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1 T 787-2020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pdf

    • 资源ID:1476591       资源大小:1.04M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1 T 787-2020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pdf

    1、ICS 01.110 A 0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7872020 代替 DB11/T 7872011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report 2020 - 03 - 25发布 2020 - 10 - 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7872020 I 目 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1 5 规划阶段内容要求 . 1 5.1 基本要求 . 1 5.2 概述 . 2 5.3 现状分析 . 2 5.4 规划条件 .

    2、 3 5.5 背景交通需求分析 . 4 5.6 规划交通需求分析 . 5 5.7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 5 5.8 改善措施 . 6 5.9 结论与建议 . 6 6 建设阶段内容要求 . 7 6.1 基本要求 . 7 6.2 概述 . 7 6.3 现状分析 . 8 6.4 规划条件 . 9 6.5 背景交通需求分析 . 10 6.6 建设项目交通需求分析 . 10 6.7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 11 6.8 改善措施 . 12 6.9 结论与建议 . 12 7 格式要求 . 13 7.1 基本要求 . 13 7.2 封面 . 13 7.3 扉页 . 13 7.4 页眉和页脚 . 13 7.5

    3、目录 . 13 7.6 正文 . 14 7.7 附表 . 14 7.8 附图 . 15 7.9 附件 . 1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报告页面要求 . 18 DB11/T 7872020 II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附表要求 . 19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附图要素要求 . 23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附图格式要求 . 28 DB11/T 7872020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1/T 7872011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与DB11/T 7872011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

    4、了规范名称(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2011年版名称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 制规范);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3,2011年版的3); 修改了总体要求的规定(见4,2011年版的4); 修改了规划阶段和建设阶段内容要求的章节位置(见5和6,2011年版的6); 增加了规划阶段前期交通影响评价意见落实情况(见5.2.5); 增加了规划阶段现状小结(见5.3.6 ); 增加了规划阶段公共交通设施规划的规定(见5.4.3 ); 增加了规划阶段规划小结(见5.4.7); 增加了类似出行特征的规定(见5.6.1); 增加了规划阶段道路设施评价的规定(见5.7.1); 增加了建设阶段基本要求(见6.

    5、1); 增加了建设阶段前期交通影响评价意见落实情况(见6.2.5); 修改了建设阶段方案要点(见6.2.6,2011年版的6.2.4); 修改了建设阶段现状小结(见6.3.6,2011年版的6.3.6); 修改了建设阶段公共交通设施规划的规定(见6.4.3,2011年版的6.4.3); 增加了建设阶段规划小结(见6.4.7); 修改了建设阶段道路设施评价的规定(见6.7.1,2011年版的6.7.1); 增加了建设阶段对外出入口交通影响评价(见6.7.2); 增加了建设阶段内外部交通组织评价的规定(见6.7.6,2011年版的6.7.5); 修改了格式要求的章节位置(见7,2011年版的5);

    6、 增加了附图内容的规定(见7.8.1) 修改了附录中经济技术指标表的要求(见附录B,2011年版的附录B); 修改了附录中附图的内容要求(见附录C,2011年版的附录C)。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海路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容军、章小军、刘智丽、俞宏熙、刘常平、杜华兵、程传周、袁野、马云龙、 李光雨、刘阳、宋晓梅、李高芳、李春艳、董升伟、尹立娥、梁晓红、王方、马杰、芦昕彤。 本标准所历次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1/T 787-2011。 DB11/T 7872020 1 交

    7、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的总体要求、规划阶段内容要求、建设阶段内容要求、格式要 求,并给出了有关表述样式。 本标准适用于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JJ/T 14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交通影响评价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交通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交通 影

