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4 T 1624-2018 双孢蘑菇U型窑洞栽培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77574       资源大小:1.86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4 T 1624-2018 双孢蘑菇U型窑洞栽培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 B 05 DB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 T 16242018 双孢磨菇U型窑洞栽培技术规程 2018 - 01 - 10发布 2018 - 03 - 10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4/ T 16242018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场地选择 . 1 5 型窑洞修建 . 1 6 栽培技术 . 2 7 采收 . 6 8 病虫害防控 . 6 9 生产档案 . 6 DB14/ T 1624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

    2、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照林、郭尚、冯铸、凌亮、张红刚、王华、许晶、杨杰、南晓洁、车星星。 DB14/ T 16242018 1 双孢磨菇U型窑洞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型窑洞双孢蘑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U型窑洞修建、栽培技术、采收、 病虫害防控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双孢蘑菇型窑洞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品安全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 2798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食用菌 NY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DB14/T 1156 日光温室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U型窑洞 整体成U型的在黄土层自然断面或利用地型人工开辟的断面开挖的两个平行土窑洞,窑洞后部成半 圆弧形相连。 4 场地选择 选择远离畜禽养

    4、殖区、粮库及饲料仓储区、人口密集居住区、主要公路干道、工业厂矿等污染源并 交通方便,用水用电便利,土层厚且坚固的自然土层断面或陡坡地,有利于开挖U型窑洞并有条件修建 发酵场地的地方。符合NY 5010。 5 型窑洞修建 DB14/ T 16242018 2 5.1 窑洞开挖 在黄土层自然断面或利用地型开辟的断面,开挖两个平行窑洞,洞口相距400 cm,洞宽220 cm,立 墙高180 cm,窑洞顶成拱型,顶高250 cm,洞深5 000 cm,洞后部挖成半圆弧形将两洞连通,整体成U 型。 5.2 地面处理 窑洞地面用三七灰土夯实,厚20 cm,或硬化处理。 5.3 内壁加固 U型窑洞内壁用建筑

    5、用砖砌12 cm厚的加固面,并用水泥沙浆勾缝。 5.4 门面加固 做砖门面,先铲除洞面虚土,再砌砖门面,墙体厚度37 cm,边宽50 cm,门宽220 cm,门口高度为 250 cm,拱形封顶,门形与洞形一致,门面顶做防水处理。 5.5 洞门安置 每个洞口做两道门,外门做成两扇对开门,在每扇门上设置40 cm50 cm可开关的通风口,风口底 边距地120 cm,在外门内进150 cm处再设双开简易门。 5.6 通风设施安置 在U型窑洞的一侧窑洞,做直径为40 cm、长3 500 cm的通风带,沿U型窑洞一侧窑洞顶部布设,在 风带上,每隔50 cm设一个直径为4 cm的小风管与风带联通,长10

    6、cm。加装风量不少于为3 000 m3/h的 鼓风机,鼓风机与风带无缝链接,安装于两门之间。 5.7 栽培床架安置 床架做成三层的活动床架,层架高度为180 m,第一层离地20 cm,层距50 cm,床架宽70 m,床面 绑上尼龙网,每层床架加装18 cm的挡料板,每组活动床架长为150 cm。床架延窑洞两侧布置,中间留 80 cm的过道。 6 栽培技术 6.1 栽培原料 6.1.1 栽培料主料 选用新鲜、无霉变、干净、无虫、无异味的秸秆(玉米芯、玉米秸秆、麦草等)和干制的畜禽粪(牛 粪、鸡粪等),应符合NY 5099的要求。 6.1.2 栽培料辅料 栽培料辅料用石膏、过磷酸钙、石灰、碳酸钙、

    7、尿素、饼肥,应符合NY/T 2375的要求。 6.1.3 栽培用水 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DB14/ T 16242018 3 6.1.4 覆土材料 覆土材料要求土质疏松,有一定持水能力,通气性能好,不含有病原菌和害虫,石灰调制成弱碱性 的土壤,pH值7.58.5,符合GB 15618的要求。 6.2 栽培料配方 6.2.1 配方一 玉米芯55%、牛粪45%,另加尿素0.3%、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1.5%。适合于玉米栽培区玉米芯、 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 6.2.2 配方二 玉米秸秆25%、玉米芯30%、牛粪45%,另加豆饼2%、尿素0.1%、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

