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61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2921 2018 花生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 2018 - 12 - 13 发布 2018 - 12 - 31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 2921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亚辉、李玉荣、王瑾、程增书、陈四龙、刘义杰、贾新旺 、韩鹏 、王自群、 黄卫国、马爽。 DB13/T 29212018 1 花生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
2、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花生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构成、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 种、规划安装滴灌供水系统、田间管理、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 春播 花生产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7.2 经济作物种子 第 2部分:油料类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3735-92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
3、B/ T 19812.1-2008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单翼迷宫式滴灌带 GB/T 19812.3-2008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内镶式滴灌带 GB/T 50485-2009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NY 525-2012 有机肥料 NY/T 855 花生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膜下滴灌 膜下滴灌 是在 花生地膜 下应用滴灌技术。一般与 起垄种植配套进行,通常是在垄上、地膜下方、 两行花生中间位置铺设滴灌带 ,通过滴灌实现浇水、施肥 。 4 系统构成 4.1 系统组成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由水源工程 首部控制枢纽 干管 支管 毛管(滴灌带) 5大部分组成。
4、4.2 配套设备 有除砂过滤设备、施肥设备、测量控制设备等。 DB13/T 29212018 2 5 产地环境 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便于安装滴灌设施的地块。产地环境符合 NY/T 855的要求,灌溉水质 符合 GB 5084-2005的要求。 6 播前准备 6.1 整地与施肥 宜冬前耕地,早春顶凌耙耢。耕地深度一般年份为 25 cm,深 松 年份为 30 cm 33 cm, 每隔 2年进行 1次深耕。结合耕地施足基肥,每 亩 施用 商品 有机肥 100 kg或养分总量相当的腐熟圈粪 800 kg 1000 kg, 商品 有机肥应符合 NY 525-2012的要求。 6.2 花生种子处理 6
5、.2.1 品种选择 应选择丰产性好、综合抗性好、产量潜力大、通过 农业主管 部门登记的花生品种。播种前 10 d左 右,晒果 2 d 3 d后剥壳。剥壳后剔除破损、虫蛀、发芽、霉变种子。按种子大小分为一、二、三级分 别包装,一、二级作种子。花生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7.2的要求。 6.2.2 拌种或包衣 根据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情况,选择药剂拌种或进行 种子包衣。拌种药剂组合及配方详见附 录 A。所用拌种药剂或包衣剂应符合 GB 4285及 GB/T 8321的要求。 6.3 地膜选用 宜选用聚乙烯无色透明膜,厚度 0.01 mm,宽度 85 cm,透明度 80 %,地膜规格应符合 G
