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3.080 P 66 DB11 北京市 地方标准 DB11/T 1590 2018 道路 超薄 罩面 施工 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ultra-thin overlay asphalt pavement 2018 - 12 - 17 发布 2019 - 07 - 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1590 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1 5 适用条件 . 1 6 原材料要求 . 2 7 配合比设
2、计 . 5 8 施工工艺 . 6 9 质量管理与检验验收 . 9 DB11/T 1590 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 标准 起草 单位: 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政路桥正达道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北京特希达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 司、唐山市交通运输局、北京建筑大学、北京路鹏达市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建十建设有 限公司、北京建工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本 标准 主要起草人员: 李振、柳浩、杨丽英、王真、程根
3、源、俞宏熙、关爱博、马瑞、靳军 、 李会、吕嘉、张爱军、段文志、王超、蔡硕果、刘文明、杜晓明、朱利勇、徐世法、季节、杨炎 生、布海玲、屈新龙、彭雷、邵继有 。 DB11/T 1590 2018 1 道路超薄罩面 施工 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工程 超薄罩面 适用条件、 沥青 混合料 配合比 设计、施工工艺 和 质量 管理及检验 验 收 。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 超薄罩面 的公路及城市道路 沥青路面 预防性 养护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4、于本文件 。 GB/T 14335 化学纤维 短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GB/T 14337 化学纤维 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FZ/T 01057.7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 7 部分密度梯度法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超薄罩面 ultra-thin overlays 在原沥青路面上 铺筑 20mm 5mm厚度的 用于提高路面服务功能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5、 PSSI: 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Pavement Structure Strength Index) PCI: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 Pavement Condition Index) RQI: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 ( Riding Quality Index) TFOT: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 ( Thin Film Oven Test) RTFOT: 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Rolling Thin Film Oven Test) 5 适用条件 DB11/T 1590 2018 2 超薄罩面适用于结构强度足够、表面状况尚好的路面,允许的路面损坏类型和程度包括:轻微不规 则裂缝、轻微龟裂、轻微车辙
6、、麻面、轻微松散、泛油和磨光。 超薄罩面适宜路况的判断标准采用 PSSI、 RQI和 PCI三项指标。其中, PSSI和 RQI为检验指标, PCI为判断指标。即在 PSSI和 RQI满足要求的前提 下 ,以 PCI为判断路面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养护的标准。 适宜实施超薄罩面的路面技术条件见表 1。 表 1 适宜实施超薄罩面的路面技术条件 道路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城市快速路、 城市主干路 二级公路、城市次干路 三级及以下公路、城市支路 PSSI 85 RQI 85 80 4.0 PCI 85 80 80 6 原材料 要求 6.1 沥青 超薄罩面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可根据工程技术要求选择 7
