 参数设定和调整功能 检查传感器应具有相关参数的设定和调整功能。 6.3.2 自诊断功能 传感器开启后对内部的功能、状态进行自诊断,并可输出诊断结果信息。 6.3.3 断电保护功能 开启传感器,配置并记录设备设置的参数信息,传感器运行至大于5个采集间隔时间后切断供电电 源,经断电大于5个采集间隔时间后恢复供电,检查传感器的参数信息应符合5.2.3的要求。 本试验应不少于3次。 6.3.4 数据处理 将传感器的采集间隔

    16、参数设置为标称最小值,设备运行不小于20个采集间隔时间后,检查传感器的 性能应符合5.2.4的要求。 本试验应不少于3次。 DB14/T 17302018 7 6.3.5 通信功能 将传感器连接主机进行通信试验,对其进行参数设置和数据采集,检查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参数是否 设置成功,采集数据是否全部上传成功,传感器的通信接口功能应满足5.2.5的要求。 本试验应不少于3次 。 6.4 安全性能 6.4.1 绝缘电阻 试验按GB/T 1547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5.3.1中相关规定。 6.4.2 绝缘强度 试验按GB/T 1547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5.3.2中相关规定。 6.4.3

    17、 防爆性能 按GB 3836.1、GB 3836.4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应符合5.3.3中相关规定。 6.4.4 外壳防护 按GB/T 4208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应符合5.3.1中相关规定,应符合5.3.4中相关规定。 6.4.5 物联网设备标识 传感器与物联网连接,在安装有相关测试软件的计算机上,读取智能温湿度传感器物联网标识,验 证物联网设备标识的正确性。 6.4.6 通信稳定性 将传感器与数据管理装置链接,通信次数不少于1 000 000次,记录通信出错的次数,通信稳 定性按以下公式计算: %100= S E G . (2) 式中: G差错率; E通信差错的次数; S通信次数。 应

    18、符合5.3.5.2的要求。 6.5 影响量影响试验 6.5.1 静电放电抗扰度影响 按GB/T 17626.2的规定方法试验,试验过程中或试验后,观察智能温湿度传感器相关功能及性能参 数,应符合5.5.1的要求。 6.5.2 环境影响 6.5.2.1 环境温度的影响 DB14/T 17302018 8 按照GB/T 18271.3 -2017的第5方法进行高、低温试验,试验过程中对参比条件温度值进行示值误差 试验和其它性能试验,在试验过程后对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再进行相关功能和性能测试,与试验前的功能 和性能进行对比。应符合5.5.2.1的要求。 6.5.2.2 相对湿度试验 按照GB/T 182

    19、71.3 -2017的第6方法进行相对湿度试验,试验过程中对参比条件湿度值进行示值误差 试验和其它性能试验,在试验过程后对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再进行相关功能和性能测试,与试验前的功能 和性能进行对比。应符合5.5.2.2的要求。 6.5.2.3 机械振动试验 按照GB/T 2423.43的方法进行机械振动试验,试验过程中对参比条件温湿度值进行示值误差试验和 其它性能试验,在试验过程后对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再进行相关功能和性能测试,与试验前的功能和性能 进行对比。应符合5.5.2.3的要求。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类别 传感器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见表3。 表3 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

    20、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要求的条款号 试验方法的条款 1 外观 5.1.1 6.1 2 基本误差 5.4.1、5.4.2 6.2.1 3 重复性误差 5.4.3 6.2.1、6.2.2 4 功能 5.2 6.3、6.4 5 安全性能 - 5.3 6.5 6 影响量影响 - 5.5 6.6 注:“”表示为必做,“-”表示为不做 7.2 出厂检验 每台传感器应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确认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产品合格证。 7.3 型式检验 7.3.1 样品数量 型式检验的被测产品数量应不少于3台,每项型式检验项目均应合格。 DB14/T 17302018 9 7.3.2 检验条件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

    21、进行型式检验: 产品试制定型或转厂生产时; 当原材料、工艺、结构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特性时;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重新恢复生产时; 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8 标志、标识 传感器应贴有产品标签,标签上应标注下列信息: a) 产品名称; b) 产品型号; c) 准确度等级; d) 输出方式及供电电源标称值; e) 产品出厂编号; f) 公司名称或商标。 9 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包装、运输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包装应采用环保材料,并且具有防潮、防震性能,运输包装内应有产品合格证、 使用说明书及装箱单。 9.2 贮存 传感器应贮存于温度为- 20 +50 ,相对湿度不大于80%RH的

    22、通风、干燥的环境中,禁止存放 在有毒、有害、腐蚀性等气体环境中。 传感器贮存期为6个月,超过贮存期按表3出厂检验项目重新进行检验,并需满足要求。 DB14/T 17302018 10 参 考 文 献 1GB/T 30269.601 信息技术 传感器网络第601部分: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规范 2GB/T 30269.702 信息技术 传感器网络第702部分:传感器接口:数据接口 3GB/T 19582-2008 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 4SJ 20722-1998 电热阻传感器总规范 5TIA/EIA-485-A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tors and Receives for Use in Balanced Digital Multipoint Systems 6GB/T 4797-2018 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 温度和湿度 7GB/T 33905.3-2017 智能传感器第3部分 术语 8GB/T 33905.4-2017 智能传感器第4部分 性能评定方法 9GB/T 34068-2017 物联网总体技术 智能传感器接口规范 10GB/T 30269.2-2013 信息技术 传感器网络 第2部分:术语 _


    注意事项

    本文(DB14 T 1730-2018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jobexamine33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