    8、响的对策和措施,优化调整交通资源分配和布局,使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方法与制度。 3.2 敏感性分析 sensitivity analysis 在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边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的情况下,对规划性质、建筑规模、交通设施变化产 生的交通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的工作过程。 4 总体要求 4.1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应在规划阶段和建设阶段编制。规划阶段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修改,建设 阶段包括建设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 4.2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应由封面、扉页、页眉和页脚、目录、正文、附表、附图和附件组成。报告应内 容完整、逻辑清晰、表述准确,宜采用图、表辅助说明。 5 规划

    9、阶段内容要求 5.1 基本要求 正文内容应包括概述、现状分析、规划条件、背景交通需求分析、规划交通需求分析、交通影响程 度评价、改善措施、结论与建议等8个部分。 DB11/T 7872020 2 5.2 概述 5.2.1 来源 应说明申报单位的名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并说明所处阶段。 5.2.2 背景 应说明规划编制或修改的背景情况,包括前期工作进展和相关政府文件等。 5.2.3 位置 应说明所处区位及用地四至,区位应说明至街道或乡镇级别。 5.2.4 性质与规模 应说明规划用地性质和规划经济技术指标。若规划指标发生调整变化,应说明历次规划经济技术指 标的对比核实结果。 5.2.5 前期交通影

    10、响评价意见落实情况 若前期已开展过交通影响评价审查工作,应逐一说明前期交通影响评价审查意见和落实情况。 5.2.6 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例如: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城市和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规划; 相关政府文件; 其他论证材料及相关资料。 5.2.7 评价年限、评价日和评价时段 应说明交通影响评价的评价年限、评价日、评价时段及确定依据。 5.2.8 评价范围 应说明交通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及确定依据。 5.3 现状分析 5.3.1 土地利用现状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其他地块的现状用地性质和建筑规模,着重说明紧邻地块的用地性质、经济技术 指标和对外

    11、出入口,应附照片说明。 若现状有地上建筑物,应说明现状用地性质、相关经济技术指标、建筑布局和对外出入口等,应附 照片说明。 5.3.2 道路设施 5.3.2.1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现状路网的基本情况,包括道路布局、技术等级、路面宽度、横断面型式、 路面条件、现状路网是否与规划一致、路内停车、通行限制等,应附照片说明。 DB11/T 7872020 3 5.3.2.2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现状主要道路交叉口和出入口的几何特征、交通组织及管理方式,应附照 片说明。 5.3.2.3 应结合报告编制完成日前1年内交通调查视频材料,说明交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交通运行 情况,包括: 评价时段评价范围内主要道路交

    12、通运行情况,包括通行能力、交通流量、负荷度和服务水平等; 评价时段评价范围内主要道路交叉口运行情况,包括交叉口路口渠化、信号周期、通行能力、 交通流量、延误和服务水平等。 5.3.3 公共交通设施 5.3.3.1 应说明现状评价范围内公共交通设施(包括轨道交通线路、地面公交线路、公交专用道、公 共交通场站)情况,包括: 轨道交通线路名称、走向、起终点、车型及评价范围内站点位置、出入口位置、接驳设施; 地面公交主要线路名称、走向、起终点及评价范围内站点位置; 公交专用道起终点和专用时间; 公共交通场站位置、类型和用地规模等。 5.3.3.2 应说明现状评价范围内公共交通运行情况,包括主要公共交通

    13、线路的发车间隔、客运量和服 务状况等。 5.3.4 行人及非机动车设施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现状主要行人和非机动车设施情况,如行人过街设施(人行天桥、人行地道)、 非机动车设施等。 5.3.5 停车设施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停车设施情况,包括停车设施位置、类型、用地规模、停车泊位数量、使用状况 和管理模式等,应附现状照片说明。 5.3.6 现状小结 应分析并说明评价范围内现状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特征和存在问题,例如: 现状土地利用特征和问题; 现状交通设施(道路、公共交通等)特征和问题; 现状交通运行(道路、公共交通等)特征和问题; 现状用地开发程度和交通设施实现程度之间关系。 5.4 规划条件 5.

