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 1487 2017 绿色食品 芸豆生产技术规程 2017 - 12 - 10发布 2018 - 02 - 10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1487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播前准备 . 2 6 播种 . 2 7 田间管理 . 2 8 病虫害防治 . 3 9 采收入库 . 4 10 生产档案 . 4 DB14/T 1487 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
2、的规则 起草 。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忻州市绿色农产品发展中心、太原市农产品质量安 全检测中心、五寨县汇丰贸易有限公司、五寨县红芸豆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志勇、敖奇、和亮、郭宇飞、戴润芳、李飞、隋志文、赵晓琴、白素芳、王 颖、杨雷鹏、史云虎、刘雅亭、刘旭鹏、鲁栋梁、刘辰光、薛毅、文波、贾彬良、冯桂平、张利平、李 欣、陈昌、张兴发、陈果敏、郭晓凤、李生茂。 : DB14/T 14872017 1 绿色食品 芸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 食品 芸豆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 治、采收入
3、库及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 A级绿色春播粮用芸豆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 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食品 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 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4、4 产地环境 4.1 产地选择 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污染源。产地选择执行 NY/T 391的规 定。 4.2 气候条件 年有效积温 2 100 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 350 mm以上。 4.3 土壤条件 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等肥力、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 4.4 空气条件 DB14/T 1487 2017 2 产地空气质量应符合 NY/T 391的要求。 4.5 水质条件 灌溉水应符合 NY/T 391的要求。 5 播前准备 5.1 选地 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排水通气良好的沙壤土,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pH值 6 7。避免种植 在瘠薄的山梁旱地和下湿
5、盐碱地。 5.2 基肥 每 667 m2施腐熟有机肥 1 500 kg 2 000 kg; 纯氮( N) 3 kg 5 kg、磷(P 2O5 ) 15 kg 20 kg、钾 ( K2O) 3 kg 4 kg。 5.3 整地 播前 一天 ,将秋耕的地块进行旋耕平整,消除根茬杂草,使土壤上虚下实,起垄种植最好。 5.4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用适合本地种植、优质、丰产、抗病虫及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播前将种子晾晒 1 2 d。 6 播种 6.1 播期 当土 地表层 5 cm处的地温稳定通过 12 以上时,以 4月下旬到5 月下旬为适宜播期。 6.2 播种方法 有人工穴播、播种机播种等。等行种植
6、行距 50 cm,穴距25 cm 30 cm,每穴 2 3粒。宽窄行种植 宽行 60 cm, 窄行 35 cm,穴距 25 cm 30 cm。 6.3 深度 一般播深 3 cm 5 cm。 6.4 播量 小粒品种(百粒重小于 30 g)每 667 m2 播 3 kg 4 kg,大粒品种(百粒重大于 45 g)每 667 m2播 5 kg 6 kg。 7 田间管理 7.1 查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两叶后,浅中耕定苗,每穴留 2 3苗。 DB14/T 14872017 3 7.1.1 中耕除草 全生育期中耕 2 3次。 7.1.2 追肥 基肥施足,苗期不追肥。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
7、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学进行化学防治。 8.2 防治方法 8.2.1 农业防治 实施三年 轮作,不与豆科作物连作;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防制对象,选用籽粒饱满、无霉变、无病 变的种子;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消灭土壤害虫及病原菌。 8.2.2 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方法诱杀鳞翅目、翘翅目类害虫。 8.2.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七星瓢虫、草蛉、捕食螨等自然天敌,杀灭蚜虫等害虫。利用生物制剂枯草芽孢杆菌(10 亿孢子 /克) 500 1 000倍液或 每 667 m2植物源农药 0.5%苦参碱水剂 36 mL 54 mL( 1
8、 500 2 000倍液) 喷雾防治病虫害。 8.2.4 化学防治 优先使用低风险农药,提倡兼治和不同作用机理农药交替使用。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 分 )和 NY/T 393 的规定。 8.2.4.1 根腐病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进行种子消毒(药量为种子量的0.2%)。 8.2.4.2 炭疽病 发病初期每 667 m2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 g 75 g( 800 1 200倍液),或 每 667 m2 50%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 100 g 120 g( 800 1 000倍液),每隔 7 10 d喷一次。在苗期和结荚期各喷 1 2次。 8.2.4.3
9、枯萎病 每 667 m2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 g 75 g( 800 1 200 倍液), 或 每 667 m2 500 g/L 悬浮剂异 菌脲 50 mL 100 mL( 1 0001 50 0 倍液) 喷雾防治。 8.2.4.4 蚜虫 DB14/T 1487 2017 4 每 667 m2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5 g 10 g( 1 500 2 000倍液)或 每 667 m2 3%的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50 mL 60 mL( 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8.2.4.5 红蜘蛛 发 病初期 5%噻螨酮乳油 1 5002 500倍液或11% 乙螨唑悬浮剂 5 000 7 500倍液喷雾防治。 9 采收入库 当植株 80%以上荚变黄白色 ,荚皮变硬后,一次性收获。收割后,不能堆积,晾晒35 d后脱粒,籽 粒再晾晒 3 5 d后进行清选。按标准入库 。 感官要求 籽粒 色泽具有该豆类固有的色泽,气味具有该豆类 固有的气味,无异味。理化指标 籽粒含水量 14%,杂质 1.0%,纯粮率 96%。 10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过程、农业投入品使用、田间管理等生产档案。对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各环节 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档案记录应保存三年。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