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4 T 1470-2017 旱地冬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栽培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77511       资源大小:3.50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4 T 1470-2017 旱地冬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栽培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20 B 05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 T 14702017 旱地冬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 栽培技术规程 2017 - 12 - 10发布 2018 - 02 - 10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T 14702017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播前准备 . 2 5 播种技术 . 2 6 田间管理 . 3 7 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 4 8 收获 . 5 9 生产档案 . 6 DB14/ T 1470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 给出

    2、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山西农业大学、运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临汾市农业 技术推广站、晋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柏岳、段忠红、董方红、常忠庆、韩云生、刘志峰、董娟兰、徐隽铭、米喜 梅、张成荣、芦明、李忠诚、张文丽、王俊红、李淑能、曹建明、董小元、李洪泽、张红旗、梁志刚、 谢秋霖、薛建福、张友环、孙忠平。 DB14/ T 14702017 1 旱地冬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旱地冬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 虫草害防治方法、收获及生产档案。 本标准

    3、适用于旱地冬小麦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 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旱地冬小麦 秋季播种,夏初收获,不具有灌溉条件生产的小麦。 3.2 宽窄行探墒沟播 选用带有锯齿圆盘开沟器的播种机,一

    4、次完成灭茬、开沟、起垄、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 开沟深度7 cm 8 cm ,起垄高度3 cm 4 cm,秸秆残茬和表土分离于垄背上,化肥条施于沟底部中央, 种子分别着床于沟底上方3 cm 4 cm处、沟内两侧的湿土中,形成宽行20 cm 25 cm,窄行10 cm 12 cm 的宽窄行种植方式。 3.3 正茬麦田 一年只种植一茬小麦。 3.4 DB14/ T 14702017 2 回茬麦田 一年两作或两年三作,前茬为其他作物,后茬为小麦。 4 播前准备 4.1整地 4.1.1 正茬麦田 小麦收获后根据墒情及早深耕或深松,深度25 cm 30 cm,播前 25 30 d 旋耕 ,耙耱。

    5、 4.1.2 回茬麦田 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粉碎秸秆,均匀摊铺地表,秸秆长度小于 10 cm,每隔 23 年深耕或深松一 次。 4.1.3 防除杂草 休闲期地表喷施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防除办法见7.2.4 。 4.2 施肥 4.2.1 按照 NY/T 496 的要求,结合深耕或深松整地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2 000 kg3 000 kg 或商品有 机肥 150 kg200 kg,播种时深施化肥。化肥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秸秆还田麦田每 667 m 2 增施纯氮 2 kg。 4.2.2 目标亩产量 300 kg 以上,每 667 m 2 可施用纯氮(N) 10 kg 12 kg ,纯磷

    6、( P2O5) 7 kg 9 kg, 纯钾(K 2O) 4 kg6 kg ,作底肥。 4.2.3 目标亩产量 200 kg300 kg ,每 667 m 2 可施用纯氮(N) 8 kg 10 kg,纯磷( P2O5) 5 kg 7 kg, 纯钾(K 2O) 3 kg5 kg ,作底肥。 4.2.4 目标亩产量 200 kg 以下,每 667 m 2 可施用纯氮(N) 7 kg 9 kg,纯磷(P 2O5)4 kg 5 kg, 纯钾(K 2O) 2 kg3 kg ,作底肥。 4.3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稳产、抗病性强、抗旱性好、通过国家或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适宜在本地 区旱地种植的冬小

    7、麦品种。南部中熟冬麦区宜选用冬性或半冬性品种,中部晚熟冬麦区宜选用强冬性、 冬性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 的规定。 4.4 机具选择 采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农机部门鉴定的满足宽窄行探墒沟播的具有推广许可证的机具。 5 播种技术 5.1 种子处理 DB14/ T 14702017 3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或药剂拌种,预防全蚀病、腥黑穗病、纹枯病等土传病害和苗期白粉病、 锈病等病害和苗期地下害虫、红蜘蛛、蚜虫等虫害。种子包衣及药剂拌种按照GB 15671和 GB/T 8321(所 有部分) 的规定执行。包衣及拌种方法见7.2.1 、 7.2.3。 5.2 播种期 南部中熟冬麦区南片播

    8、期10月 1日 10月 10日,南部中熟冬麦区北片播期 9 月25 日10月5 日; 中 部 晚熟冬麦区播期 9 月 20日10月 1日。 5.3 播种量 适播期内,南部中熟冬麦区南片每667 m 2 播量10 kg 12 kg,南部中熟冬麦区北片每667 m 2 播量 12 kg 14 kg;中部晚熟冬麦区每667 m 2 播量 13 kg 15 kg。适播期后每推迟3 d ,每 667 m 2 播量增 加0.5 kg。 5.4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 3 cm 4 cm。 5.5 播种要求 采用宽窄行探墒沟播机,免耕播种,播种作业速度不大于 5 km/h。 6 田间管理 6.1 冬前管理 6.