    14、4.1 用地规划 应依据规划部门批复或认可的相关规划成果,说明评价范围内各地块规划用地性质、建设用地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和容积率等,并说明评价年限评价范围内土地规划实现情况。 5.4.2 道路设施规划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路网规划情况,包括道路布局、技术等级、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型式及宽度、 节点型式等。应说明评价年限评价范围内道路交通设施实施计划。 5.4.3 公共交通设施规划 DB11/T 7872020 4 5.4.3.1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公共交通设施(包括轨道交通线路、地面公交线路、公交专用道、公共交 通场站等)的规划情况,例如: 规划轨道交通线路名称、走向、起终点、车型及评价范围内站点位

    15、置、接驳设施; 规划地面公交主要线路名称、走向、起终点及评价范围内站点位置; 规划公交专用道起终点和专用时间; 规划公共交通场站位置、类型和用地规模等。 5.4.3.2 应说明评价年限公共交通设施实施计划。 5.4.4 行人及非机动车设施规划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行人和非机动车设施相关的规划,如行人过街设施(人行天桥、人行地道)、非 机动车设施等。 5.4.5 停车设施规划 应说明评价范围停车设施规划情况,包括停车设施位置、类型、用地规模、停车泊位数量等。 5.4.6 规划小结 应分析并说明评价范围内用地规划和交通规划之间关系,例如: 规划用地布局,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关系; 道路网布局和密度,与相

    16、关规范要求之间关系; 公交场站布局和用地规模,与相关规范要求之间关系; 评价年限用地开发程度和交通设施实现程度之间关系。 5.5 背景交通需求分析 5.5.1 分析方法 应说明背景交通需求预测分析(包括起讫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和评价范围内其他交通需 求预测)的思路、步骤和技术参数等。 5.5.2 通过性交通需求预测 应说明通过性交通需求预测的依据、过程和预测结果。 5.5.3 其它交通需求预测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交通小区划分的依据和方法,说明其它交通需求预测结果,包括: 交通生成预测的依据、过程和预测结果; 交通方式预测的依据、过程和预测结果。 5.5.4 背景交通分配 应说明背景交通分

    17、配预测的方法和过程,应说明评价年限评价范围内主要路段及交叉口交通分配预 测结果,包括: 主要道路路段的背景交通量、负荷度和服务水平,宜采用表格形式说明; 主要道路交叉口背景交通量、延误和服务水平,宜采用表格形式说明。 5.6 规划交通需求分析 DB11/T 7872020 5 5.6.1 类似出行特征 应根据主要规划用地性质,结合报告编制完成日前1年内3个类似项目的调查工作,说明出行特征调 查分析成果,包括: 类似项目的位置、使用功能、建筑规模、停车泊位数量、停车设施使用状况等; 类似项目评价时段的交通生成量、方式划分和出行率(包括人次和车次)等。 5.6.2 交通生成 应结合规划用地性质、使

    18、用功能和类似出行特征,说明不同规划用地性质的出行率取值依据和相应 交通生成量。 5.6.3 交通方式划分 应结合规划用地性质、使用功能和类似出行特征,说明不同规划用地性质的出行结构取值依据和相 应出行结构分担人次。 5.6.4 交通分布 应说明交通分布结果及确定依据。 5.6.5 交通分配 应说明交通分配的方法和步骤,并说明评价年限评价范围内主要路段及交叉口交通分配预测结果, 包括: 规划实施后,主要道路路段的交通量、负荷度和服务水平,宜采用表格形式说明; 规划实施后,主要交叉口有项目的交通量、延误和服务水平,宜采用表格形式说明。 5.6.6 停车需求预测 应说明不同规划性质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19、停车配建指标依据及预测结果。 5.7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5.7.1 道路设施评价 5.7.1.1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道路布局、道路红线、路网密度、节点型式等是否满足下列要求,包括: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相关交通规划成果的要求; 新生成交通需求的要求。 5.7.1.2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主要道路和交叉口的交通影响程度评价结果,包括: 新生成交通量占主要路段通行能力的比重和路段服务水平变化情况; 新生成交通量占主要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比重和道路交叉口服务水平变化情况。 5.7.2 公共交通设施评价 5.7.2.1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公共交通设施(包括轨道交通线路、地面公交线路、公交专用道、