7、0#沥青、改性沥青、 橡胶沥青 、复合改性沥 青 等,沥青性能试验 按照 JTG E20执行, 70#沥青 ( A级) 指标应满足 JTG F40的要求 ,改性沥青、橡胶 沥青、复合改性沥青等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2的规定 。 表 2 沥青 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沥青种类 试验方法 改性 沥青 橡胶沥青 复合改性沥青 针入度 ( 25 ,100g,5s) 0.1mm 60-80 30-60 30-70 T 0604 延度 ( 5 , 5cm/min) cm 30 20 15 T 0605 软化点 TR&B 75 65 70 T 0606 运动粘度 Pa.s 3( 135 ) 35( 180 ) 3
8、( 170 ) T 0625 闪点 230 T 0611 溶解度 % 99 T 0607 弹性恢复 ( 25 ) % 85 60 80 T 0662 离析 ,48h软化点差 , 2.5 T 0661 TFOT(或 R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 % 1.0 T 0610 针入度比 ( 25 ) % 75 T 0604 延度 ( 5 ) cm 20 T 0605 注 :复合改性沥青由 SBS、橡胶粉与基质沥青加工而成。 6.2 粗集料 DB11/T 1590 2018 3 粗集料技术 指标 应 符合 JTG F40中的规定,试验按照 JTG E42执行 , 所用粗集料 还 应洁净、干燥、 表面粗
9、糙无风化、不含泥土或杂质、针片状颗粒含量少, 宜采用玄武岩 或 辉绿岩 , 相应的性能指标 应符 合 表 3的 规定 。 表 3 粗集料技术要求 指 标 单 位 技术 要求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 % 26 T 0316 磨光值 PSV 40 T0321 洛杉矶磨耗损失 % 28 T 0317 表观相对密度 2.60 T 0304 吸水率 % 2.0 T 0304 坚固性 % 12 T 0314 针片状 颗粒 含量 (混合料) % 15 T 0312 水洗法 0.075mm颗粒 含量 % 1 T 0310 软石含量 % 3 T 0320 6.3 细集料 细集料技术 指标 应 符合 JTG F40
10、中的规定,试验 按照 JTG E42执行 ,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 无杂质,其 技术指标 应符合表 4的规定 。 表 4 细集料技术要求 指 标 单 位 技术要 求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2.50 T 0328 坚固性 ( 0.3mm部分 ) % 12 T 0340 砂当量 % 60 T 0334 亚甲蓝值 g/kg 25 T 0349 棱角性 ( 流动时间 ) s 30 T 0345 6.4 填料 矿粉 填料技术 指标应符合 JTG F40中的规定,试验 按照 JTG E42执行。 应 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 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 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不
11、应使用回收粉 。矿粉应干 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技术指标 应符合表 5的 规定。 DB11/T 1590 2018 4 表 5 矿粉 填料技术 要求 项 目 单 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t/m3 2.50 T 0352 含水量 % 1 T 0332 粒度范围 0.6mm 0.15mm 0.075mm % % % 100 90 100 75 100 T 0351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T 0353 塑性指数 4 T 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 0355 6.5 纤维 为了提高 混合 料的路用性能, 可掺加纤维稳定剂 , 超薄罩面沥青 混合料 宜 选用木
