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4 T 124-2019 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77551       资源大小:701.0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4 T 124-2019 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 B 05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 T 1242019 代替 DB14/T 124-2005 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技术规程 2019 - 06 - 25发布 2019 - 08 - 25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T 124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样品准备. . 2 5 鉴定田的选择及设计. 3 6 播种. . 3 7 田间管理. . 4 8 鉴定. . 4 9 结果计算. .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小麦品种性状及描述. . 6

    2、附录B(规范性附录) 品种纯度种植鉴定记录表. . 8 DB14/T 124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4/T 124-2005小麦种子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与DB14/T 124-2005相比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标准名称; 删除了先前版本的3.1花青苷颜色、3.2花青素、4.2获取标准样品;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3.2品种特征特性、3.3主要性状、3.4次要性状、3.5特殊性状、3.7原 种、3.8大田用种等; 增加了9.2容许差距和附录A; 修改了先前版本4.3.2样品数量为当前版本的4.3计算样品数量,修改先前版本

    3、4.4种植鉴定 小区的选择及设计为当前版本的5鉴定田的选择及设计。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太原)、 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运城市种子管理站、永济市种子站、临汾市种子站、襄汾县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铸、马玉光、李巧英、伊江山、孟全业、王笑、姜敏、郑戈文、刘巍、贾秀 锦、张彦良、葛成林、王洁、上官娅荣、任路路、蔡晓雨、车海云、董亚玲、杨俊荣。 本标准于200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14/T 1242019 1 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

    4、区种植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的的术语和定义、样品准备、鉴定田选择与设计、播 种、田间管理、鉴定和结果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常规种品种纯度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 GB/T 3543.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品种纯度

    5、 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用本品种的种子数占供检本作物样品种子数的百分率表示。 3.2 品种特征特性 品种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品种特征是指某一作物品种在形态性状上的征象、标识,如 植株幼苗习性、高矮、叶色、叶形、穗形、芒形等;品种特性是指某一作物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即对作 物本身生存和繁殖有利的性状,如作物的生育期、种子的休眠期、种子的落粒性、抗病性、抗倒性、抗 旱性等。 3.3 主要性状 品种所固有的不易变化的明显性状。如旗叶叶形、叶色、穗形、穗色、有芒或无芒等。 3.4 次要性状 DB14/T 1242019 2 细小、不易观察但稳定的性状。如芽鞘颜色,护颖的形状,颖肩、

    6、颖嘴等。 3.5 特殊性状 某些品种所特有的性状。 3.6 变异株 一个或多个性状与原品种育成者所描述的性状明显不同的植株。 3.7 原种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3.8 大田用种 由常规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经确定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3.9 田间小区种植鉴定 通过对田间小区内种植的有代表性样品的植株与原品种育成者所描述的性状进行比较,以判定其典 型、一致程度。 4 样品准备 4.1 样品来源 从已扦取的混合样品中分取重量适当的送检样品,原种不低于500 g,大田用种不低于100 g。样品扦 取执行GB/T 3543.2的规定。 4.2 收集

    7、样品信息 收集送检样品的品种名称、生育期、纯度标准值及品种的特征特性描述等。 4.3 计算样品数量 根据小麦品种纯度标准规定或者标签标注值,采用公式(1)计算4N值。 N N X %100)1( % = . (2) 式中: X品种纯度标准值; 4N种植样品粒数。 考虑发芽率、播种、气候等因素对种子出苗的影响,按下式确定宜种植样品的最低粒数。 DB14/T 1242019 3 )( 发芽率 样品粒数%101 4 += N . (3) 示例1:小麦大田用种品种纯度标准值99.0%,发芽率85%,将纯度值代入公式(1),得出4N=400, 再用式(2) 计算样品粒数,即400/85%(1+10%)5

    8、20(粒)。 4.4 数取样品 将送检样品随机分取接近种植样品最低粒数的两份样品,再分别数取计算所得样品粒数的种子,确 保种植样品的代表性。 4.5 样品包装标识 将数取好的两份样品装入适宜大小的纸袋中,根据送检样品数量和名称,在纸袋上标识种植编号, 水地品种和旱地品种分类标识,同一品种、类似品种的所有样品相邻编号。为防止样品袋破损,将纸袋 再装入塑料自封袋中。 5 鉴定田的选择及设计 5.1 鉴定田选择 鉴定田应适于品种性状正常发育的气候、土壤、耕作条件,能有效抵御病虫害,不受人为或非人为 因素而引起的损毁。 鉴定田地块应选择前作同科作物,无重大病虫害发生、一年一作的地块,要求土地平整、前茬

