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6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15002012 白皮松育苗生产技术规程 2012 - 01 - 16 发布 2012 - 01 - 30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1500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唐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局、秦皇岛市海港区园林局。 本标准起草人:杨 俊明、曹书敏、刘振林、 张树军、代 波、李秀云、张国君、宫辉珠、侯先颍 、伍敏华、 何文林。 DB13/T 15002012 1 白皮松育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2、本标准规定了白皮松育苗生产中的播种繁殖、苗木管理和苗木出圃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白皮松的露地播种育苗生产,不适用于无性繁殖及设施苗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161988 林木种子贮藏 3 白皮松播种育苗 3.1 种子采集与贮藏 3.1.1 母树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树形优良、无病虫害、树龄在2060年生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树。 3.1.2 采种时间 每年910月份,当球果由绿色变为黄绿色时及时采收。 3.1.3 采种方法
3、 可用竹竿击落或用高枝剪剪取球果,尽量避免损伤枝叶,保护母树。 3.1.4 种实调制 球果采摘后,及时放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摊开晾晒,每天翻动一 、 二次。果鳞开裂后,用 木棍轻轻敲打,种子全部脱出后,进行风干、去杂(清除秕粒、种翅、碎屑等杂质),然后后收集纯净 种子,以备贮藏。 3.1.5 种子贮藏 将调制后的种子进行干燥, 当种子含水量达到安全贮藏的标准后, 及时入库干藏。 贮藏要求按 GB/T 10016 1988的规定执行。 3.2 种子低温沙藏催芽 3.2.1 时间要求 冬季土壤封冻之前,对白皮松种子进行低温沙藏催芽。 DB13/T 15002012 2 3.2.2 种子消毒
4、在催芽处理之前,先用0.5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消毒1.5 h2 h。消毒后,用清水冲去种子表面 药液。 3.2.3 种子浸种 将消毒后的种子用冷水浸种3 d。除去上层漂浮的劣质种子后进行沙藏催芽。 3.2.4 催芽沟地点选择 白皮松沙藏催芽沟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背阴背风的平地。 3.2.5 催芽沟规格 沟宽0.5 m1.0 m,沟深0.6 m0.8 m。使沟底保持在结冻层以下、地下水位以上即可。沟长根据 种子数量而定。在催芽沟周围挖设小排水沟。 3.2.6 种、沙比例 将种子与湿沙(沙子的湿度以手握成团而又不出水为宜)按容积比13混合均匀,以备催芽。 3.2.7 种子入沟催芽 先在沟底
5、铺一层10 cm厚的湿沙作排水层,然后将种、沙混合物放入催芽沟中,其厚度以30 cm50 cm为宜。当种、沙混合物放到距地面20 时,上面覆盖一层10 厚的湿沙,再覆土呈屋脊形。种、沙 混合物入沟的同时,每隔0.7 m1 m设一个通气孔(筒壁打孔的竹筒或木制通气孔,亦可用作物秸秆代 替)。 3.2.8 定期检查 沙藏催芽期间定期检查23次,若发现温度或湿度不符合要求时,要及时调节。 3.2.9 催芽强度检查 在播种前1周左右,从催芽沟取出种、沙混合物,将种子筛出,检查催芽强度。当露胚根的和裂嘴 的种子之和达到种子总数的30%50%时,即可播种。若催芽强度达不到上述要求,将种子摊放在温度为 15