    9、1.1 查苗补种 播种后 7 10 d 查苗,发现行内10 cm 以上无苗,应及时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催芽补种,或开 沟点水补种,适当增加用种量。 6.1.2 冬前化学除草 小麦3 5 叶期,杂草2 4叶期,根据 GB/T 8321(所有部分) 的要求,选用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防 除方法见7.2.4 。 6.1.3 护苗 播后尤其是越冬期和早春时期,禁止畜、禽进地啃青。 6.1.4 秋苗期病虫防治 秋季苗期重点查治地下害虫、红蜘蛛、麦蚜、灰飞虱等虫害及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同时预防纹枯 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等病害侵染。防治方法见7.2.1 、 7.2.2、 7.2.3。 6.2 春季管理

    10、6.2.1 杂草防除 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可在起身期进行,防除方法见7.2.4 。拔节期后人工除草。 6.2.2 预防晚霜冻害 DB14/ T 14702017 4 拔节至孕穗期,根据天气预报,晚霜来临之前,提前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预防冻害。 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符合GB/T 8321 (所有部分) 的要求。 6.2.3 春季病虫防治 返青至拔节期注意防治麦蜘蛛、麦蚜等虫害,兼治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病害,防治方法见7.2.2 、 7.2.3。 6.3 后期管理 6.3.1 叶面喷肥 抽穗期到灌浆中期,每667 m 2 用尿素 1 kg+磷酸二氢钾100 g,对水 35 kg 40

    11、 kg,叶面喷施2 3 次, 每次间隔10 d 左右。 6.3.2 后期病虫防治 孕穗至灌浆期病虫害防治重点是穗蚜、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可结合叶面喷肥,添加杀虫剂、 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等,进行“一喷三防(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防治方法见7.2.2 、 7.2.3。 7 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7.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药选用应符合GB/T 8321 (所有部分)的规定,施用农药应符合NY/T 1276 的规定。 7.2 化学防治方法 7.2.1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防治方法见表1 。 表1 地下害虫防治方法 地下害虫 防治时期及防治指标 防治方法 蛴螬 蝼蛄 金针虫 播前拌种

    12、 可选用40%辛硫磷乳油100 g/100 kg种子拌种,或50%二嗪磷 乳油按种子量的300 g400 g/100 kg种子拌种。 苗期,麦田因地下害虫 为害死苗率达到3% 每667 m 2 用3%辛硫磷颗粒剂3 000 g4 000 g,拌细干土30 kg 35 kg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沟撒施防治。 7.2.2 虫害 主要虫害防治方法见表2 。 DB14/ T 14702017 5 表2 小麦主要虫害防治方法 主要虫害 防治时期及防治指标 防治方法 红蜘蛛 苗期,麦田33 cm行长有红 蜘蛛200头以上 可选用 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 倍液,或 1.8%阿 维菌素乳油

    13、 3 000 倍液喷雾防治。 蚜虫 苗期,麦田蚜株率超过5%、 百株蚜量达到10头左右 每667 m 2 用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 g20 g,或25%吡虫辛 硫磷乳油30 mL50 mL,或 0.2%苦参碱水剂150 g,或高效氯氰菊 酯乳油20 mL35 mL,对水40 kg50 kg喷雾防治。 孕穗期灌浆期,麦田百 株蚜量达500头以上 7.2.3 病害 主要病害防治方法见表3 。 表3 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主要病害 防治时期及防治指标 防治方法 全蚀病、腥黑 穗病、白粉病、 锈病、纹枯病、 根腐病等 播前预防土传病害全蚀 病、腥黑穗病及生长期病害白 粉病、锈病、纹枯病。 可选用

    14、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每10 mL对水0.5 kg1 kg, 拌麦种10 kg,均匀包衣后即可播种;或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 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或15%多福种衣剂1: 6080 (药种 比)拌种。 白粉病、锈病、纹枯病、 根腐病发病初期 每667 m 2 可选用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8 g33 g,或12.5%烯唑 醇可湿性粉剂32 g48 g,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 g70 g, 对水30 kg45 kg喷雾防治。 赤霉病 小麦开花期至灌浆期,遇 连阴雨天气,预防发生。 每 667 m 2 选用 50%多福硫可湿性粉剂 100 g150 g、或

    15、25% 氰烯菌酯悬浮剂 100 g200 g,或 63.5%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 粉 22 g24 g,对水 40 kg50 kg 喷雾,间隔 710 d 再喷 1 次。 7.2.4 草害 草害防治方法见表4 。 表4 麦田草害防治方法 主要草害 防除时期及防除指标 防除方法 阔叶杂草 禾本科杂草 正茬麦田休闲期,杂 草丛生的地块 可选用 10%草甘膦铵盐水剂,每 667 m 2 用草甘膦有效成分 75 g100 g,或每 667 m 2 用 200 g/L 草铵膦水剂 50 g70 g,对水 20 kg30 kg 喷 雾防除。 11月上中旬秋季除 草 以阔叶杂草为优势种的田块,每667 m 2 用10% 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 g, 对水20 kg30 kg喷雾防除;以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的麦田,每667 m 2 用 30 g/L 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20 mL30 mL,或3.6%甲基碘磺隆钠盐甲基二 磺隆可分散粒剂15 g25 g,对水20 kg30 kg喷雾防除。 起身期到拔节前春 季除草 8 收获 DB14/ T 14702017 6 蜡熟末期机械收获。 9 生产档案 应详细记录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防治方法和收获等环节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建 立生产档案。档案记录保存2 年。 _


    注意事项

    本文(DB14 T 1470-2017 旱地冬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栽培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