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05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 T 17852019 无公害冬枣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2019 - 06 - 25发布 2019 - 08 - 25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 T 1785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产地选择 . 1 4 棚地选择与规划 . 1 5 苗木选择 . 2 6 栽植 . 2 7 整形修剪 . 2 8 花期管理 . 3 9 果期管理 . 3 10 土肥水管理 . 3 11 病虫害防治 . 4 12 采收 . 5 13 贮藏保鲜 . 6 14 产品质量
2、检测 . 6 15 产品质量追溯 .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冬枣设施栽培温湿度要求 . 7 DB14/ T 1785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运城市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运城经济开发区全安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慧兰、吴铁茜、景秀文、高志英、白英、牛玮、张子伦、董瑞东、麻耀君、 何锦惠、张娟、杨秦一。 DB14/ T 17852019 1 无公害冬枣
3、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施冬枣无公害产地环境条件、棚地选择与规划、苗木选择、栽植、整形修剪、花期 管理、果期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贮藏保鲜、产品质量检测及产品质量追溯。 本标准适用于塑料大棚、钢架棉被温室和节能日光温室等设施无公害冬枣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4、T 2798.4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4部分:水果 NY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295 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3 产地选择 3.1 土壤条件 土壤条件应符合NY 5010 、NY/T 5295要求。以壤土、沙壤土、轻度盐化潮土为宜,要求土壤深厚 肥沃,有机质含量 1%,土壤PH值为 6.27.8。土壤含盐量低于 0.3%,其中氯化钠含量低于 0.15%。 3.2 水质条件 符合NY/T 2798、NY 5010和 NY/T 5295 的要求。 3.3 空气条件 符合NY/T 2798、NY 5010和 NY/T 5295 的要求
5、。 4 棚地选择与规划 4.1 棚地选择 园地应符合NY/T 2798、NY 5010和NY/T 5295 的要求。建棚应选择在地势开阔、光照充足、浇水便 利、避开风口、交通方便的地方。 4.2 棚地规划 DB14/ T 17852019 2 依据面积的大小和地势不同,合理划分生产小区,建园前对园区道路、排灌系统、防护林、建筑物 等进行统一规划。 5 苗木选择 品种纯正,苗高大于1 m,地径1 cm2 cm,35条侧根,侧根长20 以上,无病、虫、伤。 6 栽植 6.1 栽植 6.1.1 栽植方式 单行栽植,行距2 m2.5 m,株距1 m1.5 m。177株/667 m 2 333株/667
6、 m 2 。南北行向。栽植坑 长、宽、深各70 或栽植壕深、宽各70 栽植。 6.1.2 栽植时期 春栽为发芽前,秋栽为落叶后。 6.1.3 栽后管理 超密植单轴主干形苗木,定干高度25 50 左右。栽植后立即浇透水, 覆盖地膜 。在枣树未 进入结果期之前,可不上棚膜。若在棚内栽植一定要加强通风,接近自然温度。 6.2 温湿度调控 6.2.1 扣棚升温时间 半月内最低气温均不低于-3 时扣棚。 6.2.2 温湿度控制和通风 6.2.2.1 温湿度控制 设施冬枣温湿度控制要求参见附录A。 6.2.2.2 通风 塑料大棚通风以肩部通风为主。钢架棉被温室和节能日光温室: 晨风,太阳光照射棚内半小时后