6、 25 的室内,厚度5 cm1 0 ,上覆湿布催芽;或摊放在竹 席上,上面覆塑料薄膜,每天用 清水淘洗一次,勤翻动、勤洒水,使种子保持良好的湿度、温度和通气条件,达到催芽强度要求时方可 播种。 3.3 育苗选择 育苗地宜选择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地段。土壤 pH值为6 7.5。重粘土、盐碱土或低洼积水的地方不宜选作育苗地。 3.4 整地 3.4.1 耕翻地 秋天起苗或作物收割后进行耕地,翻耕深度为25 cm30 cm,耕前育苗地施入腐熟的有机肥4000 kg/6675000 k g/667和5的辛硫磷颗粒剂2 kg/667 3 kg /667。来不及秋季翻耕时,
7、也可 DB13/T 15002012 3 在早春土壤解冻后立即翻耕,春季翻耕深度为20 c m左右,随翻随耙,及时平整、镇压,清除草根、石 块,使育苗地达到细致平坦、上塇下实。 3.4.2 土壤消毒与作床、作垄 白皮松幼苗怕涝,宜采用高床或高垄育苗。作床或作垄前,每667 m 2 育苗地撒施入10 kg20 kg的 硫酸亚铁粉末, 翻入土中进行杀菌消毒。 高床育苗时, 床面的高度高出步道15 cm25 cm, 床面宽90 cm 100 cm,步道宽50 cm,苗床的长度通常为10 m20 m。高垄育苗时按60 cm80 cm行距作垄,垄高16 cm 18 cm。床面、垄面要平整。 3.4.3
8、播前灌水 播种前3 d5 d,检查土壤墒情,若土壤水分不足,应灌足底水,待土壤表面稍干时用铁耙耧平, 即可播种。 3.5 播种 3.5.1 播种时间 春季土壤解冻后10 d内播种最佳。 3.5.2 播种方法 条播、撒播均可。播种量为40 kg66750 kg667。一般条播播幅5 cm10 cm,行距20 cm 25 cm。随播种随覆土镇压,覆土厚度1 cm1.5 cm,然后用40%除草醚加水稀释,按2 g/3 g/用 量均匀地喷洒于床面或垄面,再用草帘或草覆盖。 3.6 当年管理技术要点 3.6.1 鸟、鼠害的防治 白皮松出苗期,要严防鸟、鼠危害,以人工巡查惊吓为主,也可用磷化锌拌松籽等方法
9、防治鼠害。 3.6.2 去除覆盖物与遮荫 当大部分幼苗出土后,选择阴天或傍晚揭去覆盖物,同时用透光度50%的遮荫网对幼苗进行遮荫。 遮荫3个月后可选择阴天除去遮荫网。 3.6.3 浇水 在苗木生长初期,灌溉应采取小水勤浇,以利降低地表温度。之后,除在施肥、喷施药剂和除草剂 时需要浇水外,一般保持土壤适度湿润,不宜浇水过多。速生期遇特殊干旱天气,应适时浇灌23次抗 旱水,且要浇足浇透。 3.6.4 追肥 白皮松幼苗长出侧根后进行追肥。全年追施氮肥23次,每次施硫酸铵10 kg/66715 kg/667 。可将硫酸铵稀释成1%的水溶液,浇施于苗床上,以利苗木充分吸收。最后一次可追施过磷酸钙,以 促
10、进苗木木质化,增强抗性。 3.6.5 间苗 待幼苗出齐20 d后开始间苗,一般以260株/为宜,每667产苗量1416万株。 DB13/T 15002012 4 3.6.6 松土检查 苗期要及时松土除草。除草坚持“除早、除小、除净”的原则。白皮松育苗地可采用化学除草,一 般在播种后出苗前用40% 除草醚加水稀释后均匀地喷洒在苗床上,用量2 g/3 g/。出苗后再喷洒 一次50%捕草净,用量0.2 g/0.3 g/。 3.6.7 越冬保护 在土壤封冻前,灌1次透水,地表干燥后,用碎细的表土盖苗,使苗木向一侧倾倒并埋土,埋土厚 度超过苗梢3 cm5 cm;或用稻草进行覆盖。 3.7 幼苗移栽 白皮
