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1 T 860-2020 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评价规范.pdf

    • 资源ID:1476594       资源大小:656.81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1 T 860-2020 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评价规范.pdf

    1、ICS 13.020.01 Z 0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8602020 代替 DB11/T 8602012 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评价规范 Assessment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operation 2020 - 03 - 25发布 2020 - 07 - 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8602020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评价指标体系 . 2 5 评分方法 . 3 6 评价要求 .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指标评价内容与评

    2、分表 .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环境监测达标情况 . 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 评价报告格式 . 15 DB11/T 860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1/T 8602012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评价,与DB11/T 8602012相比,除编辑 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3,2012年版的3); 修改了评价体系结构(见4,2012年版的4.1); 修改了要素评价内容与评分(见附录A,2012年版的附录A); 增加了无组织大气的监测项目(见附录B); 增加了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评价(见附录B); 修改

    3、了环境监测指标的排放限值和结果评价方法(见附录B,2012年版的附录B); 增加了附录C(见附录C)。 本标准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城市管理研究院、北京市环境卫生事务管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超、张馨月、任晓灵、刘欣艳、赖金丽、张宗正、张旭、刘媛、杨莹、李昂、 马媛、李海青、蔡晓博、任一、王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1/T8602012。 DB11/T 8602020 1 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评分方法和评价要求。评价内容包括生产运行 评价、环境保护评价及安全应急评

    4、价。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评价,含有填埋工艺的处理设施相应部分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6889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HJ 2035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DB11/ 307 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 50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5、用于本文件。 3.1 垃圾暴露比 exposure proportion 填埋过程中垃圾暴露面积的平方米数与垃圾日处理量吨数的比值。 3.2 填埋作业区 operation area 填埋场运行管理中人为划定的预定填埋作业单元。 3.3 填埋作业面 operation surface 在填埋作业区内,当日进行垃圾卸料、摊铺、压实、覆盖等作业过程的堆体。 3.4 堆体边坡 Pile side slope 当填埋的垃圾高于地面后,为保证堆体稳定而在其四周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 3.5 边堤 skirt embankmet DB11/T 8602020 2 在地平面以上填埋作业的过程中设置在垃圾

    6、堆体周围的围挡。 3.6 轻质垃圾 Lightweight waste 填埋作业过程中易被吹起的垃圾,如塑料、纸片等。 3.7 防飞散网 Anti-flying fence/net 防止填埋作业面轻质垃圾四处飞扬的栅栏或围网。 3.8 雨季 The rainy season 规定为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的时间段。 4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层次分为项目层、分项层、要素层和要素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要素评价内容 与评分表见附录A。 表1 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权重) 分项(权重) 要素(权重) 总体评价 生产运行(0.55) 计量统计(0.22) 计量设备(0.70) 计量记录(0.30

    7、) 填埋工艺(0.38) 填埋设备(0.40) 填埋作业(0.60) 水处理工艺(0.20) 水处理设备配备(0.30) 水处理设备运行(0.70) 填埋气处理工艺(0.20) 填埋气集中及处理设备配备(0.40) 填埋气集中及处理设备运行( 0.60) 环境保护(0.30) 环保措施(0.30) 环保设备配备(0.32) 环保设备运行(0.33) 环境卫生(0.35) 环境监测(0.25) 内部监测(0.60) 外部监测(0.40) 环境影响(0.45) 环境监测达标情况(0.80) 现场环境(0.20) 安全应急(0.15) 安全(0.60) 安全生产(0.80) 劳动保护(0.20) 应

    8、急(0.40) 预案制定(0.50) 预案有效实施(0.50) DB11/T 8602020 3 5 评分方法 5.1 要素评分包括以下内容: a) 根据要素中每一项要素评价内容的状态对每个要素评价内容进行评分(见附录A)。 b) 要素值评分按式(1)计算: ( ) 1010 -= PfPY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1) 式中: Y 要素得分; P 从属评价要素的评价内容扣分; Pf 评价内容权重,见附录A。 c) 环境监测达标情况评分参见附录B。 5.2 分项评分包括以下内容: a) 分项评分按式(2)计算: ( ) = YfYF . (2) 式中: F 分项得分; Y 要素得分; yf

