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 T 15792018 糜子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8 - 01 - 10发布 2018 - 03 - 10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4/ T 15792018 1 目 次 前言 . 2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滴灌系统及准备设备 . 1 5 播前准备 . 2 6 播种 . 2 7 田间管理 . 3 8 病虫害防治 . 3 9 收获 . 3 10 生产档案 . 3 DB14/ T 15792018 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
2、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大同市惠咨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如达、梁海燕、李海、张翔宇、杨富、张知、姜超、宋晓强、林凤仙。 DB14/ T 15792018 1 糜子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糜子膜下滴灌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滴灌系统、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 治、收获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糜子膜下滴灌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3、(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DB14/T 1352 晋北区旱地黍子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糜子 糜子属禾本科黍属,又称黍、稷和糜,为第二类禾谷类作物,分糯性和粳性,在山西一般称糯性糜 子为黍,粳性糜子为糜。 3.2 膜下滴灌 将滴灌带铺在覆盖地膜下的一种节水灌溉栽培模式。 4 滴灌系统及准备设备 4.1 滴灌系统 滴灌系统一般由水源、输水设备、施肥设备和量测控制设备、地上主支管和滴灌带组成。 4.2
4、设备安装 DB14/ T 15792018 2 播种时随地膜覆盖将滴灌带一起完成铺设,播种后铺设地上主、支管,并与输水管道连接好,然后 连接滴灌带,进行试水,如有堵漏,及时修复或更换;同时调整减压阀压力,使滴灌带处于正常工作压 力范围内。 滴灌带一般铺设长度为80 m120 m,根据地上支管连接处出水口压力、滴灌带质量、滴灌带性能 指标,以及滴水垄向的地形、地貌、坡度、坡向,确定滴灌带铺设长度,以保证滴头灌水均匀。 5 播前准备 5.1 选地 选用土层深厚、具备灌溉条件、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沙壤或中壤地上栽植,避免选择重迎茬地块, 前茬以豆类、马铃薯、玉米、春小麦、油料等作物为佳。 5.2 整
5、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耕翻25 cm并及时耙耱镇压;播种前旋耕耙耱,做到上虚下实,表土平整。 5.3 施肥 施肥应以基肥为主。结合春季整地施入基肥。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机肥为2 000 kg3 000 kg,N 10 kg,P2O5 4 kg,K2O 2 kg。施肥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5.4 品种准备 5.4.1 品种选择 选用国家鉴定或省审(认)定的糜子优良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要求。 5.4.2 晒种 播前晒种23 d。 5.4.3 药剂拌种 用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按药种比为1:500进行拌种处理。 6 播种 6.1 播种时间 当5 cm土层内的地温稳定在
6、12 以上时适宜播种,春播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播种为宜。 6.2 种植密度 膜间行距50 cm,膜上行距40 cm,穴距11 cm12 cm。每666.7 m2的保苗穴数一般为13 000穴,穴 留苗24株。 6.3 播种方式 DB14/ T 15792018 3 糜子膜下滴灌采用播种覆膜铺带一体机,播种、铺设滴灌带、覆膜一次性完成,滴灌带铺设在膜下 中间。播种深3 cm5 cm,每穴播种57粒。机械铺膜时,每隔10 m20 m在地膜上压土带以防止地膜 被风掀起。播完后检查地膜有无破损,发现及时封堵。 7 田间管理 7.1 破除板结 出苗前遇雨板结应及时破除膜孔上土壤结皮。 7.2 中耕除草
7、生育期中耕2次。第一次以苗期(56叶)时进行,第二次在拔节期进行,中耕深度为6 cm左右。 7.3 滴灌 7.3.1 黍子生育期一般滴灌3次,第一次7月下旬糜子拔节抽穗前,单次滴灌150 m3/hm2;第二次8 月中旬糜子开花灌浆期,单次滴灌120 m3/hm2;第三次8月下旬糜子灌浆期,单次滴灌90 m3/hm2120 m3/hm2。 7.3.2 如播种时墒情不足,在播后2-3天滴灌补墒一次(此次滴灌不加任何肥料),单次灌水150 m3/hm2 180 m3/hm2,以保证顺利出苗。 7.4 追肥 7.4.1 滴灌糜子追肥必须选用易溶性肥料,追肥种类有尿素、硫酸钾、水溶性复合肥和液体有机肥等
8、。 7.4.2 糜子追肥以氮肥为主,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结合灌水分次施入。追肥前要求先滴清水15 min 20 min,再加入肥料;追肥完成后再滴清水30 min,清洗管道,防止堵塞滴头。 7.4.3 糜子全生育期一般结合滴灌追施尿素150 kg/hm2(10 kg/667m2),三次灌水以5:3:2的比例 追施。 8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按DB14/T 1352的规定执行。 9 收获 在黍子穗基部籽粒进入腊熟期、黍穗籽粒脱水变硬为最佳收获期。人工收割早上为宜,以减少落粒。 10 生产档案 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储存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建立 黍子生产档案。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