    20、公共交 通场站等)是否满足下列要求,包括: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相关交通规划成果的要求; 新生成交通需求的要求。 DB11/T 7872020 6 5.7.2.2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公共交通系统的交通影响程度评价结果,包括新生成交通量占公共交通供 给能力的比重及服务水平变化情况。 5.7.3 行人及非机动车设施评价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设施的交通影响程度评价结果。 5.7.4 停车设施评价 应说明按规划指标配建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泊位是否满足需求,是否能促进区域停车供需平 衡。 5.8 改善措施 5.8.1 敏感性分析 5.8.1.1 在对周边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的情

    21、况下,应对规划性质、建筑规模和交通设施等变化进行敏 感性分析并提出比选方案。显著影响判定应采用CJJ/T 141的规定。 5.8.1.2 在比选方案范围内确定可行的改善措施,如调整建筑规模和(或)用地性质和(或)道路路 网方案和(或)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等。 5.8.1.3 应按照5.6的要求,说明改善措施方案下的交通需求分析结果。 5.8.2 改善措施分析 应按照5.7的要求,说明改善措施实施后的交通影响程度评价结果。 5.9 结论与建议 5.9.1 结论 应说明规划用地性质、建筑规模和规划实施时序是否可行,包括: 规划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 产生的交通需求与交通设施供给是否匹配; 交

    22、通生成对交通设施(道路、公共交通等)的影响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出入口设置是否满足进出交通需求; 交通改善措施是否有效可行。 5.9.2 措施建议 5.9.2.1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道路设施、公共交通设施、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设施、停车设施和交通组 织等必要的改善措施方案。 5.9.2.2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系统安全性和通畅性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6 建设阶段内容要求 6.1 基本要求 6.1.1 建设项目建设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分两种情形: a) 前期没有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基础,即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 前期工作中未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相关工作的; DB11/T 7872020 7

    23、前期工作中已取得交通影响评价审查意见,时限超过有效期的; 前期工作中已取得交通影响评价审查意见,经济技术指标发生变化的。 b) 前期有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基础,仅包括交通影响评价审查意见在有效期内,且经济技术指标未 发生变化的。 6.1.2 对于6.1.1中a)类情形,正文内容应包括概述、现状分析、规划条件、背景交通需求分析、建 设项目交通需求分析、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改善措施、结论与建议等8个部分。 6.1.3 对于6.1.1中的b)类情形,正文内容可简化,省略6.5、6.6.3、6.6.4、6.6.5、6.7.1、6.7.3、 6.8的要求。 6.2 概述 6.2.1 来源 应说明建设项目申报单

    24、位的名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并说明所处阶段。 6.2.2 背景 应说明建设项目背景情况,包括建设项目发展定位、前期工作进展和相关政府文件等。 6.2.3 位置 应说明建设项目所处区位及用地四至,区位应说明至街道或乡镇级别。 6.2.4 性质与规模 应说明建设项目规划用地性质、主要建筑使用功能、使用对象和经济技术指标。 若建设项目前期已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审查工作,应说明建设项目经济技术指标与历次指标的对比核 实结果。 6.2.5 前期交通影响评价意见落实情况 若建设项目前期已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审查工作,应逐一说明前期交通影响评价审查意见和落实情 况。 6.2.6 方案要点 6.2.6.1 应结合建设

    25、项目总平面图,说明项目建筑平面布局、内部道路系统(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 对外出入口和停车设施位置、数量等。 6.2.6.2 应结合建设项目主要建筑的使用功能,说明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交通组织设计流线。 6.2.6.3 建设项目方案要点还包括但不限于: 建设项目紧邻轨道站点,应说明轨道站点交通接驳设计方案、与项目之间交通衔接; 如建设项目为交通客运换乘场站、中小学校、医院等客流集中的公共场所,应说明用地内落客 区设置情况。 6.2.7 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例如: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城市和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规划; 相关政府文件;