    9、 要素权重,见附录A。 5.3 项目评分包括以下内容: a) 项目评分值按式(3)计算: ( ) = FfFX . (3) 式中: X 项目得分; F 分项得分; Ff 分项权重,见附录A。 5.4 总评分包括以下内容: a) 总评分值按式(4)计算: ( ) = XfXZ . (4) 式中: Z 总评分; X 项目得分; Xf 项目权重,见附录A。 DB11/T 8602020 4 6 评价要求 6.1 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行评价可分为总体评价、项目评价。 6.2 填埋场生产运行、环境保护、安全应急情况应根据当年连续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资料进行 评价。建成后运行不足6个月的,可按照自正式

    10、运行日起的资料进行评价。资料包括环评资料、设备台 账、运行日志、环境监测资料等。 6.3 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格式参见附录C。 DB11/T 8602020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指标评价内容与评分表 指标评价内容与评分表见表A.1。 表A.1 指标评价内容与评分表 项目 分项 要素 要素评价内容 扣分标准 生产运行 (0.55) 计量统计 (0.22) 计量设备 (0.70) 1.按工艺要求配备地磅双向称重系统、运输监控管理系统、计算机 数据处理系统、在线计量系统、数据实时传输系统(0.3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2.计量系统稳定

    11、、有效运行(0.20) 符合 0 不符合 10 3.有合格的地磅定期检验证书(0.20) 符合 0 不符合 10 4.计量系统应定期进行日常维护,有维护、维修记录,记录应完整、 清晰、及时、准确(0.1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5.地磅称重系统、运输监控管理系统、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故障每 月累计天数不超过3天(0.20) 符合 0 不符合 10 计量记录 (0.30) 6.有计量记录,记录应完整、清晰、及时、准确、传送及时(0.4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7.有统计资料,上报资料应完整、清晰、一致、及时、准确(0.4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8.

    12、计量系统的计算机中应保留当年原始记录,所有原始称重记录应 至少保存两年并定期进行备份(0.20) 符合 0 不符合 10 填埋工艺 (0.38) 填埋设备 (0.40) 9.应按工艺配置标准配置设施和设备,并建立设备台账(0.2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10.工艺设备应配备含有操作、维修和保养内容的手册(0.05)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11.设备按工艺要求运行(0.05) 符合 0 不符合 10 12.设备外观整洁,年度设备完好率不小于95%(0.20) 符合 0 不符合 10 13.应按有关要求对设备进行检定(0.10) 符合 0 不符合 10 DB11/T

    13、8602020 6 表A.1 指标评价内容与评分表(续) 项目 分项 要素 要素评价内容 扣分标准 生产运行 (0.55) 填埋工艺 (0.38) 填埋设备 (0.40) 14.主要工艺设备有运行记录,记录完整、清晰、及时、准确(0.1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15.主要工艺设备应及时做好维修维护,有维修、维护记录,记录 应完整、清晰、及时、准确(0.1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16.主要工艺设备有台账,台账应完整、清晰、及时、准确(0.1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17.建构筑物等基础设施及时维护,无破损、脏乱等现象(0.10) 符合 0 基本符

    14、合 5 不符合 10 填埋作业 (0.60) 18.有运行管理手册、运行日志、生产岗位日志、设备故障和维修 记录(0.02)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19.按照全密闭相关作业标准进行作业,定期进行维护管理(0.10)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20.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对公众开放(0.03) 符合 0 不符合 10 21.进场垃圾来源、种类、数量应符合相关要求;卸料区有异常垃 圾进场时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不得私自处置并有相关进场记录 (0.03)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22.应制定分区填埋作业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0.02) 符合