7、 进行第一次通风,棚膜风口宽度不超过10 ,通风时间为10 min左右;午风,当气温达到预计高度时, 开始通风至适宜温度;闭风,当棚内温度开始低于最适温度时,立即关闭风口。 7 整形修剪 7.1 树形 设施栽培宜采用单轴主干形。单干直立向上延伸,树高1.8 m2 m,二次枝1215个。 7.2 修剪方法 DB14/ T 17852019 3 7.2.1 修剪时间 修剪分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扣棚加温前,进行整形和剪除病、枯枝及多余枝;夏季修 剪:从萌芽后到幼果期进行抹芽、摘心。 7.2.2 树形修剪 树形为单轴主干形。幼龄树第一年自由生长。第二年平茬,培养单杆直立向上延伸枝条为主干;老
8、 龄树在基部培养一个直立向上生长的新生枝条为主干,次年把原主干疏除。培养的主干长到1.8 m2 m, 保留1215个二次枝,每个二次枝留7个枣股。 8 花期管理 8.1 开甲(环状剥皮) 第一次开甲,部位在辅养枝上方,甲口宽度为 0.5 0.7 ,深度不伤木质部为宜,要保证30 d 不能愈合。若35 d没有愈合的要进行包扎,促使伤口愈合。对不太旺的树体可以采取环割技术。第二次 开甲,坐果40 d左右进行,部位在辅养枝下部,其他方法同上。 8.2 喷施激素和微肥 当开花量达到30%时,喷施0.3%硼砂0.2%尿素15 mg/kg25 mg/kg细胞分裂素15 mg/kg25 mg/kg1%葡萄糖
9、。喷施一般在10时以前或16时以后进行。 9 果期管理 9.1 疏果 枣果发育到1 大小时,每个枣吊留13个果形端正的果,其余花果全部疏除。 9.2 防日灼 遇高温树下滴灌,树上喷水,用水调温。在极端高温和强光照时段,应在中午12时到下午16时,棚 上盖遮阳网或加盖内膜。 10 土肥水管理 10.1 土壤管理 幼树栽植后,及时灌水,中耕松土,中耕深度5 10 。每年秋施基肥,并配合春夏追肥。 10.2 肥料施用 施用符合NY/T 394的规定的肥料。 10.2.1 基肥 秋施为好。以农家肥为主,每亩3 000 kg5 000 kg,混加适量速效化肥。施肥方法:在行间挖深、 宽30 40 的沟施
10、有机肥。肥土搅拌均匀,填平踩实即可。幼树株施有机肥1 kg2 kg,尿素或 (NH4)2PO4 0.1 kg0.2 kg。成林树株施有机肥2 kg3 kg,(NH 4)2PO4复合肥0.5 kg1 kg。 DB14/ T 17852019 4 10.2.2 追肥 在萌芽前、花前和幼果膨大期追肥3次。幼树3次每667m 2 施肥50 kg200 kg,成龄树加倍;钢架棉 被温室和节能日光温室每年于花前、 幼果膨大期和果实采后追肥3次。幼树亩施速效(NH4)2PO4复合肥 10 kg20 kg,成龄树加倍。每次施肥加入适量的生物菌肥。追肥后及时浇水。 10.2.3 根外追肥 花前喷氨基酸液体肥30
11、0倍以上,加0.2 %的KH2PO4;初花期0.3 %的硼砂、0.3 %的KH 2PO4,幼果期喷 0.3 %的KH 2PO4叶面肥;枣果发育后期喷洒一次KH2PO4,连续使用23次。每次喷施都可以加少量微肥, 气温在18 24 时喷施为宜。 10.3 水分管理 10.3.1 灌溉 塑料大棚。土壤干旱时及时灌水。一般灌水4次,萌芽水、花前水、膨果水、封冻水;钢架棉被温 室和节能日光温室。旱时及时灌水。一般灌水四次,萌芽水、膨果水、果实采后水、秋肥水。 10.3.2 排水 雨季注意排涝,出现积水要及时排水。 11 病虫害防治 11.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绿色防
12、控”的理念,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 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农药使用严格执行GB/T 8321(所有部分)规定。 11.2 农业防治 11.2.1 清理田园 采果后及时清园,将枯枝落叶、僵果、病残果深埋或烧毁。 11.2.2 杀死虫卵 冬季耕翻树盘20左右,捡拾越冬虫蛹,杀死处理。 11.2.3 中耕除草。 降雨或灌水后适时中耕除草,中耕深度510。 11.3 生物防治 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或干扰成虫交配。在枣树萌芽期悬挂绿盲蝽性诱捕器,诱捕器水盆内装八分 满的水,加少量洗衣粉。按行布局,15 m挂一套,每667 m 2 45个,悬挂于树冠外中部背阴面树枝上, 约在树高2/3处, 每23 d捞虫一
13、次,57 d添加或更换洗衣粉水,每月更换一次性诱芯,更换的旧诱 芯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以免影响诱捕效果,10月上旬结束。 11.4 物理防治 DB14/ T 17852019 5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杀虫灯、粘虫胶(板)等方法诱杀害虫。 11.4.1 杀虫灯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害虫。在离地2.2 m2.5 m处进行安装,单灯辐射半径为100 m左 右,23 d清理一次灯管四周的围网。 11.4.2 粘虫胶(板) 适用于蚜、红蜘蛛、尺蠖、绿盲椿象、草履蚧、粉蚧等具有上下树习性的昆虫。在害虫、螨出蛰前 将枣树第一分枝下树干粗翘皮刮除,刮下的粗翘皮带出田外烧毁;刮除长度与粘虫带宽度相等,