    8、1.5%。 适合于玉米栽培区玉米芯、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 6.2.3 配方三 麦秸50%、鸡粪50%,另加过磷酸钙1%、尿素0.2%、石灰1.5%。适合于小麦栽培区麦秸资源丰富的地 区。 6.3 栽培料发酵 6.3.1 一次发酵 按照DB 14/T 1156的规定执行。 6.3.2 二次发酵 6.3.2.1 发酵拱棚搭建与装料 用竹竿或木棍搭建简易料床,料床距地20 cm左右,床宽200 cm,床长根据发酵料量决定,床面绑 上尼龙网,将一次发酵完成的发酵料翻到料床上,料的厚度以60 cm为宜,靠床的两边达搭建塑料拱棚, 由弯成拱形的竹竿支撑拱膜,料与棚膜间隔15 cm,拱棚两侧用棚膜封口,

    9、两侧的床底留可调节的通风 口,拱棚全部覆盖保温草帘。 6.3.2.2 巴氏消毒 将两侧通风窗口封闭,用热蒸汽加温,使料温均衡保地持在58 62 之间达10 h,巴氏消毒完 成。 6.3.2.3 控温发酵 巴氏灭菌完成后,通风降温,将料温保持在48 52 之间,维持46 d后,二次发酵完成。 6.3.2.4 发酵料应达到的标准 发酵料应是呈咖啡色,有面包香味,无氨味、臭味、酸味,有大量的白色放线菌菌落,含水量在65% 左右,pH值7.5左右。 6.4 播种 6.4.1 菌株选择和菌种要求 DB14/ T 16242018 4 选用高产、抗性强的菌株,目前主要用W2000、192、38。要求菌丝健

    10、壮、无杂菌、无虫螨、不老化、 颜色一致菌种。勿用有黄水、有菌皮、菌丝萎缩或严重徒长或老化的菌种。 6.4.2 播种前准备 6.4.2.1 U型窑洞消毒 在进料前,要进行清理、晾洞、消毒。清理:将窑洞内进行彻底的清理,地面打扫干净,墙面与床 架用清水冲洗干净;晾洞:在晴朗的天气,打开风机通风23 d;消毒:用2 000 mL的甲醛100 g的高 锰酸钾、2 000 g的硫磺。用法:将甲醛倒入高锰酸钾中使其自动发热挥发熏蒸,硫磺伴干木屑点燃使 其挥发熏蒸,设5个放药点,放药先从下风点布放,迅速依次排放到上风的位置,再将门和通风口关严, 关闭风机,密闭熏蒸两天,然后打开风机通风,晾去药味。 6.4.

    11、2.2 铺料 二次发酵后,待栽培料温度降至35 左右时,将栽培料上下翻匀抖松,运到窑洞内,均匀铺到床 架上,厚度15 cm20 cm。 6.4.2.3 工具及操作人员消毒 将播种用具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播种人员用75%的酒精擦洗双手。 6.4.3 播种方法 整平料面,当料温稳定在28 以下时播种,用麦粒种,播种量750 mL/m2,先将三分之二的菌种撒 在料面,翻动料面,使菌种落到料面下4 cm5 cm处,然后把剩余菌种撒播到料面,压实打平,关闭通 风口,保温保湿促进菌种尽快萌发。 6.5 发菌期管理 播种之后到覆土之前为发菌期,需1820 d。 料温控制在16 26 ,保持空气相对

    12、湿度控制 在8090,如播种后空气过于干燥,则可向墙壁、过道喷水,避免病原物侵入,促使菌丝快速“吃 料”,培育足够数量的健壮菌丝。 在种110 d内,以保温、保湿为主,促使菌种萌发。菌种12 d就能萌发出白色短绒毛状新菌丝, 则说明菌种成活,约3 d后菌丝开始“吃料”。 播种10 d后菌丝基本铺满料面,打开窑洞门自然通风,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播种20 d左右后,菌 丝长到料的三分之二,准备覆土。 6.6 覆土 6.6.1 覆土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取无污染源、透气良好的菜园土或耕作地土,挖去表层约15 cm的表土,挖取耕作层内40 cm的土 壤作为覆土,日光暴晒2 d,然后将土块打碎至2.5 c