    9、一致、 地力均匀、土壤肥沃、有排灌条件。 5.2 鉴定田设计 小区设计以便于观察记载为原则,采用符合田间统计要求的随机小区区组设计。 将选定的鉴定田分为两个独立的大区,每个大区可放在不同的田块,或者同一田块的不同区域。每 个样品种2个小区,分别放到两个大区内。每个大区内的样品(小区)按照种植编号依次排布,样品(小 区)与样品(小区)之间间隔50 cm,鉴定田四周设保护行。每个样品的小区内行距30 cm,株距14 cm 16 cm,小区形状接近长方形。 按照上述要求,结合地块形状绘制小区种植图。 6 播种 6.1 播前整地 清除前作遗留的根茬、秸秆,浇足底墒水,均匀施足底肥,精细整地,做到上虚下

    10、实。 6.2 播种 根据种植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择期播种。 按照小区种植图,将样品标识牌插在行(区)头,再依次对应摆放样品。经复查无误后,按已确定 的株行距单粒播种,播种深度和覆土要一致。种完一个样品后,将样品袋放回原处。种完全部样品后, 再核对、收集空袋。 DB14/T 1242019 4 7 田间管理 7.1 中耕锄草 不间苗,不补苗,不去杂,全生育期至少中耕、除草两次。第一次在返青期,第二次在拔节后封垄 前。在出苗后禁止使用除草剂。 7.2 追肥浇水 追肥主要以N肥为主,返青期至拔节期结合浇水进行一次追肥,浇好灌浆水。旱地品种应一次性施 足底肥,不浇水。 7.3 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71

    11、0 d,用毒饵或化学试剂进行土壤处理,灭杀地下害虫。三叶期、返青期防治灰飞虱、 蚜虫,避免黄矮病、白粉病、锈病、丛矮病的发生。抽穗期防治蚜虫、锈病、白粉病等。 8 鉴定 8.1 鉴定时期 鉴定时期为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在抽穗后落黄前品种特征特性表现最明显时期进行重点鉴定。 8.2 鉴定性状 8.2.1 苗期性状 主要以胚芽鞘颜色、幼苗分蘖生长习性、幼苗颜色、幼苗匍匐程度等为判别依据。 8.2.2 抽穗至落黄前性状 主要以旗叶姿态、叶耳色;茎叶穗上的蜡质、株高、株型、秆色;穗形状、穗色、小穗密度;芒有 无、芒的长短;护颖的颜色、肩宽、肩形、喙长、喙形等作为判别依据。 8.2.3 成熟期性状 主

    12、要以熟相、落黄性、粒形、粒色、粒质、腹沟为判别依据。 鉴定时期和依据执行GB/T 3543.5的规定,小麦品种特征特性描述见附录A。 8.3 鉴定程序 8.3.1 鉴定原则 小区鉴定应明确性状的观察时期,依据植株不同生长时期器官的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鉴定。鉴 定时抓住品种的主要性状和特殊性状,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忽略小的变异,记录非常明显的 变异株。 8.3.2 初步筛查 在三叶期数取并记录拟鉴定每个样品植株数,作为供检株数。对照供检品种性状描述,仔细观察该 品种植株典型特征,识别非常明显的变异株。采用标签、塑料牌等方式进行标记,便于再次识别。 DB14/T 1242019 5 8.

    13、3.3 复查鉴定 初步筛查超标的样品,或者同一送检样品两个小区变异株数差距超过8株的,应复查鉴定。复查鉴 定与初步筛查的变异株数差距小于等于8株的,复查结果作为最终鉴定结果;否则应再次鉴定,再次鉴 定结果为最终鉴定结果。 鉴定所用记录表格见附录B。 9 结果计算 9.1 以百分率表示 品种纯度结果以所鉴定的本品种植株数占供检植株的百分率表示。 %100% = m nm p . (4) 式中: P品种纯度鉴定值; m供检株数; n变异株数。 鉴定结果将两个小区结果合并计算,即以两个小区的加权平均值表示,保留一位小数。数字修约执 行GB/T 8170。各种成分的百分率总和须为100.0%。 9.2

    14、 容许差距 可用下式计算容许差距, 判别品种纯度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合同约定或者标签标注值。结果保留 一位小数。 m qX T = 65.1 . (5) 式中: T容许差距; X品种纯度标准值; q100-X; m供检株数。 示例2:品种纯度标准值(X)99.0,供检株数(m)520株,那么q为1.0,求得其容许差距为0.7。 DB14/T 1242019 6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小麦品种性状及描述 A.1 植株性状 A.1.1 芽鞘色:绿色和紫色。芽鞘出土约1 cm2 cm时目测芽鞘颜色。 A.1.2 幼苗生长习性:分为三类,匍匐地面:幼苗平铺于地面;直立:幼苗与地面呈直角;半

