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B 05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2751 2018 冬小麦微喷灌溉施肥技术规程 2018 - 07 - 16发布 2018 - 08 - 16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2751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双波、吕丽华、贾秀领、李谦、董志强、张经廷、籍俊杰、张丽华、姚艳荣 。 DB13/T 2751 2018 1 冬小麦微喷灌溉施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采用微喷
2、带式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微喷灌的种植与管理分区、基础条件、微喷 系统及布设、灌溉与施肥技术以及配套农艺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冀南、冀中 及冀北土壤基础肥力中等以上的灌溉农田冬小麦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部分:禾谷类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71-2009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 18
3、690.1-2009/ISO 9912-1:2004 农业灌溉设备 微灌用过滤器 第 1部分:术语、定义和分 类 GB/T 50485-2009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118-2006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NY/T 1361-2007 农业灌溉设备微喷带 NY/T 2623-2014 灌溉施肥技术规范 NY 1107-2010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SL 236-1999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DB13/T 1045-2009 机械化秸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 DB13/T 1693-2012 吡虫啉拌种全生育期控制小麦蚜虫技术规程 3
4、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微喷灌 利用微喷灌设备和微喷带组成微喷灌系统, 将水用压力经过输水管和微喷带送到田间,通过微喷带 上的出水孔,在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形成细雨般的喷洒效果 ,以微小的流量浸润作物根部附近土 壤的一种灌水技术。 3.2 微喷带 DB13/T 2751 2018 2 微喷带是一种新型微灌设备。微喷带的出水孔采用多孔分组方式,按照一定距离和规律布设,如: 斜五孔、斜三 孔 、横三孔,左右孔和无孔等,出水孔一般采用机械钻孔 或 激光打孔,孔径为 0.1 mm 1.2 mm, 孔 型呈圆形。 常用微喷带 型号 为 N65型。 4 种植与管理分区 4.
5、1 冀南地区 指邯郸市、邢台市平原地区。 4.2 冀中地区 指石家庄市、衡水市、保定市定州以南、沧州市中南部的平原地区。 4.3 冀北地区 指保定市定州以北、沧州市任丘、青县、黄骅三县市以及廊坊市平原地区。 5 基础条件 5.1 土壤条件 适合壤土,且土层深厚,不适宜盐碱地。 0cm 20cm耕层土壤有机质 15 g/kg,全氮 1.0 g/kg, 碱解氮 60.0 mg/kg,速效磷 15.0 mg/kg,速效钾 80.0 mg/kg。 5.2 灌溉 水源 灌溉水采用地下水、地表水,灌溉水质符 合 GB 5084-2005规定。 6 微喷系统及布设 6.1 微喷系统 6.1.1 微喷灌水肥一
6、体化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和输配水管网组成。 6.1.2 微喷灌系统的设计、安装参照 GB/T 50485-2009 的规定执行;灌溉季结束后,应对首部和输配 水管网进行维护和保养,可 参照 SL 236-1999的规定执行。 6.2 输配水管网及微喷带布设 6.2.1 田间输配水管网一般由干管、支管与微喷带组成;管网布设形式应根据水源位置、作物种植方 式和用户用水情况等,通过方案比较确定。 6.2.2 干管采用聚氯乙烯( PVC)或聚乙烯( PE)管材,直径一般为 90 mm 125 mm,应埋 设于冻土层 以下,并考虑地面荷载和机耕的要求,一般埋深 70 cm。 6.2.3 支管采用 PE
7、软管,一般直径 63 mm,长度一般 100 m。 6.2.4 微喷带选型参照 NY/T 1361-2007规定执行,带宽一般 65 mm。微喷带带间距宜 1.8 m,长度 50 m 左右。 DB13/T 2751 2018 3 7 灌溉与施肥技术 7.1 播 种期 水肥管理 7.1.1 底肥 宜按照 NY/T 1118-2006的要求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冬小麦 每亩 目标产量 500 kg 650 kg, 一般地块 整地前 亩 施用纯 N 5 kg 6 kg, P2O5 6 kg 7 kg, K2O 2 kg 3 kg。 7.1.2 底墒 水 小麦播前 测定 0 cm 4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
8、,当含水量 70 %时,须进行 播后 灌水 补墒, 一般亩灌 水 量 10 m3 15m3;当 含水量 70 %时,可不灌造墒水。 7.2 冬前水分管理 冀南及冀中地区越冬前 0 cm 4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 65 %时,不灌越冬水; 0 cm 40 cm土壤相对含 水量 65 %时, 须 灌溉 越冬水。冀北地区一般需灌越冬水 。 灌水时期为日平均气温下降到 4 ,夜间最 低气温不低于 0 。亩 灌水量 15 m3 20 m3。 7.3 起身 -拔节期水肥管理 7.3.1 灌水 根据墒情及苗情确定起身拔节期灌水时间。一类苗平水年拔节初期进行灌水 ,偏旱年提前到起身 期,偏丰年推迟到拔节中期;
