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1 T 1743-2020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标准.pdf

    • 资源ID:1476560       资源大小:1.91M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1 T 1743-2020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标准.pdf

    1、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号:DB11/T 17432020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sponge city of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2020-07-02发布 2021-01-01实施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DB11/T 17432020 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实施日期:2021年01月0

    2、1日 2020 北京 前 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年)实施,按照原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 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原北京市质量技术 监督局关于印发2017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京质监发20172号)的要求,编制组总结了近年来本市建筑与小 区、城市道路工程、公共绿地及广场、水体生态修复等工程等海绵城 市建设和既有片区的海绵化改造工程设计和建设经验,参考了国家海 绵试点城市建设的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10个章节: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建设 目标;5.总体设计

    3、;6.建筑与小区;历史文化街区;8.城市道路;9. 城市绿地与广场;10.城市水系以及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城 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编: 100045,联系电话:88043614)。 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北京市城乡规划标 准化办公室,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电话:68021694,邮箱: )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

    4、公司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集团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章林伟 余正维 谢映霞 李俊奇 王磐岩 肖 然 邵 忆 目 次 前 言 . 3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基本规定 . 5 4 建设目标 . 6 4.1一般规定 . 6 4.2 源头控制 . 6 4.3 过程控制 . 8 4.4系统治理 . 9 5 总体设计 . 11 5.1 一般规定 . 11 5.2 指标分解 . 12 5.3 设计计算 . 12 6 建筑与小区 . 15 6

    5、.1 一般规定 . 15 6.2总平面与竖向 . 15 6.3雨水径流控制 . 15 6.4 道路与绿地 . 16 6.5 既有片区改造 . 17 7 历史文化街区 . 18 7.1 一般规定 . 18 7.2 本底分析 . 18 7.3 总平面与竖向 . 18 7.4 海绵适宜性改造 . 19 8 城市道路 . 20 8.1 一般规定 . 20 8.2总平面与竖向 . 20 8.3 雨水径流控制 . 21 8.4 雨水调蓄排放 . 23 9 城市绿地与广场 . 25 9.1 一般规定 . 25 9.2 总平面与竖向 . 25 9.3 雨水径流控制 . 25 9.4绿化用地 . 26 9.5广

    6、场 . 26 10城市水系 . 28 10.1 一般规定 . 28 10.2 总平面与竖向 . 28 10.3 河湖断面 . 28 10.4河湖调蓄 . 29 10.5 水质保持 . 30 附录A 海绵城市建设审查要点 . 31 附录B 方案报批阶段文本要求 . 33 附录C 施工图报批阶段文本要求 . 35 附录D 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现有问题调查表. 37 本标准用词说明 . 38 引用标准名录 . 39 条文说明 . 40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2 3 Basic Provisions . 4 4 Construction

    7、 Goals . 5 4.1 General provisions . 5 4.2 Source control . 5 4.3 local flood control . 7 4.4 Ecological patterns and shoreline for ecology . 8 4.5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 9 5 Parameters and Calculation . 10 5.1 General provisions . 10 5.2 Index analysis. 10 5.3 Design and calculation . 11

    8、6 Buliding and Sub-district . 14 6.1 General provisions . 14 6.2 General plane and vertical . 14 6.3 Stormwater volume control . 14 6.4 Road and green space . 15 6.5 Existing area transformation . 16 7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 17 7.1 General provisions . 17 7.2 Basic condition analysis . 17 7.3

    9、Vertical design . 17 7.4 Stormwater volume control . 17 8 Urban Road . 19 8.1 General provisions . 19 8.2 Basic condition analysis . 19 8.3 Stormwater infiltration . 20 8.4 Stormwater detention and drainage . 21 9 Urban Green Space and Square . 23 9.1 General provisions . 23 9.2 General plane and ve

    10、rtical . 23 9.3 Stormwater volume control . 23 9.4 Green Space . 24 9.5 Square . 25 10 Urban Waterbody . 26 10.1 General provisions . 26 10.2 General plane and vertical . 26 10.3 River cross section . 36 10.4 River detention and retention . 27 10.5 Water quality control . 28 Appendix A Examination o