12、质 素纤维 、 聚酯纤 维等 , 纤维的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 , 通常情况下用于超薄罩面的木质素纤维掺 量不宜低于 0.3%, 聚酯纤维掺量不宜低于 0.2%,其 技术 指标应满足 表 6的规定 。 表 6 聚酯纤维 技术 要求 试验项目 抗拉强度( MPa) 断裂伸长率( %) 熔点( ) 直径( m ) 比重( g/cm3) 技术要求 550 30 9 230 20 4 1.361.40 试验方法 GB/T 14337 FZ/T 01057.7 GB/T 14335 6.6 乳化 沥青 超薄罩面 沥青路面 的层间粘结 应采用 SBS改性高黏乳化沥青 作为粘层油 , 其
13、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7的 规定 。 表 7 SBS 改性高黏乳化沥青 技术标准 试验项目 技术规格 试验方法 破乳速率 快裂 T 0658 电荷 阳离子() T 0653 筛上剩余量( 1.18mm 筛), % 0.1 T 0652 标准粘度 C25. 3, s 12-60 T 0621 恩格拉粘度 E25 3-30 T 0622 蒸发残留物 残留物含量, % 65 T 0651 针入度( 25 ), 0.1mm 40-100 T 0604 软化点, 65 T 0606 延度( 5 , 5cm/min), cm 20 T 0605 弹性恢复( 25 , 1h), % 60 T 0662 溶解度(
14、三氯乙烯), % 97.5 T 0607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 2/3 T 0654 常温贮存稳定性 1d, % 1 T 0655 5d, % 5 DB11/T 1590 2018 5 7 配合比 设计 7.1 配合比设计 原则 配合比设计 遵循 JTG F40中 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的目标配合比、 生产配合比以及试拌试铺验证 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油石比。 表 8 超薄罩面 沥青 混合料 矿料级配范围 类型 级配类型 沥青种类 添加剂 纤维 型 密级配 70# 直投式改性剂 聚酯纤维 型 开级配 改性沥青 型 密级配 橡胶沥青 /复合改性沥青 型 密级配 改性沥青 木质素纤维
15、7.2 级配范围 矿料级配 范围 应符 合 表 9的 要 求 。 表 9 超薄罩面 沥青 混合料 矿料级配范围 类型 通过 下列筛孔的百分率 13.2 9.5 7.2 6.7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型 100 80100 3565 2040 1836 1430 1025 720 612 48 型 100 80100 2535 2330 1222 816 612 510 47 型 100 90100 5668 3040 2332 1624 1119 815 612 59 型 100 90100 2860 2032 1426 1222 1018 916
16、 813 7.3 马歇尔技术标准 超薄罩面 沥 青 混合料 马歇尔技术 要求 应符合 表 10的 规定 。 表 10 马歇尔 试验 技术 要求 试验指标 单位 型 型 型 型 试验方法 试件尺寸 mm 101.6mm63.5mm T 0702 击实次数(双面) 次 75 50 75 50 T 0702 空隙率, VV % 3.5 5 10 3 5 3 4 T 0708 稳定度 MS,不小于 kN 8 6 8 6 T 0709 流值 FL mm 2 5 2 5 T 0709 沥青饱和度 VFA % 7080 3555 7085 7585 T 0708 飞散损失 % 15 15 T 0733 DB
17、11/T 1590 2018 6 7.4 性能 要求 超薄罩面 沥青 混合料 性能 技术 要求 应符合 表 11的 规定 , 试验方法 按照 JTG E20执行 。 表 11 沥青 混合料 性能技术 要求 检验项目 单位 型 型 型 型 试验 方法 车辙试验 , 动稳定度 ,不小于 次 /mm 3000 3000 3000 3000 T 0719 浸水残留稳定度 ,不小于 % 80 85 85 80 T 0709 冻融劈裂 强度比 ,不小于 % 75 80 80 80 T 0729 最大 弯拉应变( -10 ) ,不小于 2000 2500 2500 T 0715 构造深度 ,不小于 mm 0
18、.55 1.0 0.55 T 0731 渗水系数, ml/min 120 500 120 80 T 0971 8 施工 工艺 8.1 原路面 处理 超薄 罩面不能作为结构补强层 ,在 应用前需对下承层状况进行评估, 同时 对原路面的局部病害进行 预处理。当局部路面存在下列一种和多种状况时,应在 超薄罩面实施 前对病害进 行预处理 。 a) 路面有中等程度以上的龟裂; b) 路面存在较严重的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裂缝宽度超过 3mm) ; c) 存在因沥青混凝土不稳定引 起的车辙; d) 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存在严重的拥包、推移等现象; e) 路基条件差; f) 路面的排水条件不良或具有与湿度有关的
