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B 05 DB14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 T 16312018肉用绵羊种公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18 -01- 10发布 2018- 03-10实施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4/ T 16312018 I 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羊舍建设 .14 种公羊选择 .15 技术要点 .16 配种 .27 疾病防控 .3 8 资料管理 .4 DB14/ T 16312018 II 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
2、究所、文水县鑫茂养殖专业合作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武,孙锐锋,赵鹏,李俊,郭宏宇,田晖,张冠武。 DB14/ T 16312018 1 肉用绵羊种公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肉用绵羊种公羊的羊舍建设、种公羊选择、技术要点、配种、疫病防控和资料管理。本标准适用于肉羊养殖场、种羊场、规模养殖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 GB/T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 18
3、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148 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149 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3 羊舍建设3.1 应选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向阳的地方。3.2 羊舍圈面要高出地面 0.2 m以上。羊舍高度为 2.5m 左右,羊舍门窗应朝阳,门的宽度不小于 1.5m,窗户距地面高度不低于 1.5 m。栅栏高度为 1.2 m1.5 m,每只公羊占羊舍面积 1.5 m 22 m 2。3.3 与其它羊舍之间距离在 5 m 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种公羊舍外面有运动场,运动场面积为羊舍的2 倍以上,运动场中应设立凉棚、饮水槽和补饲槽
4、。4 种公羊选择4.1 应选择体形外貌符合肉用绵羊特性,综合等级评定达到一级以上。4.2 中上等膘情,健壮活泼、精力充沛、性欲旺盛。4.3 引进种羊时应选择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羊场,要严格执行种畜禽管理条例第789条,并按照 GB/T 16567进行检疫。5 技术要点 5.1 非配种期的饲养管理5.1.1 饲养 DB14/ T 16312018 2 保持正常体况和中上等膘情,以草为主,根据膘情适当补饲精饲料;夏季以草为主,只要能满足青草采食量,并注意草的多样化搭配,就少补或不补精饲料。冬春季节除补充玉米青贮外,还要补充青干草和精饲料,每只公羊每天补喂精饲料0.5 kg,胡萝卜0.5 k
5、g1 kg,食盐10 g。5.1.2 管理实行公母羊分圈饲养,饲喂要定时,少喂勤添,加强运动;集中饲养的种公羊为防止斗殴碰撞造成伤害,对个别性情凶暴的公羊锯掉过长的角。种公羊每年定期免疫、剪毛、药浴、修蹄。5.2 配种期的饲养管理5.2.1 配种前期饲养配种前40 d内,日粮营养水平由非配种期逐渐过渡到配种期;配种前40 d逐渐增加营养供给,粗饲料以玉米青贮和优质干草为主;精饲料增加到0.75 kg,精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不少于17%。 5.2.2 配种前期管理每天上、下午各运动1次,每天运动4 h以上。运动2 km3 km;采精35次,检查种公羊的精液品质,安排配种计划。5.2.3 配种期饲养
6、配种期间种公羊每天补饲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0.7 kg1.5 kg,胡萝卜1 kg,自由采食青草(或青干草),自由饮水,冬春季节饮温水,水质符合NY 5027的规定。在配种任务繁重时,每天加喂鸡蛋12个,将鸡蛋捣碎拌入料中。5.2.4 配种期管理加强运动,每天运动时间4 h6 h;每天上午和下午共采精23次,每周休息1 d。5.2.5 配种后期饲养 饲料营养水平逐渐由配种期过渡到非配种期,日采食量为配种期的60%70%;每天补饲精饲料0.5kg0.8 kg,并逐渐减少,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可适当降低。经30 d的时间恢复到配种前体况,然后按非配种期的饲养进行。5.2.6 配种后期管理配种后期管理按
7、照5.1.2执行。6 配种6.1 配种原则6.1.1 首次执行配种任务的公羊年龄应在 11.5岁,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 70%以上。种公羊的组织分配,应在配种工作开始之前 1 个月进行,配备公羊的头数,根据公羊性能和配种母羊多少决定,防止超 量和不足。6.1.2 防止近亲繁殖,种公羊应按育种计划定期交换,大约 23 年交换 1 次。6.1.3 公羊配种期安排冬季产羔在 89月份配种,春季产羔需在 1011月份配种为宜。2年 3产母羊,第 1 年 5 月份配种,10 月份产羔;第 2 年 1 月份配种,6 月份产羔;9 月份配种,次年 3月份产羔。 DB14/ T 16312018 3 6.2 配
8、种方法6.2.1 自然交配:配种期内以1:201:30的比例将公羊放入母羊群中,配种结束将公羊隔离出来;每年羊群要有计划的进行公羊调换,交换血统。6.2.2 人工辅助交配:配种期内,有计划地安排公母羊配种;母羊发情后7 h12 h配种,间隔12 h再重复交配1次。6.2.3 人工授精通过器械采集种公羊精液,经品质检查等一系列处理后,再通过器械将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羊生殖道内;人工授精可提高优秀公羊的利用率、加速羊群的遗传进展,并可防止疾病传播;对于人工授精的母羊为确保受胎,在第一次输精后,间隔12 h左右再复配1次. 7 疾病防控7.1 一般措施7.1.1 坚持“自繁自养”的饲养制度。7.1.2
9、严禁其它畜禽及其产品带入场区。7.2 免疫接种7.2.1 根据本地流行病学特点,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7.2.2 定期进行检验检测,尤其要对结核菌病和布鲁氏杆菌病进行检疫检测,至少 1 年 1 次,发现阳性羊及时扑杀。7.2.3 全面进行预防接种,选择使用具有国家批准文的疫苗适时进行接种。防疫应符合 NY5149的规定。 7.3 消毒7.3.1 羊只组群周转前后对羊舍、运动场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7.3.2 饲槽、水槽等饲养用具冬季每周消毒 1 次,夏季每周清洁、消毒 2 次。选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应符合 NY5148 的规定。7.4 驱虫7.4.1 坚持全年的 3、4、5、8、9、10 六个月经
10、常检查粪便虫卵,及时驱虫。7.4.2 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 1 次药浴驱虫,同时采用有效药品驱除体内寄生虫。并对驱虫期间的粪便及垫草等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7.5 无害化处理7.5.1 严禁在羊场内宰杀或解剖病、死羊. 确诊为传染病时按照“早”、“快”、“严”、“小”的 原则进行封锁隔离病羊,对健康羊进行紧急预防接种。7.5.2 因发生传染病或其他需要处死的病羊应在隔离区内指定地点进行扑杀,尸体按照 GB16548 的规定处理。 DB14/ T 16312018 4 7.5.3 粪便、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环境卫生质量要达到 GB 18596 的规定。8 资料管理 做好系谱档案记录、后代生产性能测定等资料管理工作。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