    15、0 不符合 10 23.进场垃圾根据其种类、特点严格按照其规定填埋方式进行填埋 (0.05) 符合 0 不符合 10 24.作业层垃圾高度不超过2m(雨季不超过4m); 每层垃圾摊铺厚 度不宜超过0.6m,使用专业压实机械进行压实(0.10) 符合 0 不符合 10 25.任意时间段内垃圾暴露比不得大于1:1(0.06) 符合 0 不符合 10 26.每班次作业完成后,应及时对作业面进行全面有效覆盖(0.10) 符合 0 不符合 10 27.未进行填埋的作业区应采用HDPE膜进行全密闭覆盖,不得出现 填埋气泄露情况,同时配备设备设施对膜下填埋气进行集中收集处 理(0.10) 符合 0 不符合

    16、10 DB11/T 8602020 7 表A.1 指标评价内容与评分表(续) 项目 分项 要素 要素评价内容 扣分标准 生产运行 (0.55) 填埋工艺 (0.38) 填埋作业 (0.60) 28.填埋作业区应采用切实有效的雨污分流措施,非填埋作业区雨 水单独导排,雨水边沟无污水或渗沥液积存(0.10)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29.土方用量有记录,年度运行用土量(不含最终封场用土量)不 超过垃圾总体积量12%(0.02) 符合 0 不符合 10 30.同一作业层内填埋垃圾前应先修边堤并距离堆体边缘30m范围 内,边堤坡面及正面应进行压实,保证密实度不低于90%,有密实 度检测记

    17、录;边堤无渗沥液侧渗发生(0.10)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31. 堆体边堤应始终高于垃圾堆体高度,外坡倾斜度应为1:3,有 效厚度(垂直坡面厚度)应不低于0.5m(0.02) 符合 0 不符合 10 32.边堤最终覆盖前应有防止水土流失、扬尘等保护措施(0.05)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33.当主要沉降发生完成后(年度沉降量小于3),按相关工艺要 求进行覆盖和绿化,覆盖系统应包括防渗层、雨水导排层、植被层、 导气层、渗滤液导排层等(0.05) 符合 0 不符合 10 34.堆体边坡不得存在明显不均匀沉降以及塌方等情况(0.05)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8、 10 水处理 工艺 (0.20) 水处理设 备配备 (0.30) 35.有渗沥液导排、收集和存储设施设备,储存池应采取防渗措施, 无渗漏(0.40)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36.应按设计工艺配备渗沥液处理设施,并设置有效计量设备 (0.60)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水处理设 备运行 (0.70) 37.渗沥液收集主管道应定期清理,保持畅通,无明显沉淀物(0.15) 符合 0 不符合 10 38.渗沥液导排、收集存储和处理设施完好,按工艺要求有效运行 (0.40) 符合 0 不符合 10 39.渗沥液处理系统出水率应达到设计要求(0.15) 符合 0 不符合 1

    19、0 40.渗沥液处理系统有运行记录,记录应完整、清晰、及时、准确 (0.2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41.对浓缩液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及处置(0.10) 符合 0 不符合 10 DB11/T 8602020 8 表A.1 指标评价内容与评分表(续) 项目 分项 要素 要素评价内容 扣分标准 生产运行 (0.55) 填埋气 处理工艺 (0.20) 填埋气收 集及处理 设备配备 (0.30) 42.垃圾填埋场应按规范建设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导气井间距不超 30m,且完全覆盖垃圾堆体。( 0.40)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43.应按工艺要求配备填埋气集中收集及处理设施,并设

    20、置有效计 量设备(0.60)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填埋气收 集及处理 设备运行 (0.70) 44.填埋气导排系统应完好、有效、管道畅通(0.30) 符合 0 不符合 10 45.填埋气集中收集及处理设施应系统完好,按工艺要求有效运行 (0.50) 符合 0 不符合 10 46.有填埋气集中处理设施的系统运行、维修、维护记录,记录应 完整、清晰、及时、准确(0.2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环境保护 (0.30) 环保措施 (0.30) 环保设备 配备 (0.32) 47.建立在线监管系统,并具备联网功能(0.2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48.场