11、松育苗第二年可进行裸根分床育苗。用于造林绿化时,可先分床栽到容器袋里,当年雨季或在 第二年带容器袋造林。用于园林绿化时需经过多次移栽培养大苗,苗木长到l m以上时带土球栽植。 3.8 大苗培育 3.8.1 圃地选择 圃地以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至少50 cm)、地势平坦、排水良好、 pH值适宜(67.5)、地下水 位1 m1.5 m以下、有灌溉条件的壤土为好。不宜使用长期种植玉米、蔬菜、马铃薯、棉花等作物的地 块。 3.8.2 整地 苗圃地要进行深翻,以 0.5 m0.8 m 为宜。同时结合整地施入腐熟的圈肥或沤制的土杂肥5 000 kg/667,并施硫酸亚铁25 kg /667。有关整地事项按
12、3.4要求进行。 3.8.3 移植季节 白皮松苗木移植在早春顶芽萌动前进行。 3.8.4 移栽 选择两年生苗在早春萌动前带土移栽,株行距20 cm60 cm;5年后带土进行第二次移栽,株行距 60 cm120 cm;10年生苗高1 m左右,应带土团再移植一次。 3.8.5 管理技术要点 3.8.5.1 浇水和排水 每次移栽后要及时修好树盘,足量灌水,待水下渗后用细土覆盖保墒。根据天气情况,于7 d10 d 后,浇第二次水,然后填平浅穴,土须高出地面10 cm。以后根据天气及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灌溉后, 应适时浅锄破土保墒。夏季短时强降水或秋季持续降水时应及时排水。 3.8.5.2 施肥 每年在4
13、月底至5月初施肥一次。肥料以农家肥、复合肥为主。开挖弧形沟,每株追施复合肥0.25 kg 或农家肥25 kg。 3.8.5.3 中耕除草 DB13/T 15002012 5 在生长季节,结合除草进行中耕。中耕时,对苗干基部附近的杂草,特别是缠绕的藤蔓类植物,应 及时清除。 除草应除早、 除小、 除净。 也可采用化学除草, 即在杂草未出土之前, 用40%的除草醚0.5 kg/667 1.0 kg/667或50% 的西马津150g/667(兑水60 kg150 kg)喷于行间,二、三次即可达到除草目 的。 3.8.5.4 整形修剪 在白皮松大苗培育过程中,每年仅将病枯枝、贴地面枝、损伤枝等剪除即可
14、,不必做太多的其它修 剪整形。对于偏冠树,可通过拉枝补充空间,促进苗冠均衡发展。在操作时,应注意保护中央领导干, 勿使其损伤。 4 主要病虫害防治 白皮松苗期的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落针病、松大蚜等,其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 5 苗木出圃 5.1 起苗 5.1.1 起苗时间 白皮松起苗时间可以是春季、雨季和秋季。春季起苗宜在苗木尚未萌动前进行;秋季起苗宜在地上 部分停止生长时进行。避免在大风天起苗。 5.1.2 技术要求 白皮松作为绿化观赏树种时,均应采用大苗带土球栽植的方法。一般要求土球半径约为根颈直径的 510倍左右,土球高度约为土球直径的2/3左右。起苗时,先铲去表面浮土约
15、3 cm5 cm,然后在规定 土球大小的外围垂直下挖,切断侧根和须根,达到所需深度后,再向内斜削,使土球呈坛子形。起掘时 如遇到较粗侧根,应用剪枝剪剪断,或用手锯锯断,防止土球震动而松散。当土球直径在30 cm以上时, 土球周围挖好后,应立即用蒲包和草绳进行打 包。土球直径在30 cm以下者,可仅用蒲包、稻草或麦秆 包扎即可。苗木包装后加挂标签,标签内容参见附录B。 5.2 运输 运输苗木时,宜用席子、草帘、塑料膜等盖在苗木上。运输期间要勤检查车厢内的湿度和温度,如 温度过高,要注意通风;如湿度不够,要适当喷水。苗木运到目的地后,要立即假植或定植。 5.3 病虫害检疫 向外地调运的苗木要经过病
