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3 T 2762-2018 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热性能试验方法.pdf

    • 资源ID:1477034       资源大小:600.0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3 T 2762-2018 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热性能试验方法.pdf

    1、ICS 25.200 J 66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2762 2018 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热性能 试验方法 2018 - 07 - 16 发布 2018 - 08 - 16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2762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 河北蓝象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河北省暖贝尔 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计廷、胡敏、 岳新朋 、宋云江 、 王德华、 聂淼。 DB13/T 2762 2018

    2、 1 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热性能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热性能试验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仪器设备、样品、 试验程序、试验数据处理、精密度、试验报告等内容 。 其他用途的供热设备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 单相设备额定 电压不高于 250V,其他设备额定电压不超过 10kV,输入总电功率不小 于 5kW,输出导热液体温度不高于 90的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以下简称机组(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3、件。 GB/T 20001.4 标准编写规则 第 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 GB 5226.1-2008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 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20001.4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 electric heat storage machine(equipment) 能将 电能 转化为热能 ,通过固体或液体 作为 蓄热体 吸收、储存,并 采用一定方式 向外输送、 供 应 热 能量 的 蓄能 -供热组合或独立装置。 3.2 蓄能 -供热工作周期 work cycle for energy storage-sup

    4、ply heat 机组(设备)正常运转后自 上一次 开始蓄能时起,经过蓄能 完成蓄能 开始供热 供热 再次 满足开始蓄能条件止为一个工作周 期(简称蓄供周期),在整个工作周期内蓄能和供热也可以同时进 行。 3.3 蓄能量 energy storage 机组(设备) 从常温下启动开始蓄能至达到蓄能终止条件时蓄存的热能量。 3.4 供(蓄能)热量 supply heat (storage energy) 机组(设备) 自使用蓄存热能量开始供热到满足下一次蓄能起始条件时止可连续供出的热能量。 3.5 DB13/T 2762 2018 2 蓄能 -供热量 energy storage-supply h

    5、eat 在一个蓄能 -供热工作周期内 机组(设备)输出或供应的总热量。 3.6 蓄能效率 efficiency of energy storage 蓄能量与完成蓄能量所消耗电能的比值。 3.7 供热效率 efficiency of supply heat 供(蓄能)热量与完成供(蓄能)热量所消耗电能及完成蓄能量所消耗电能之和的比值。 3.8 蓄能 -供热效率(可简称蓄热效率) efficiency of energy storage-supply heat( or efficiency of Heat storage) 蓄能 -供热量与其所消耗的总电能的比值。 3.9 蓄能时间 energy

    6、storage time 机组(设备) 从常温下 启动开始蓄能至达到蓄能终止条件时的时间。 3.10 供 (蓄能) 热时间 supply heat (Storage energy) time 自机组(设备)开始使用蓄能量供热时起至 满足下一次蓄能起始条件时止(参见 3.5) 的时间。 4 试验条件 4.1 环境条件 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环境温度 -15 30; b) 相对湿度不大于 85%; c) 风速:小于 1.0m/s。 4.2 机组(设备)安装 4.2.1 被测试机组(设备)应远离其他热源,多机组(设备)同时测试时,其试验间距应不小于自身 最大外形尺寸的 2 3 倍,最小距离不应小于

    7、 1.5m。 4.2.2 应按机组(设备)使用、安 装要求(或双方协议安装方式)对其进行安装并调试,应对其电气 安全性(如绝缘电阻、接地等),运行安全性(如温度监控、压力释放措施等),循环泵工作情况(如 有)等进行检查;其电气安全性应符合 GB 5226.1 的有关要求,确保机组(设备)能安全正常工作, 并应将安装和试运行情况予以记录。 4.2.3 对于小型机组(设备)测量时制热部分与散热器可同处一个空间内进行,对于实际使用时机组 (设备)与散热器不在同一空间的不宜布置在同一空间内(此时环境监控仪表应分别监控)。 DB13/T 2762 2018 3 4.3 传感器和测量仪表安装、布置 4.3

    8、.1 测量传感器和测量仪表安装、布置应按以下要 求进行: a) 环境参数(温度、湿度、风速)仪表、仪器的布置于不应远于被测机组(设备) 1m,高度应 不低于产品主体高度的 1/2; b) 电能计量仪表的安装要考虑观测、监视的方便性,应安全的就近接入; c) 接入流量、温度控制等类似相关控制器件时(如有),应考虑在正常测试过程中操作的安全 性和方便性; d) 在蓄能 -供热循环热水流出、流回的管路上安装温度测量传感器时,应尽可能靠近机组(设备) 主体,除传感器的本身有要求外,温度传感器距离机组(设备)主体一般不应超过管路直径 的 10 倍; e) 如果由于条件所限温度传感器安装距离不能符合 d)