    21、区道路、作业面等有完善的扬尘控制措施(0.15)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49.渗沥液处理系统、场内道路、垃圾作业面、环场周围等臭味点 面源应采取有效臭味控制措施(0.20)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50.应架设轻质垃圾防飞散网,顶端高于最高填埋作业层,长度不少 于填埋区周长的1/4(0.15)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51.地下水监测井数量、建设和管理应符合相关要求,监测井可正常 使用,不得出现由于设施原因导致监测井不能正常使用(0.30)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环保设备 运行 (0.33) 52.在线监测系统应有效运行,不得出现由于设

    22、施原因导致在线监 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0.25) 符合 0 不符合 10 53.扬尘控制措施应按工艺要求有效运行(0.20) 符合 0 不符合 10 54.各点面源臭气控制措施应按工艺要求有效运行(0.25) 符合 0 不符合 10 DB11/T 8602020 9 表A.1 指标评价内容与评分表(续) 项目 分项 要素 要素评价内容 扣分标准 环境保护 (0.30) 环保措施 (0.30) 环保设备 运行 (0.33) 55.垃圾堆体表面不得积存渗沥液(0.15) 符合 0 不符合 10 56.应及时清除防飞散网截获物(0.15) 符合 0 不符合 10 环境卫生 (0.35) 57.有防蚊

    23、蝇、灭鼠方案,并有效实施,有实施记录;( 0.1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58.场前道路及场内环境整洁,无渗沥液及污水积存、无明显扬尘、 无垃圾遗撒、无建构筑物脏乱现象(0.4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59.周边环境不得有设施造成的白色污染(0.10)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60.出场车辆应采取有效的车辆冲洗措施,出场车辆车轮不得带泥、 垃圾上路行驶(0.10) 符合 0 不符合 10 61.填埋场环场路周边应按要求设置绿化隔离带,且保持完好 (0.10)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62.应对堆体边坡绿化及时进行维护,裸露面积每处不超

    24、过1m2,损 毁面积累计不超过5m2(0.20)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环境监测 (0.25) 内部监测 (0.60) 63.每日应对填埋作业面上2m以下高度范围内及填埋气排放口进行 甲烷、硫化氢含量监测,并有记录(0.15) 符合 0 监测不全面或 不连续 5 未监测 10 64.每周应对垃圾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中易产生沼气的地点和其他 易聚集沼气区域进行甲烷、硫化氢监测,并有记录(0.15) 符合 0 监测不全面或 不连续 5 未监测 10 65.外排水的COD及氨氮每日应进行自动监测,其他项目每周监测, 并有记录(0.15) 符合 0 监测不全面或 不连续 5 未监测 10

    25、 66.每月应对地下水进行监测,并有记录(0.15) 符合 0 监测不全面或 不连续 5 未监测 10 67.每日应对填埋场鸟群进行观测,并有记录(0.10) 符合 0 不符合 10 DB11/T 8602020 10 表A.1 指标评价内容与评分表(续) 项目 分项 要素 要素评价内容 扣分标准 环境保护 (0.30) 环境监测 (0.25) 内部监测 (0.60) 68.有资质部门对堆体体积测绘记录(0.10) 符合 0 不符合 10 69.每季度有堆体沉降检测记录(0.10) 符合 0 不符合 10 70.有垃圾压实密度记录(0.10) 符合 0 不符合 10 外部监测 (0.40) 7

    26、1.应委托有资质第三方对设施进行环境监测,且监测项目齐全 (0.80) 符合 0 不符合 10 72.设立电子显示屏,实时公开相关环境监测数据(0.20) 符合 0 不符合 10 环境影响 (0.45) 环境监测 达标情况 (0.80) 73.无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应符合要求(0.25) 符合 0 不符合 10 74.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应符合要求(0.20) 符合 0 不符合 10 75.外排水水质监测结果应符合要求(0.25) 符合 0 不符合 10 76.地下水污染物监测结果应符合要求(0.25) 符合 0 不符合 10 77.噪声监测结果应符合要求(0.05) 符合 0