    11、utlines of sponge city constrcution . 29 Appendix B Text requirements of program approval stage . 31 Appendix C Text requirements of construcion approval stage . 33 AppendixD Survey form for questions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 35 Explanation of several words in this code . 36 List of quoted stan

    12、dards . 37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38 1 1 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城市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发展要求落实到城市发展建设工作 中,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规范和系统化推进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 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的工程设计。 1.0.3 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系统谋划、蓝绿融合、蓄排统筹、水城共融、人水和 谐的原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1.0.4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 2.0.1 海绵城市 spo

    13、nge city 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 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 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 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 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 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 展方式,有利于达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 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 2.0.2 绿色设施 green

    14、infrastructure 采用自然或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城市降雨径流的设施。 2.0.3 灰色设施 gray infrastructure 传统的较高能耗的工程化排水设施。 2.0.4 雨水控制与利用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包括雨水滞蓄、 收集回用和调节等。 2.0.5 源头减排 source control 雨水降落下垫面形成径流,在排入市政排水管渠系统之前,通过渗透、净化 和滞蓄等措施,控制雨水径流产生、减排雨水径流污染、收集利用雨水和削减峰 值流量。 2.0.6生态空间 ecologi

    15、cal space 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 2.0.7 生态控制线 ecological control line 为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完整性和连续性,防止 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划定的生态保护范围界线。 2.0.8 排水分区 catchment 3 以地形地貌或排水管渠界定的地面径流雨水的集水或汇水范围。 2.0.9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指年降雨总量控制率,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 工强化的入渗、滞留、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全年得

    16、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 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10 雨水渗透stormwater infiltration 在降雨期间使雨水分散并渗透到人工介质内、土壤中或地下,以增加雨水回 补地下水、净化径流和削减径流峰值的措施。 2.0.11雨水调蓄stormwater retention 在降雨期间调节和储存部分雨水,在降雨后再排至下游排水系统、受纳水体 或污水处理厂,以削减径流峰值或径流污染的措施。 2.0.12下凹绿地sunken green belt 高程低于周边地面或路面,具有滞蓄渗透和净化径流雨水功能的绿地。 2.0.13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system, bioreten

    17、tion cell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2.0.14植草沟grass swale 又称植被浅沟,用来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 衔接其他海绵城市建设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主要 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 2.0.15植被缓冲带 grass buffer 指坡度较缓的植被区,经植被拦截和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 除径流中的污染物。 2.0.16生态护岸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指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

    18、连续性提 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 称。 2.0.17城市水系 urban water system 城市规划区内各种水体构成脉络相通系统的总称。 2.0.18生态岸线 ecological bank 4 模仿自然岸线具有的“可渗透性”特点,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 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 堤岸的统称。一般指河湖常水位与管理范围线之间的范围。 2.0.19管控单元 control zone 为便于规划管理、考核和实施,结合规划区域、规划阶段、排水流域或控制 性详细规划管理单元(街区、片区等),将

    19、海绵城市规划范围划分形成的基础片 区。 2.0.20 城市水体 urban water body 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邓自然或人工水体。 5 3 基本规定 3.0.1 海绵城市建设应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理念系统谋划,因 地制宜,绿色设施和灰色设施相结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方法 综合实施。 3.0.2 建设工程设计时,应包括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内容,并应根据建设管控要求 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设计专篇。海绵城市专篇设计应包括规划指标、建设目标等内 容,具体参考附录A、附录B和附录C。 3.0.3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应由建筑、风景园林、道路、给排水、水利、环境等专 业的融合、协调。 3.0.4 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和统筹建 设的原则。新建区应尊重原始地形地貌和自然生态格局,落实海绵城市的控制指 标;建成区应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排水防涝、水环境质量等现状问题,统筹 城市更新、环境改善、生活设施完善等整体建设。 3.0.5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管控单元为基础,注重连片 化效应,杜绝碎片化建设。对近期难以达到海绵城市设计目标的区域,可先进行 易涝点等治理,再行整体改造,分阶段达到目标。 3.0.6 当利


    注意事项

    本文(DB11 T 1743-2020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标准.pdf)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