    13、m以下,喷洒2%的甲醛,喷撒石灰水调整pH值到8.0 8.5,覆膜闷堆消毒24 h,然后揭膜待药味挥发完全备用。 6.6.2 覆土前的菌床要求 菌床在覆土前要确保无病虫害。将菌床表面搔菌,并轻轻拍平料面。菌床表面应保持偏干状态,若 料面很湿润,应加强通风后再覆土;若料面干燥至菌丝稀少时,可提前2 d轻轻喷水,并覆盖报纸,使 菌丝回返料面时再覆土。 DB14/ T 16242018 5 6.6.3 覆土的时间 当菌丝长到培养料的三分之二时开始覆土。 6.6.4 覆土方法 覆土厚度以4 cm左右为宜,覆土时应一边覆盖一边达到相应厚度,使土层薄厚均匀,不要将覆土全 部堆到料面上再摊开。先覆一层3 c

    14、m的粗土,再覆1 cm的细土。覆土后不要拍压,保持自然松紧状态。 6.7 出菇管理 6.7.1 覆土调水 覆土后,根据土层湿度情况进行喷水。在23 d内,用pH 7.58.0的石灰水将土层调足水分,以 水分不渗入料内为准。喷水应选择室温低于25 的时段,并做到轻喷、勤喷、匀喷,每天喷45次。 6.7.2 吊菌丝 调水结束后,打开风机通风5 h6 h,然后关闭风机门和通风口,保温保湿诱导菌丝纵向生长,快 速上土。 6.7.3 喷结菇水 当菌丝长到距土表l cm处时,喷结菇水,结菇水的喷量应根据菌株耐水性、菌丝长势、气温、土层 持水性、菇房保湿性及空气湿度的大小综合考虑。结菇水要在2 d内喷完,每

    15、日喷45次,以最后达到 土层最大持水量,细土层发亮,而不渗入料内为宜。喷完结菇水后,保持12 d大通风,待土层表面水 分适度散发,再逐渐减小通风量, 6.7.4 催蕾 当菌丝尖端出现扇面时是催蕾的最佳时机,打开风机,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同时保持洞内空气 相对湿度在90%以上,促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并发育成菇蕾。 6.7.5 喷保菇水 当大多数菇蕾长至1.5 cm2 cm,喷保菇水。保菇水的用量较结菇水大,应在12 d内分多次喷完, 并做到轻喷、勤喷、匀喷,每天喷45次,最后以达到土层最大持水量或有少量水渗入料内为宜。 6.7.6 喷维持水 当空气相对湿度低、菇床蒸发量大、蘑菇快速生长时,为了维

    16、持空气相对湿度,满足菇蕾的发育, 从覆土之后至栽培结束,除了喷结菇水、保菇水、转潮水之外,视情况仍然要喷维持水,喷水量控制在 350 mL/m2500 mL/m2左右。阴雨天不喷或少喷。 6.7.7 温度与通风管理 在出菇管理期间应注意菇房通风换气,在气温高,长菇多时,新陈代谢旺盛,必须加强通风换气, 降低室温,但同时要保持菇房所要求的空气湿度。通风应根据温度、空气湿度、天气及菇的生长情况而 灵活掌握。温度低时中午通风,温度高时早、晚通风,以不造成菇房温度变化太大为宜。菇小、菇少时 少通风,菇大、菇多时多通风。适宜的通风效果应以嗅不到异味、不闷气、菇生长良好而又感觉不到风 的吹动为宜。 DB1

    17、4/ T 16242018 6 6.7.8 转潮管理 当一茬菇采完后,将土层补足水分,保温保湿养菌23 d,当菌丝尖端再次出现扇面时,喷转潮水, 用量与结菇水相仿,之后的管理与头潮菇管理相同。 7 采收 7.1 采收原则 子实体达到八分熟时,就应采收。以潮头菇稳采、密菇勤采、中间菇少留、潮尾菇速采为原则。 7.2 采收方法 当双孢蘑菇菌盖达到3 cm4 cm时,即可采收。采菇时,要戴手套,先采大菇,后采小菇,动作要轻 而快,轻轻捏住菌盖,稍下压再旋转,然后采下,尽量不要带出菌丝与覆土,遇丛菇时用小刀将菇从菇 柄处割下,不要影响长在一起的其它小菇。采后用新的覆土将采菇后留下的小坑补平。 8 病虫害防控 按照NY/T 2375执行。 9 生产档案 种植者应保留双孢菇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记录,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档案。档案内容包括: 原料来源、原料数量与配比、菌种来源、菌株名称、栽培管理记录、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生长期、 产量、优质率等。生产档案应至少保留两年。 _


    注意事项

    本文(DB14 T 1624-2018 双孢蘑菇U型窑洞栽培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