    27、不符合 10 现场环境 (0.20) 78.场内(含场前道路)应无明显特征臭味(0.40) 符合 0 不符合 10 79.厂界应无特征臭味(0.40) 符合 0 不符合 10 80.站内及车间应无明显扬尘(沙尘天气除外)( 0.20) 符合 0 不符合 10 安全应急 (0.15) 安全 (0.60) 安全生产 (0.80) 81.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施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设 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100 人以下的,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0.10) 符合 0 不符合 10 82.设施内部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有记录(0.10) 符合

    28、 0 不符合 10 83.应有上级主管部门或安全专业监察部门(如消防、生产、交通 等)的安全检查记录(0.10) 符合 0 不符合 10 84.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齐全(0.1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DB11/T 8602020 11 表A.1 指标评价内容与评分表(续) 项目 分项 要素 要素评价内容 扣分标准 安全应急 (0.15) 安全 (0.60) 安全生产 (0.80) 85.有设施设备安全操作规程(0.1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86.有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记录(0.05)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87.有安全操作规程的人员考核记录(0.05)

    29、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88.特殊岗位作业人员应有相应的上岗证(0.05) 符合 0 不符合 10 89.事故易发地点设置安全醒目警示标志,关键区域设置监控设备 (0.1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90.填埋区边界周围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防火隔离带(0.05)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91.操作人员应根据岗位要求按规定穿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及劳 保用品(0.10) 符合 0 不符合 10 92.定期对避雷、消防等安全装置安全性进行检测,有检测记录 (0.1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劳动保护 (0.20) 93.有粉尘、异味、有毒有害气体的封

    30、闭人员作业场所和设置在封 闭空间内的人工分拣工位,应有送新风和排风措施,并保证有效运 行;新风吸入口应设置在露天空间。 符合 0 基本符合 5 不符合 10 应急 (0.40) 预案制定 (0.50) 94.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防汛、防火、防爆、防风、防疫、 有限作业空间等(1.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预案有效 实施 (0.50) 95.如遇突发事件,应启动应急预案,并有实施记录,定期进行应 急演练。( 1.0) 符合 0 不完善 5 不符合 10 注1:现场检查资料能提供上周记录,否则,当次检查对应项为0分。 注2:近一年内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环境影响”分项为0分。 注

    31、3:近一年内发生一般以上有责任工伤、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安全”分项为0分。 注4:“()”中数据为本条款的权重。 DB11/T 8602020 12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环境监测达标情况 B.1 无组织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评价 B.1.1 评价项目 包括总悬浮颗粒物、甲烷、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 二硫醚、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共12项。 B.1.2 评价方法 监测指标全部符合要求不扣分,1项及以上不符合要求扣10分。 B.1.3 排放限值 臭气浓度排放限值按GB 14554执行,甲烷排放限值按HJ 2035执行,其他项目排放标准限值按照

    32、DB11/ 501执行,具体见表B.1。 表B.1 无组织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项目 浓度限值(mg/m3) 总悬浮颗粒物 0.30ab 甲烷(%) 1.25 一氧化碳 3.0b 氮氧化物 0.12b 二氧化硫 0.40b 氨 0.20 硫化氢 0.010 甲硫醇 7.010-3 甲硫醚 0.070 二甲二硫醚 0.060 非甲烷总烃 1.0 臭气浓度(无量纲) 20 注1:a在实际监测该污染物的单位周界无组织排放监测点时,监测颗粒物。 注2:b该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为监控点与参照点的浓度差值。 B.2 固定污染源(排气筒)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评价 B.2.1 评价项目 包括氨、硫化氢、甲硫

    33、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共7项。 B.2.2 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监测指标全部符合要求不扣分,1项及以上不符合要求扣10分。 B.2.3 排放限值 DB11/T 8602020 13 臭气浓度排放限值按GB 14554执行,其他项目排放标准限值按照DB11/ 501执行,具体见表B.2。 表B.2 固定污染源(排气筒)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项目 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 排放浓度(mg/m3 ) 与排气筒高度对应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15m 20m 30m 40m 50m 氨 30 10 0.72 1.2 4.1 7.1 11 硫化氢 5.0 3.0 0.0