    9、的要求时, 可加大安装距离,但应在相 应管路上施加保温措施或在实验报告中注明。 4.3.2 当蓄能体需要布置温度传感器时要充分考虑蓄能体温度的均匀性问题,应尽可能覆盖蓄能体的 不同温区或均匀布置(一般不应少于 3 个测量点),并需在检验结果中注明布置方式及数量等情况。 4.3.3 应在测试前对试验用测量仪表、仪器进行功能性检查和校准。 5 仪器及仪表 试验仪器 及仪表的规格要求见表 1。 表 1 试验仪器 及仪表的规格 序号 测试项目 仪器仪表 规格或量程范围 准确度 1 温度 环境 温度计 0 50 0.5 导热体 热电偶温度计或热敏电阻温度计 0 150 0.5 散热器 热电偶温度计 0

    10、150 0.5 蓄热体 热敏电阻温度计或热电偶温度计 0 150或 0 1200 0.5/5 2 相对湿度 湿度计 0 100% 1% 3 风速 风速仪 0 15m/s 0.5 m/s 4 压力 大气压力 动槽式水银气压计,定槽式水银气 压计,盒式气压计 81kPa 1071kPa 0.1 kPa 蓄热体压力 压力计 0 0.6aMPa 0.4级 导热体压力 压力计 0 0.6aMPa 0.4级 5 时间 1h以内 秒 表 - 0.1s 超过 1h 时 钟 - 1s 6 流量 - 电子秤 0 200kg 2kg - 数字式流量计 0 10000 L/h 量程的 5% 7 电 能 电能计量仪表

    11、0.5级 电度表 1级 8 质 量 台 秤 0.1 kg 9 注: 长 度 盒 尺 1mm DB13/T 2762 2018 4 6 样品 机组(设备)一般按蓄热 -供热是否可独立进行工作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种,其工作原理示意图 如下: 电能供应 导热 供热 图 1 蓄能 -供热一体式 电能供应 导热 供热 图 2 蓄能 -供热分体式 7 试验 步骤 7.1 蓄热性能试验 7.1.1 蓄 能 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a) 将机组(设备)试运转无异常后待机,在常温下,观察并记录此时的环境温度、湿度、风速 及蓄能体的各测温点温度值; b) 接通电源开始蓄能并记录蓄能期间电能消耗量 E1、累计热水量 V

    12、1(适用时)和蓄能时间 T1; c) 当加热装置与蓄能体为一体时,应观察并记录蓄能体内温度( t1)变化情况(一般频次不低 于 1 次 /5min)直至完成蓄能; d) 当加热体与蓄能体为非一体时,还应观察并记录导热介质的相关参数如循环水出水和回(进) 水温度( t1)变化情况(一般频次不低于 1 次 /2min),直至完成蓄能; e) 试验过程中应监控、记录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 (频次不低于 1 次 /10min); f) 当蓄能体需要进行质量计算时,可采用质量法或体积法进行均可。 7.1.2 供 (蓄能) 热 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加热 及蓄能 加 热 供 热 散 热 蓄 能 供 热 散

    13、 热 DB13/T 2762 2018 5 a) 使机组(设备)处于单独供热状态,在循环热水的出、回(进)水管路分别进行温度测量, 在合适位置接入流量计量仪表或计重仪器,开启供热模式直至达到再次蓄能开始前停止; b) 试验期间应采取措施保持循环热水的出、回(进)水管路温差不应小于 10; c) 如试验期间不能保证循环热水的出、回(进)水管路温差不小于 10,则必须在实验结果中 予以特别说明; d) 循环水出、回(进)水管路中的温度( t2)测量和记录频次 应不低于 1 次 /2min; e) 记录环境温度、湿度的频次应不低于 1 次 /10min; f) 记录供热期间的电能消耗量 E2、累计热

    14、水量 V2 和供热时间 T2。 7.2 蓄能 -供热 性能试验 7.2.1 机组(设备)应按制造商设计或规定的方式安装并按蓄能 -供热工作周期进行工作。 7.2.2 应按照 7.1 相关要求监控和记录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循环水的出、回(进)水管路温 度、流量等参数。 7.2.3 监控并记录蓄能 -供热工作周期内电能消耗总量 E、累计热水量 V 和供(蓄能)热时间 T。 8 试验 数据处理 8.1 蓄能性能 8.1.1 蓄能量 按式( 1) ( 4) 计算 。 P1=C ( t12 t11) G1 (1) G1=V1 1 (2) P1=C ( t14 t13) G1(适用时) (3) G1