16、虫害检疫并附检疫证书。 DB13/T 15002012 6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白皮松主要病虫害危害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白皮松主要病虫害危害特点及其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白皮松主要病虫害危害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种类 名称 危害特点 防治方法 病 害 猝倒病 又叫立枯病。症状有四类:种芽 未出土或刚露出土面就腐烂死去; 幼 苗出土不久,幼苗茎梢腐烂,苗木枯 死;幼苗出土不久,苗茎近地面处变 色水渍状腐烂缢缩,幼苗倒伏而死; 幼苗茎基已木质化,幼根受侵腐烂, 苗木直立枯死。 病源有两类: 非侵染性病源主要 由于圃地积水、覆土过厚、土表板结 或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颈;侵染性 病源
17、主要是镰孢菌、丝核菌和腐霉 菌。 1正确选择育苗地段,老圃地要定期轮作。 选择晴天整地,做到精耕细作。播种前,做好种 子和土壤消毒。种子要精选和催芽,覆土要薄而 匀,控制好灌水,幼苗后期及时撤除遮荫物。 2播种后每 7 d 喷一次 10 g/L 硫酸亚铁溶 液,或 50多菌灵 800 倍液和 50退菌特 800 倍 液交替使用。 2苗木出齐一周后,每隔 10 天喷 1 次等量 式 250 倍波尔多液, 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落针病 病原真菌多以菌丝体或子囊盘 在落地针叶上越冬, 有的在树上针叶 越冬。翌年 34 月间形成子囊果发 育成熟;45 月间产生子囊孢子, 遇
18、雨或潮湿条件, 子囊果吸水膨胀放 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从气孔 侵入,潜育期 30 d60 d。一般侵 染 2a 生针叶,后期可侵染不同树龄 白皮松的当年生针叶, 造成针叶枯黄 早落,严重时树木濒于死亡。 1加强圃地水肥管理,避免苗木过密,增强 苗木抗病能力,剔除病苗及弱苗。 2秋冬季清除病落叶,减少病菌来源。 3在春夏子囊孢子散发高峰期之前喷洒 1:1:100 波尔多液;在病菌大量飞散时,喷 25 百菌清 500800 倍液, 或 50%退菌特 500800 倍 液,或 70%敌克松 500800 倍液,或 65%代森锌 500 倍液,或 45%代森铵 200300 倍液。 虫 害 松大
19、蚜 主要为害 12 年生嫩枝或幼树 枝干。 成虫和若虫密集在枝干上刺吸 树木汁液,同时排泄蜜露,引起煤污 病,严重时顺松针或枝干流黏水。3 月底 4 月初,若蚜开始孵化,多在松 梢的松针基部刺吸为害, 逐渐向枝干 扩展;4 月中旬开始进行孤雌生殖, 胎生小若蚜,若蚜长成后,继续胎生 繁殖;6 月出现有翅胎生雌蚜,继续 繁殖。56 月和 10 月为害最重。秋 季出现有翅胎生雄蚜,雌雄交尾后, 11 月初产卵在松针上过冬。 1可采用食蚜虻、瓢虫等天敌来控制。 2虫量少时,可喷清水冲洗。 干旱时,及时浇水,补偿因蚜虫为害造成的 失水。 3幼树可于 4 月下旬或 5 月上旬,根施 15 涕灭威颗粒,用
20、量为树木干径每 cm 施 2 g 左右。 或用 40氧化乐果乳油 1 000 倍液浇灌,树木干 径每 cm 用 2 kg 药液。 4早春越冬卵刚孵化后,喷 5 0006 000 倍的 2.5溴氯菊酯乳油,或喷 1 0001 500 倍 的 40氧化乐果乳油。 DB13/T 15002012 7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苗木标签式要 苗木标签式样参见图B.1 苗木标签 冀( )第 号 树种(品种) : 产地: 数量: 苗龄: 苗木种类: 起苗日期: 质量评价: 生产证号: 签发时间: 质检员: 经营证号: 检疫编号: 签发单位(盖章) : 经营单位(盖章) : 图B.1 苗木标签式样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