    34、36 0.060 0.20 0.36 0.55 甲硫醇 - 1.0 0.025 0.042 0.14 0.25 0.38 甲硫醚 - 4.0 0.25 0.42 1.43 2.5 3.8 二甲二硫醚 - 3.0 0.22 0.36 1.2 2.1 3.3 非甲烷总烃 80 50(20d) 3.6 6.0 20 36 55 臭气浓度(无量纲) - - 2000 5600 12800 20000 40000 注:“()”内为排气筒高度,按照排气筒高度执行相应的排放限值。 B.3 外排水监测结果评价 B.3.1 评价项目 包括:pH值、色度、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物(

    35、SS)、总氮、氨氮、总 磷、粪大肠菌群、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溶解性总固体,共16项。 B.3.2 评价方法 监测指标全部符合要求不扣分,1项及以上不符合要求扣10分。 B.3.3 排放限值: 排入我市II类、III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执行表中一级限值;排入我市IV类、 V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执行表中二级限值;排入我市公共污水处理系统的生活垃 圾填埋场污水执行表中三级限值。排放标准限值按照DB11/ 307执行,具体见表B.3。 表B.3 外排水排放限值表 序号 监测项目 浓度限值(mg/L) 一级限值 二级限值 三级限值 1 pH值(无量纲

    36、) 6.5-8.5 6-9 2 色度(稀释倍数) 10 30 40 3 化学需氧量CODCr 20 30 100 4 生化需氧量BOD5 4 6 30 5 悬浮物 5 10 30 6 总氮 10 15 40 7 氨氮 1.0(1.5) 1.5(2.5) 25 8 总磷 0.2 0.3 3 9 粪大肠菌群(MPN/L) 500 4000 10000(个/L) DB11/T 8602020 14 表B.3 外排水排放限值表(续) 序号 监测项目 浓度限值(mg/L) 一级限值 二级限值 三级限值 10 总汞 0.001 0.002 0.001 11 总镉 0.01 0.02 0.01 12 总铬

    37、0.2 0.5 0.1 13 六价铬 0.1 0.2 0.05 14 总砷 0.04 0.1 0.1 15 总铅 0.1 0.1 0.1 16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1600 注:12月1日-3月31日执行括号内的排放限值 B.4 地下水监测结果评价 B.4.1 评价项目 包括: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挥发酚类、耗氧量、硝 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汞、铅、砷、镉、六价铬,共21项。 B.4.2 评价方法 监测指标全部符合要求不扣分,1项及以上不符合要求扣10分。 B.4.3 排放限值: 排放标准限值按照GB/T 14848执行,具体见表B.

    38、4。 表B.4 地下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检测项目 浓度限值(mg/L) 检测项目 浓度限值(mg/L) 检测项目 浓度限值(mg/L) pH值(无量纲) 6.5-8.5 铜 1.00 氟化物 1.0 总硬度 450 锌 1.00 氰化物 0.05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挥发酚 0.002 汞 0.001 硫酸盐 250 耗氧量 3.0 砷 0.01 氯化物 250 硝酸盐 20.0 镉 0.005 铁 0.30 亚硝酸盐 1.00 六价铬 0.05 锰 0.10 氨氮 0.50 铅 0.01 B.5 噪声监测结果评价 噪声的限制应符合GB 12348场界外声环境功能区2类昼夜的要求,不超过60dB。达到标准不扣分, 未达标扣10分。 DB11/T 8602020 15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评价报告格式 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评价报告格式见表C.1。 表C.1 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评价报告 设施名称 参考标准 评价日期 参评人员 总分 评 价 内 容 / 项目 分项 得分 合计 总体评价 生产运行 计量统计 填埋工艺 水处理工艺 填埋气处理工艺 环境保护 环保措施 环境监测 环境影响 安全应急 安全 应急 总分 评价意见 备注 _


    注意事项

    本文(DB11 T 860-2020 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评价规范.pdf)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