    26、DB11/T 7872020 8 其他论证材料及相关资料。 6.2.8 评价年限、评价日和评价时段 应说明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评价年限、评价日和评价时段,评价年限、评价日和评价时段的确 定应符合CJJ/T 141的规定。 6.2.9 评价范围 应说明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及其确定依据和步骤,评价范围的确定应符合CJJ/T 141 的规定。 6.3 现状分析 6.3.1 土地利用现状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其他地块的现状用地性质和建筑规模,着重说明紧邻项目地块的用地性质、相关 经济技术指标、建筑布局、对外出入口和交通组织,应附现状照片说明。 若建设项目用地内现状地上有建筑物,应说明现状用地性

    27、质、相关经济技术指标、建筑布局、对外 出入口、停车设施和交通组织等,应附现状照片说明。 6.3.2 道路设施 6.3.2.1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现状路网的基本情况,包括道路布局、技术等级、路面宽度、横断面型式、 路面条件、现状路网是否与规划一致、路内停车、通行限制等,应附现状照片说明。 6.3.2.2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现状主要道路交叉口和出入口的几何特征、交通组织及管理方式,应附照 片说明。 6.3.2.3 应结合报告编制完成日前1年内交通调查视频材料,说明交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交通运行 情况,包括: 评价范围内评价时段道路交通运行情况,包括通行能力、交通流量、负荷度和服务水平等; 评价范围内评

    28、价时段周边主要道路交叉口运行情况,包括交叉口路口渠化、信号周期、通行能 力、交通流量、延误和服务水平等。 6.3.3 公共交通设施 6.3.3.1 应说明现状评价范围内公共交通设施(包括轨道交通线路、地面公交线路、公交专用道、公 共交通场站等)情况,包括: 轨道交通线路名称、走向、起终点、车型及评价范围内站点位置、出入口位置、接驳设施; 地面公交主要线路名称、走向、起终点及评价范围内站点位置; 公交专用道起终点和专用时间; 公共交通场站位置、类型和用地规模等。 6.3.3.2 应说明现状评价范围内公共交通运行情况,包括主要公共交通线路的发车间隔、客运量和服 务状况等。 6.3.4 行人及非机动

    29、车设施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现状主要行人和非机动车设施情况,如行人过街设施(人行天桥、人行地道)、 非机动车设施等。 6.3.5 停车设施 DB11/T 7872020 9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停车设施情况,包括停车设施位置、类型、用地规模、与项目之间距离、停车泊 位数量、使用状况和管理模式等,应附现状照片说明。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项目周边紧邻建筑和市政道路的停车配建情况。 6.3.6 现状小结 应综合分析并说明评价范围内现状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特征和存在问题,例如: 现状土地利用特征和问题; 现状交通设施(道路、公共交通、停车、行人及非机动车等)特征和问题; 现状交通运行(道路、公共交通、停车、行人及

    30、非机动车等)特征和问题; 现状用地开发程度和交通设施实现程度之间关系。 6.4 规划条件 6.4.1 用地规划 应依据规划部门批复或认可的相关规划成果,说明评价范围内各地块规划用地性质、建设用地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和容积率等,并说明评价年限评价范围内土地规划实现情况。 6.4.2 道路设施规划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路网规划情况,包括道路布局、技术等级、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型式及宽度、 节点型式等。应说明评价年限评价范围内道路交通设施实施计划。 6.4.3 公共交通设施规划 6.4.3.1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公共交通设施(包括轨道交通线路、地面公交线路、公交专用道、公共交 通场站等)的规划设施情况,例