9、二类苗平水年于起身中期灌水,偏旱年提前到起身初期,偏丰年推迟到起 身末期。平水年和偏丰年亩灌水量 20 m3 25 m3,偏枯年亩灌水量 25 m3 30 m3。 7.3.2 追肥 结合灌水 应用水肥一体化施肥设施 亩 追施纯氮 3.5 kg 4 kg, 亩 追施 K2O 1 kg。 应选择水溶性肥料, 肥料应符合 NY 1107-2010的要求。多种肥料混施时要考虑肥料的相容性,肥料搭配原则符合 NY/T 2623-2014的要求。常 见肥料的相容性见附录 1。 7.4 孕穗期水分管理 偏枯年份孕穗期增加 1次灌水,亩灌水量 15 m3 20 m3。 7.5 抽穗 -开花 期水肥管理 7.5
10、.1 灌水 各种年型 抽穗 -开花期 均需灌 水, 亩 灌水量 20 m3 30 m3。 7.5.2 追肥 结合灌水亩 追施纯氮 1.5 kg 2 kg。 7.6 灌浆期水分管理 偏枯年及平水年于 开花后 15 20天 灌 灌浆水, 亩 灌水量 15 m3 20 m3。 7.7 全生育期 水肥管理 DB13/T 2751 2018 4 不同水文年份小麦 全生育期 灌水施肥方案见表 1。 表 1 冬小麦 全生育期 灌溉施肥方案 降水 年型 播后 -越冬 起身 -拔节 孕穗 抽穗 -开花 灌浆 全生育期 灌水量 (m3) 灌水量 (m3) 追肥量 (kg) 灌水量 (m3) 灌水量 (m3) 追肥
11、量 (kg) 灌水量 (m3) 灌水总量 (m3) 总施肥量 (kg) 偏枯 年 20 25 25 30 N: 3.5 4 K2O: 1 15 20 20 25 N: 1.5 2 15 20 95 120 N: 10 12 P2O5: 6 7 K2O: 3 4 平水年 15 20 20 25 - 20 25 15 20 70 90 偏丰 年 - 20 25 - 25 30 - 45 55 注: 1、小麦播前 0cm 40cm 土壤相对含水量 70% 不必造墒; 70%时,于播后 灌水 补墒,亩灌水量 10 m3 15m3。 2、 冀南及冀中地区越冬前 0cm 40cm 土壤相对含水量 65%时
12、,不灌越冬水; 0cm 40cm 土壤相对含水量 65%时,须 灌溉 越冬水。冀北地区一般需灌越冬水。 灌水时期为日平均气温下降到 4 ,夜间最低气温不低于 0 。 3、 根据墒情及苗情确定起身拔节期灌水时间。一类苗平水年拔节初期进行灌水,偏旱年提前到起身期,偏丰年推迟 到拔节中期;二类苗平水年于起身中期灌水,偏旱年提前到起身初期,偏丰年推迟到 起身末期。 4、表中给出的指标是以每亩为单位的。 8 配套农艺技术 8.1 播前准备 8.1.1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适宜在本区推广 , 且抗旱性强、抗寒性好的冬 小麦品种,冀中南 麦 区 可选用 冀麦 325、科农
13、 2011、石麦 22、 衡 4399等, 冀北麦区可选用 河农 6425、中麦 175、轮选 987等。 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4.1-2008二级以上规定指标要求。 8.1.2 种子处理 宜 采用包衣种子,种子包衣按照 GB/T 15671-2009的规定执行。未包衣种子应根据当地主要病虫 害 发生种类,选择适宜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 行药剂拌种。拌种宜采用吡虫啉拌种控制麦蚜,按照 DB13/T 1693-2012 的规定执行。 8.1.3 整地 前茬玉米收获后用玉米秸秆粉碎机粉碎秸秆 1 2遍,还田质量符合 DB13/T 1045-2009的规定, 秸 秆粉碎后长度 10cm。旋耕两遍,
14、旋耕深度 15cm,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无明暗坷垃。每隔 2年 3年进行一次深松或深耕,耕作深度 25cm。 8.2 播 种 8.2.1 播期播量 DB13/T 2751 2018 5 冀 南 麦 区适宜播期 10月 8 18日, 每亩播量 10kg 12.5kg。 冀 中 麦 区 10月 5 15日, 每亩播量 11 kg 14kg。 冀 北 麦 区 10月 1 12日, 每亩播量 12.5kg 15kg。晚于适播期,每晚一天, 亩 增加播量 0.5kg。 最 高 亩 播量不超过 22kg。 8.2.2 播种方式 机播, 宜 采用 15cm等行距播种方式或三密一稀播种方式(窄行距 1
15、3cm,宽行距 21cm)。 8.2.3 播种质量 播种深度 3cm 5cm,播种均匀,深度一致,播量准确,盖籽严实。 8.2.4 镇压 播后 1 2天土壤表皮发干时进行镇压,镇压器重量 120 kg/m 150 kg/m。 8.3 病虫草害防治 8.3.1 冬前病虫草害防治 出苗后注意防治土蝗、蟋蟀、灰飞虱。及时防治麦田阔叶杂草及禾本科杂草。 药剂 使 用参照 GB/T 8321(所 有部分 ) 标准执行 。 8.3.2 春季病虫草害防治 返青至拔节期,注意防治麦田杂草、纹枯病、根腐病、麦蜘蛛。孕穗至扬花期,注意防治吸浆虫、 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 、 麦蚜。灌浆期重点防治蚜 虫 、白粉病与锈病。 药剂使用 参照 GB/T 8321(所 有部分)标准执行 。 8.4 收获 小麦收获前将与玉米播种行向垂直的支管收起,保留与玉米播种行平行的微喷带。完熟初期采用联 合收割机及时收获。留茬高度 15cm,小麦秸秆粉碎后均匀还田。 DB13/T 2751 2018 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 常用肥料的相容性 表 A.1 常用肥料的相容性 硝酸铵 尿素 硫铵 磷酸二铵 氯化钾 硫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钙 “ ”表示两种肥料相容,“ ”表示两种肥料不相容。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