19、损坏。 8.2 混合料的拌和 8.2.1 拌和工艺 超薄罩面 沥青混合料拌和时 应 严格按照 配合比 设计 文件 中 提供的 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添 加剂等原材料比例 控制计量 ,拌和设备 应配备带有电子计量、可输出记录的自 动投料装置。 采用添加剂 直投工艺生产改性沥青时,添加剂掺加量应根据工程技术要求,通过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确定。 8.2.2 拌和时间 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应符合表 12的规定。 表 12 超薄罩面 沥青混合料 拌和时间要求 类型 单位 型 型 型 型 干拌时间 s 15 5 5 5 拌和周期 s 60 50 50 55 8.2.3 拌和温度 DB11/T
20、1590 2018 7 超薄罩面 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 经加热的沥青应温度稳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使沥青混合料拌 和均匀。 超薄罩面 沥青混合料 拌和 的相关 温度 应 符合 表 13规定 ,当 采用温拌技术时,混合料拌和、摊铺 与压实温度可适当降低,但须保证混合料性能与压实度 。 表 13 超薄罩面 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 类型 石料加热 温度( ) 70#沥青加热 温度( ) 改性沥青加热 温度( ) 橡胶沥青 /复合改性 加 热温度( ) 拌和温度 ( ) 型 180190 150160 170180 型 165175 170180 型 170180 170185 型 165175 170
21、180 8.3 混合料的运输 装料时 运料车 应按照前、后、中的顺序来回移动,避免混合料级配离析。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 根据 运距、拌和 机 产量配备数量足够的 运料车 。 运料车应覆盖 保温、防雨、防污染。 8.4 混合料的摊铺 8.4.1 施工准备 及 要求 施工准备及要求如下: a) 超薄罩面 沥青路面的施工, 不应 在 气温 10 以下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 b) 超薄罩面用 SBS 改性乳化沥青 撒布量 根据设计文件确定,撒布量范围 见表 14,在施工时应根 据界面情况调整撒布量, 保证均匀满布 。 表 14 改性 乳化沥青 撒布 量 范围 类型 型 型 型 型 喷洒量(
22、 L/m2) 0.30.6 0.61.2 0.30.6 0.30.6 8.4.2 摊铺工艺 超薄罩面 沥青 混合料 宜采用同步摊铺工艺 , 松铺系数应根据类型由试铺试压确定, 其 摊铺温度 见表 15, 摊铺速度 应 根据摊铺厚度和 超薄罩面 沥青混合 料 类型确定, 起步时摊铺 应 控制在 1 3m/min, 起步 摊铺 1015m时, 经检测厚度满足要求后 , 可 提高速度 继续 摊铺 。 表 15 超薄罩面摊铺要求 类型 型 型 型 型 摊铺温度() 150 150 150 160 摊铺速度( m/min) 68 610 68 68 8.5 混合料的碾压 8.5.1 碾压 机具 DB11
23、/T 1590 2018 8 超薄罩面 沥青混合料压实施工 应配备数量足够、吨位适宜的压路机, 振动压路机应选择 13t以上的, 轮胎压路机应选择 25t以上的 。 8.5.2 碾压工艺 碾压工艺应符合如下要求: a) 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做到 “ 紧跟、有序、 慢压、高频、低幅 ” ,应尽量保证沥青混 合料在高温条件下完成碾压。碾压速度要均匀,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不得随便调头 , 压路机的 碾压速度应符合表 16、 17 的规定 ; b) 初压应 不低于 140, 不 应 产生推移、裂缝 ; c) 复压应紧 跟 在初压后进行, 应 采用轮胎压路机 , 胶轮压路机严禁洒水,为防
24、止粘轮宜采用植物 油与水的混合液( 1: 1) 喷涂 ;双钢轮压路机应严格控制洒水量,以沥青不粘轮为 宜 ; d) 终压应紧 跟 在复压后进行,终压温度 不低于 90 ; e) 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层面上,不 应 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 料等杂物。 表 16 压路机碾压遍数 单位为次 类型 压路机类型 初压 复压 终压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型 钢轮 压路机 1 2 2 2 3 3 胶轮 压路机 3 5 5 方式 振动 静压 型 钢轮压路机 1 1 1 方式 静压 静压 型 钢轮压路机 1 2 2 3 5 5 2 3 3 方式 振动 静压 静压 型 钢