6、B 13735-92 的要求。 6.4 滴灌带准备 滴灌带可选用单翼迷宫式滴灌带或内镶式滴灌带,滴头间距 30 cm,滴头流量 1.5 L/h 2 L/h,滴 灌带应符合 GB/ 19812.1 2008或 GB/T 19812.3-2008的要求。 7 播种 7.1 播种时间 连续 5日 5cm地温稳定通过 15后开始播种,一 般 适宜播种时间 4月 25日 5月 15日。 7.2 播种机械 选用能够一次性完成起垄、播种、镇压、铺设滴灌带、喷施除草剂、覆膜、膜上覆土等工序的花 生播种机。 起垄幅宽 85 cm,垄面宽度 55 cm,垄上种植 2行花生,行距 30 cm,播种深度 2 cm 3
7、 cm;滴灌带铺 设到垄上中间位置,铺设时使滴灌带光滑面向上;滴灌带卷轴安装要转动灵活,放带松紧适宜。 7.3 播种密度 DB13/T 29212018 3 单粒播种密度为 每亩 14000 16000穴,双粒播种密度为 每亩 8000 10000穴。 7.4 喷施除草剂 播种同时喷施芽前除草剂,比如用 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 每亩 45 ml 60 ml或用 90 %乙草胺乳油 每 亩 80 ml 100 ml兑水 30 kg,均匀喷洒垄面和垄沟。除草剂施用应符合 GB 4285和 GB/T 8321的要求。 8 规划安装滴灌供水系统 8.1 规划轮灌面积 轮灌面积 由公式 1确定 。面积较
8、大的地块应采用轮灌的方式,各轮灌区面积应相等。如水泵出水量 为 30 m3/h,则轮灌面积为 7.5亩 ;水泵出水量为 50 m3/h,则轮灌面积为 12.5亩 。 公式 1: S=1.5W/ qdSeSr( 1) 式中: S 轮灌 面积( 亩 ) ; W 水泵出水量( m3/h) ; qd 设计滴头流量( L/h) ; Se 设计滴管带的滴头间距( m) ; Sr 设计滴管带间距( m) 。 8.2 8 安装首部系统 首部系统一般安装在机井或其它水源附近,进水端直接与水泵出水口相连,出水端与主供水管道 相连。膜下滴灌系统的设计、安装应符合 GB/T 50485-2009的要求。 8.3 铺设
9、供水管道 各轮灌区分别铺设供水管道。主管和支管一般采用 “非 ”字形或半 “非 ”字形铺设。支管应均匀分布, 供水面积应相等,单根供水支管供水距离以不超过 25 m为宜。 地面铺设供水主管和支管要考虑热胀冷缩现象,在铺设中预留 冷缩量,呈 “S”形铺设,接口要牢固。 8.4 供水调试和系统试运行 管道连接完成后应进行管道水压调试和系统试运行。检查管道压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管件连接 是否牢固,查找漏水地方。一般地面铺设管道主管道压力维持在 0.04 Mpa 0.06 Mpa之间,地下预埋主 管道压力维持在 0.06 Mpa 0.10 Mpa之间,系统设计运行应符合 GB/T 50485-2009
10、的要求。 9 田间管理 9.1 滴灌 播种完成后 立即 滴灌浇水,以后应分别在始花期和结荚期遇旱滴灌浇水。 9.1.1 滴水定额 DB13/T 29212018 4 滴水定额一般为 每亩 20 m3 30 m3,保水性好的壤土采用较小的定额,保水性较差的沙壤土采用较 大的定额。 9.1.2 滴水时间 滴水时间由 公式 2确定 。 如滴水定额为 每亩 20 m3,轮灌面积为 7.6亩 ,水泵出水量为 30 m3/h,则滴 水时间为 207.630=5.1( h)。 公式 2: t=mS/ W( 2) 式中: t 浇水时间 h; m 设计浇水定额 每亩 m3; S 轮灌面积(亩) ; W 水泵出水
11、量 m3/h。 9.1.3 滴水周期 在没有明显降雨且干旱的情况下,苗期为 20 d 30 d,其他生育时期一般为 15 d 20 d。 9.2 滴灌施肥 9.2.1 施肥量 一般滴灌施肥 总 量为 : N每亩 9.5 kg 12.5 kg、 P2O5每亩 9 kg、 K2O每亩 1.5 kg、 CaO每亩 2.5 kg。 9.2.2 施肥时期和次数 一般选择 在播种期、始花期 和 结荚期 滴灌 施肥, 每次的施肥量分别占施肥总量的 30 %、 30 %和 40 %。 9.2.3 施肥方法 在确定的施肥时期,随滴灌同时将相应量的肥料通过施肥设备输入滴灌管道中。一般选择在滴灌 中后期开始施肥,施
12、肥结束后应继续滴水不小于 30 min。 9.3 杂草防除 花生出苗后及时中耕或喷施芽后除草剂防除垄沟内杂草。如在杂草 3 6叶期每 亩 用 10%精喹禾灵乳 油 25 mL 35 mL或用 240 g/L乳氟禾草灵乳油 15 mL 30 mL,兑水 30 kg喷施除草。除草剂应符合 GB 4285 和 GB/T 8321的要求。 9.4 排水防涝 生育期间注意排水防涝。尤其是进入饱果成熟期后,遇较大降雨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9.5 化学调控 为提高花生植株抗病、抗逆能力, 分别在花针期(播种后 30 d左右)、结荚期(播种后 60 d左右) 和饱果期(播种后 100 d左右)叶面喷施 0.0