    31、如: 规划轨道交通线路名称、走向、起终点、车型及评价范围内站点位置、接驳设施; 规划地面公交主要线路名称、走向、起终点及评价范围内站点位置; 规划公交专用道起终点和专用时间; 规划公共交通场站位置、类型和用地规模等。 6.4.3.2 应说明评价年限公共交通设施实施计划。 6.4.3.3 应说明评价年限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包括轨道断面流量和主要站点登降量等。 6.4.4 行人及非机动车设施规划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行人和非机动车设施相关的规划,如行人过街设施(人行天桥、人行地道)、非 机动车设施等。 6.4.5 停车设施规划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停车设施规划情况,包括停车设施位置、类型、用地规模、与项目之

    32、间距离、停 车泊位数量等,并说明评价年限停车设施实施计划。 6.4.6 规划小结 应分析并说明评价范围内用地规划和交通规划之间关系,例如: 规划用地布局,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关系; 道路网布局和密度,与相关规范要求之间关系; DB11/T 7872020 10 公交场站布局和用地规模,与相关规范要求之间关系; 评价年限用地开发程度和交通设施建设程度之间关系。 6.5 背景交通需求分析 6.5.1 分析方法 应说明背景交通需求预测(包括起讫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和评价范围内其他建设项目交 通需求预测)的思路、步骤和技术参数等。 6.5.2 通过性交通需求预测 应说明通过性交通需求预测的依据、

    33、过程和预测结果。 6.5.3 其它建设项目交通需求预测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交通小区划分的依据与方法,说明其它建设项目交通需求预测结果,包括: 交通生成预测的依据、过程和预测结果; 交通方式预测的依据、过程和预测结果。 6.5.4 背景交通分配 应说明背景交通分配预测的方法和过程,说明评价年限评价范围内主要路段及交叉口交通分配预测 结果,包括: 主要道路路段的背景交通量、负荷度和服务水平,宜采用表格形式说明; 主要道路交叉口背景交通量、延误和服务水平,宜采用表格形式说明。 6.6 建设项目交通需求分析 6.6.1 类似项目出行特征 应根据建设项目主要规划用地性质,结合报告编制完成日前1年内3个类似

    34、项目的调查工作,说明出 行特征调查分析成果,包括: 类似项目的位置、使用功能、建筑规模、停车泊位数量、停车设施使用状况等; 类似项目交通生成量、方式划分和出行率(包括人次和车次)等。 6.6.2 建设项目交通生成 应结合建设项目规划用地性质、使用功能和类似项目出行特征,说明建设项目不同使用性质建筑的 出行率取值依据和相应交通生成量。 6.6.3 建设项目交通方式划分 应结合建设项目规划用地性质、使用功能和类似项目出行特征,说明建设项目不同使用性质建筑的 出行结构取值依据和相应出行结构分担人次。 6.6.4 建设项目交通分布 应说明建设项目交通分布结果及确定依据。 6.6.5 建设项目交通分配

    35、DB11/T 7872020 11 应说明建设项目交通分配的方法和步骤。应说明评价年限评价范围内主要路段及交叉口交通分配预 测结果,包括: 主要道路路段有项目的交通量、负荷度和服务水平,宜采用表格形式说明; 主要交叉口有项目的交通量、延误和服务水平,宜采用表格形式说明。 6.6.6 停车需求预测 应说明建设项目不同使用性质建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需求分析过程,停车配建指标依据及预测 结果。 6.7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6.7.1 道路设施评价 6.7.1.1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道路布局、道路红线、路网密度、节点型式等是否满足下列要求,包括: 相关法建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相关交通规划成果的要求

    36、; 新生成交通需求的要求。 6.7.1.2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主要道路和交叉口的交通影响程度评价结果,包括: 新生成交通量占主要路段通行能力的比重和路段服务水平变化情况; 新生成交通量占主要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比重和道路交叉口服务水平变化情况。 6.7.1.3 应说明建设项目紧邻道路是否满足下列要求,包括: 主要交叉口渠化方案设计是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建设时序是否与建设项目一致。 6.7.1.4 应说明建设项目内部道路布局和宽度是否满足建设项目交通需求。 6.7.2 对外出入口设施评价 6.7.2.1 应说明建设项目对外机动车出入口数量是否满足建设项目交通需求,位置是否满足相关规范 要求。 6