14、然后绑 粘虫带。或在距离地面1.2 m左右的树干处涂胶。涂胶的宽度为5 左右,绕树枝涂一周。要求树皮光 滑平整。 11.5 化学防治 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可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低毒有机合成农药,适 度使用中毒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11.5.1 细菌性疮痂病的防治 花蕾期要注意细菌性疮痂病的防治,可喷用喹啉铜或克菌康、加混农用春雷霉素。 11.5.2 花期灰霉病 花期灰霉病以通风排湿和花前喷用哈茨木霉菌预防为主,发生后可及时喷用杀菌剂等。 11.5.3 黑点病 幼果期发现黑点病,及时施用40氟硅唑8 000倍液; 11.5.4 柄枯病或梗腐病 白熟转色期枣
15、果柄枯发蔫可喷宁南霉素或中生菌素+戊唑醇2次。 11.5.5 缩果病 用苯醚甲环唑、70甲基硫菌灵、春雷霉素等杀菌剂交替使用,喷布全树,每隔810 d喷1次,连 喷23次。在发病高峰期,喷16百康1 000倍液,能有效控制病情。 11.5.6 枣锈病 在枣锈病盛发期喷43的戊唑醇、70%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交替使用。 11.5.7 炭疽病 花前喷翠贝7 500倍或嘧菌酯5 000倍;幼果期喷25咪鲜胺水乳剂1 000l 500倍液。 11.5.8 枣疯病 加强检疫,用70%吡虫啉可湿粉1 0000倍液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严重时将病株彻底挖除。 11.5.9 枣瘿螨、枣瘿蚊、绿盲蝽、蓟马 用吡
16、虫啉、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交替使用。 DB14/ T 17852019 6 12 采收 12.1 采收时间 直接进入市场销售的冬枣,在片红到半红期采收;进行贮藏保鲜的冬枣,在点红到三分之一红时采 收。 12.2 采收方法 人工采摘。采收时应保留果柄,轻拿轻放,避免损伤。 13 贮藏保鲜 13.1 贮前处理 采摘后严格分拣,剔除病残虫烂裂果,预冷。预冷间温度保持在 4 5 ,预冷时使枣温在24 h内冷却到5 8 。从采收到预冷的时间不能超过12 h,最好随采随预冷,防止田间热。 13.2 贮藏方法 恒温贮藏。将已预冷的冬枣装入用0.07 厚的聚乙烯薄膜制成塑料袋,移入冷库。轻装轻放,立
17、即封口,并在袋侧面打直径10 的孔各810 个。库温控制在 -2 0 ,空气相对湿度 90%95%。 14 产品质量检测 无公害冬枣质量应符合NY/T 2798.4规定。 15 产品质量追溯 建立无公害冬枣设施生产档案,详细记录投入品名称、有效成分、登记证号、防治对象、使用量、 使用方法、使用时间、使用地点及面积、使用人员、安全间隔期等信息。生产档案至少保存两年。 DB14/ T 17852019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冬枣设施栽培温湿度要求 冬枣设施栽培温湿度见表A.1。 表A.1 冬枣设施栽培温湿度要求 设施类型 时间和物候期 棚内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 白天 夜间 塑
18、料大棚 扣棚后1周 20 25 尽量保持较高的温度 60 80 催芽期 28 32 尽量保持较高的温度 60 80 萌芽期 28 30 尽量保持较高的温度 60 80 初花期 28 32 尽量保持较高的温度 80 95 盛花期 28 35 尽量保持较高的温度 80 95 幼果期 28 35 尽量保持较高的温度 70 80 成熟期 外界自然温度 加大昼夜温差 钢架棉被 温室 扣棚后1周 20 25 4 6 60 80 萌芽期 22 30 12 60 80 初花期 24 28 16 18 60 80 盛花期 24 32 18 20 80 90 果实膨大期 25 35 18 20 80 95 转色成熟期 28 32 加大昼夜温差 70 80 节能日光 温室 扣棚后1周 18 20 4 6 60 80 催芽期 20 28 10 15 60 80 萌芽期 28 30 12 60 80 初花期 28 32 12 20 80 90 盛花期 28 32 16 20 80 95 果实膨大期 25 32 16 20 70 80 转色成熟期 28 32 尽量加大昼夜温差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