25、轮压路机 1 2 2 3 5 5 2 3 3 方式 振动 静压 静压 表 17 压路机碾压速度 单位为 km/h 类型 压路机类型 初压 复压 终压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型 钢轮 压路机 2.5 3.5 5 3 5 6 胶轮 压路机 4 5 7 型 钢轮压路机 2.5 3.5 5 4 5 7 3 5 6 型 钢轮压路机 2.5 3.5 5 4 5 7 3 5 6 型 钢轮压路机 2.5 3.5 5 4 5 7 3 5 6 8.6 开放交通 及其他 DB11/T 1590 2018 9 超薄罩面 沥青混合料 路面在施工时应中断交通, 禁止 车辆通行。 超薄罩面 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
26、路面 温度低于 50 时 后,方可 开放交通 ,不 应 洒水降温。 9 质量 管理 与 检 验 验收 9.1 一般规定 9.1.1 原 材料 入厂检验 在 施工前应对材料情况进行检查,对沥青、集料等重要材料 应 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各种 材料施工前 应 以 “ 批 ” 为单位进行检查 ,对于 添加 剂等无法自行检测的材料, 应 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 行 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施工方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9.1.2 设备检查 超薄罩面 沥青混合料路面 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设备进行调试,对施 工设备的配套情况进行认真地检查。 9.1.3 施工检查 超薄罩面 施工过程中
27、,施 工单位 应 按照表 10规 定 进行自检,监理单位按 相关规定的要 进行试验, 有 质量异常情况时 应 增加 检查 频率 。沥青 混合料 拌和厂 应 对各种原材料 、 超薄罩面 沥青混合料 进行抽样检 查, 加强 质量控制。 9.2 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遵循 JTG F40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阶段,确定矿料级 配及最佳油石比。 9.3 试 验路铺筑 超薄罩面 沥青混合 料 大规模施工前 ,应铺筑试验段,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 应 针对气候、交通特点 和材料情况 确定 试验段,长度 不小于 200m,验证 生产 配合比设计的沥青用量、矿料 级配 、施工 工艺等
28、, 达到设计要求方可继续施工 。 9.4 取样检验 9.4.1 混合料抽样检验 要求 混合料抽样检验要求如下: a) 沥青拌和厂必须按照步骤对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按照规定的项目和频度检查 沥青混合料产品的质量,检查项目和频度按照 JTG F40 的相关规定执行; b) 油石比的检测采用燃烧炉法,但 应 针对不同的原材料和不同的结构形式分别作对比修正试验, 修 正试验采用最佳油石比和最佳油石比 0.3%在室内拌制混合料后燃烧,燃烧值与真值的差值 的平均值即为修正系数 ; c) 在生产过程中,每个拌和楼每生产 1000t 取样一次,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测试混合料的空隙 率、马歇尔稳
29、定度、油石比和矿料级配,并进行评定。 9.4.2 厚度的检测要求 DB11/T 1590 2018 10 厚度的检测要求如下: a) 充分利用摊铺过程 现场 控制,即不断地用插尺或改锥插入摊铺层测量松铺厚度 ; b) 对于厚度与压实度的检测 ,宜采用自动检测设备 。 9.4.3 平整度的检测要求 施工过程中 宜 用 3m 直尺跟踪重点 检查摊铺机停机处、接缝处等。施工完毕后 可 用颠簸仪或连续式 平整度仪 测定平整度。 9.5 动态质量管理 混合料生产单位宜建立实时传输系统 ,对油石比、拌和时间等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并存储,供施工与 监理单位审阅。 9.6 检测 验收 根据 JTG F80/1对
30、超薄罩面 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现场质 量 检测 与验收, 具体指标 应符合表 18的要求。 表 18 现场检测 指标及验收 要求 检查项目 质量 要求或允许偏差 检查频率 方法 外观 表面平整密实 , 无明显轮迹与划痕 全线连续 目测 厚度 代表值 设计值的 -10% 3 个点 /km T 0912 极值 设计值的 -20% 3 个点 /km T 0912 平整度 IRI 符合设计要求 平整度仪 : 全线每车道连续按每 100m 计算 IRI 或 T 0933 构造深度 ( mm) 0.55 3 个点 /km T 0961 渗水系数 符合设计要求 3 个点 /km T 0971 摩擦 系数 ( SFC60) 54 3 个点 /km T 0964 _