    15、= k V1 1 (适用时) (4) 式中: P1 蓄 能 量 , kJ( kW) ; C 蓄 能 体的比热容 , kJ /( kg); t12 试验终止时蓄 能 体平均温度 , ; t11 试验开始时蓄 能 体平均温度 , ; t14 循环热水出水口平均温度 , ; t13 循环热水回(进)水口平均温度 , ; G1 蓄 能 体质量 , kg; V1 蓄 能 体体积 , m3; k 水 温度系数, %; o 蓄 能 体比重 , kg/m3。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8.1.2 供(蓄能)热量 按式( 5) ( 6) 计算 。 Q0=C ( t22 t21) G2 (5) DB13/T

    16、2762 2018 6 G2= k V2 o (6) 式中: Q0 供 (蓄能) 热量, kJ (kW); C 水 比热容 4.186, kJ /( kg); t22 供热热水出水平均 温度, ; t21 供热回(进)水平均温度, ; G2 水 质量 , kg; V2 水 体积 , m3; k 水 温度系数, %; o 水 比重 1000, kg/m3。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8.1.3 蓄能效率( 1) 按式( 7) 计算 。 1 =100 P1/3600E1 (7) 式中: 1 蓄热效率, %; P1 蓄 能 量 , kJ; E1 蓄能消耗电能, kW h。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

    17、两位。 8.1.4 供(蓄能)热效率( 0) 按式( 8) 计算 。 0=100 Q0/3600( E1 E2) (8) 式中: 0 供(蓄能)热 效率 , %; E1 蓄能消耗电能, kW h; E2 供(蓄能)热消耗电能, kW h。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8.2 蓄能 -供热效率(简称蓄热效率) 8.2.1 蓄能 -供热量计算 。 Q=C ( t2 t1) G (9) G= k V o (10) 式中: Q 蓄能 -供热工作周期内总供热量, kJ; C 水 比热容 4.186, kJ /( kg); t2 蓄能 -供热工作 周期内供热水出水平均温度, ; t1 蓄能 -供热工作周

    18、期内回(进)水平均温度, ; G 蓄能 -供热工作周期内供热 水总 质量 , kg; V 蓄能 -供热工作周期内供热 水总 体积 , m3; DB13/T 2762 2018 7 k 水 温度系数, %; o 水 比重 1000, kg/m3。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8.2.2 蓄能 -供热效率( )计算 。 =100 Q/3600E (11) 式中: 蓄能 -供热 效率, %; E 蓄能 -供热工作周期内消耗总电能, kW h。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9 精密度 9.1 测试结果及精密度 当 在同一测试环境下,由同一个(或一组)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本规范的测试方法,连续进

    19、行相互独立的试验时,当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误差不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数平均值的 5%时测试 数据有效,取其平均值未测试结果,否则应重新试验。也可在上述条件下连续进行 10次试验取其平均 值作为测试结果。 9.2 异常情况处理 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记录环境条件是否满足实验要求,如发现有不符合试验要求的情况(时 间持续大于 5min)或有趋势变坏可能时,应评估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能性或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 控制或消除 。 10 试验报告 10.1 试验(测试) 记录 试验( 测试 ) 记录除记录相关试验参数外还应包含 (但不限于) 以下内容: a) 测试环境条件,检测地点,时间,检测校核人员及

    20、主要试验人员等信息记录; b) 被测试机组(设备)结构简述及安装方式,工作条件及性能基本信息(如电功率、供热量或 供热面积等),并应指出相关参数的来源(如制造商提供、公开资料等); c) 测试仪器仪表名称、数量、精确度等相关信息; d) 试验场地布置描述,(如蓄热体、散热器、循环系统的相对位置等,必要时也可采用影像、 简图等方式表达),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安装位置描述(必要时也可采用影像、简图等方式 表达); e) 应记录供暖( 散热)方式包括供热时导热体循环温差,流速,散热量等相关参数。 10.2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 内容: a) 检测或试验机构的必要信息如名称、地址等; DB13/T 2762 2018 8 b) 被测试机组(设备)相关信息如名称,电功率,蓄热效率(系统效率),供热量(适用时也 可表述为可供采暖面积),企业名称等; c) 被测试机组(设备)测试的环境条件及安装方式等相关信息(可附示意图或影像资料辅助说 明); d) 所使用的标准(包括发布或出版年号); e) 结果; f) 观察到的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异常现象; g) 试验日期及测试人员、校核批准人员,检测或试验机构的唯一性标识。 _


    注意事项

    本文(DB13 T 2762-2018 蓄热式电供暖机组(设备)热性能试验方法.pdf)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