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4 T 1638-2018 矮牵牛种苗温室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77586       资源大小:1.58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4 T 1638-2018 矮牵牛种苗温室生产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B 62 DB14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 T 16382018矮牵牛种苗温室生产技术规程 2018 -01- 10发布 2018- 03-10实施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4/ T 16382018 I 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生产设施与设备要求 .15 种苗生产 .26 病虫害防治 .27 种苗出圃 .3 8 包装与运输 .3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生产设施消毒方法 .4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矮牵牛种苗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5附录 C(资料性附录) 矮牵牛苗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2、.6 DB14/ T 16382018 II 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小云、李永平、付宝春、贾民隆、秦国杰、段九菊、郑梅梅、梁峥、张超、宋卓琴、康红梅 、牛艳、曹冬梅。 DB14/ T 16382018 1 矮牵牛种苗温室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矮牵牛( Petunia hybrida)种苗温室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设施和设备要求、种苗生产、播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种苗出圃、包装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栽培条件可控的温室内矮牵牛种苗生

    3、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247.4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4部分:花卉种子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育苗介质置于穴盘中用于支撑种苗生长的材料。4 生产设施与设备要求 4.1 生产设施种苗生产宜选用温度、湿度、光照可调控的联栋温室或日光温室,生产前应对环境进行消毒,具体方法参见附录A。4.2 苗床与播种容器4.2.1 苗床采用固定式或移动式,高度和宽度均以适合操作为宜的栽培床。4.2.2 播种容器采用2

    4、00288孔穴盘。容器应清洗干净,做到无病源、虫源。4.3 播种介质 DB14/ T 16382018 2 选用育苗专用泥炭和粒径2 mm4 mm的园艺专用珍珠岩按8:2或7:3的体积比配制,或直接选用育苗专用成品介质。育苗介质要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无杂草及病原物和虫卵,pH 5.86.2,EC 0.3mS/cm 0.5 mS/cm。配制介质团粒直径小于1 cm,含水量达到50 %70 %。育苗介质要洁净。重复使用的介质使用前必须消毒。5 种苗生产5.1 种子选择育苗用种子质量应符合 GB/T 18247.4中级和级要求。5.2 播前准备预先湿润介质,使介质含水量达到50 70 。将介质填

    5、装穴盘,均匀填满各穴孔。轻压介质, 使介质中间比穴盘边缘略低。播种前将介质均匀浇透水,使介质含水量达到100 %,待介质表面不呈水渍状时播种。5.3 播种温室内一年四季均可播种,播种时间根据用苗时间、品种特性及育苗环境条件等确定。人工播种时应选择一个高度45 cm左右的工作台,将装满介质的穴盘置于工作台上,人工将种子播于穴盘孔中,使种子和介质接触良好,无需覆盖。播种后用微雾喷头(雾粒直径为50m80m)进行介质表面淋水,使介质相对含水量达到90 %左右。5.4 播后管理5.4.1 发芽阶段从播种到胚根出现宜在催芽室发芽,也可在温室加覆盖进行。适宜温度2425 ,光照强度5000 Lx10 00

    6、0 Lx。在发芽期间,无需补水,只保持空气湿度即可,介质含水量要求在95 %以上。 35 d后当矮牵牛种子露白后挪出催芽室,移至温室。5.4.2 过渡期从胚根出现到子叶完全展开,第一片真叶长出。温度20 24 ;光照强度15 000Lx30 000Lx。湿度80 %90 %。介质EC值0.5 mS/cm0.75 mS/cm。每周施1-2次浓度为50 mg/L75 mg/L的水溶性复合肥,交替施用含铵态氮和销态氮的水溶性复合肥。5.4.3 快速生长期从子叶展开到种苗长出46片真叶,根系布满整个穴盘孔。介质温度18 21 ;光照强度30000Lx35 000 Lx。介质湿度50 %80 %干湿交替

    7、。介质EC值1.0 mS/cm 1.5 mS/cm。每周施2次浓度为100 mg/L150 mg/L的水溶性复合肥,交替施用含铵态氮和销态氮的水溶性复合肥。冬季生产时喷施3000 mg/L的B9,夏季生产时喷施有效浓度为3 mg/L5 mg/L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可喷施12次。 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具体症状及防治措施参见附录B和附录C。 DB14/ T 16382018 3 7 种苗出圃7.1 炼苗植株具有46片真叶,根系布满穴盘孔。介质温度15 18 ;光照强度30 000 Lx35 000 Lx。控制浇水量,幼苗接近萎蔫时再浇水。介质EC值1.0 mS/cm 1.5 mS/cm。每周施

    8、1次浓度为100 mg/L150mg/L的水溶性复合肥,如果需要延长出圃时间,可降低浓度为100mg/L。冬季生产时喷施3 000 mg/L的B9,夏季生产时喷施有效浓度为3 mg/L5 mg/L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可喷施12次。种苗最多能保存510 d,需控制浇水和温度,控制株高。7.2 质量要求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和穴盘规格,播种后67周可出圃。要求植株健壮,颜色正常,节间短、不出葶,大小均匀一致,茎叶无黄斑、褐斑或黑色斑点,无病虫害。46片真叶,叶片伸展、有光泽。根系白净, 布满整个穴盘,能将基质包满。同一批次的幼苗植株大小均匀一致。8 包装与运输8.1 种苗包装包装采用种苗专用箱,内用经过