    37、.7.2.2 应说明建设项目对外行人和非机动车出入口位置与周边公共交通站点位置关系,是否满足相 关规范要求。 6.7.3 公共交通设施评价 6.7.3.1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公共交通设施(包括轨道交通线路、地面公交线路、公交专用道、公共交 通场站等)是否满足下列要求,包括: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相关交通规划成果的要求; 新生成交通需求的要求。 6.7.3.2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公共交通系统的交通影响程度评价结果,包括新生成交通量占公共交通供 给能力的比重及服务水平变化情况。 6.7.4 行人及非机动车设施评价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设施的交通影响程度评价结果。 6.7.5

    38、 停车设施评价 DB11/T 7872020 12 应说明建设项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泊位是否满足自身需求,是否能促进区域停车供需平衡。 6.7.6 内外部交通组织评价 6.7.6.1 应说明建设项目内部交通组织方案的合理性,包括内部道路设置、对外出入口设置、地下车 库出入口设置、人行组织和车行组织等,并说明存在的问题。 6.7.6.2 如建设项目为交通客运换乘场站、中小学校、医院等客流集中的公共场所,应说明项目用地 内落客区交通组织方案的合理性。 6.7.6.3 应说明建设项目外部交通组织方案的合理性,包括内外部道路衔接、交通组织、交通管理等, 并说明存在的问题。 6.8 改善措施 6.8.

    39、1 敏感性分析 6.8.1.1 在建设项目对周边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的情况下,应对建筑性质、建筑规模和交通设施等变 化进行敏感性分析并提出比选方案。显著影响判定应采用CJJ/T 141的规定。 6.8.1.2 在比选方案范围内确定可行的改善措施,如调整建筑规模和(或)用地性质和(或)道路路 网方案和(或)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等。 6.8.1.3 应按照6.6的要求,说明改善措施方案下建设项目的交通需求分析结果。 6.8.2 改善措施分析 应按照6.7的要求,说明改善措施实施后的交通影响程度评价结果。 6.9 结论与建议 6.9.1 结论 应说明建设项目规划用地性质、建筑规模和建设时序是否可行,建设项

    40、目总平面图中交通设施是否 合理,包括: 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 产生的交通需求与交通设施供给是否匹配; 交通生成对交通设施(道路、公共交通、行人和非机动车、停车等)影响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出入口设置是否满足进出交通需求; 内外部交通组织是否合理; 交通改善措施是否有效可行。 6.9.2 措施建议 6.9.2.1 应说明评价范围内道路设施、公共交通设施、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设施、落客区、停车设施 和交通组织等必要的改善措施,并提供相应的实施方案。 6.9.2.2 应说明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系统安全性和通畅性等方面的意见和建 议。 7 格式要求 7.1 基本要

    41、求 DB11/T 7872020 13 7.1.1 幅面和装订 7.1.1.1 报告应采用A3幅面,横向编排,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图、表需要放大时),幅面可根据实 际需要延长和(或)加宽。报告正文部分上下页边距应设置为25mm,左右页边距应设置为32mm。 7.1.1.2 报告页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附表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7.1.1.3 报告应采用胶装。 7.1.2 主要指标单位 用地面积应采用公顷为单位,建筑面积应采用万平方米为单位。数据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7.2 封面 报告封面格式应符合图A.1的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包括: 应包括报告名称、申报单位、编制单位和编制完成日期; 报告名称应采用小初号加粗黑体字,可分为上下多行居中编排;编制单位和编制完成日期应采 用小一号加粗黑体字,居中编排。 7.3 扉页 报告扉页格式应符合图A.2的规


    注意事项

    本文(DB11 T 787-2020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pdf)为本站会员(proposalcash3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