    15、匍匐:幼 苗与地面呈斜角。冬麦越冬前观测,春麦56片叶期观测。 A.1.3 幼苗颜色;淡绿、绿色、深绿色。观测时间:分蘖盛期。 A.1.4 叶耳色:绿(白)紫(红)。抽穗期观测旗叶叶耳颜色。 A.1.5 茎叶穗上的蜡质:小麦抽穗后,在茎叶穗表面有一层白色粉状蜡质,根据蜡质层多少分为无、 轻、重3级。 A.1.6 株高:分蘖节或地面至穗顶(不含芒)的高度,以“cm”表示。分60 cm为特矮、61 cm80 c m为矮、半矮、81 cm100 cm为中、101 cm120 cm为高、120 cm为特高。 A.1.7 株型:抽穗后根据主茎与分蘖茎的松散程度分为三类,主茎与分蘖垂直夹角小于15为紧凑;

    16、大 于30为松散;介于二者之间为中等。 A.1.8 秆色:黄色、白色和紫色。成熟期观测茎秆。 A.2 叶片性状 A.2.1 旗叶长度:25 cm为短、25.1 cm30 cm为中、30 cm为长。 A.2.2 旗叶宽度:1.5 cm为窄、1.5 cm为中、2.0 cm为宽。在灌浆期测定旗叶叶长和叶最宽处。 A.2.3 旗叶角度:20为挺直、20.190为中等、90为下披。齐穗后用量角器测量旗叶和穗下 茎之间的夹角。 A.2.4 叶茸毛:分无、有。抽穗前后观测旗叶和倒二叶、三叶片。 A.3 穗部性状 A.3.1 穗长:主穗基部小穗节至穗顶部(不含芒)的长度,以“cm”表示。6.0 cm为特短、6

    17、.1 cm8. 0 cm为短、8.1 cm10.0 cm中、10.1 cm12.0 cm为长、12.0 cm为特长。 A.3.2 小穗密度:小穗在穗轴上排列的疏密程度,分20为稀、20.125.0为中、25.130.0为密、 30.0为特密。计数每穗的小穗数(含不育小穗),并测量穗轴长度,按公式计算密度。小穗数,15 为少、1620为中、20为多。 10 1- = 穗轴长度 小穗数 密度D A.3.3 穗形:划分为六类。纺缍形: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长方形:穗子上、中、下正面和侧面基 本一致。圆锥形:穗子下大,上小。棍棒形:穗子上大下小,上部小穗着生紧密。椭圆形:穗短、中部 宽、两端稍小。分枝

    18、形:小穗分枝。 A.3.4 穗色(颖壳色):分红、白(黄)、黑、紫四种。 DB14/T 1242019 7 A.3.5 芒:稃尖完全不延长为全无芒;小穗稃有直芒或曲芒为有芒。 A.3.6 芒色:分白(黄)、黑、红色三种。 A.3.7 芒长:芒长40 mm以上为长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在40 mm以下为短芒;芒勾曲呈蟹爪状 为勾曲芒;芒卷曲长度3 mm;为短曲芒;芒卷曲长度3 mm为长曲芒。 A.3.8 芒的分布:有扇形和平行形,扇形又分为宽扇形和窄扇形。 A.3.9 护颖:护颖的颜色分白色、红色、黑边(黑花)、黑色。护颖的茸毛分无和有。护颖的形状分披 针形、椭圆形、卵形、长方形和圆形。护颖

    19、肩的形状分为无肩、斜肩、方肩、丘肩。护颖嘴(尖)形状 分钝形、锐形、鸟嘴形、外曲形。护颖脊明显和不明显。 A.3.10 穗粒数:25为少、2635为中、3645为多、45为特多。 A.3.11 穗轴毛:无、有。 A.4 籽粒性状 A.4.1 粒形:分长圆、椭圆、卵圆和卵形四种。 A.4.2 粒色:分红色、白色、紫色、黒色、绿色、蓝色。 A.4.3 粒质:分硬质,籽粒横断面胚乳全部或大部分为角质;软质,籽粒横断面胚乳全部或大部分为 粉质;介于二者之间为半硬质。 A.4.4 冠毛:麦粒顶端着生的茸毛称冠毛,分多、少两类。 A.4.5 千粒重(g):25 g为特低、25.1 g35 g为低、35.1 g45 g为中、45.1 g55 g为高、5 5 g特高。 DB14/T 1242019 8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品种纯度种植鉴定记录表 种植编号 品种名称 播种时间 种植株数 鉴定时期 生长状况 鉴 定 结 果 1.鉴定株数: 株。 2.本品种株数: 株,主要特征 。 3. 变异株: 株,主要特征 。 4.有关说明: 鉴定人(签字): 年 月 日 复 核 结 果 1. 鉴定株数: 株; 2. 本品种株数: 株; 3. 变异株: 株; 鉴定人(签字): 年 月 日 鉴 定 结 论 样品编号: ,标签标注值: , 纯度结果: %,容许差距: %,结论: 。 年 月 日 _


    注意事项

    本文(DB14 T 124-2019 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