13、1 %芸苔素内酯 每亩 10 ml +250 g/L吡唑醚菌酯杀菌剂 每亩 15 ml。 DB13/T 29212018 5 为防止植株生长过旺 ,当 植株高度达到 30 cm后 叶面喷施生长延缓剂。如用壮饱安可湿性粉剂 每亩 15 g 20 g或 15 %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每亩 20 g 30 g,兑水 30 kg,施药后 10 d 15 d植株高度达 40 cm时 可再喷施一次。所用 化学调控药剂 应符合 GB 4285和 GB/T 8321要求。 9.6 病虫害防治 9.6.1 虫害防治 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喷施杀虫剂防治(详见附录 B)。 9.6.2 叶部病害防治 花生开花后 30 d
14、 35 d,叶面喷施杀菌剂防治叶部病害。如用 300 g/L苯甲 丙环唑乳油 25 ml 30 ml 或 325 g/L苯甲 嘧菌酯悬 浮剂 20 ml或 60 %唑醚 代森联 6 g,下午 3点后喷施。每隔 10 d 15 d喷施 1次, 连喷 2 3次。所用 杀菌剂 应符合 GB 4285和 GB/T 8321要求。 10 收获 10.1 地面管道处理 收获前应先拆除地上部铺设的灌溉管道。干管、支管拆除后冲洗干净妥善保存,留待下年继续使 用。拆除的滴灌带不再重复使用。 10.2 适时收获 当 70 %以上荚果果壳硬化、网纹清晰、果壳内壁出现黑褐色斑块时,及时收获。 需要干燥储藏的 要及时晾
15、晒干燥,待荚果含水量降至 10 %以下、籽仁含水量降至 8%以下后即可入库储藏。 10.3 回收 残膜 收获后及时 回收 田间残留地膜。 DB13/T 29212018 6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拌种药剂推荐组合及配方 表 A.1给出了拌种药剂推荐组合及配方。 表 A.1 拌种药剂推荐组合及配方 功能 选用药剂 药剂用量 防治地下害虫 600 g/L 吡虫啉拌种剂 每 100 kg 籽仁用 200 ml 400 ml 防治土传病害 200 g/L 萎锈灵 +200 g/L 福美双 每 100 kg 籽仁用 350 ml 500 ml 2.5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每 100 kg
16、籽仁用 600 ml 800 ml 健苗 0.01 %芸苔素内酯 每 100 kg 籽仁用 30 ml 微 肥 每 100 kg 籽仁用 20 g 30 g DB13/T 29212018 7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花生主要虫害推荐防治方法 表 B.1给出了花生主要虫害推荐防治方法。 表 B.1 花生主要虫害推荐防治方法 主要虫害 施用药剂 施用方法 蛴螬、金针虫和蝼蛄 吡虫啉 拌种。 每 100 kg 籽仁用 600 g/L 吡虫啉拌种剂 200 ml 400 ml 拌种。 辛硫磷 药剂处理土壤。用 50 %辛硫磷 乳油每 亩 200 g 250 g,加水 10 倍喷 于 25
17、 kg 30 kg 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 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 5%辛硫磷颗粒剂 每 亩 2.5 kg 3kg 处理土壤。 甲基异柳磷 用 2 %甲基异柳磷粉每 亩 2 kg 3 kg 拌细土 25 kg 30 kg 制成毒土;用 3 %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 亩 2.5 kg 3 kg 处理土壤。 棉铃虫、菜青虫、斜纹 夜蛾等 溴氰菊酯 每 亩 用 2.5 %溴氰菊酯乳油或 25 g/L溴氰菊酯乳油或 2.5 %溴氰菊酯微 乳剂 40 ml 50 ml,或 2.5 %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40 g 50 g,或 50 g/L 乳油 20 ml
18、25 ml,或 25 %水分散片剂 4 g 5 g,兑水 30 kg 喷雾。 高效氯氰菊酯 每 亩 用 2.5 %高效氯氰菊酯 乳油 30 ml 50 ml,兑水 30 kg 喷雾 氯虫苯甲酰胺 每 亩 用 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0 ml,加水 30 kg 喷雾 红蜘蛛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 酸盐 每 亩 用 1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 10 g 20 g,兑水 30 kg 喷雾。 哒螨酮 每 亩 用 15 %或 20 %哒螨酮可湿性粉剂 10 g 20 g,兑水 30 kg 喷雾。 蓟马 吡虫啉 每 亩 用吡虫啉有效成分 3 g 10 g,兑水 30 kg 喷雾。 噻虫嗪 每 亩 用 25 %噻虫嗪 15 g 20 g,兑水 30 kg 喷雾。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