    9、防潮处理的纸板分层。装箱时应分层放置,防止倒置。箱外标注“种苗专用箱”和向上放置标记等信息。同时标注种苗生产单位(或产地)、发运时间等。在穴盘的短边贴上标签,内容包括品种系列、品种名、花色;种苗基质含水量60 %80 %。8.2 运输长途运输适宜温度10 15 ,短途运输适宜温度15 25 。运输时间不宜超过48h。种苗抵达目的地后,应立即打开包装,将种苗取出后放置于阴凉通风处,必要时需叶面喷水使其恢复正常的 状态,并尽快安排种植。 DB14/ T 16382018 4 A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生产设施消毒方法表A.1给出了生产设施的消毒方法。 表 A.1 生产设施消毒方法 消毒对象 具体

    10、方法穴盘 用高锰酸钾 1 000倍液浸泡 30 min 后,清水反复冲洗。或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药液浸泡消毒后彻底清洗晾干。基质 可采用 90 以上高温蒸汽处理 30 min60 min,或每立方米基质中拌入 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 g。环境 清理地面、床下及床面的杂质或杂草等,使用 5 %的漂白粉对地面和床面喷雾消毒;每亩用 20 g26 g的 10 %百菌清烟剂进行温室熏蒸;消毒完成后,温室封闭处理 72 h。夏季也可利用环境高温进行 48 h的空棚处理。 DB14/ T 16382018 5 BB附 录 B(资料性附录)矮牵牛种苗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表

    11、B.1给出了矮牵牛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表 B.1 矮牵牛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病害名称 病原菌 危害部位及症状 发病条件及时期 防治方法猝倒病 Pythium phanidermatum 植株幼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病部缢缩变褐腐烂,在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倒伏。潮湿时,病部产生白色絮状物。 高温高湿环境易发病。夏季发病严重。幼苗种植过密易发病。多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发生。 预防为主。基质消毒、提高排水性、合理浇水、不能长期积水、增加空气流通。出苗后可采用药剂防治,可用甲霜灵、烯酰吗啉、霜霉威盐酸盐等药剂全株喷洒。茎腐病 Rhizoctonia silani 主要危害叶柄、茎干。初期叶

    12、柄呈水渍状,蔓延后使叶柄、茎干腐烂,地上部分萎蔫枯死。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易发病。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 栽培基质消毒处理。可用多菌灵、噁霜灵、嘧菌酯等药剂全株喷洒。霜霉病 Peronosporaceae spp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或绒毛状霉菌,后期病斑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叶片枯黄死亡。 温室中湿度过大,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易发病,特别是春秋连续阴天及冬季低温最易发生。 环境通风消毒。可用烯酰吗啉、噁霜灵、霜霉威盐酸盐等药剂全株喷洒。 白锈病 Albugo candida( Pers . ) O .kuntze 在叶正面则显

    13、现黄绿色边缘不明晰的不规则斑,有时交链孢菌在其上腐生,致病斑转呈黑色。种株的花梗和花器受害,致畸形弯曲肥大,其肉质茎也出现乳白色疱状斑,成为本病重要特征。 低温、水多,昼夜温差大露水重,植株过密,排水不良时发病。 发病初期喷洒百菌清、或甲环唑。 DB14/ T 16382018 6 CC附 录 C(资料性附录)矮牵牛苗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表C.1给出矮牵牛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表 C.1 矮牵牛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虫害名称 危害部位及症状 防治措施 蚜虫 主要危害嫩梢、叶背、花蕾、花朵等处。症状:使叶片皱缩或发生不规则卷曲,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开花。 可采用啶虫脒、吡虫啉进行防治。蓟马 主要

    14、危害花、嫩芽、叶片。症状:叶片、嫩芽被害处常呈黄色的斑点或块状斑纹,以至嫩芽、心叶凋萎,叶片卷曲、皱缩甚至全叶枯黄。花朵受害后花瓣卷缩,花朵提前凋谢,影响观赏。 可采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鳞翅目幼虫 主要取食叶片、花蕾、花朵。 可采用苏云菌杆菌或者甲维盐阿维菌素,或者高效氯氰菊酯防治。潜叶蝇 危害叶片。症状:潜食叶肉,严重时全部吃尽,余下表皮成灰白色或灰绿色的白线,最后造成叶片凋萎、干枯。 可采用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进行防治。 粉虱 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干枯。分泌蜜露可导致煤污病发生,严重影响观赏价值;传播病毒病。 释放天敌丽蚜小蜂;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吡虫啉均匀喷布叶背。_


    注意事项

    本文(DB14 T 1638-2018 矮牵牛种苗温室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